重陽節
早在戰國已然形成
直到唐代走入民間
「九」為陽數
所以九月九,就是九又重九、陽數相重的日子
這才有了「重陽節」的名稱由來
也稱「重九節」
自古以來,重陽節有四大習俗
只是如今不重視這個節日
慢慢的淡忘了
(一)祭祖節
重陽節年尾時段最後一個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
與除夕、清明、中元,並稱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所以重陽節的第一個節日主題就是祭祖
有詩為證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千年前的杜甫,身處異鄉
遙知家人登高祭祖,賦詩一首,千古流傳
(二)登高節
在古代,每逢九月初九
都要舉家登高望遠
望遠是為了記下最後的一瞬絢麗秋景
而登高,傳說是為了避災
在一年秋暮之時登高望遠
看似是將金色秋季的豐收景色盡收眼底
實則是將一年拼搏即將行至尾聲的得失之間盡收眼底
這是年度奮進的最後一次調整機會
是生命裡程的重要一次回眸停頓
是如同攀登路上的最後一座山亭駐足
來路有起有伏、前路再接再厲
(三)敬老節
重陽節,也是「敬老節」。
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
九,是久長久遠的諧音
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陽,就有長長久久
敬老愛老
這是任何社會中體現文明的標度
(四) 菊花節
重陽,是一個賞菊的節日;
菊花,是屬於重陽的主角。
落木蕭蕭下,群芳紛紛謝
此時只有菊花
盛放傲人驕姿,獨攬天地秋意
傳統文化中提起重陽的時候
絕對少不了菊花
比如孟浩然寫到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與友人把盞對菊、共話重陽
又比如李清照輕吟著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在獨屬於菊瓣長長的重陽深秋
菊花與重陽活動形影不離
重陽與菊香飄搖融為一體
最後,以一首最為樂觀豁達的詩詞收尾重陽
《採桑子·重陽》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
寥廓江天萬裡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