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國節·重陽丨九月九日,又見重陽

2020-12-22 瀟湘晨報

重陽節

農曆九月九日,是子女扶老年人登高望遠,敬老愛老的日子。今年不知不覺又到重陽,又到一年孝老日。九九重陽數,三秋萬實成。這是個迎來三秋收穫的季節,也迎來了九九老年節。在收穫中孝老,在實成中敬老。重陽,讓老人感知收穫、感知孝心。是濃濃傳統文化的喚醒,是濃濃傳統文化的傳承。滿滿收穫,濃濃孝心,其意義喚醒社會尊老敬老、踐行孝道。

重陽是一種心理思考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傳統文化傳承才讓更多國人有了懷念和寄託。重陽文化的氤氳,才讓重陽節有了寓意;有了家國情懷,重陽節更能寄託國泰民安的美好願望。每年的重陽,有多少人在思考,利用一天或一晌的時間,回家看望老人,陪老人吃一頓飯;為老人辦一件事,換一個智慧型手機,教老人如何使用;攜老人出一趟門,看看風景,散散心情。

重陽是一種心理懷念

重陽倍思親,他鄉念親人。重陽,源於農耕文化,慎終追遠。傳承發展中,這一傳統佳節又融入了更多老年人的孜孜追求,讓更多年輕人去追尋,去模仿。九十多歲袁隆平仍堅持科研一線,用產出更多的糧食來養活更多的世界人民;還有堅持逆行到抗疫一線的八十多歲鍾南山、李麗娟兩位老人踐行著醫者仁心。老年人熱愛生活,熱愛事業,用熱血汗水奉獻給國家和社會,彰顯老年人的大愛、無私、真情。懷念老年人就是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和傳統美德。懷念孝道文化,這是一種曠達態度,相沿不廢。

重陽節是一種心理踐行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重陽節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年,經久不衰,是在於它傳統文化內涵豐富,同時它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注入新時代元素。從尊老、愛老、敬老、助老的角度來說,我們的踐行,應按照老人們的意見,看看他們個人需要什麼?從更多一些,更好一些做起。在整個社會轉變過程中,如何對老年人越來越友好,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我們需要這一種踐行,這是老年人的一種期盼,一種需要。

▲楊軍赴宿馬現代產業園區調研

官方發布!這些職業最缺人▲

來源 | 孫宜品

編輯 | 宋卿

主辦 | 宿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來源:宿州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九月九,重陽節!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 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
  • 重陽節習俗及演變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大致肯定的,那就是重陽節的起源地當在今河南中原地域,而這一帶正是當時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  一個民俗節日的形成,往往都要經歷一段漫長的時間。在其逐漸形成的過程中,同時逐漸向周圍地區傳播,接受的人越多,擴展的地域亦越大,節日習俗也隨之逐漸發生。  最早明確記述九月九日風俗的是三國(220—265)初期魏文帝曹丕的《九日與鍾繇書》。
  • 九月初九重陽節手抄報模板素材+文字素材
    重陽節的由來、好詞、好句好段、古詩詞、名人名言、名家作品精選,快為孩子收藏起來吧😘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
  • 重陽節習俗的由來
    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
  • 重陽節古詩、詩配畫來襲,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最為有名
    今天閒來無事,瀏覽重陽古詩詞,別有一番韻味。古詩中滿滿的重陽味,忍不住發出來,大家供鑑賞。《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盧照鄰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裡同悲鴻雁天。《蜀中九日》( 唐)王勃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那些孩子們不得不知的重陽節英語小知識
    祝福 今天是重陽節(Double Ninth Festival),農曆九月初九,民間在這一天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也稱作是登高節。今天,小易就帶著大家了解一下關於重陽節的一些英語表達~
  • 九月初九,重陽佳節知多少?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早在戰國已然形成,直到唐代走入民間,有登高望遠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曬秋節、「踏秋」、茱萸、菊花節等說法。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白衣送酒九月九,重陽原來也風流!
    殊不知,重陽節還有十分高雅的典故,也因此給重陽節又多了一份高大上的文化內涵。孟嘉是東晉時代的著名文人。他在當時最有權勢的大將軍兼荊州刺史桓溫的幕下當參軍。《晉書•孟嘉傳》記載:九月九日東晉大司馬桓溫在龍山(今安徽當塗東南)大宴僚佐,有風吹來,將當時宴會中孟嘉的帽子吹落地下,孟嘉毫無知覺。後孟嘉離開片刻,桓溫令左右取帽放其座上,並命孫盛作文嘲諷他。孟嘉返回,作文回贈,「其文甚美,四座嗟嘆」。
  • 九月九日說重陽 作者:雲旭桂
    九月九日說重陽 作者:雲旭桂早上,送小孩去英語學習班,小孩子和早晨的陽光一樣,燦爛明媚,一路上有說不完的開心話兒。蹦蹦跳跳嘰嘰喳喳的,到了英語學校,連進門都是一路小跑蹦跳著去了。看了菊花,必說重陽。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雖然在眾多傳統佳節中,重陽節不是一個特別隆重的節日,沒有像春節、中秋節那樣另國人重視。但它為何又叫重陽節呢?翻閱查詢其祥,原來如此。順便科普一下:因為我國古代對數字有講究:一、三、五、七、九等奇數稱陽數;二、四、六、八、十等偶數叫陰數。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稱為「重九」。日月並陽,兩陽相重,故名重陽。
  • 【重陽閒話「菊花酒」】
    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兩陽相遇,故稱這天為「重九」或「重陽」。而此時正逢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故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因此,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暢飲菊花酒也就成了古代人們重陽節時的主要風俗。  菊花,是我國的名花。《爾雅》云:「菊,治薔也」。在周處《風土記》中記載:「日精、治薔,皆菊之花莖別名也。
  • 重陽節習俗你知多少?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一提起過重陽,除了登高,你還能想起什麼?一起來看看下面這些傳統的重陽節習俗,你都知道幾個:①佩茱萸,簪菊花;②吃重陽糕;③喝菊花酒;④放風箏;⑤孝敬老人……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曆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
  • 重陽故事:白衣送酒陶淵明
    中國曆法農曆(又稱夏曆)每年九月初九日為「重陽」節。「重」的意思,就是「重複」的意思,有古籍《博雅》解釋為「再也」。為什麼會「重」?其實,這涉及遠古時代的先民對「數」概念的認知。從遠古時代起,華夏民族就有了「陰陽數」的觀念,認為一三五七九為陽數,二四六八十為陰數,「九」是最大的陽數,象徵著天。
  • 重陽節 | 孟嘉落帽九月九,重陽原來也風流
    大多數人對於重陽節的認知,大都集中在賞菊、登高、飲菊花酒、插茱萸等等廣為流傳的習俗方面,殊不知,重陽節還有十分高雅的典故,也因此給重陽節又多了一份高大上的文化內涵
  • 黃花紅葉守重陽
    清明蘊涵著如何對待生與死的哲學;重陽蘊涵著如何對待盛和衰的哲學。 從闢邪到祈壽重陽節俗始於漢朝,成於魏晉。南朝梁吳均的《續齊諧記》記載:東漢時,汝南有個桓景,跟隨費長房學習。有天費長房告訴桓景:九月九日你家有災,你趕快回去,讓家人盛茱萸在絳囊中系在手臂上,登高,飲菊花酒,可以免禍。桓景一家照辦。到晚上回家,見雞犬牛羊全都暴死。
  • 今日重陽 重陽節的來歷和意義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
  • 又到重陽,不似春光,勝似春光
    今年10月25日是重陽節,不禁讓人想起主席的《採桑子.重陽》中的那句「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重陽名字,通常是由《易經》中的解釋得來:九為陽數,九月九日,故為重陽。又因九九與「久久」同音,故寓意長久,是頗受重視的吉日。
  • 佳節又至,共迎重陽
    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
  •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上網了解了一下: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 【詩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目錄落莎丨九九重陽節童慶周丨重陽鍾樹林丨醉翁之意付海平丨世上最浪漫的事小衣丨今天大頭鴨鴨丨寫春天陳衍強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九月初九身處異鄉的人多半都會想起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然後給親人打個電話或者發條信息我雖然沒在異鄉卻也在想闊別二十五年的父母也許已登上了各自的山頭相互遙望默默地為對方祝福2020重陽
  • 久久重陽,登高瞰雲邸
    ——《採桑子·重陽》又是一年重陽節。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1989年被定為老人節,2006年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根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被確定為老年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