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牧羊,人們大多會聯想起一望無際的青色草原,而在四面環海的平潭島,卻也有這樣一批人以牧羊為生。雖說平潭島上的牧羊人不多,但出產的羊肉常被市民交口稱讚。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在咩咩的叫聲中,記者近日走進了平潭島上的牧羊人當中,探尋他們不為人知的生活。
(牧羊人木生)
已是日暮時分,像往常一樣,木生緊緊拽著手中的綠色粗繩,用力拉著一群羊往山下走——就到家門口,這一天的牧羊生活也近尾聲了。
(木生分好繩子,將鐵釘插入土中固定羊群)
木生全名林木生,今年62歲,走起路來佝僂著背,歲月在他黝黑的臉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褶子,咧嘴一笑,便露出一口黑黃殘缺的牙齒,自20多年前停止打魚後,木生便選擇了放羊。
(悠閒牧羊)
「村裡人都知道,他啊,心臟不好!」同村村民王愛平一句話道出了原因,北港村村民早些時候以打魚為生,漁業不景氣後,村裡的男人多外出打工,就木生一人開始放羊,賺點生計。
賺不了大錢,可這活照樣耗時耗體力。上午11點不到,在田裡忙活了一早上後,木生匆匆吃了下午飯,從屋旁的羊圈裡趕出自家的10頭羊,一路沿著村子的石階爬到半山腰北側,找個草木繁茂的地塊餵飽羊群。
(清洗乾淨)
三伏天酷暑難耐,木生摸了摸發燙的腦門兒,躲到一棵不知名字的綠植下納涼。「該死,帽子忘帶了!」他嘟囔了一句。
時間滴答過去,每過幾分鐘,木生都得挪一挪羊群的位置,以便這些羊吃到更多的草,長得壯實。木生心裡清楚,要想養出最好的羊,這清晨五六點就得將羊趕到山上,只是自己體力不支,中午不吃飯耗不起。
(開心牧羊)
也不是沒用疏通的辦法。早幾年,木生試過趕早放羊,任著羊群在山上隨意吃草,自己忙著做農活,中午還能回去吃個飯,可沒多久,就出事兒。羊兒接二連三地丟了好幾頭。
「也不知是誰抱走了,或者羊兒淘氣跑鄰村去了,愣是找不著,沒轍啊!」木生無奈地說。更憋屈的是,羊兒無人看管,就容易踐踏附近的田地,如何跟鄰居有個交代?
(木生說,每年他都要穿壞好幾雙膠鞋)
汲取教訓後,木生心裡明白,這羊群得一直盯著才行……此時,緩過神來的木生快速走到羊群旁,檢查了下固定繩索的鋼筋,又坐回樹蔭下——已是正午,小小的樹影這會蓋不住他的身軀了。
日頭將他本就黝黑的腦勺兒照得愈發光亮,儘管留著小平頭,白色的髮絲仍是根根可見。迎著大太陽,木生皺著雙眉眯起眼睛,碩大的汗珠貼著臉頰落下,羊兒啃著發綠的嫩草,不時發出「咩咩」聲響,與周遭響亮的知了聲共同演繹出一曲鄉間的音樂會,木生卻是巴不得趕緊日落西山,好涼快些……
(牽著羊群的木生穿梭在石頭厝中,與遠方的灘涂形成美麗的畫卷)
太陽開始西斜,木生趕著一群羊往山下走,說不出什麼原因,一路卻是笑眯眯地。臨近家門前,他不自覺地彎下身子,半跪在山路旁,將綁著繩索的鐵鏨子插在土裡,隨手拿起旁邊的石塊敲打固定著——這麼一來,羊群就可以牢牢地拴在家門口。
(熱心鄰居正在教木生寫自己的名字)
隨後,木生快速地走到自家羊圈裡,戴上手套,拿著樹枝綁紮的掃把,開始收拾羊圈。「先是把羊糞掃出來,倒在袋子裡,然後倒上幾桶水,刷一刷,就乾淨了。」木生說。
(太渴了,喝口水)
羊糞是要拿來賣的,潮溼的糞便在高溫下曝曬,經過發酵就是很好的有機肥。一年下來,積累的羊糞也能賣上千把塊錢,這對於木生而言,這也是不小的收入。「每年賣羊肉,最多也就賺個兩萬塊。」木生說。
(嘿,牧羊人,你的衣服破了)
幾十年來,北港村聖門前就木生一人放羊。這個倔強的牧羊人和他的羊群,踏遍了北港村的每一寸土地,他用他的辛勤與付出,讓牧羊這份職業在村裡繼續存在。而對木生而言,這些羊,寄託著他對來年生活的所有期待。
平潭大練鄉因其綿延的地勢山貌,牧羊行業在該鄉鎮較為發達,而位於平潭北部的君山草木繁茂,令依山傍海的流水鎮也有部分牧羊人以養羊為生。
(牧羊人)
據悉,除了大練鄉形成規模的畜牧場外,普通牧羊人飼養規模較小,主要分布在主島北部,以散養為主,一戶養羊的數目在幾十隻至一百隻不等。
(牽著羊兒走遍村裡的每個角落)
日前,記者走訪流水鎮北港村、山門前村等地,探尋牧羊人的生活。在流水鎮的部分村落中,牧羊人仍是靠牧羊來維持一個家的生計。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以散養為主的牧羊方式下,因為風吹日曬、收入微薄等因素,這個行業一般都是較為貧困的村民從事。
(這多像一幅美麗的油畫呀)
隨著平潭不斷地開放開發,新興產業陸續崛起,散養羊群的方式已經與城市的發展產生些許矛盾,在我區旅遊業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不少鄉村正在思考如何在城市發展與牧羊行業之間取得平衡,讓雙方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流水鎮北港村村支書陳松柏表示,下半年可能將安排牧羊人轉行轉業。而流水鎮山門前村村支書林財則表示,接下來該村將規範牧羊人牧放的活動區域,但這就意味著村裡既要為牧羊人考慮,也要為村落衛生和美麗鄉村的建設考慮。
(羊兒吃著草、散著步,和隨處可見的綠色形成了美麗的畫卷)
在這點上,國內一些城市的做法值得效仿,寧夏吳忠市在政府的牽頭下,實現羊群統一圈養,同時在畜牧技術員幫助下,利用玉米、微量元素、維生素及粗飼料混合調製提高肉羊產量,實現牧羊行業的轉型;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的蒙古,通過「馬文化」這一民族旅遊資源打造成為獨具特色的旅遊熱點地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潭牧羊行業的轉型發展,可與現代產業以及旅遊業等相結合,相信正不斷求索中的平潭牧羊人,將迎來新的春天。
(來源:平潭時報,林霞 蔡起輝 文/攝)
聲明:轉載請註明來源,並保留作者身份和姓名
平潭時報微信工作室出品
編輯:丫丫 監製:張金飛
點個ZAN戳下大拇指再走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