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泰國法院最新的一次宣判結果顯示,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牛中國)董事長嚴彬在泰國再次敗訴,他在紅牛中國的董事長、法定代表人身份在泰國不再合法。
紅牛維他命飲料(泰國)有限公司董事會的公告
紅牛維他命飲料(泰國)有限公司董事會的一份公告稱,對於嚴彬作為原告試圖推翻紅牛維他命飲料(泰國)有限公司董事會2016年關於包括罷免其此前擔任的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職務、以及更換包括其在內的多名董事會成員決議的案件,泰國曼谷上訴法院2019年8月20日做出二審判決,駁回了嚴彬的上訴,並維持曼谷南部民事法院2018年7月3日做出的一審判決。
一審判決認定,罷免嚴彬、嚴丹驊、張立剛和費曉暄的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董事職務以及嚴彬的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職務的決議是合法的。
紅星新聞記者搜索https://www.hongniufacts.com網站發現,該網站內容以發布泰國紅牛與中國紅牛訴訟進展為主,包括法院判決書以及相關的新聞報導,聲明全部來自紅牛維他命飲料(泰國)有限公司董事會。網站上還附有泰文、英文版的法院裁定書。
https://www.hongniufacts.com網站
對於泰國法院的上述審判結果,運作中國紅牛的華彬集團目前尚未對外作出回應。紅星新聞記者聯繫了紅牛中國的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並不知情,一切以公司官網公告為準。
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工商信息
紅牛品牌由泰國商人許書標在1966年創立,1995年華彬集團取得授權將紅牛引入中國。啟信寶信息顯示,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是紅牛在中國的運營主體,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為嚴彬,紅牛維他命飲料(泰國)有限公司持股88%,為實際控制人,英特生物製藥控股有限公司持股7%。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稱,從泰國法律層面,嚴彬等人已不再擁有紅牛中國合法董事長的身份,這或許會對二者在中國的法律糾紛提供依據。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律師江露仙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紅牛中國為中外合資企業,其實控人為泰國企業,因此泰國的法律可以適用於紅牛中國。由於紅牛中國的註冊地、所在地、日常經營地區都在中國,因此如果判決要在中國法院承認和執行,當事人可以提出申請,或者看中泰是否有締結或參加相關的國際條約。
去年9月29日,紅牛中國的經營期限到期,紅牛中國發布聲明稱已申請延長營業期限,正在辦理過程中,並在後續的聲明和宣傳中強調,按照與泰國天絲籤署的《協議書》,紅牛中國的經營期限為50年。
紅牛維他命飲料(泰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牛泰國)和英特生物製藥控股有限公司做出了聯合聲明。聲明稱,紅牛維他命經營期限業已屆滿,應當立即清算,並停止與清算無關的一切經營行為。在過渡期,泰國天絲將決定啟用新的合作夥伴和運營模式,提供紅牛產品,並妥善安排紅牛維他命的員工。
紅牛泰國於2018年10月15日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強制清算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的法律訴求。
2018年10月24日,嚴彬之女嚴丹驊授權律師事務所(Korpniti Law Offices)發布《紅牛中國投資事實情況》,文中稱,紅牛中國系根據五十年合作協議設立。嚴丹驊是持有泰國紅牛股權比例第一的個人大股東。在泰國紅牛沒有召開股東會、董事會之前,任何關於不同意紅牛中國繼續經營的言論,均是涉嫌違法的、系盜用泰國紅牛名義作出,違背事實、違背法律。嚴丹驊就盜用泰國紅牛名義違法發布停止紅牛中國經營的言論,向法院提起訴訟,並委託律師事務所公布1995年雙方籤訂的五十年協議及合資合同。
紅星新聞記者並未找到紅牛中國經營期限成功延期的工商信息,公開資料顯示其營業期限仍然於2018年9月29日到期。截至目前,紅牛維他命功能飲料在中國市場仍然正常生產和售賣,消費者可以在各大商超和電商渠道找到這款紅牛產品。
雙方也一邊對簿公堂,一邊推出自己的功能飲料。華彬推出自有功能飲料品牌「戰馬」。許氏家族也在今年6月正式在中國推出「紅牛安奈吉飲料」,此前還在中國推出了藍白色包裝的奧地利紅牛。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僅從廣東市場來看,紅牛安奈吉飲料目前整體的銷售情況非常一般和疲軟,預計2019年全年銷售額只有幾千萬(元)。走訪經銷商、銷售終端和消費者發現,他們並不認可安耐吉的口感。」
今年7月,華彬集團發布2019上半年業績,華彬快消品銷售額為150.3億元,功能性飲料兩個品牌銷售合計147.2億元,同期增長3.5%,其中紅牛銷售138.9億元,戰馬銷售額則與去年全年追平,銷售達8.3億,同期增長47%。
紅星新聞記者 吳丹若 袁野
編輯 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