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鹽都新招引的重大智能終端產業項目——康佳集團存儲晶片封測項目工地上,一臺臺挖掘機正伸展機臂緊趕工期。今年底,這裡將崛起一座嶄新的智能工廠。
加快構建先進位造業體系,傾力建設智能製造高地,鹽都有基礎、有優勢、有抓手。經過5年時間的發展,鹽都智能終端產業規模迅速壯大,目前已集聚企業103家、投產達效73家。
「智」救,加快技改應對疫情大考
這段時間,鹽城方天無紡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湯迎忠的電話響個不停,其中九成以上是要口罩。「現在國內訂單穩住了,國外訂單增長很快,本周將出口30萬隻。」他介紹,由於國際疫情形勢嚴峻,一個多月來,公司已陸續向歐洲國家出口超過300萬隻口罩,訂單已排到今年6月份。
方天無紡是學富鎮醫療用品生產企業之一,專業生產出口各類防護口罩,擁有歐盟、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防護用品批准證書。從疫情初的缺少工人、缺少資金、缺少生產線到如今的訂單滿滿,企業經歷的這一切背後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鹽都自救大片。
「我們幫助方天公司向國家開發銀行和工商銀行申請了800萬元貸款,解決企業的燃眉之急。」區工信局局長朱靜說,市政府暖企「20條」發布後,鹽都迅速貫徹落實,積極協助方天公司辦理年產2000萬隻醫用防護口罩項目備案審批程序。
鹽都能夠在短短一個多月扭轉醫療防護物資供應難的局面,這背後,無論是黨委政府,還是方天無紡等一批衝在一線的製造企業,表現都可圈可點。
疫情防控期間,位於高新區的江蘇恆力組合工具機有限公司,依託雄厚的研發製造實力,積極調整生產方向,投入生產半自動和全自動口罩機。目前,公司的專業技術人員正對產品進行改良升級,實現產品製造、新品研發和市場需求的無縫對接,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
「目前我們已經生產半自動口罩機40多臺,全自動口罩機30多臺,今年一季度僅前兩個月的訂單就突破4000萬元。公司將圍繞『中國製造2025』,持續提高產品智能化程度,加快品牌建設,全力提升產品的競爭力。」該公司總經理仲秋介紹。
這樣的故事在鹽都各地不斷上演。數據顯示,鹽都深入細化落實省「50條」、市「20條」扶持政策,已全額兌付2019年工業、科技等獎勵資金7009萬元,為智能終端產業園和雙創園75家企業減免租金1023萬元,讓企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局面扭轉的背後,鹽都智能製造功不可沒。鹽都持續推進智能製造三年行動計劃,按下了提質增效快進鍵,並積累了豐富經驗。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尤其在防疫物資緊缺的情況下,這些經驗得以迅速轉化為擴大防疫物資產能的「利器」,幫助鹽都實現了「智」救。
「智」變,促進優勢企業爭星創優
「我們今年計劃投資5000萬元,新進一條年產300噸的耐力抗蠕變纖維的生產線和150噸的防彈複合材料生產線,為公司高質量發展做好充分的技術儲備。」4月7日,在江蘇神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董事長郭子賢告訴記者。
神鶴科技公司的耐熱抗蠕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生產線是我國首條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自行設計製造的國產化生產線,突破了耐熱抗蠕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生產技術瓶頸,企業因此被評為2019年度市、區三星級企業。
「可以說,疫情催化之下,實施技改是企業發展的『加速器』,企業在『智變』中嘗到了甜頭。」郭子賢表示。
在高新區另一家三星級企業——江蘇中恆寵物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數十名工人各司其職,正在抓緊趕製一批因疫情延期交付的價值2億多美元的訂單產品。公司董事長仇斌介紹:「疫情期間積壓了大量訂單,公司通過改造設備,提高生產速度,加班加點趕製,陸續彌補前面延期的訂單。」
近年來,中恆寵物狠抓產品質量提升,加快新品研發步伐。同時,加強對外貿易,拓寬營銷思路,加快電商平臺建設,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已經發展成為國內寵物用品行業的龍頭企業。
仇斌介紹,中央、省、市先後出臺的一系列激勵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為中恆寵物注入了「強心劑」,也讓中恆寵物吃下了「定心丸」。公司在加快推進智能車間建設的同時,將全面拓展國內市場,特別是在線上電商銷售方面加大力度,在完成全年目標的同時,爭創四星級企業。
在企業自發自覺積極開展智能化改造的同時,政府也伸出了援手。鹽都堅定不移開展企業爭星創優三年行動,用足用好政治待遇、升星激勵等十項激勵政策,大力推動星級企業升星、後備企業創星,確保年內建成市三星級以上工業企業15家、市五星級工業企業實現「零突破」。
「智」強,全力建設智能製造高地
其實,不管有沒有疫情,對鹽都產業發展而言,突出智能終端產業首位度不動搖,打造智能終端產業地標,早已成為全區聚力建設「一中心三高地」,爭當全市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有力抓手。而疫情的突然襲擊,有望促使鹽都智能製造企業加速練好內功實現「蝶變」。
3月18日,總投資20億元、一期投資10.8億元的康佳集團存儲晶片封測項目在鹽城高新區開工奠基。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國內唯一對第三方開放的無人工廠,為鹽都智能終端產業業態的豐富拓展了空間,也為全市打造面向半導體的高科技產業集群起到標杆性示範作用。
在鹽都,越來越多的企業正採取「機器換人」策略,積極發揮智能化生產作用,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江蘇悅達棉紡有限公司的萬錠智能化生產車間內,繁忙的生產線上只有幾名工人操作設備。這間「智能車間」,在防疫期間充分發揮了智能管理的優勢,成為生產的「主力軍」,生產每萬錠紗用工較之前減少了65%,有效解決了防疫期間復工難的問題。
「這次疫情中企業遇到的一個普遍問題是人回不來,而智能製造恰恰可以減少對人的依賴。工人在辦公室就能實現訂單安排、生產過程的動態控制、質量在線監控等全流程動態管理。」悅達棉紡有限公司總經理顏國華如是說,「用工少、產量高說明生產效率高,這也意味著企業具備了優於同行的競爭力。」他進一步解釋。
目前,該公司正加快推進自動化、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其中,智能製造MES系統將信息化「觸角」全面延伸到車間底層,內化為日常管理手段,助推企業實現智能化建設。
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區工業經濟和科技創新工作會議上,鹽都提出「打造全國有影響的智能終端特色產業基地」。為實現這一目標,鹽都正全力推進康佳封測、東山柔性線路板等重點項目建設,持續鞏固LED封裝、FPC柔板、5G濾波器等細分領域優勢。鹽都的製造企業已經紛紛行動起來。
風起時,有人築高牆,有人造風車,區別就在於是否有眼光和胸襟。當下全球蔓延的疫情給鹽都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可越是難關當頭,越要作出正確抉擇。立足全局搶機遇,以更快步伐建設智能製造高地,鹽都在「爭當排頭兵、建設示範區」的道路上步伐鏗鏘。(王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