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龍八部》中,金庸塑造了這樣一個英雄形象:「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喬峰智勇雙全,豪氣沖天,被許多人認為是金庸筆下最完美的英雄,但喬峰也始終未能擺脫命運的束縛,他的一生充滿了悲劇,最後在雁門關外自盡而亡。這三件事,為喬峰的一生增添了悲劇色彩,使他的悲劇更加悲壯。
首先是自我毀滅的誓言。雖然萬人吾往矣,喬峰卻有天下人吾往矣的勇氣,聚賢莊英雄大會,喬峰知山知虎,偏向虎山行。喬曾對他說:「無論自己是漢人還是契丹人,一生中絕不會有一次殺了漢人的性命。不料,不久,他便自毀誓言,與聚賢莊的天下英雄決一死戰,大開殺戒,殺了幾十條生命。
其次,錯殺了阿朱。為了找出「領頭大哥」的身份,蕭峰可謂悲劇性連連,養父母喬三槐夫婦,恩師玄苦大師,都被牽連其中。更可悲的是,蕭峰竟然還在康敏的密謀之中,且未多問,便貿然出手打向阿朱。這個掌聲,不僅打死了阿朱,也撲滅了蕭峰心中所有的執念。
三是劫持遼帝一事。喬峰這樣做無疑是不對的,儘管他這樣做的目的是崇高的,但由於這一點,直接把自己的心陷進了萬劫不復的無底洞裡,他認為,身為遼人,卻挾持著本族的皇帝,屬於大逆不道,天理不容。
世界那麼大,連喬峰都沒有容身之地,他好孤單,他找不到同類,只好去找了解他,尊敬他,愛他的阿朱。英雄豪傑喬峰,做了三件錯事,自毀誓言,錯殺阿朱,劫持遼帝,一步步將喬峰逼到雁門關外的絕境,死而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