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恩公司:疫情陰霾之下 科技企業如何轉危為機?

2020-12-23 財聯社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近幾年保持高速增長的科技行業如今正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這一「黑天鵝」事件帶來的諸多挑戰。然而,全球領先的管理諮詢公司——貝恩公司近日發表報告稱,危機之中往往孕育著新的機遇,疫情必將推動企業和政府進一步認識雲服務、大數據、AI等數位化技術和服務的價值。

貝恩在本報告中,從疫情對科技行業的整體影響出發,深入分析了各細分行業所受的影響,並為科技企業提供了應對之道。

新冠疫情對科技行業的整體影響

科技行業包含眾多細分行業,受疫情的影響程度不盡相同。從上遊和下遊所受影響來看,硬體與軟體分別呈現如下特徵:

上遊

硬體行業供應鏈受到上遊原件供應、工廠復工、物流運輸三方面影響,短期內很有可能出現交貨延遲,但疫情結束後將回歸常態,因此長期看整體影響有限。軟體服務相關行業,因其產品及服務形式特點,所受影響相對較小。

下遊

與上遊影響類似,硬體行業需求端在短期內所受影響更大,疫情結束後剛性需求將得到釋放,但不會出現明顯的報復性反彈。軟體服務行業受疫情影響有限,反而在生活、工作各方面局限下,加速部分活動(如辦公、教學、生活服務等)進一步向線上轉移。從客戶類型來看, 2C行業需求受疫情影響更顯著,購買渠道也進一步向線上轉移;伴隨生產活動恢復,2B行業需求端波動相對較小,部分網絡設備需求甚至因遠程辦公而提升,整體影響小於2C行業。

消費電子產品

受疫情影響,手機、個人電腦等購買需求短期內將受到明顯衝擊,但長期剛需(如手機更換)將隨著疫情緩解逐步反彈。消費電子企業在供應端面臨較大的復產壓力,如原件供應商復產延遲、物流受限造成的供貨延誤,企業自身復產也需要時間,這些都將導致新品發布節奏和國內外客戶供貨計劃被打亂。此外,疫情或將帶動如健康相關的可穿戴設備、非接觸式體溫儀等相關產品的快速增長。

通信設備/企業設備

以5G設備為例,通信設備需求總量受疫情影響有限,短期內由於疫情嚴重地區的運營商網絡建設進程放緩,設備銷售和交付周期可能受到一定影響,但長期來看趨勢不變。從供應鏈來看,以武漢為代表的眾多網絡設備元器件廠商,以及深圳龍頭通信設備企業,受交通管制和復工延遲影響,對短期供應造成壓力。

企業設備方面,設備交付周期同樣受到疫情影響。短期內,部分設備甚至有緊急的需求提升,如數據流量大幅增長帶來的對伺服器、交換機和數據中心的需求,以及生活工作方式轉變對如遠程辦公設備等新產品的需求。

軟體/服務

在應對疫情危機的過程中,中國發達的消費網際網路生態所積累的豐富的數位化技術、應用及大量數據,不僅發揮了重要作用,還湧現出各種應用型創新:

1. 政府防疫管理方面,深圳、重慶等地通過與某智慧城市平臺的合作,基於大數據精準追蹤交通、流動人口返程數據,充分利用科技賦能疫情防控。

2. 企業防疫管理方面,企業遠程辦公、線上文檔協同等應用領域在疫情期間迎來爆發式增長,但這對相關企業本身的網絡設施也帶來意外的壓力挑戰。

我們預計,疫情後中國將進一步加快數位化轉型的步伐。通過本次疫情防控,各地政府將深刻意識到大數據平臺賦能的價值,加速推動政企合作、上線智慧城市相關的各類應用平臺。企業方面,受遠程辦公驅動的網絡基礎設施將成為企業應急預案中的重要環節。此外,業務層面也將興起數位化、線上化的趨勢,包括線上開店、精準運營、線上客戶服務等,進一步激發企業的創新和業務模式拓展。

3. 消費者方面,由於疫情期間出行受限,消費者對手機的粘性大幅提升。許多應用APP打破了物理空間局限,進一步豐富了手機的使用場景。

貝恩認為,疫情催生出的新使用行為與新應用場景,將在中國TMT生態的催化下,形成新的使用習慣。

然而,與美國注重基礎技術研究的TMT生態系統不同,中國的TMT生態以應用/服務驅動創新及商業模式的顛覆為主線。在中國獨特的社會經濟環境下,生態的創新與融合持續迎合消費者對互聯社交、便利生活的需求,大力推動中國消費者對新應用服務的接受程度。

此次疫情催化了一些細分領域需求,加速相關應用/服務的發展和滲透,例如:醫療APP、教育APP、公共安全APP。此次疫情還讓企業、政府及廣大消費者充分意識到雲服務、大數據、AI/IoT技術和服務的價值。長遠來看,將有助於加速各行各業的數位化轉型,加大投資力度。

半導體

半導體行業的供應端受疫情影響較為明顯,大型製造生產線的用工困難將會持續一段時間,尤其是武漢及其周邊地區是中國晶片和面板產品的聚集地之一,整體供應鏈將受到較大挑戰。

從重點產能影響的細分行業來看:

1. 晶片方面,武漢地區肩負國家存儲晶片生產重任,加之全球存儲晶片主要生產國韓國、日本也正處於疫情高發期,延遲復工復產將對短期供應造成影響。

2. 面板方面,中國是全球產能集中地,武漢、廣東作為生產重鎮,聚集多個一線廠商生產基地,多條產線正處於新技術爬坡階段,其中包括小尺寸手機柔性屏及大尺寸電視超高解析度屏。雖然面板產線自動化程度較高,但延遲復工、疑似員工隔離,再疊加原材料供應短缺等因素,仍將影響公司產能的恢復。

3. 在需求端,由於客戶皆為企業,雖然短期內物流及商務合作難度增大,但整體需求以長期合同約束,較為剛性。

如何轉危為機?

本次疫情潛移默化地改變、甚至塑造了用戶的行為習慣,為第二次網際網路應用/服務大爆發埋下了種子。另一方面,數位化戰「疫」的推行對企業、政府的組織能力和響應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激發了企業和政府對數位化轉型的信心和決心,促使他們更積極地投入數位化建設,加大資金、資源及技術的投入力度,共同搭建互聯生態。

貝恩認為,科技企業當務之急是在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的同時,認真審視危機帶來的長期改變和影響。當下,科技企業可以通過思考自身在新環境下的策略和業務模式,更激進地投入,更快速地行動,做好短期、中期和長期的規劃,把握數位化轉型機會。

貝恩公司在報告中指出,就短期而言,企業應完善風險應對機制,並調整商業計劃及渠道/銷售方案;從中期來看,企業應積極打造應需而變的數位化供應鏈、平衡渠道組合,並重新思考全球化戰略意義;而從長遠來看,企業可以通過創新產品、擴展業務邊界及數位化改造來布局數位化新機遇。

相關焦點

  • 疫情下餐旅企業如何轉危為機?公益法律服務團支招
    疫情之下,餐旅企業如何轉危為機 ?廣州市南沙區公益法律服務團助力餐旅企業復工復產交流會為您支招。南沙區司法局局長曾普光介紹了南沙區委區政府幫扶企業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具體舉措,以及法律志願服務團推出了十條「硬核」措施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為全區群眾和中小微企業提供貼心、免費、一站式法律服務,為南沙企業復工復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鼓舞在座各位餐旅企業主,堅定信心、同舟共濟、依法經營,就一定能夠化危為機。
  • 「後疫情時代」如何轉危為機?這些深圳消費行業各出奇招
    始於2020年的一場新冠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武漢封城、全國多地進入半封鎖狀態,各行各業都遭遇衝擊。疫情發展雖然已經逐漸受控,但是其所帶來的後續影響是持續性的,各行各業正經歷著「後疫情時代」的變革。然而危機總是伴隨著機遇,颶風之下,果斷行動才能擺脫困境,突出重圍。
  • 長青:疫情下的轉危為機 堅守與創新缺一不可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各行業都受到了嚴重影響。以餐飲業為例,據相關數據顯示,僅春節7天零售額就已造成了約5000億元的損失。隨著疫情逐漸穩定,全國各地的企業都陸續恢復了復工復產,但整個社會的經濟遭受影響已是事實。然而,危機中往往也會蘊藏著巨大的機遇。俗話說得好,危機危機,有「危」也有「機」,你的危險期,或許就是別人的黃金期。
  • 貝恩公司發布中國企業「新公益」報告
    貝恩公司發布中國企業「新公益」報告打造可持續共贏發展模式本報訊 (記者鄭建玲)為助力我國企業順利轉型「新公益」,幫助企業更好地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日前,貝恩公司聯合大自然保護協會發布了《新思路,新公益:中國企業之社會責任之路》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 貝恩與領英研究發現 新興科技公司正重塑中國企業格局
    (上海,2018年12月13日)貝恩公司與 LinkedIn(領英)中國今日聯合發布的 《2018年中國商界領導力報告 :最新徵才洞察》顯示,在中國激烈的頂尖人才爭奪戰中,跨國公司的表現一再輸給中國本土企業。研究顯示,過去五年間,中國本土企業新入職的領導者中,有約40%來自跨國企業 ,較2016年的33%有所上升。
  • 巨輪下的轉向:奧康如何實現從0到N,轉危為機?
    新冠疫情成為了「貨真價實」的黑天鵝,但也是這種行業中無法預測的意外,往往能比過去多年沉澱的經驗更有意義。在疫情影響之下,往年熱鬧繁華百貨商場、品牌專賣店等全數閉門謝客,對於那些全力奮戰春節黃金檔的零售和服務企業及員工來說,分分鐘都是在「燒錢」。有關數據顯示,截止到 3 月份,只有 3 成不到的零售門店開始營業,全行業停店率達71.1%。
  • 疫情之下:購物中心逆境求生!
    當疫情還未消退,企業大都處於停工和半開工的狀態,現實條件又不允許人員外出,城市幾乎按下暫停鍵。疫情下的深圳東門步行街圖片來源:公眾號 吃喝玩樂在深圳特殊時期,購物中心如何轉危為機,正確應對,實現加速升級?
  • 貝恩公司發布報告 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在疫情後或將迎來機遇
    本報訊 (記者鄭建玲)全球知名管理諮詢公司貝恩公司日前發布的《2020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持續萎縮。報告認為,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在疫情後或將迎來機遇。「過去9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迅速崛起,是亞太區取得巨大成功的市場之一。
  • 智慧企業顯威力 天九武漢公司在線開工
    此舉對於面臨復工壓力的中國企業而言可謂難能可貴,更讓全社會在疫情籠罩的陰霾下,於這個特別的農曆立春日,真正感受到一抹溫暖人心的春色。    近日,一則關於天九共享實施全員永久性「候鳥工作制」的新聞在全網瘋狂刷屏。當國人都在關注抗擊疫情與企業復工這兩大迫在眉睫的現實難題時,天九共享此舉宛如一劑轉危為機的「解毒疫苗」,極具創見地做到兩難自解,一時成為眾人熱議的焦點。
  • (科學控疫情 統籌謀發展)提高產品科技含量 浙江各地企業面對逆境...
    疫情雖然給生產帶來了不利影響,但面對危機,不少企業也加快了高質量發展的步伐,他們通過提高產品科技含量,來提升市場競爭力,謀求轉危為機。企業的新型覆膜高效濾材,剛剛於3月2日通過各項檢測,正式投入生產。  公司董事孫成磊告訴記者:「它是一個疏水性材料,防水的,可以通過水的高溫的殺毒從而實現口罩的循環使用,所以我們說一個口罩可以頂十個口罩。」  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朝暉公司也是目前省內口罩生產關鍵材料——熔噴布的供應商。
  • 貝恩公司發布《2019中國首席採購官調研》
    貝恩公司發布《2019中國首席採購官調研》戰略性採購是企業開啟價值增長的鑰匙本報訊 (記者鄭建玲)全球知名諮詢企業貝恩公司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首席採購官調研》顯示,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持續攀升,中國是低成本地區的傳統概念已被顛覆
  • 智慧企業顯威力,天九武漢公司在線開工 集團承諾不裁員不減薪
    蘋果公司原全球副總裁、現任天九共享集團董事局執行董事、全球CEO戈峻在會上宣布了企業抗災自救十項決定,並宣布自2月4日起,天九共享正式實施全員永久性候鳥工作制。公司承諾在疫情期間不裁員、不減薪。此舉對於面臨復工壓力的中國企業而言可謂難能可貴,更讓全社會在疫情籠罩的陰霾下,於這個特別的農曆立春日,真正感受到一抹溫暖人心的春色。
  • 疫情影響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 中俄專家共商「轉危為機」之道
    中新網北京5月22日電(李京澤)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中國研究中心近日召開視頻會議,研討全球疫情背景下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孫壯志主持,與會專家認為,疫情影響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但「危」與「機」共存,可以「轉危為機」。
  • 疫情之下共克時艱,山川諮詢十餘位專家公益線上諮詢 助力企業迎接...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疫情衝擊之下的細微變化,或許將潛移默化影響並決定著未來一定程度的產業走向、企業與個人發展。當無數企業陷入困境的同時,也會讓很多企業悄然崛起,正如2003年的「非典」逼出了後來的京東商城和淘寶。
  • 疫情摧殘之下,憨豆先生奶茶如何轉「危」為「機」?
    來源標題: 疫情摧殘之下,憨豆先生奶茶如何轉「危」為「機」? 疫情的突然來襲,全國餐飲行業飽受摧殘,曾經如火如荼的茶飲行業也未能倖免。
  • 【復工復產看湖南】開拓發展新業態 科技助湘企轉危為機
    截至3月3日,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15733家,復工率達97.7%,規模以上農業企業復工1200家,復工率96.3%,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復工5490家,復工率82.6%。其中,173個在建省重點建設項目已全部復工。 近日,記者走進楚天科技、國科微等高科技湘企,看他們是如何在安全復工復產的同時,在疫情危機中尋找發展機遇的。
  • 貝恩公司發布《2020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報告》
    中新網上海新聞4月16日電 今日,全球領先的管理諮詢公司貝恩公司發布
  • 貝恩公司發布2021年十大科技趨勢
    貝恩公司 Weixin ID bain_and_company
  • 疫情之下「危」中尋「機」 在陸臺商對產值超去年「沒壓力」
    疫情之下「危」中尋「機」 在陸臺商對產值超去年「沒壓力」 2020-08-25 13:52:50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達電腦在2月和3月的出貨量均有所下降,回憶起當時的情形,黃健堂還是膽戰心驚:「年初的情形真的很差,我們面臨人力、物資、財務等各種困難,我還在擔心公司今年產值能不能完成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
  • 澳斯達衛浴鍾美團:不破不立,破而後生,方顯企業本色-新衛浴網
    【新衛浴網報導】今年這場無預警的疫情到來,給各行各業的未來發展之路帶來更深刻的思考,澳斯達衛浴也不例外。與其坐等充滿不確定性的疫情陰霾散去再開張,不如主動尋找新的出路,既要他救,更要自救,把企業的經營方向從外貿轉向內貿,做好自己的產品,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