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鄭建玲)全球知名管理諮詢公司貝恩公司日前發布的《2020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私募股權市場持續萎縮。報告認為,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在疫情後或將迎來機遇。
「過去9年,中國私募股權市場迅速崛起,是亞太區取得巨大成功的市場之一。但是現在,投資者察覺到市場正在遭受振蕩衝擊,我們在2003年非典暴發時曾觀察到類似的情況。」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本報告聯合作者李承歡表示:「非典疫情過後,投資活動在2003年第四季度開始反彈,尤其是受防疫隔離影響較大的行業的交易數量顯著上升。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結束,未來市場仍有各種戰略機遇。」
報告顯示,今年1~3月,中國私募股權市場交易金額和數量較2019年同期分別下降了55%和7%。由於相關隔離措施可能持續至少至4月底,因此市場萎縮帶來的影響將延續至第二季度,對出行和工作效率的整體損傷亦然。基於上述影響,貝恩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的交易數量和金額與2019年同期相比會出現大幅度下降:今年整年交易數量與已經處於低位的2019年相比將下降約1%~5%,交易金額則下降約15%~25%。
對標非典疫情過後,中國私募股權市場的反彈動力來源於受影響最大的幾個行業融資需求不斷提升,加之延遲交易和新交易重合。貝恩公司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後的市場情況亦是如此,意味著今年下半年的市場行情相對樂觀:伴隨上半年延遲的交易逐漸恢復,越來越多的企業因現金流壓力產生融資需求,市場將迎來反彈。
「儘管中國市場遭受不利影響,但從當前趨勢來看,各行各業相繼恢復,經濟活動嚴重下滑不會持續太久。」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本報告聯合作者周浩表示:「投資者仍應持續專注於如何在疫情之後成功破局。」
基於消費行為的不同變化趨勢,貝恩公司總結了6種類型及代表行業:一是短期受創、長期發展受阻的行業,如部分傳統零售商;二是短期受損,隨著整體經濟企穩相應恢復的行業,如餐飲服務、快遞、物流、交通運輸、酒店和旅遊業、傳統零售和商業地產等;三是短期需求被壓抑,未來將迎來報復性消費、促進反彈的行業,如服裝和美妝、酒精飲料、家用電器等;四是短期需求激增、長期將下滑的行業,如個人電腦和顯示器告示;五是短期需求激增、長期回歸到疫前水平的行業,如雜貨和日用品、包裝食品等;六是短期獲利、投資者將密切跟蹤特定垂直行業中可能發生的結構性變化的行業,如數字醫療、網際網路保險、線上娛樂、電商和遠程通訊工具等。
報告強調指出,被投企業的CEO應積極採取行動以應對可能變局,包括以客戶為中心、保護收入、穩定運營、降本等。同時增強數位化思維,並在當前的宏觀經濟下縝密規劃,了解市場,實現逆勢前行。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