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師王力與李蔭田、李長壎、朱光竟有這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2021-02-28 博白網

王力先生是我國傑出的語言學家、教育家、詩人和翻譯家。2020年是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為緬懷王力先生的學術成就和精神風範,弘揚大師精神,2020年10月23日,博白舉行了一系列紀念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的活動。藉此機會,博白網特別推出博白大車坪人、廣州退休幹部李玲娜的作品《崇高的敬意,深切的懷念》,以饗讀者。

崇高的敬意,深切的懷念

歲月悠悠,年華似流水,永不停息,四季輪迴,轉眼又過了八十七個春秋,人老了到了高齡歲月;老人有很多回憶,和再回憶。好壞的,歡樂的,大小的,有意義的,但我還是喜歡快樂的、美好的,比較深刻的那一種。這種類型的人和事,深深地烙在我的心底裡,常常浮現在腦海中,永不磨滅,有時十分親切感動,淚流失眠。最近深秋了,我的家鄉博白,廣西南寧、廣州、北京都在隆重而熱烈地籌辦紀念語言學大師王力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的活動,使我非常非常欣慰並崇敬。我的祖父李蔭田,生於1881年,於1931年去世,他的家鄉是博白縣浪平鎮大旺村的大車坪,大車坪均是李姓族人,共分屬三房,蔭田屬長房,先祖三代都是舉人,書香世家。祖父李蔭田在家族名叫李培榕,排行第十四,小時候他跟隨父親到桂林讀書學習,還專門契了屋地前的一棵大榕樹,寄望學業鬱鬱蔥蔥,長大成材,報效國家。青年時候回到故鄉博白縣,在縣政府教育部門受聘為督學。當時正值「五四」運動如火如荼開始,蔭田接受了新文化教育和進步思想的啟發,與時俱進,帶領博白縣的進步青年到綠珠鄉破舊立新,將綠珠廟改建為「國民小學」,同時得到縣政府的賞識,被委派到該小學擔任校長一職。祖父李蔭田在博白街上一個叫「同成」的商店經營小生意,他經常被隔壁鄰居王禮賢家中的朗朗讀書聲和老師的精彩講課聲吸引,並常駐足聽課。後來打聽到這位講課很精彩的「後生哥老師」,原來是來自城郊岐山坡的青年王力。這樣,祖父與王力開始有了較多的接觸。李蔭田在博白縣聚集了眾多附庸風雅,愛好詩詞和吟詩作對的文人,並發起成立了「移風騷會」詩社,專事綴句填詞、吟詩作對,交流詩詞文化,舉辦文人墨客和詩詞愛好者的「賽詩會」。當時年僅十九歲的王力,幾乎每次都對聯撰詩參賽,屢屢獲獎。作為賽詩會評委的李蔭田,十分欣賞王力的才華和文學水平,很希望王力能到自己家鄉大車坪的私塾任教,於是鄭重徵詢和邀請王力到大車坪去教育李家弟子。王力喜好切磋學問,交流詩詞的文人雅士,便欣然接受了李蔭田的盛情邀請。王力在大車坪私塾教課,只領取基本生活費,並每月輪流到每個學生家庭去用膳,有一天他到學生李毓聰家裡用膳,認識了其家長李子初,在閒置的空房發現了布滿灰塵的大堆書籍,共計十四大箱,王力如獲至寶,向主人提出借閱全部書籍。當年的李子初考慮既是親戚,王力又愛書如命,便欣然接受將全部十四箱書籍借給王力閱讀學習(據聞當年王力寫有一借條)。數月後,私塾放假,王力請挑夫將全部書籍挑回到歧山坡,並且辭任了大車坪私塾教職,回鄉閱讀這批豐富多彩,知識浩瀚的古文書籍。這批珍貴的書籍對青年王力受益深遠,收穫很大。接著不久,由祖父李蔭田推薦王力到大平坡的「李氏開國小學」任教,王力在大平坡任教三年後被校長,南洋歸僑李慎西及熱心鄉親的資助和鼓勵,前往上海和法國的大學進一步深造。王力的青年時代教書育人和求學深造之路與祖父李蔭田熱心擔當伯樂,慧眼識人才、愛惜人才,與大平坡李氏宗親們的大力鼓勵,支持和愛護均有著深厚的關係。李長壎是李蔭田的長子,從小勤奮好學,學業優良,他少年時與廣州市原市長朱光是同學,一起就讀於大平坡的「李氏開國小學」讀高小,當年擔任老師一職的也正是青年時代的王力。他1927年考上廣州中山大學農學院,就讀「農業與動植物」專業,他從小就十分敬佩王力表兄。解放初期的1950年七月底,我作為李長壎的長女,在博中52班初中畢業,僅有十七周歲,為減輕家庭經濟負擔,要求找公費學校繼續升學再就業。當年攜父親李長壎給王力的親筆信,跟隨堂叔李毓群前往廣州。當時王力已是國內著名的語言學家和大學教授,他任職於中山大學,創辦了漢語文學專業並擔任系主任。到達廣州後,我寄宿在百子路的培桂中學,李毓明堂姑的教室。大約是1950年八月中旬,由博白同村堂叔李毓群和堂哥李奕仁,陪同我前往中山大學拜訪王力教授,王力二表伯聽說我是李蔭田的長孫女,十分熱情的接待了我們幾位。他認真閱讀了表弟李長壎的親筆信和我初中畢業證等資料,耐心詢問我想讀什麼書?我表達了想要讀公費學校,能解決食宿問題就行。他思考後就寫了一封親筆信給廣州市朱光市長,推薦介紹我去由朱光任校長的廣州市行政幹部學校讀書學習。幾天後,一位博中高中畢業,考上廣州藝術學院的師姐宋家秀,陪同我去位於府前路的廣州市人民政府秘書廳,由陳志芳秘書長親自接待,接收並詳細閱讀了王力教授的親筆信,當即批示介紹我去位於廣州陳家祠的市行政幹部學校報名並面試。最終我被錄取享受國家供給制待遇。在學校讀書一年中,我光榮加入了共青團,擔任班組長一職。一年畢業後,我由市人事局曾昌明局長面試後,榮幸分配到市政府秘書廳擔任秘書工作,我於1956年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工作期間,朱光市長曾數次來辦公室看望他的博白小老鄉,關心我的工作和生活,詢問我父親在博白和博中的工作情況,還打趣說了一些他和我父親一起讀書時的往事,他建議我要多穿花衣服和花裙子。我的人生重大轉折,讀書就業,光榮走上革命道路,與王力教授悉心指引和親切教導密不可分。

(自左起為黃選賢、黃鍔、王力、李長勳(壎)、王祥勵)

1、我父親李長壎六十年代初曾任博白中學教導處主任和副校長,1960年曾經代表廣西玉林地區,前往北京參加全國教育文化系統先進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受到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王力教授1978年回博白省親考察,向當時的縣領導和博中校領導提出他要面見李長壎,並坦然說:「李長壎是我的親戚和教育家,也是我的學生。」當時,大家都不知道王力和李長壎的親戚關係的由來。王力教授夫婦在回博中的當晚,盛情邀請我父親李長壎和母親秦孟瑤一起到博白縣政府招待所再次見面敘舊,暢談生活和工作及鄉中舊事。

李長壎作為全國文教衛生先進代表進京出席群英會

1983年,我父親委託學生陳海光到北京公幹時,專程到北大拜訪王力教授,並送去家鄉特產龍眼肉。他欣然接受了禮物並題詩回贈我父親:「星移鬥轉又新年,酒飲屠蘇意盎然。漫道古稀加十歲,還將餘勇寫千篇。從知大難能添壽,喜看中興復尚賢。前路光明遠景美,河山壯麗豔陽天。」由此可見,他們表兄弟情深真摯,他們的親情、師生情永遠難忘。2.王力是親上加親的關係。王力家族的一個姑媽王氏,早年就嫁給了我們大車坪李蔭田的大伯李桂慶 ,他們無生育後代,按農村的舊風俗習慣,將我祖父李蔭田過繼給李桂慶和王氏當兒子,所以王力與李長壎親切互稱為表兄弟。王力家族的另一姑媽嫁給了大車坪的李培禮,他是李毓強的父親,李毓強又名李隆(他早年與梁威林和我父親在桂林經常來往,後與梁威林一起前往日本留學,之後走上革命道路)。解放後他曾經擔任廣西省委統戰部部長,王力的姑媽(李毓強的媽媽),我們村的老人又俗稱她叫「博士奶」。王力的原配夫人秦祖瑛,是三灘王嶺頭人,與我母親秦孟瑤,叔嬸秦仲瑤都是王嶺頭同村人,我母親同輩人稱秦祖瑛為姑媽。3.王力表伯的二弟王匯清,我們稱為三表伯,早年在博白大街開雜貨鋪經商。解放初期來廣州定居,住在小北路的史巷,我父親稱他三表哥,父親文革後來穗居住,兩老表常來常往,一起飲茶飲酒傾談敘舊,回憶博白過去的生活。王力表伯的三弟叫王祥珩,我們稱他為四表伯,他曾經任博中校長,早年在博中與我父親既是同事又是鄰居。他大約於1954年來廣州後,曾經任廣州市第二中學校長,後調到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工作。我父親在廣州期間經常與他見面,敘談博中生活和工作舊事。王力教授解放前的四十年代從清華大學來廣州,受聘於中山大學並創立中大漢語文學專業,擔任系主任一職。在廣州前後生活了大約八年時間,於1954年調回北京大學,又創立了北京大學漢語言專業。因為王力既是中國著名的漢語語言學家,又是同鄉朱光市長的老師,所以朱光任廣州市長時,來廣州第一時間就到中大拜訪他的老師王力教授。王力於1950年及1953年兩屆由毛主席親筆籤發聘書,被聘為廣州市人民政府委員。朱光市長的政府工作報告,重大決策和重要文稿,都與王力商榷修改,他們來往密切,互相尊重,還經常互相吟詩作對,探討詩詞文化,朱光市長後來出版了《廣州好》等著名詩集。

(時任廣州市市長的朱光)

王力教授和朱光市長在廣州工作時,十分重視廣州市中小學的教育工作。分別推薦介紹了多位廣西籍的教育界人士到廣州任校長。王祥珩任廣州市第二中學校長,黃毓才任廣雅中學校長,黃宗章是14中學校長。王力教授曾經為原廣州培桂中學(由廣西人創辦,後改為廣州市第十六中學),專門提寫了校名。這是反映出他對教育的尊重和重視,也是體現了他對廣西濃濃的故鄉情懷,他題字的校名一直沿用至今,醒目地掛在中山二路的廣州第十六中學校門。 解放以後,我在廣州工作生活期間接觸和受教的廣西博白前輩除王力教授、朱光市長,還有梁威林副省長。梁威林曾任職於廣東省教育廳廳長,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香港工委書記,後調回廣東任副省長及廣東省政協主席,受香港知名人士霍英東先生誠懇邀請,擔任廣州白天鵝賓館榮譽董事長。七十年代末,他從李毓明堂姑處得悉我父親從廣西來廣州居住,專程從香港抽空回廣州,幾次派專車到家裡來接我父親和我去他位於廣州東山農林上路的省委宿舍,與我父親開心敘舊。共同憶舊論新,回憶鄉情往事,暢談他在離開桂林後,前往延安,北京。廣東、香港和東南亞曲折革命工作的經歷,一起愉快回憶在故鄉博白和桂林時的工作生活。回憶王力、朱光、梁威林這幾位博白籍在穗工作的著名前輩元老,他們雖位高權重,平時日理萬機,工作繁忙,但它們十分平易近人,對鄉親和藹親切,沒有任何官架子,樂於提攜指教我們後輩,他們濃濃的人情味和鄉情味永遠銘記我們心中。今年適逢王力教授120周年誕辰,特別奉獻一些有意義的回憶和珍貴的片段,深切感恩並懷念王力教授,衷心感謝當年他對我的知遇之恩。

 

(本文作者李玲娜近照)


相關焦點

  • 一代宗師丨王力: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
    讓我們追溯流金歲月回顧他的傳奇一生體會一代宗師的治學精神和大家風範王力燕南園60號,是中國現當代語言學一代宗師王力先生曾經的住所。1954年8月,王力帶領中山大學的語言學系併入了北京大學中文系。王力與學生們在全身心投入教學科研的同時,王力也非常關心年輕一代語言學家的成長。1956年,因語言學刊物鮮少,北大漢語專業的研究成果難有機會發表。
  • 生前一代雕龍手 身後三千倚馬才
    博白縣對這塊文化資源的保護,表達了對王力先生的敬意。今年,博白縣全力推進王力故居旅遊項目建設,整治周邊環境,讓王力故居以嶄新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沿著王力先生的足跡,我們來到了博白縣浪平鎮新旺村大車坪屯。著名的「十四箱書的故事」依舊為這裡的人們所津津樂道——1920年,王力先生受同縣文人李蔭田之聘,到大車坪李氏家塾執教。
  • 《三腳虎》講述蔡莫派一代宗師故事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導 以蔡莫派一代宗師劉仕忠為原型創作的動作電影 《三腳虎》講述蔡莫派一代宗師外號「三腳虎」的劉仕忠被吳會長聘為理髮工會的總教練,洪鐵山師傅對此妒忌並生恨,勾結理事長吳天、土匪頭子八橫王,屢次設計欲陷害劉仕忠,武藝武德超高的劉仕忠一一化解,並巧計幫助吳會長清理門戶,巧化了危機,保得一方平安的故事。與此同時,劉仕忠亦與吳會長之義女林賽琴情投意合、有情人終成眷屬。
  • 《一代宗師》慢鏡頭中的美學,故事情節的深刻
    首先我認為電影談不上最好看,但是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美感到是真的很強。一、意境美首先電影剛開始的那場下雨的鏡頭就很不錯。有種先聲奪人的感覺,因為那一幕的鏡頭營造的意境就十分貼切,很細緻入微。怎麼說,就完全能從畫面中感受出來當時的氛圍。這是其中一點。《一代宗師》,慢鏡頭中的美學。後來,就有了葉問的那場打戲,鏡頭感可謂十足,總而言之,運鏡過渡得很自然,就像廣告詞一樣,縱享絲滑。讓人酣暢淋漓,激情澎湃。這些都算是這部電影中的美感吧。
  • 系列電影《三腳虎》開機 聚焦潮汕一代宗師傳奇故事
    發布會上,電影主創團隊及「三腳虎」劉仕忠的後人劉爾曼、劉至傑等亮相宣傳,更有南拳蔡莫派代表劉寅昌、劉鵬程等人出席助陣。據知,該系列電影將聚焦潮汕地區一代宗師「三腳虎」劉仕忠的傳奇故事。 據電影總策劃、編劇鄭鍾海介紹,系列電影《三腳虎》講述蔡莫派一代宗師「三腳虎」劉仕忠的傳奇故事,其拳術精湛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被武林中人譽為「一代神拳」,在惠州、潮汕、香港及東南亞等地赫赫有名。
  • 一代宗師,一個江湖的誕生與末路,我心目裡的江湖
    《一代宗師》是王家衛導演籌備期長達8年之久的首部功夫巨片,由梁朝偉、章子怡、宋慧喬、張震、趙本山等巨星加盟,講述的是由梁朝偉飾演的一代武學宗師「葉問」先生的傳奇一生。廣東佛山人葉問(梁朝偉飾),詠春拳掌門人。年少時家境優渥,從師詠春拳第三代 傳人陳華順學習拳法,師傅「一條腰帶一口氣」的告誡,支持他走過兵荒馬亂、朝代更迭的混亂年代。
  • 潮汕一代宗師傳奇故事 引人入勝-新快網-新快報官方網站(明天報紙...
    《三腳虎2》將拍大電影 新快報訊 講述南拳蔡莫派一代宗師「三腳虎」劉仕忠傳奇故事的系列電影《三腳虎》近日在愛奇藝獨家上線,吸引了大批觀眾追捧,點擊量更是三天內衝破十八萬大關。潮汕一代宗師的傳奇故事和高尚武德感動觀眾。《三腳虎》總策劃鄭鍾海透露,即將開拍的《三腳虎2》是院線大電影,將努力打造出潮汕版的「黃飛鴻」「葉問」。 蔡莫派一代宗師劉仕忠(1897~1974年),籍貫陸豐甲子鎮。他拳術精湛,出神入化而且武德高尚,被武林中人譽為「一代神拳」,赫赫聲名傳於惠州、潮汕、梅縣、香港及東南亞等地。
  • 《一代宗師》: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一代宗師》經典臺詞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錯的,躺下,站著的才有資格講話。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人不辭路,虎不辭山。人生如棋,落子無悔。風塵之中,必有性情中人。
  • 《一代宗師》:功夫裡的三觀
    如果你喜歡王家衛的矯情,你一定也喜歡《一代宗師》。如果你不喜歡王家衛的矯情,你也有可能喜歡《一代宗師》。《阿飛正傳》、《花樣年華》、《2046》,故事不太容易讓人記住,能記住的是淡淡的港式懷舊情緒,從民國的天空落下,在香江飄蕩的是猶疑的旋律,就像張曼玉旗袍下的高跟鞋,亦步亦趨,追隨著舊日的婉約,就像站在酒店招牌旁的王菲,抬頭仰望的是異鄉的天空。形式主義的極致,也是可以的。
  • 講述一代宗師傳奇故事!這部江門人出品的大片即將上映!
    講述一代宗師傳奇故事!這部江門人出品的大片即將上映!講述一代宗師創奇故事!這部電影將南粵歷史英雄人物搬上大銀幕啦!據悉,該片取材於真實人物潮汕一代宗師劉阿梅,講述了南拳大師劉阿梅鏟奸除惡、行俠仗義、匡扶正義的真實故事。
  • 《天涯明月刀》手遊一代宗師怎麼玩 一代宗師玩法詳解
    導 讀 《天涯明月刀》手遊大型公平趣味玩法「一代宗師」開放!那麼這個玩法都有什麼具體內容呢?
  • 《一代宗師》王家衛十年磨一劍,梁朝偉、張震為角色拜師學藝
    在對眾多武術門派了解後,王家衛想通過籌拍《一代宗師》來再現民國時期武林的生態。為了獲取更多的歷史資料,他用三年的時間拜訪了全國各地各種門派的百餘名民間功夫宗師,既有詠春、形意、太極等廣為人知的拳主,也有八卦、八極、通背等鮮為人知但卻不容小覷的武林門派,王家衛從2001年開始籌備這部影片,到正式開拍花了整整十年時間。
  • 《一代宗師》:混亂年代,葉問的江湖與兒女情長
    身為一代宗師,葉問的經歷無疑是十分豐富的,在經歷過後來人的藝術化處理和各種傳聞與故事的相互結合,葉問的經歷就猶如傳奇般的存在了。在這裡已經有無數個導演嘗試過了,不管是電視劇般的《葉問》,還是甄子丹電影版的《葉問》三部曲都讓人感到意猶未盡,前面是葉問殺富濟貧的大俠風範,後面是甄子丹豪邁地喊出一個打十個的刺激感,都不過是單調地挑起觀眾的口味,真的做到將葉問的故事以十分豐富的面貌詮釋出來的,我覺得還得是王家衛所拍的那一部《一代宗師》。
  • 梅州人傑地靈,走出中國畫壇一代宗師林風眠
    藝術無國界 林風眠才是梅州走向世界含金量極高的一張文化名片曾祥裕 曾海亮梅州人傑地靈,藏龍臥虎,在各個領域都有出類拔萃人物。在藝術領域橫空出世了美術泰鬥、一代宗師林風眠。早在五年前我在梅州幸識林風眠「鐵粉」林勇軍先生。這是一位富有眼見,充滿激情的中年知識分子,憑著對客家文化的熱愛,憑著對林風眠藝術的酷愛,他自費奔走香港、廈門、上海、杭州、北京尋訪林風眠親友,搜集整理林風眠鮮為人知的史料和畫作,成了一位林風眠藝術研究專家。
  • 《一代宗師》說的不是葉問,是一代人!
    《一代宗師 》的故事,是以葉問一生的伸延,作為整個電影的線索。伴隨著葉問一生的,是隨之起伏波蕩的武林。這部電影,與其說是詮解葉問一生的命運,毋寧說是以葉問的視角,來反觀整個武林與時代的那一群人,伴隨著是他們的恩怨與糾仇所展示的各相命運。
  • 《一代宗師》一部真正用心拍的電影,一部值得再看的電影
    早在1997年王家衛就開始醞釀《一代宗師》的劇本,2002年他帶著梁朝偉拜訪葉問之子葉準先生然後又等了五年,這一部電影依然沒有聲音,坊間玩笑已經45歲的偉仔對墨鏡王說,再不拍我就老了就打不動了,2009年《一代宗師》
  • 【好物】 一代宗師狗皮膏
    那麼治療的最好方式就是儘快去除沉積在關節裡的這些致病物質,所以中醫治療骨病的方劑中,都以溫熱藥材為主。 黑膏藥之所以成為治療骨病的首選,主要是因為它載藥量大、作用直接、持續時間長。而狗皮性熱,是製作膏藥的絕佳選擇。
  • 被稱為爛片的《一代宗師》,憑什麼能幫章子怡奪得12個影后?
    、雖然他們的解讀略有偏頗,但實際上他們說的也不錯,可他們沒有發現的是,劇情的前後節奏本來就要依事情發展的過程而定,並且,這部電影最顯著的特點,或者說導演最想要表現的地方,恰恰是那很少有人能看明白的「故事脫節」。
  • 為武俠經典點燈,從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看中國文化的香港情懷
    值不值得這回事,我想在每個看完《一代宗師》的觀眾心中早有答案。導演王家衛並沒有辜負任何一個影迷的期待。曾樹立如此風格需要經過幾多磨練與沉潛,也唯有享譽國際的大師級導演王家衛,能以一代宗師的身份,拍出令人如此著迷的《一代宗師》。我在最好的時候碰到你,是我的運氣。
  • 《葉問4》一代宗師的落幕
    只是,讓人嘆息的是,終結者再也不會回來了,宗師,也即將落幕了。從2008年《葉問》的第一部,到即將上映的第四部,過去11年來,《葉問》拍了四部。第一部《葉問》發生在1930年代,當時適逢日軍侵華,葉問看不慣日本將領三蒲以切磋之名殺害中國武林人士,於是奮而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