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招娣(1955~2013.04.01),女,浙江杭州人,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原副部長,中國排球協會原顧問,中國前女排國手,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曾立一等功,兩次獲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杭十中1971年學生。
1972年先後入杭州市業餘體校和北京體院青訓隊進行排球訓練;
1973年畢業於北京體育學院青年訓練隊。同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排壇痛失陳招娣;
1974年入選八一排球隊;
1976年被選入國家排球集訓隊;
1977年第2屆「世界盃」女子排球賽第4名;
1978年第8屆世界女排錦標賽第6名,同年奪得第8屆亞洲運動會女排比賽亞軍;
1979年獲第2屆亞洲女子排球錦標賽冠軍;
1980年獲運動健將稱號
1981年中國女排重新組建,她被國家體委借調為女排領隊,毅然再次走向了球場;獲第3屆世界盃賽冠軍,這是中國女排首次獲得世界冠軍;國家體委頒發體育運動榮譽獎章。
1982年獲第9屆世界女排錦標賽冠軍和第9屆亞洲運動會女排冠軍;
1983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同年出任「八一」女排副政委;國家體委頒發體育榮譽獎章。
1986年出任國家青年女排主教練後任中國女排教練;
1993年,陳招娣回總政文化體育局工作 ,曾任總政文化體育局局長、總政直工部副政委,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
2006年7月晉升少將軍銜;
2013年4月1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58歲。
1982年獲得世界冠軍後回母校
2006年皕年校慶回母校
200周年校慶上,招娣作報告!
為母校老師籤名留念
和恩師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
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回母校
十中學子接機
招娣與恩師陳雲彬老師
贈送母校一面親筆題詞的奧運五環旗!
招娣親筆題詞:讓奧運精神代代相傳!
嚴於律已
年輕時落下的老傷沒少折磨這位「斷臂將軍」。陳招娣的腰傷特別嚴重,以致她常常痛得動彈不得,只要天氣變冷,腰部的舊患就會復發。正因為身體不好,陳招娣才沒有繼續在隊伍的第一線奮鬥。「我特別喜歡排球,如果不是因為1998年患直腸癌接受手術,我還會繼續排球教練的生涯。」陳招娣表示。
從1993年起,陳招娣回到總政文化體育局工作,曾任總政文化體育局局長、總政直工部副政委,現任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她分管軍隊體育工作中的群眾體育工作,就是在軍隊中廣泛開展體育運動和競賽活動。 工作中的陳招娣做到以身作則,她常常和幹事們一起加班工作,曾有過連續忙碌兩天兩夜的紀錄。
雖然工作的內容中甚少涉及中國女排,但是陳招娣對女排的情誼還是有增無減。中國女排在2003年重奪世界冠軍後回到北京,並出席一系列的慶祝活動,雖然陳招娣的腰傷復發,但她還是強忍著舊患的折磨參與了新老女排同聚一堂的電視節目錄製。中國女排回到北京參加中國國際女排邀請賽,陳招娣與其他老女排隊員一起到賽場為中國女排吶喊助威。她表示,自己能夠取得如今的成績,主要得益於「老女排精神」。她回憶了當年陳招娣 剛剛進入國家隊時被主教練袁偉民「修理」的往事。「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大學生比賽,關鍵時刻,我吊球失敗,袁指導在休息時指出我的錯誤並且讓我不能再如此處理球。當時,我不服氣地想:你就看見我沒『吊』死的時候,我『吊』死的時候你怎麼沒看見?我一定再『吊』一個好的給你看看。結果,我再次失敗。比賽後,袁指導把我好好教訓了一頓,我也被訓得心服口服。」陳招娣回憶道。從此以後,她就明白了個性一定要服從集體需要的道理,而當年那個倔強任性的自己,也終於成長為後來的世界冠軍。
首奪世界盃
1981年中國女排以亞洲冠軍的身份,參加了11月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盃排球賽。比賽採用單循環制,經過了7輪28場激烈的比賽,1981年11月16日,中國隊以7戰全勝的成績首次奪得世界盃賽冠軍。袁偉民獲「最佳教練獎」,孫晉芳獲「最佳運動員獎」「最佳二傳手獎」「優秀運動員獎」,郎平獲「優秀運動員獎」。
首奪世錦賽
帶著一場負分進入複賽,形勢十分嚴峻。主教練袁偉民果斷起用年輕隊員梁豔、鄭美珠,替下周曉蘭、陳招娣。以3比0輕取古巴,贏得了扭轉戰局的關鍵一役,此後中國女排又以3比0戰勝前蘇聯隊,殺入四強。並最終在與東道主秘魯隊的冠亞軍決戰中以3比0完勝,獲得本屆錦標賽冠軍。
折桂洛杉磯
預賽的最後一場對美國隊的比賽中,中國隊以l比3失利。半決賽中國隊以3比0輕取日本後,中美決戰上中國女排絲毫沒有受到小組賽失利的影響,以3比0完勝對手,取得了「三連冠」。
再奪世界盃
在這次世界大賽中,中、古之戰是世人注目的焦點。賽前雙方均以3比0擊敗了實力雄厚的前蘇聯隊,因此這場比賽可謂本屆比賽的冠軍爭奪戰,最後中國女排以3比1獲勝。鄧若曾獲「優秀教練員獎」;郎平獲「最佳選手獎」及「優秀選手獎」;楊錫蘭獲「最佳二傳獎」及「優秀選手」獎;鄭美珠獲「優秀選手」獎。
榮膺五連冠
當年9月,在前捷克斯洛伐克舉行的第十屆世界女排錦標賽上,中國女排在極為困難的情形之下出徵,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以8戰8勝的出色戰績,蟬聯冠軍,成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獲得「五連冠」的隊伍。在本屆錦標賽上,張蓉芳獲得「最佳教練員獎」,楊錫蘭獲得「最佳運動員獎」和「最佳二傳手獎」,楊曉君獲得「最佳一傳獎」。
晉升少將
2006年7月14日,中央軍委正式批准陳招娣晉升少將軍銜。接過任命換過軍裝,這位從體育界走出來的第一位女將軍露出了甜美的微笑,她說:「如果說奪冠是運動員的執著追求、當將軍是士兵的光榮夢想的話,那麼現在,我真的是美夢成真。不過,對於我個人而言,這既是一種鼓勵,也是一種鞭策。」
從運動員到主教練、領隊,從幹事到局長、副部長,陳招娣一路順風順水地走過。
陳招娣手捧少將任命書
不過,陳招娣卻認為,「這主要得益於老女排精神。」25年前作為國家女排主力隊員的陳招娣與隊友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實現奪冠夢想,從而率先實現我國「三大球」零的突破。
身為總政宣傳部副部長的陳招娣少將,關心得最多的還是排球和體育,因為她在部隊裡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分管文化體育工作。「我真的特別喜歡排球,如果不是因為1988年患直腸癌接受手術,我還會堅持做我的排球教練。」
中國女子排球隊於1981年獲得世界盃冠軍,1982年獲得世錦賽冠軍,1984年又在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冠軍,被稱為三連冠。接著,又獲得了1985年世界盃冠軍、1986年世錦賽冠軍,成就世界女排史上首個五連冠的佳績。1980年代的中國,正是百廢待興,女排以拼搏精神贏得三連冠和五連冠的成績,成為那個時代楷模,成為當時的中國人的驕傲。
當時的主教練為袁偉民,主要隊員:孫晉芳、張蓉芳、郎平、陳亞瓊、周曉蘭、楊希、朱玲、曹慧英、陳招娣、周鹿敏、張潔雲、梁豔。
「獨臂將軍」
1978年回八一隊打全國聯賽時,陳招娣左臂橈骨受傷。次年6月,日本日立隊訪華與中國隊在太原較量;招娣在攔網時被隔網而對的奧島圭子扣中受傷部位,導致橈骨斷裂。兩個月後的全運會,陳招娣用繃帶吊住左臂,單臂出戰,自此贏得了「獨臂將軍」的美譽。
「拼命三郎」
之所以說陳招娣是中國女排的「拼命三郎」,是因為她防守出色,技術全面,場上士氣高昂,關鍵時刻能豁得出去。在1981年世界盃中日女排最後決戰中,陳招娣曾在第三局與孫晉芳搶傳一個球的過程中相互碰撞不慎扭傷了腰,雖然如此,她還是堅持拼搏在場上,一次又一次防起對方的進攻。但是越到後面,她的腰就越來越不聽使喚,當時主教練袁偉民並未察覺,只是按照常理將她替換下來。在第四局一路落後的不利情景下她主動要求再度上場,但是由於腰傷難忍讓她依舊力不從心。當中國女排最後拿下比賽捧起第一個世界冠軍時,陳招娣已經痛得站不起來了,最後還是隊友背著她,一起上了領獎臺。
由於罹患癌症,陳招娣在2013年2月份就住進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接受治療。2013年4月1日上午,她的病情突然惡化,經搶救無效於下午3時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