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到底加什麼?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投資奇葩說

近一年來,「固收+」一躍成為理財圈的熱詞。「固收+」大約出現在2016年,在資管新規逐步實施的大背景下,傳統的理財需求亟需新型的投資工具來對接——既是淨值型產品,又能較大可能的提供相對穩定的收益。

天時、地利、人和,共同推動以二級債基為代表的「固收+」成為投資者熱議的話題。

新冠疫情成為近十年來影響最大的黑天鵝事件,全球降息潮開啟,風險資產劇烈震蕩,當意外的負面衝擊來臨,債市的趨勢更加明顯,給投資繫上安全帶才是第一要務。同時,長期來看,國內股債兩市受到信用擴張和資金改善的雙重影響,為「固收+」提供了好的運作環境。

地利是,在資管新規和金融去槓桿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不得不壓降通道業務,同時也加大了產品的投研和創新力度,力求在儘量小的波動範圍內給投資者更高的收益水平,這將助力「固收+」出奇制勝。

而人和是,受到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信託產品發行降溫以及某寶貨幣基金收益率的不斷碾壓後,曾經的「躺贏」投資者對中低風險、中低收益產品的需求也明顯增強。

投資者慢慢接受了,不想承擔任何波動,就只能買3.X%且還在往下掉的理財產品,而如果能稍微多一點耐心承受一點波動,就能夠獲取超過理財甚至令人驚喜的收益水平。

所以,「固收+」火了。「固收+」到底怎麼加?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固收+」中的固收,指的是確定性的,幾乎不承擔風險的債券資產。對於公募基金來說,應該包括利率債(主要指國債、地方政府債券、政策性金融債和央行票據)和中高等級信用債,按照目前的市場水平,這部分的年化收益大概在3%左右。

而「+」,既是+收益,也是+風險,根據風險度量的不同,可以有兩個層面:

首先是債券投資層面,固收策略三板斧,通過信用挖掘和適當下沉找到信用債中的寶藏;通過久期調節做做波段;通過槓桿套一點票息利差。雖然這都屬於債券投資策略,但也都「+」了風險,所以也算「+」的部分。

跳出債券投資,可以增厚組合投資收益的風險資產或策略有,股票、股指期貨、國債期貨、打新、定增、可轉債等等。

除了傳統的「固收+」,還有一些泛絕對收益策略,比如大類資產配置策略、量化對衝及CTA等。

總結下來,「固收+」的「固收」好比「安全盾」,為組合取得固定收益的「打底基本盤」,而「+」則更像「衝鋒刀」,用優質的風險資產及配置策略「提鮮加料」,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在保持流動性與穩定性的前提下,「+」到什麼程度,就完全看基金管理團隊的實力了。

好啦,了解了理論知識,我們再來選一隻二級債基嘉實穩固收益(A類:009089.OF,C類:070020.OF),看看TA是如何做「固收+」的。二級債基我們已經非常熟悉,80%債券資產做底倉實現相對穩定的收益,20%的權益類投資用於收益增強。

嘉實穩固收益成立於2010年9月1日,已經是一隻接受市場檢驗近10年的老基金了。截至2019年末,基金累計回報61.86%;2017—2019年,每年的收益分別為7.38%、1.32%和10.57%,最大回撤僅為3.35%。

分析嘉實穩固收益的「固收+」策略,我們同樣從「固收」和「+」兩個層面來看。

在債券投資層面,先看久期策略。增大久期簡單說就是買期限長的債券,長期債券波動大於中短期債券,在債券牛市時有放大收益的作用,但在債券震蕩市承擔的風險也較大。

而槓桿就是借短買長,但當前長期限(10年期)債券與短期限(3個月)的收益率收窄,套利可持續性不足。

經歷了過去兩年債券價格上漲的牛市(債券價格上漲等同於債券收益率下行),債券投資收益率繼續持續下行空間有限,使得久期和槓桿在未來中短期內很難有效。

但長期來看,根據發達國家經驗來看,中長期名義利率中樞圍繞著名義GDP增速波動,未來國內名義增速仍將呈現下行態勢,對應名義利率中樞也將下行,這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債券資產將受益於低利率時代的大邏輯。

(美國名義GDP與名義利率走勢)

在「固收」領域,追求當前環境下更高的收益,嘉實穩固收益更關注挖掘信用債機會,從行業利差看,挖掘重點在城投和房企。

從可跟蹤的大類行業類屬利差來看,2019以來除地產外各類屬利差均呈壓縮趨勢;其中城投行業利差壓縮最為明顯。

(行業利差走勢)

未來5-10年隱性債務化解過程中,城投債系統性風險可控;部分風險會隨著經濟周期的波動,外部融資環境發生變化,城投債仍是較優的投資資產。

而地產行業已經度過2019年初政策限制最嚴厲的時候,行業底部確定,加之新冠疫情影響,多數市場觀點認為,當前的穩增長尚離不開房地產,今年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會邊際放鬆,當前融資環境已有所改善,地產債投資價值顯現。

(地產行業底部確定)

在增厚收益的「+」部分,嘉實穩固收益配置了股票及可轉債。從過去三年情況來看,權益類資產倉位中樞在17%上下,即使在很看好後市之時,也未超過30%,這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基金的穩定性。

對於轉債資產,基金運用大金融板塊打底+尋找低估值窪地+高彈性思路。

大金融板塊打底- 大行轉債作為AAA可質押、流動性優質的品種,長期配置價值突出。

尋找低估值窪地- 關注環保、傳媒、汽車及科技行業,尋找基本面在築底階段、業績反轉有望的行業和標的,左側埋伏,做時間的朋友。

高彈性思路- 對於處於偏債型的核心標的,尤其是偏周期類、彈性高的標的,提升對其轉債的估值容忍度,以時間換空間;而對於處於股性區間、股債估值雙高的品種,需要降低對其的估值容忍度,耐心等待舒適的交易區間。

對於權益市場,則重點深度挖掘行業和結構機會,關注價值修復和科技景氣線索。

挖掘行業和結構性機會- 目前A股市場估值仍然較低且處於深度調整中,關注基本面優秀的醫藥、消費和養殖類個股以及部分估值到位同時資產質量優異的銀行、地產、科技個股。

關注從估值分化到價值修復- 2019年A股市場進行了充分的結構性估值擴張,目前估值分化程度處於歷史極高水平,歷史經驗顯示,在優質大盤龍頭股群體中,A股行業板塊間的極端估值分化一般不會持續太久。

科技製造仍為短期最強景氣線索- 2020年全球科技產業有望同步進入復甦期,國內政策抓手也將集中在5G創新周期和高端製造升級上,目前部分科技股已經偏貴,但仍然保持這條持續的景氣線索。

想要做好「固收+」,必須擁有匠心、耐心和恆心。因為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既保障獲得絕對收益,也不放過任何可能的增厚機會,這時團隊的投研實力支持和團隊協作能力顯得極為重要。

(來源:Wind)

相關焦點

  • 「固收+」,回歸投資策略本源
    低利率時代,權益市場震蕩加劇,追求穩健收益的「固收+」產品成為財富管理機構布局的重點。而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銀行理財打破剛性兌付,向淨值化轉型迅速發展,「固收+」策略已是財富管理機構當下的必經之路。那麼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固收+」產品的意義何在?真的買了就能不畏市場轉換,做到攻守自如嗎?
  • 匯金財富:一分鐘帶你全面了解什麼是「固收+」
    最近經常能看到「固收+"這個詞,幾乎全部金融機構都有提到,鋪天蓋地的。但到底什麼是「固收+」? 為什麼突然有那麼多金融機構都在推崇?這邊小編就來為你解惑,一分鐘帶你全面了解什麼是「固收+」 以及什麼樣的人群適合「固收+」這類產品——什麼是固收「+」固收+的概念簡單來說,「固收+」是一種投資策略,可以理解為「固收」和「+」兩個層面。
  • 角逐「固收+」賽道 鵬華再推「固收+」新基
    據了解,為布局「固收+」賽道,鵬華基金於近期發行了新產品鵬華安享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010725)。該基金的固收投資將以期限匹配策略為主,以獲取穩定票息收益;權益資產投資比例維持在0-30%水平,覆蓋到A+H兩地市場標的,通過精選個股,力爭實現超額收益。
  • 被歷史選中的「固收+」
    固收+類產品是在這種背景下橫空出世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今年成立的「固收+」產品數量超200隻,接近去年同期同類數量的三倍。在我國之外,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的資管機構也在原有固定收益資產的基礎上,增配權益類資產和另類資產,最終形成「固收+」的模式。
  • 固收+專題:易方達張清華
    2020年是固收+基金爆發的一年,各類固收+基金鋪天蓋地的宣傳,什麼是固收+的基金呢?「固收+」其實是一種投資策略,由兩個部分組成,包含「固收」和「+」兩類投資策略,「固收」的部分佔比70%,就是固定收益的部分,保證收益的穩定性,主要是投資於債券等收益穩定,風險係數比較低的投資品種,「+」的部分佔比30%,主要用來提高收益,投資於風險係數相對較高的權益類的資產比如股票等。這個比例略微會有調整。
  • 黑天鵝、槓鈴策略與「固收+」
    「槓鈴策略」是什麼?為什麼它可以在這時候取得如此高的收益?國人的投資理財方式又是怎樣的?國人要如何投資才能穿越牛熊?在這之中,權益及「固收+」爆款基金層出不窮。有業內人士指出,若僅從財富管理客戶的訴求看,「固收+」很可能是缺口比較大的品種。上述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雖然投資者意識已有改變,但受近些年黑天鵝事件頻發和市場「去剛兌」的影響,投資者理財觀念開始改變,「固收+」市場相對活躍。
  • 公墓基金固收T60名單,拿走不謝
    我在2019年曾整理了《公募基金固收TOP40人名單,拿走不謝》。而今一年已過,我們對這份名單進行了修訂和增補,人數相應增加到60人。 在修訂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與權益類基金經理相比,固收類基金經理有很大的不同。 1、任職時間普遍較長。
  • 「財富雅談」公募基金新網紅:穩中求勝的「固收+」
    央廣網北京11月20日消息 今年7月份以來,A股在快速上漲後進入了震蕩行情,這使得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增加了對固收類產品的喜愛。由此,固收+在最近幾個月成了投資理財界的香餑餑。究竟什麼是固收+?它們主要投資於哪些標的?本期《財富雅談》將為您詳細解讀「固收+」,對話嘉賓:嘉實基金董事總經理、固收投資總監胡永青。
  • 「固收+」乘風破浪,投資者如何選擇?
    有,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固收+」產品。一、理財轉型,「固收+」悄然興起所謂「固收+」產品,是以追求絕對收益為目標,以風險較低的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為底倉構建基礎收益,並在嚴格控制回撤的前提下,配置風險資產及策略以增厚收益。簡而言之,「固收+」產品即通過低風險債券資產打底,藉助風險資產和策略增厚收益。
  • 「固收+」有何魔力?寶盈「祥」系列再推新品
    Wind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採取「固收+」策略的二級債基與偏債混合基金新發規模同期增幅達185.28%、775.11%,遠高於其他基金新發規模增長。 作為當下的受到熱捧的理財概念,「固收+」到底有何魔力?我們需要先了解, 什麼是「固收+」?
  • 九問,信託如何開展固收轉型
    作者:法師馮九最近業務不錯,獲得了金牛獎,尤其是趕上了信託轉型的一年,與大量的信託同行在固收信評方面交流探討與合作。正好前段時間有信託同行在公眾號發了轉型的路徑,也借著上周末獲獎的勁還意猶未盡,就從一個合作者的方向來聊聊信託固收業務轉型的方向,權作意興闌珊之語。
  • 跨年投資「固收+」,需避開六大誤讀
    誤區一:今年股市這麼好,買「固收+」多不划算,權益基金收益才高;「市場這麼好,當然是滿倉權益了,買什麼固收+,這不是撿芝麻丟西瓜嗎?」今年市場上漲的時候,常能聽到這樣的言論。可對於「固收+」來說,抱著這一想法只會讓你失落「時間的玫瑰」。
  • 「固收+」市場大擴容
    【「固收+」市場大擴容】今年「固收+」市場大擴容,為該類產品提供增厚收益的打新策略面臨變局。Wind數據顯示,12月以來發售的「固收+」基金已有13隻,佔新發基金總數的近三成。多位投資人士告訴記者,今年「固收+」基金受到市場熱捧,原因是產品淨值穩健,持有體驗較好,打新策略也為組合收益做出了較大貢獻。(證券時報)【來源:中新經緯】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孫魯閩:南方基金「固收+」領軍人,穿越牛熊的投資攻守道
    來源:互金咖資產荒下,「固收+」產品應運而生。所謂「固收+」是指固收打底,即以信用資質較好的投資及債券標的作為底倉,可獲得穩定的票息收益;權益類資產則採取多策略增強,通過股票、可轉債、新股申購等增強收益。
  • 權益基金髮行的超級大年,究竟是誰在瘋狂買入「固收+」?
    這就很突然,今年新發基金規模要破3萬億了,更突然的是,新概念品類「固收+」基金也火了,「固收+」的宣傳和營銷鋪天蓋地而來。「固收+」概念緣起何處?大批基金公司打著「避險好去處」的牌子發行「固收+」產品,這類產品才真正進入大眾視野。所以,在基金各式各樣的分類中,都不會有「固收+」這個分類,這類基金只是大家約定俗成的一個叫法。在基金合同中不會告訴我們這是「固收+」基金,但是基金管理人可以在宣傳材料中提,這是一個「固收+」基金。
  • 不是每個「固收+」都能成為理財好替代 你選對了嗎?
    因此,在固收產品基礎上適度加權益類資產的「固收+」,迅速發展成為一片紅海。  「固收+」就一定是理財好替代嗎?  「固收+」就一定是理財好替代嗎?這個問題需要辯證地來看。從目前市面上的「固收+」產品來看,風險收益特徵其實差距還挺大。
  • 華夏基金固收黃金戰隊:聚沙成塔,乘風破浪!
    華夏基金通過匯聚大批優秀的債券投資經理,以及在海內外知名高校中選拔人才,打造出一支實力雄厚的固收投資團隊。近幾年更是湧現出一批以「固收四劍客」領銜的債券投資精兵強將這種背景下,「固收+」異軍突起,成為今年理財圈的「新晉網紅」和「流量擔當」。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年內「固收+」新品發行數量已超過150隻、募集規模逾2400億元,遠超去年同期。  面對市場利率下行+打破剛兌+市場震蕩等投資挑戰,為滿足投資者進可攻退可守的需求,華夏基金大力打造固收黃金戰隊,積極布局「固收+」這一賽道,多年在債券投研領域的深耕在今年厚積薄發。
  • 股市震蕩,「固收+」卻火了,這是什麼策略?可以關注哪些產品?
    2、昨天老師講的"固收+"產品,它的年化收益率大概多少?在哪可看到?量化對衝基金其年化收益率又為多少?麻煩推薦2隻。 「固收+」指的是,在固收打底的基礎上加入了權益倉位或其他策略來力爭獲取更好的收益,像二級債基、偏債混合基、量化對衝基金都屬於這類基金。以債券投資為主,爭取相對穩健的收益。
  • 這對黃金拍檔,再次聯袂出擊「固收+」
    震蕩格局下,「固收+」類基金憑藉風險較低、收益率有競爭優勢的特質再度受到穩健投資者關注,多家公募基金也在下半年繼續布局「固收+「產品。其中,行業頭部平臺大成基金在持續深耕的「固收+」領域再度出擊,其旗下「固收+」策略基金大成卓享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A類:010369;C類:010370;下稱:大成卓享)11月9日發行,這是大成基金今年發行的第8隻「固收+」策略基金。
  • 金鷹基金固收團隊: 做投資界的匠人 打造大固收品牌
    作為資產配置中的「壓艙石」,固收產品始終是投資者資產配置中的重要一環。良好的固收產品不僅能夠成為A股震蕩期的「避風港」,同時也能成為資產組合中的「加油站」。  作為固收產品的掌舵人,固收團隊、固收人員是資產配置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