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拜登上任才十天,美國就加速進入「內循環「

2021-02-13 智谷趨勢

新總統拜登帶著一籮筐新政,喊著團結美國的口號,滿腔熱血地赴任了。

但這位78歲的老人,在白宮裡坐著的每一天估計都不能省心。

新冠疫情、經濟危機、種族衝突、氣候問題……這四個難題僅僅是拜登剛上任就要面對的問題。要是長遠來看,他的這個任期,還面對著高聳的「三座大山」:

一個更分裂的美國、一個更強硬的中國、一群不聽話的盟國。去年11月底,我們就率先提出過這個問題。

結果,我最近發現這個觀點也被某位復旦大學博導教授偷偷關注了。

如今,拜登政府幹滿十天,到底幹得怎麼樣?

說實話,還是有喜有憂。任重道遠啊。

美國不團結

甫一上任,拜登政府的首要任務,就是控制疫情。

最標誌性的一點,是他在21日發布了行政命令,要求公務員在聯邦政府辦公樓佩戴口罩,也要求民眾在乘坐公共運輸時佩戴口罩。

你可能想不到,戴口罩這件再平常、再簡單不過的小事,竟然對美國防疫有歷史性的意義。

想一想,去年,川普還曾蓄意阻撓疾控中心發布類似的要求。

後果,當然可想而知。時至今日,美國感染人數已經突破2600萬,死亡人數超44萬。

而口罩強制令確實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在新政府上臺前後,每日新增確診數量正在顯著下滑,目前已經過了8日的峰值。

但是這並不代表美國的防疫大局就立刻穩住了。與中國的情況類似,美國的鄉村地區也是防疫的短板。《華爾街日報》指出,截至目前,美國仍有許多農業地區是「檢測荒漠」,即無法進行新冠檢測。

圖片來源:WSJ.

儘管如此,與其他工作相比,疫情防控只是一碟小菜,硬骨頭還在後面。

比如,在就職前一周,「1.9萬億」就已經成為了最受全球矚目的數字。地球人都知道,民主黨又要放水兩萬億美元!

這份疫情紓困法案主要包括給民眾發2000美元、將最低工資提高到每小時15美元、將補充性失業保險從每周300美元上漲至400美元,時限也延長至9月,還要為家庭提供300億美元的租金援助等。

另外,前幾天我們也報導了,新政府的刺激方案還要幫助年輕的家庭買房。

隨之而來的,是超出天際的通脹預期,哀聲傳遍七大洲四大洋;就連中國的吃瓜群眾,竟然也發現買不起瓜了。

So...喊了大半個月了,這1.9萬億到底是發了還是沒發?

沒發。這波大洪水,暫時被美國的黨派政治攔住了。

11月,《經濟學人》就預測,美國兩黨通力合作的希望越來越小了;就連疫情後的財政刺激問題,國會內可能都要打很久。換句話說,美國的大放水,可能不會那麼快。

目前來看,這波預測還挺準確。雖然這次大選民主黨罕見地拿下了白宮和參眾兩院,但黨派鬥爭還是很激烈。尤其是民主黨人還揮舞著彈劾大棒,劍指川普,這激起了共和黨議員的反抗鬥志。

寫到這裡,我耳邊響起25歲的共和黨人Madison Cawthorn當選眾議員時撂下的那句狠話—— 「接著哭吧,自由派。」

據不完全統計,拜登上臺的這十天,已經至少籤了25條行政令。在第一周,他就發布了22條行政令,相當於川普第一周的5倍多。四捨五入一下,拜登甚至已經提前完成了上半年的所有工作計劃。

作為普通的打工人,這種工作效率讓我嘆服。

但問題在於,做的越多,麻煩就可能越多。

比如,允許變性運動員參加女子運動,就招致了很多不滿。共和黨議員當然是反對的主要聲音,而就連一向在性別議題上持進步主義觀點的《華爾街日報》也看不過去了,不得不刊載社評稱,此舉「為了照顧極少數人而損害大多數人的利益」。

進入「後川普時代」,複雜難解的政黨政治已經是遺留問題;雪上加霜的是,那個男人還在搶奪熱點。

CNN記者Manu Raju在29日爆料,川普在他的佛州度假村會見了眾議員共和黨領袖凱文·麥卡錫,兩人相見甚歡。

會面後,川普團隊還發布了會議紀要,稱「川普總統的人氣從沒有像今天這樣高……他將助力共和黨2022年奪回眾議院」。

什麼?你問這個已經被社交媒體封殺的男人是怎麼發布會議紀要的?告訴你,他在25日設立了「前總統辦公室」。

哦對了,他最近還說要成立一個新黨派——「愛國者黨(Patriot Party)」,收割一波鐵粉。

幾年後,那個男人或許還是世界的中心。

中國不怕事

「To contain China, Mission Impossible(想遏制中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中國國防部2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英文。

美國智庫「國防重點(Defense Priorities)」早早地宣告了中國時代的到來:「在未來的幾年中,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將下降,這並不是這次選舉或上次選舉的結果所引發的。恰恰相反,這一轉變的出現,是源於一系列的地緣政治和經濟現實,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國的崛起。」

板凳還沒坐熱,中國就已經給了美國新政府一個下馬威。拜登上任十天不到,中國大陸的軍機就已經到海峽對岸兜了好幾圈。

這兩天國防部又喊出「『臺獨』就意味著戰爭」的豪言,讓很多人入戲極深。

做出最近一系列的強硬表態,中國是有底氣的。

一方面,中美口頭上講對抗,實際上競爭、合作還是時代主題。

2020年雙邊關係激化沒能阻擋中國企業排隊到紐約上市,IPO數量甚至創了歷史新高。NBC報導,截至12月18日,2020年共有30家中國企業赴美敲鐘,割了117億的美元韭菜,這個融資規模創了2014年來的新高。

而在拜登勝選的那個月,在連續6個月減持後,中國首次增持美債至1.063萬億。

另一方面,中美也在暗暗打各自的算盤。

繼中國開啟「內循環」元年之後,美國也迫不及待地加入了相同的行列。

25日,拜登推出了「購買美國產品」政策,對美國政府採購行為實施更嚴格的規定,要求必須增加對美國製造產品的採購,對購買進口產品增設限制,還要確保美國的中小型企業能分得一杯羹。

而中國除了投資自己,也在進行全球布局,分散風險。從下圖來看,經過近十年的鋪墊,中國資本已經遍布全球, 顏色越深的國家,中國的索償權(claim)佔其GDP的比重越大。

中國對世界各國的索償權:債務+股份.

圖片來源:Horn et al, 2019.

經濟紐帶背後,是中國日益擴大的國際話語權。

上任以來,拜登儘量避免直接對中國表態,但通過其他渠道,還是釋放了很多對華政策的信息:強硬立場和態度會延續。

儘管如此,我們此前的判斷沒有變:短期內我們大可放心,美國國內的亂局,就已經夠拜登忙一陣了。

近日,聯合國秘書長罕見發聲:「希望我們可以看到中美關係重啟」。還是那句話,相向而行,中美才能迎來合作共贏的新時期。

歐洲不聽話

自從拜登贏下總統以來,歐洲領導人的言論就充滿了對跨大西洋新關係曙光的期待。歐洲將再次與美國聯合起來。「美國回來了,和歐洲一起。」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拜登宣誓就職之際說了這樣一句話。

唯一的問題是,一起做什麼?

首先,是氣候問題。

26日,拜登籤署了一系列行政命令,正式宣告了他遏制氣候變化的使命。除了一周前宣布重新加入的巴黎氣候協定以外,新政府還重申了「清潔能源承諾」,要讓美國在2035年前實現100%的無碳發電,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

拜登籤署行政令.

「這份行政命令表明,拜登對氣候變化的重視程度超過了他之前的任何總統。」環保聯盟主席卡爾平斯基表示。

這位新總統聲明,美國將於4月22日舉辦峰會,美國可能會在巴黎協定的基礎上加碼,提前完成承諾。

其次,是中國問題。

過去四年,川普惹毛了很多北約盟友:破壞貿易關係、背棄國際協議、討好「邪惡國家」的領導人……

拜登上任,讓一些歐洲領導人終於放下心來。一些盟國樂觀地認為,川普時期的單邊主義和民族主義,將被新的政府終結。奉行多邊主義和開放市場的美國回來了。

只不過,美國在歐洲「一呼百應」的主導地位一去不復返了,因為歐洲內部形勢變得很複雜,美歐關係也正在重構。

如果沒有實際利益,歐洲並不會100%追隨美國。

比如,英國、德國沒有第一時間跟隨美國禁用華為的5G技術,沒有被川普「國家安全威脅」的說法唬住。從某種意義上說,歐洲國家對川普政府的行動持懷疑和謹慎的態度,而對本國的實際利益拎得很清,在貿易問題上也保有一定的自主性。

而拜登的「購買美國產品」政策也讓歐洲人多有疑慮,認為會讓歐洲企業錯失商機。

調查時間:2020年11~12月.

圖片來源:ECFR.

歐洲外交關係協會的調查顯示,2016年的大選改變了歐洲人對美國的看法。主要歐洲國家的民眾認為美國政體已經崩壞,歐洲不能完全依賴美國。

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的Erik Brattberg指出,「歐洲人並不願意跟隨美國。僅僅因為拜登很友善,且他不同於川普,不代表歐洲人會改變對美態度。」

另外,近幾個月中歐關係也有升溫的跡象:9月,雙方籤署了《中歐地理標誌協定》;年底,《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談判也如期完成。

在中歐關係的新動向下,歐洲在對華政策上必定要做自己的打算,他們須在實際利益和意識形態鬥爭中做一抉擇。

這也就意味著,拜登想要聯合歐洲讓中國「就範」,可能並不會那麼順利。

……

如何看清財富大震蕩背後的世界政經迷局?如何在低增長時代尋找全球掘金機會?

想看更多關於海外資產配置的趨勢分析,歡迎掃碼關注【海外掘金】。我們用人話解釋關於全球資產的一切重大變化,並持續分享全球投資的各種機會。

關注我們,一起在黑天鵝頻現的時代,打贏資產保衛戰。

參考資料

Divided and divisive government is here to stay. The Economist. 2020-11-07.

China, not Biden picks Antony Blinken and Jake Sullivan, will dictate U.S. foreign policy. NBCNews. 2020-11-24.

Horn, S., Reinhart, C., and Trebesch, C. China’s Overseas Lending. No. 2132. Kiel Working Paper, 2019.

China’s Inexorable Rise to Superpower Is History Repeating Itself. Bloomberg. 2020-10-27.

All of Biden's executive orders, and other notable actions, so far. ABCNews. 2021-01-29.

When Biological Boys Compete With Girls. WSJ. 2021-01-27.

China-based companies raised $11.7 billion through U.S. IPOs this year, the most since 2014. CNBC. 2020-12-18.

Can Biden Deliver on His Climate Promises? NYT. 2021-01-28.

Joe Biden is already facing an ally problem. Vox. 2021-01-26.

The crisis of American power: How Europeans see Biden’s America. ECFR. 2021-01-19.

相關焦點

  • 拜登上任後10天內要幹什麼?
    當地時間16日,《紐約時報》公開了即將上任的美國白宮辦公廳主任羅恩·克萊因的一份備忘錄,這份備忘錄公布了美國當選總統拜登上任後十天的優先事項,其中包括數十項行政命令,內容涉及疫情、氣候、移民等。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克萊因公開的這份備忘錄中顯示,拜登即將公布的行政命令將圍繞著解決「新冠肺炎疫情危機、經濟危機、氣候危機和種族平等危機」等問題展開。這些行政令將撤銷美國總統川普做出的一些具有爭議的決定,改變美國的發展方向。
  • 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拜登是「美國五菱宏光」的車主?
    拜登這位年近80的下一任美國總統,在競選時忘詞、認錯人甚至打瞌睡,讓人擔心身體狀況能否勝任這個職位,但你可知道拜登本人卻性能車的愛好者。
  • 美國首都進入緊急狀態,拜登上任或爆發武裝起義
    【南方+1月12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當地時間11日晚,白宮發布聲明稱,總統川普批准首都華盛頓特區即日起進入緊急狀態,一直持續到1月24日新政府上臺後。而同時,數萬名川普的粉絲正準備在1月20日拜登上任前後再次「進城勤王」。
  • 拜登上任前,聯邦監獄加速執行死刑,傳多人染疫
    聯邦監獄管理局(Federal Bureau of Prisons)在總統當選人拜登上任前,目前正加速執行死刑;司法部說,八名上月參與執行死刑人員,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其中五人還排定本周要繼續執行任務。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死刑專案負責人史達卜斯(Cassandra Stubbs)說,處死霍爾(Orlando Hall)後,監獄局執行小組至少20%組員感染新冠病毒,這是非同小可的大事,何況「我們不知道有接受檢測組員有多少。」
  • 拜登上任後,美國會改變嗎?
    拜登以及民主黨人眉開眼笑了,一貫力挺拜登和民主黨的美國有線電視臺的主持人和評論員,也一掃臉上的陰霾和憤怒,喜笑顏開:拜登不僅成為了美國當選總統,而且是他們心中戰勝川普的「英雄」。
  • 川普在線的最後十天:蔡英文忙著「捧臭腳」 臺媒擔憂「得罪拜登...
    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蕭衡鍾對華夏經緯網表示,在川普政府即將下臺時刻,派遣一個美國高層官員到訪臺灣是很奇怪的事情,而且時機也很糟糕。因為「這樣做不但得不到什麼好處,而且可以預期到的是,中國大陸必定會有相當嚴厲的反應與反制,如此勢必讓即將上任的拜登難以緩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緊張、制約其兩岸政策彈性。
  • 拜登上任後,會否將美國退出的群一個一個加回去?
    漫天遍野的煙啊,一片片焦土,奧蘭治縣兩名消防員因嚴重燒傷進入醫院。「火勢蔓延的程度,超過了我44年來所見。」奧蘭治縣消防局局長如是說。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和加州山火有沒有直接聯繫?海叔認為是有的。譬如就加州氣候來說,美洲內陸乾燥性季風會定期吹到加州。以前,來自太平洋溼冷的空氣倒是可以把來自沙漠的熱風擋住,或者增加溼度,這樣一來,植被沒有那麼容易被吹到乾燥而易燃。
  • 拜登:我上任後,所有美國人先戴100天口罩
    上任以後如何應對美國疫情?當地時間12月3日,拜登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給出了簡單的回答:首先要讓美國民眾戴上100天口罩。 拜登告訴CNN,他的抗疫策略將主要確保美國民眾相信疫苗的安全性,並在不影響經濟的情況下制定計劃遏制病毒傳播。他宣稱,上任後就會在自己權力所及範圍內發布命令,要求美國民眾在聯邦政府建築內、飛機或公共運輸工具上戴好口罩。戴口罩的命令至少會持續100天。
  • 拜登作出重大承諾,上任第一天就要幹這件大事!美國人已收到消息
    美國疫情日趨惡化,進入12月份後,連續多日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超過20萬,僅僅5天新增病例數就增加了100萬,住院人數和死亡人數兩項指標均創下新高。「當選總統」拜登上任後應對疫情採取的措施也成為美國人關注的焦點,針對該問題,當地時間12月3日,拜登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給出了回答。拜登作出重大承諾,上任第一天所有美國人先戴100天口罩。
  • 拜登上任100天內計劃要做的事
    當選總統喬·拜登將於1月上任,有很多承諾需要兌現。他承諾將迅速頒布新政策,將美國從當前川普執政的道路上扭轉過來。拜登的競選活動非常注重政策,發布了幾十項冗長而雄心勃勃的計劃,包括從大規模的經濟和環境舉措到種族公正、教育和醫療保健等方面的廣泛行動。拜登的大量議程也集中在扭轉或更新川普政府的立場,特別是在移民和外交政策方面。
  • 三次競選 50年從政 78歲拜登 即將上任美國總統
    拜登,於1942年11月20日出生美國賓夕法尼亞洲,10歲時全家搬到德拉瓦洲克萊蒙住在紐約的斯爾縣,1961年高中畢業,1965年考取德拉瓦大學法律政治歷史系,1966年與莉業享特結婚,兩人生二男一女三個孩子,1968年在雪城大學攻讀法學博士學位,1969年進入拉華洲律師會開始政治生涯
  • 拜登透露上任第一天計劃:要求美國民眾戴口罩100天
    當地時間3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透露了自己上任第一天的計劃——要求美國民眾戴口罩100天。CNN稱,這是一個顯示出他對疫情的態度與川普截然不同的信號。拜登當天在接受CNN記者傑克·塔珀採訪時表示,自己將於1月20日就職日當天向美國人民提出要求。「就職第一天,我就會要求公眾戴100天口罩。就戴100天口罩,不是永遠。」
  • 拜登「美國救援」準備好了嗎
    當地時間16日,即將就任白宮幕僚長的羅恩·克萊因發布了一份備忘錄,概述了當選總統拜登上任之後第一個10天的施政概要,其中畫出了美國新政府的四大施政重點,分別為應對新冠疫情危機、因疫情造成的經濟危機、氣候危機和種族平等危機。1月20日中午,拜登在國會山宣誓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隨後前往白宮開始履職。
  • 當選總統拜登上任倒計時,頭10天將採取「閃電行動」
    據外媒報導,距離1月20日就職典禮越來越近,入住白宮已經進入倒計時。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就職典禮的儀式將會被簡化,不再像往屆一樣聲勢浩大。總統就職委員會證實拜登和副總統當選人卡馬拉·哈裡斯將在美國國會大廈宣誓就職。川普是否會出席就職典禮還是未知數。
  • 拜登建構抗疫團隊,上任後全力對抗疫情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今天宣布,他將提名加州檢察長貝塞拉出任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部長。他也公布抗疫團隊的其他要員,包括傳染病專家福奇,宣示上任後將全力對抗疫情。拜登選出62歲的拉丁裔前眾議員貝塞拉(Xavier Becerra)掌管衛生部,協調抗疫團隊。目前美國官員正疲於遏制疫情重新升溫,包括確診人數創紀錄,以及近幾天單日病故人數突破2000人。此外,官員也得準備疫苗接種的龐大作業。
  • 拜登即將走馬上任,關鍵時刻,王毅斬釘截鐵表態,美國應好好學學
    【撰文:十三州/編輯:小懶】雖然川普依舊不承認拜登的勝利,但是在美國,很多的主流媒體以及一些專家學者,甚至一些美國官員,都已經承認了拜登勝利的事實。就連川普的左膀右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甚至都開始接手拜登總統權力過渡的事宜,照目前的形式來看,川普承認不承認,已經不太重要了。拜登即將走馬上任在拜登獲得勝利以後,中美關係將何去何從?成為備受國際上關注的事情。一直以來,中國和美國作為兩個大國,本應該和平相處,但是在美國的挑釁下,中美關係降入了冰點。
  • 新任美國總統上任日期 拜登大勝對美股影響
    中泰策略最新研究指出,美國大選塵埃即將逐步落定,若拜登當選,過去四年美股牛市背後的主要政策驅動「基石」――「川普交易」面臨全方位逆轉:美聯儲獨立性的增強,疫情積極防控後或將推動美元指數回升並引發流動性邊際收緊預期,金融監管周期趨嚴,特別是稅收政策方面:取消全部未來減稅計劃,改為對企業和資本市場大幅加稅,將同時影響風險偏好與盈利預期
  • 白宮辭舊迎新,拜登上任將如何影響中美關係的走向
    把政治簡化成這種基本上虛構出來的秩序從來都無法幫助美國有效應對國內外新出現的結構性現實。無法實事求是地面對這些挑戰不但阻礙了真正的變革,而且還加速了美國的衰落,尤其是除了其他諸多問題外,目前美國又遭遇新冠病毒等新的危機。
  • 拜登還沒上任就敢對俄發難?普京落下一記重錘:最強核武對準美國
    拜登自從勝選之後多次在公開發言中提及,俄羅斯是美國的「心腹大患」,這似乎昭示著拜登執政期間,兩國關係可能會更加惡化。一向有「戰鬥民族」之稱的俄羅斯當然無懼這種威脅。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引爆輿論的《新戰略核武器削減條約》將在明年2月到期,而拜登與川普將在明年1月中旬左右時完成權力交接,時至今日白宮與克宮尚未對續籤條件達成共識。從白宮兩任掌門人的態度看來,這份條約很大可能會無疾而終。近日,俄羅斯方面公開警告稱,如果美國想將俄羅斯捲入核軍備競賽,那麼俄羅斯將奉陪到底,不得不採取「實質性措施」。
  • 經濟學人:拜登上任在即,他接管的是一個怎樣的美國?
    知新共學外刊群(2021年1月1日開始)拜登成功當選美國總統,但等待他的美國經濟卻不那麼樂觀。跟全球很多地方一樣,在美國,科技日益嵌入日常生活和更多行業,導致經濟格局產生變化,而年初的新冠疫情更是加速了這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