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大家好,歡迎您來觀看閱農公社的文章,今天筆者跟大家聊的便是:疫情期3倍薪資難招人?為啥還有一批人堅守農村?他們的前途又在哪呢?
近期,在很多人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各省每日新增疫情的數量直線下跌,已經到達個位數,很多企業也開始了復工。據了解,有這麼一部分企業在復工之後變開始大批量的漲薪招工,從一天300元漲到了一天900元,薪資翻了3倍。可還是很難找到人來上班,這又是因為什麼呢?筆者認為,在疫情期間,企業出現招工難主要是因為這三點原因:
第一點:由於各地的疫情發展狀況不一樣,部分地方交通並未完全恢復暢通。且地方復工率不足,就算能遇到高薪招工的企業,也會有不少的農民工面臨「出不去,走不開」的局面。所以不少農民工處於等待的人數還是比較多的。
第二點:受疫情影響,從幼兒園到大學,都在延遲返校時間。而這樣給雙職工的人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原先只需要把孩子送到學校,便可以安心上班了。可現在卻不得不留人在家以確保孩子在家的安全。所以這部分人群也只能無奈地看著企業高薪招人,自己什麼招都沒有;
第三點:很多養殖戶與農民朋友受疫情影響,農產品與畜禽產品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滯銷。眼下,這批人正在忙著打通自己的產銷渠道,想辦法縮減自己的虧損。而種植業的農民也要開始忙碌春耕,無暇顧及企業的高薪招工。
其實,除了以上三類人不得不留在農村之外,還有這麼一批人,他們逆風而行,堅持留守在農村,那麼這批人又是做什麼的呢?他們的前景又在哪呢?
這批人便是想要利用疫情過後,廣大的市場缺口,迎風而上來做種養殖的人們。疫情期間,很多農產品、肉類和蛋類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滯銷。養殖戶與農民為了讓自己的收入降到最低,就開始抓緊時間出欄,售賣。造成市面上供大於求,豬肉價,蛋價,青菜價和水果價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降低。
由於疫情期間的大量供應,疫情過後的農產品和畜禽產品或將出現一個空檔期。這時無論是豬肉價,蛋價,青菜價還是水果價或將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且復工、復學也拉大了消費能力的增加,這也是這批逆風而上的人們投入不被看好的種養殖業的原因。
其實這個道理很好理解,以養豬業的「非瘟」為例,當時疫情發生後,很多散養戶包括豬場都害怕疫情,早早的清欄棄養,有些甚至賠本關門。可其實,並不是所有養豬場都是這樣的,向溫氏等較大的規模豬場,不僅沒有關停旗下的豬場,甚至開闢了新的豬場,所以溫氏在去年豬價利好的一年中,獲得了比以往都要好的業績。
當然,我們讚賞逆勢而行的種養殖戶們,但不得不說,他們所要承擔的風險也是很大的。有專家曾經統計過,僅去年一年,養豬人掙到的利潤就相當於農民工外出打工十年所攢下來的工資。
那麼,你會選擇去城市裡打工?還是選擇堅守農村做有前途但風險大的行業呢?一起在評論區聊一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