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時刻君和大家聊聊社保。
它很重要,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搞懂它,也會讓生活更加無憂。
社保,也就是我們常提到的五險一金中的五險。
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這裡邊,除了失業、工傷保險我們可能很少用到以外,養老、醫療和生育保險基本上和每個人都緊密相關的。
簡單來說,生病了可以用醫療保險買藥報銷,生孩子可以用生育保險獲得津貼,退休了也可以通過養老保險領取養老金。
先說說大家都關心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吧。
一般來說,養老保險交滿15年,退休後就可以開始領養老金,一直領到身故。
醫療保險交滿25年後,就能一直享受醫保待遇,終身都有效。
也許你要問,那是不是這兩種保險交滿最低年限就OK了?多交不等於浪費了嗎?
事實上,退休後領的養老金和繳費時間的長短有關,交得越久,退休時就領的越多。
到底能多出來多少錢?我們就把養老保險分別交15年和25年的區別掰一掰。
你交的養老保險,分成了兩個帳戶管理,分別是「個人帳戶」和「統籌帳戶」。
以企業員工為例,養老保險要繳滿15年後,才能在退休後終生領取養老金。
這裡注意,如果沒滿15年,國家會在你退休的時候,把這些年你自己交的那8%連本帶息退給你。這8%和利息,也就是你的「個人帳戶」。
公司給你交的那20%就別惦記了。
國家會把它丟到養老統籌基金的池子裡去。這20%,就是你的「統籌帳戶」。
所以,繳滿15年很重要,這是最低標準。
退休時能領多少錢,主要也是看個人帳戶餘額和繳費年限。
每個月交得越多,交的時間越長,能領到的養老金也就越多。
我們先來了解下,退休後每月領取的養老金是怎麼計算: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
●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 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如果繳滿了15年,甚至交了25年,究竟能領多少?
舉個慄子:
老李和老王在同一城市上班,倆人月薪都是5000塊,該城市的月平均工資也是5000塊。
老李崇尚自由,工作經常換來換去,最終只交了15年社保。
老王工作紮實穩定,最終交了25年社保。
在不考慮通貨膨脹和工資的漲幅情況下:
老李退休後每月能領1268元,為當年平均工資的25%。老王退休後每月能領1956元,為當年平均工資的40%。
如果把工資和養老金漲幅算上,倆人的差距就更大了!
這差距就告訴我們,交養老保險這件事兒,不管政策怎麼變,老實點還是不會吃虧的。
在年輕工作的時候努力提高自己的工資水平和繳費年限,退休後養老金才會在廣場舞伴前倍有面子。
那麼,社保的繳費年限對其他四險有什麼影響嗎?
下面時刻君就給大家逐個分析。
醫療保險
醫療保險分為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
居民醫保一般是交一年保障一年,跟繳費時長沒啥關係, 而職工醫保是累計一定年限後(根據不同地區為25-30年),就能享受終身醫保服務。
失業保險
失業保險指勞動者失業期間,可以領取失業金。
領失業保險需要滿足這3個條件:
l 失業前失業保險得繳滿一年
l 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不包括主動辭職
l 已辦理失業登記,並有求職要求
失業期間領的失業金,和繳費時長有關,失業前繳費時間越久,領的也越多。
生育保險
生育保險主要有生育醫療費和生育津貼兩大福利。
一般達到規定的年限,就能領取了,和繳費年限沒有多大關係。
工傷保險
工傷保險只要參保就能獲得保障,和繳費年限沒關係。
它由企業承擔,如果工作過程中患職業病,甚至造成傷殘、死亡等情況。
這時工傷保險,就能發揮很大的作用了。
總的來看,社保交15年和25年的區別,影響最大的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次之。
所以只要條件允許,能多交就多交,能交越久越好。
最後提醒一下,社保最好能連續繳,不要中斷。
因為一旦斷繳,其中的醫療保險,次月就不能報銷醫療費。
而且社保斷繳還會影響買房、買車、小孩上學等人生大事,給工作生活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若是萬一因為職業原因出現空擋,最好社保局個人自助繳費,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哦。
如果你對保險還有任何疑問,咱們留言聊一聊。
或者如果文章對你有幫助,不妨轉發給你的朋友,讓更多朋友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