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是否存在風險 至少五名專家為其「背書」

2020-12-14 圖文觀世界

從2020年6月份開始,中國南方發生強降雨,多地發生嚴重洪澇災害。三峽大壩再一次受到關注,也再一次受到質疑。面對大洪水,三峽大壩能否承受得住?

對於這個問題,中國至少五位相關專家給出了自己的說法。

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學與水資源學家王浩就三峽壩體本身的安全性提出了兩點:

第一,三峽大壩的安全標準按抵禦「萬年一遇再加10%」的洪水而設計,即使在洪峰流量高達12.43萬立方米/秒的衝擊下,大壩本身仍能安然無恙。第二,三峽大壩是混凝土重力壩,是最結實的壩型,不僅不怕長期浸水,其抗壓能力反而會在100年內水越泡越結實。實測結果也表明,已經蓄水17年的三峽大壩,目前的混凝土抗壓能力已由當初設計的25兆帕,升至目前的43兆帕,遠遠超出了設計標準。混凝土重力壩不怕洪水漫頂,又有23個洩洪深孔和22個洩洪表孔,有超強洩洪能力,就更不怕超大洪水的來襲了。

中國三峽集團總工程師張曙光從內在因素講,壩體壽命主要取決於混凝土質量。三峽大壩從設計規範、原材料把關到施工管理,都按國家最高標準執行,且在「混凝土抗凍性標號」等直接決定大壩壽命的很多重要參數選擇上,嚴苛程度遠遠超過了三峽大壩的實際環境條件。從目前的實驗結果看,大壩混凝土至少500年不會有問題。

對此,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也曾說到:「混凝土重力壩安全性極高,在全世界已有百年實踐,還沒有瞬間土崩瓦解的潰壩先例。」

對於近些年被頻繁提出的「三峽大壩能否承受得住軍事打擊」的問題,2020年7月16日,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講到,三峽大壩的堅固程度或可承受「原子彈」的攻擊。如果原子彈直接擊中大壩,其後果只是把大壩炸出一個大缺口,不會影響大壩主體結構,也不可能發生潰壩現象。

中國工程院院士、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鄭守仁曾被記者問到「三峽工程在長江防洪中處於怎樣的地位」時表示,三峽水庫控制調節長江上遊洪水,是減輕中下遊洪水威脅、防止長江特大洪水發生毀滅性災害最有效的措施,在長江防洪中處於關鍵骨幹地位。

中國著名水利水電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洪琪也就三峽工程的運行與成效問題表達了對三峽工程的觀點:第一,三峽工程當初的功能定位是防洪、發電、航運。現在看來,在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環境保護方面,三峽工程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二,三峽水庫調度得很好、大壩運行很安全、機組能夠長期高效安全運行,這都是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的結果,希望三峽集團認真總結經驗,為國內其他工程提供借鑑;第三,上遊水庫如何跟三峽水庫聯動,我覺得應該在國家層面上認真研究,使三峽工程的防洪功能在與上遊水庫聯合調度後進一步提高。這要作為一個重大課題進行深入研究。

面對洶湧的洪水,中國民間出現對三峽大壩的能力表示擔憂是比較正常的事情。不過至少目前來看,三峽大壩並不是不堪一擊的。中國資深水利水電專家、兩院院士潘家錚曾評價到,三峽工程是「長江上的鋼鐵長城,千年萬年不會垮,質量非常好」。

相關焦點

  • 水利專家:三峽大壩不怕原子彈轟炸,越泡越結實,你信不信?
    中國長江流域洪災嚴重,專家指新一輪大洪水或襲向三峽大壩。三峽水庫是否加劇了長江流域的洪災,三峽大壩是否存在潰壩風險的問題再一次被提了出來,為消解中國公眾疑問,一些中國水利官員及專家出面解釋,似乎仍難平息疑問。
  • 三峽大壩變形?闢謠 - 瀟湘晨報
    我國最大的水利工程→長江三峽工程,又一次成了關注的焦點。去年7月,一張照片在網上瘋傳:「谷歌衛星拍攝到三峽大壩已經變形」!儘管專家已經闢謠,圖片變形是因谷歌衛星影像的技術性問題所致。但今年汛期,網上又開始流傳三峽大壩「變形」謠言!
  • 三峽大壩變形了嗎?會潰壩嗎?
    儘管衛星遙感等專業領域的專家已經出面解答 「大壩變形」 是谷歌衛星影像自身的技術性問題所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還用「牛刀殺雞」的方式,拿出「高分六號」衛星在三峽大壩上空直接拍攝的完整照片,證明「大壩筆直、安然無恙」。
  • 又傳「三峽大壩變形」?專家:純屬惡意炒作
    又傳「三峽大壩變形」?另外,所謂的大壩變形和防大洪水之間也沒有必然關聯,拼接在一起,容易引起公眾誤解和恐慌。」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不少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紛紛向社交媒體平臺舉報該傳言為不實信息。經查證,社交媒體平臺也判定該傳言為惡意拼接的不實信息,並公示了處理結果。
  • 長江洪水肆虐,三峽大壩洩洪壓力有多大?會潰壩嗎?
    中國三峽集團總工程師張曙光分析說:從內在因素講,壩體壽命主要取決於混凝土質量。三峽大壩從設計規範、原材料把關到施工管理,都按國家最高標準執行,且在「混凝土抗凍性標號」等直接決定大壩壽命的很多重要參數選擇上,嚴苛程度遠遠超過了三峽大壩的實際環境條件。從目前的實驗結果看,大壩混凝土至少500年不會有問題。
  • 「榨菜哥」黃世聰又造謠,三峽大壩有潰堤風險
    最近一段時間,因為持續多日的降雨天氣,導致三峽庫區的水位一直在上升,這樣的情況本來屬於正常現象,但臺灣的「榨菜哥」竟然拿這個作為話題,在電視節目上借題發揮,甚至造謠因為這樣的情況,三峽大壩可能會出現潰堤的情況。
  • 有了三峽大壩,為何洪災還是這麼多?
    中國三峽集團總工程師張曙光分析說:從內在因素講,壩體壽命主要取決於混凝土質量。三峽大壩從設計規範、原材料把關到施工管理,都按國家最高標準執行,且在"混凝土抗凍性標號"等直接決定大壩壽命的很多重要參數選擇上,嚴苛程度遠遠超過了三峽大壩的實際環境條件。從目前的實驗結果看,大壩混凝土至少500年不會有問題。
  • 三峽大壩的選址往事:為什麼說三鬥坪是上帝送給中國人的好壩址?
    第一個被放棄的壩址方案貓兒峽位於長江上遊重慶市江津境內的銅罐驛附近,其特點是江面狹窄便於攔江建壩,而且完全避開了分布著大量不穩定巖體地質的三峽江段。蘇方專家德米特裡也夫斯基、戈爾涅夫等人都認為在貓兒峽修建大壩,不僅工程本身的安全性高,也更能夠更大化地獲取電力資源。
  • 三峽大壩
    著名工程有:三峽大壩、三峽水電站、三峽水庫、三峽船閘等。三峽大壩,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三鬥坪鎮境內,距下遊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裡,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遊區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
  • 三峽大壩「P歪了」,彈性形變「很正常」|新京報專欄
    先是從一張「變形圖片」引發了「潰堤在即」的謠言;隨即從三峽集團到媒體再到專家紛紛出來闢謠,表示是谷歌衛星圖算法有偏差;後又有日本網友通過數學模型來解釋變形一說不是危言聳聽,進而又有專家「二次闢謠」:三峽大壩處於彈性形變狀態,這是正常的,完全可以保證壩體安全。
  • 三峽大壩會不會被超大洪水衝毀?動畫演示潰壩過程
    我國的三峽大壩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全長約為2355米,壩高約185米,而蓄水水位就達到了175米,容量為39.3億km。它的堅固性超乎想像,主體使用的並不是一般的混泥土,而是用水泥、骨粉、水等製作的冰水泥,和水相遇後就會散發熱量,再加上混凝土材料都是近距離運輸,最大限度的降低壩體開裂的概率,甚至有專家稱核彈爆炸都難以將這座大壩摧毀。印度的拉特納吉裡大壩長達308米,曾經潰壩過,有100米被衝走,洪水一湧而出,吞沒了附近的村莊和兩座橋梁,造成了巨大的損傷。
  • 為啥說三峽大壩使地球重心偏移3釐米?專家這樣回應,表示不背鍋
    但是基建工程的建設對於周邊環境都是會產生一定影響的,當然影響有大有小,不過說對整個地球產生影響還真是沒聽說過,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我們國家的一項大工程,為啥說三峽大壩使地球重心偏移3釐米?專家這樣回應,表示不背鍋。大家都知道,現在三峽大壩聞名全世界,中國人們也不會陌生,它已經成了一張亮眼的名片,向全世界展示著中國的輝煌。
  • 三峽大壩嚴重變形汛期安然無恙,跑路40米不塌
    說到大水,灣灣是最關心我們的人,每年都在向我們提示風險。今年榨菜哥又說啦:大陸24省泡在水裡,上下遊漲水,隨時會有潰堤的危險!不過,基建狂魔的名號可不是風颳來的,無數國內外著名人士都認證過。1.谷哥認證,三峽大壩嚴重變形,但卻經大洪水不倒塌。
  • 立體感受三峽大壩的雄偉壯觀
    ▲罈子嶺景觀罈子嶺因其頂端觀景臺形似一個倒扣的罈子而得名,原為大壩建設勘測點,是觀賞三峽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185觀景臺因與三峽壩頂同為海拔185米而得名;三峽截流紀念園則是以三峽工程截流為主題,集遊覽
  • 三峽大壩能經受超記錄洪水衝擊嗎?大可放心!它就是為防洪而造的
    三峽水電站不僅是中國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一千多年的最大工程,其他人則說它是人類最大的單體工程之一歷史上,標題不是白色的,看著它就知道條件量有多驚人,主要建築物和改道工程條件較差,挖填量約為1.34億立方米,基本上就是搬山,約2800萬立方米,其混凝土焦竹涼糖是十多個最大的胡夫金字塔,使用的鋼為463,000噸,是燕窩鋼重量的
  • 三峽大壩高質量機制砂原料的「綠色糧倉」!
    三峽大壩對砂石骨料的選擇卻非常講究。這裡講的砂石,嚴格來講應是機制砂。它的巖性特點要一致,要不含活性成分,還要求其游離雲母含量小於2%。三峽大壩最後一方混凝土完成澆筑後,水電八局砂石分局副局長熊萬祥心中更有特別的情感:「三峽工程75%的砂石都是由我們生產的。如果將這些砂石砌成1米方的長堤,可以在長城上擺個來回。」
  • 中國三峽大壩養的上萬條大魚,如今怎麼樣了?外媒:這不可能
    三峽大壩工程包括主體建築物及導流工程兩部分,全長約3335米,壩頂高程185米,工程總投資為954.6億人民幣,於1994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線修建成功,三峽水電站2018年發電量突破1000億千瓦時,創單座電站年發電量世界新紀錄。
  • 三峽大壩在哪裡?
    三峽大壩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距下遊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裡;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遊區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三峽大壩簡介三峽是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三峽水電站,又稱三峽工程、三峽大壩。
  • 「三峽大壩變形」謠言為何站不住腳?「彈性變形」又是什麼?
    2019年7月5日的三峽大壩 三峽集團微信公號「三峽小微」 圖  以下為張博庭《關於三峽大壩產生變形的探討和說明》全文:  最近,一條三峽大壩於是,網絡上有關「三峽大壩即將垮塌,下遊幾百萬人危在旦夕」的傳言不脛而走。特別是還有一位「旅居德國」、自稱「水利專家」的王維洛,透露說「三峽大壩是走動的,這種設計決定了三峽大壩的脆弱性」。他稱「三峽大壩的塊體與基礎並非一體,大壩的混凝土壩塊是擺在巖石上的,所以受到水壓力和溫度的影響,他會發生不同的變形和位移,也就是說大壩在走。」
  • 三峽大壩變形?蔡英文當局秀下限,臺灣學者們忍不了,為大陸發聲
    環球網7月21日報導,今年夏天汛期來臨之後,重慶、湖北、安徽等多地出現水患,臺灣島內綠媒和民進黨趁機大肆炒作三峽大壩"變形"、"潰堤"之類的謠言,結果沒多久,就被島內專家直接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