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四位書法家做客金城書法沙龍
楹聯文化彰顯漢語言文化的獨特魅力
蘭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汪志剛書寫對聯
每日甘肅網1月13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楹聯是中國文化的獨特產物,是漢語言對句藝術、民俗文化、書法藝術與製作技藝四大要素相結合的產物。1月12日下午,由中共蘭州市委宣傳部、蘭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蘭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蘭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協辦,蘭州思誠教育培訓學校、蘭州廣播電視臺楊婷工作室共同承辦的《金城書法沙龍》在百安概念影城舉辦。
此次活動邀請到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蘭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汪志剛,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蘭州市書法家協會安寧區分會主席高立棟,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蘭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郎照玉以及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蘭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李淑燕,四位書法家以中國楹聯文化為主題開始了一段文化之旅。
楹聯的起源是如何來的呢?李淑燕的講解非常全面,「聯的楹有門柱子意,是寫在紙、布、或者竹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的由來主要與古時候的桃符有關。相傳桃木有闢邪的作用,到周朝時人們便把寫有神荼、鬱壘名字的桃符懸掛在門上。到了五代桃符上開始出現聯語,後蜀主孟昶寫下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的句子,相傳這是最早的楹聯。」
「楹聯文化沿變至今,創作內容非常廣泛,可長可短,字數對等,詞性相對,句式統一等,橫批是對主題的濃縮,楹聯跟普通的書法創作還是有區別的,楹聯創作更加普適性,不刻意求標新立異」,汪志剛道出了自己的觀點。
隨後,高立棟和朗照玉都從自身創作的角度闡述了楹聯與書法、楹聯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等方面的知識。在他們看來,楹聯濃縮了漢語言文化所具有的獨特魅力,讓現場觀眾對楹聯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活動現場,四位書法家即興書寫了對聯,並以抽獎的形式贈送給60位幸運觀眾,讓現場觀眾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高宏梅 實習生石穎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