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常德會戰,「國軍」表現如何?

2020-12-14 寒江閣一道人

文|縱橫四海

公元1943年12月3日清晨,位於湖南的常德城內槍聲漸稀,就在五天前,日寇突入城內,與中國守軍——王耀武的第74軍57師展開巷戰,雙方均損失慘重。

日方原以為,己方用八天多時間才掃清常德外圍,接下來便可輕鬆佔領這座有著湖南省"糧倉"之稱的城市。

可是,城內守軍作戰十分頑強,狠狠打了日寇的臉。"國軍"57師官兵依託城內的民房街道層層阻擊,給予日寇極大的殺傷,每一條街道,每一座房屋雙方都要反覆爭奪。最終,到3日這天,天光漸亮,疲憊不堪的日軍,方才逐漸接近了57師的師部駐地。

日軍眼看靠近對手的指揮部,拼命攻擊,而守衛此處的第169團團長柴意新早已抱定必死的決心。柴團中指揮部下沉著還擊,雙方又是一場惡戰,由於身邊能戰者所剩無幾,柴團長身中數彈,壯烈殉國,但是,日寇搜遍了全城,卻始終未能找到57師的師長與其他高層,日軍師團長為此十分惱火。

原來,早在半天前,師長餘程萬便在柴意新等將士的苦勸下,率領殘部突圍而出,五天後,餘程萬帶著援兵重新攻入城中,常德失而復得。

(影視劇中的餘程萬師長)

日寇此次為進攻常德,動員了七個師團的部隊(第3、13、39、68、116、58和34師團),由第11軍統帥橫山勇統帥,從11月初便先後從宜昌、沙市出動,開始進攻常德外圍各要塞,結果,戰爭拖了一個月,最後佔領常德城連一周都不到,便倉皇潰逃。

戰後,日方高層對外宣稱己方損失五千餘人,可根據其內部資料,實際減員則在對外公布數字的兩到三倍之間,真實傷亡過萬。此可見第57師作戰之英勇。

而在這場會戰中拼命救援的第六戰區第74軍餘部、第九戰區第十軍等部隊,也因此蒙受了不小的傷亡,戰後光被俘者也有萬餘人。經此一戰,日寇試圖通過佔領常德,來切斷四川盆地和長沙之間聯繫、牽制遠徵軍入緬作戰的計劃被暫時粉碎。後世在提到這場會戰時,將其視為是東方中國戰場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由此可見此戰的意義。

常德會戰是如何越打規模越大呢?其實,自武漢會戰結束以來,湖南一直是中日雙方交兵的主戰場之一。

為了打通陸地上通向渝府的道路,日軍曾在1943年以前數次進攻長沙等城市,結果皆因孤軍深入而敗北,但是,日方第11軍的橫山勇並不死心,在1943年冬,他又糾集了七個師團的主力部隊,超過五萬日軍,兵分三路向常德撲來。

負責正面進攻的日寇第116師團,在渡過澧水後,於澧縣和陬市等處同中方守軍發生激戰,兩處中方守軍抵抗十分英勇,許多官兵在雪地中僅著單衣,由於孤立無援,駐守澧縣的第150師幾乎全軍覆沒,師長許國璋身負重傷,被部下搶救下火線後不願受辱,拔槍自盡。

許國璋師長他們的阻擊,為常德守軍布防和第六戰區調兵救援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當日軍對常德形成半包圍態勢的時候,已經是11月25日,距離戰役開始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天。

面對日軍聯隊的頻繁進攻,常德守軍一面用重炮轟擊日軍,一面還呼喚空軍來助戰,中美空軍的P-40戰機呼嘯而至,給予城下日寇不小的殺傷,負責主攻常德的第109聯隊長布上照一和參謀便被中方炮兵所炸死。日寇士氣受挫,而在其他城門的戰鬥中,日軍進攻部隊也損失不小,最終,還是靠著使用化學武器這種卑鄙的手段,才勉強攻入城中。

守衛常德的第74軍第57師,因戰力強悍而有"虎賁"之稱,全師八千餘人,在外圍戰鬥中幾乎傷亡過半,可這並不影響他們在巷戰中繼續打擊日軍。從11月29日到12月3日城破,五天的時間裡,守軍用輕重機槍和迫擊炮壓制日軍,子彈用盡後便投擲手榴彈,殺紅眼後直接投入白刃戰中,到處都是喊殺聲,狹窄的街巷堆滿了雙方的屍體。五天的戰鬥,比城外的鏖戰還要慘烈。

就在城內守軍浴血奮戰之時,常德外圍的解圍戰鬥也打響了,從第九戰區薛嶽處調來的四軍人馬不顧長途奔波勞累,奮勇向前。其中,方先覺的第十軍一馬當先,他們頂住日寇炮火,奪取了常德東南的德山陣地,方自知救兵如救火,所以留下一團人馬駐守,便繼續率領其餘部隊突擊,他手下周慶祥的第3師,竟因持續作戰傷亡過大而喪失戰力,配合其強攻的預10師師長孫明瑾中伏犧牲,後受到日軍禮葬。

素來被指救援不力的"國軍",在這場會戰中不乏表現英勇者。

不過,頗令人感慨的是,方先覺部救援友軍十分賣力,可是輪到自己一年後死守衡陽的時候,第十軍以寡敵眾,守城近五十日,卻始終未見救援部隊一兵一卒。

(方先覺軍長)

除了方先覺部外,第74軍張靈甫等師也一度挺進至常德附近的桃源地區,威脅日軍的側翼。重慶方面的援軍如此積極,也難怪橫山勇會狗急跳牆,用毒氣彈來儘快結束在常德的鏖戰了。

到了12月2日夜晚,守軍師長餘程萬清點手下,發現己方八千餘人的部隊,只剩下了八百多人,其中還包括了七百多名傷員。

餘程萬眼看城破在即,手下柴意新團又自願留下斷後,為給57師重建保存火種,只得率領殘部由城南突圍而出,據後來相關人員回憶,餘程萬等出城渡河時候,官兵爭奪船隻,竟又出現了當官的揮舞之前繳獲的日本戰刀砍殺士兵的情況。國民黨軍內部的官兵關係可見一斑。

(經歷戰火的常德城)

常德失陷後,日軍一面捕捉守軍傷病員,一面清點力量,欲繼續南下,可是,此時渝府方面的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主力已經基本投入反攻當中,對日軍形成了反包圍之勢。橫山勇眼看難以擴大戰果,己方又損失慘重,後路有被切斷之虞,只得劫掠一番,匆忙於九日離去,到1944年初,湖南戰場又恢復到了戰前態勢。

這次會戰,常德方面光災民就有三四十萬,財產損失不可計數,而此次常德保衛戰中的守軍最高指揮官餘程萬師長,作為黃埔一期學員,蔣介石的嫡系,在這場戰役結束之後,因"拋棄部下未與常德共存亡",被送上軍事法庭,後在調查人員取證,證明57師確實是力戰之後方才退出,餘程萬才逃過一死。

可是,被餘程萬等留在城內的七百多傷病員,卻因轉移困難留在城中,受盡日寇折磨,生還者寥寥無幾。常德會戰中的中央軍作戰的確勇猛,可戰鬥中出現的官兵爭相撤退、守軍和援軍配合滯後、後勤低效等情況未能得到重視,多少也給日後豫湘桂戰役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參考文獻: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化學工業出版社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湖南會戰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

王輔《日本侵華戰爭(1931-1945)》,遼寧人民出版社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東方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國軍出動了16個軍,結果如何
    常德會戰又稱湘北戰役,是指1943年11月至12月, 侵華日軍與中國軍隊在常德地區進行的會戰。侵華日軍為牽制國軍對雲南的反攻,並掠奪戰略物資,打擊中國軍隊的士氣,對抗日戰爭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結合部發動的一場戰役在整個抗日戰爭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具有一定地位,被譽為「東方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 這場戰役被稱為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激烈程度比電影殘酷十倍
    這場戰役被稱為"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激烈程度比電影殘酷十倍。今天要說的就是《喋血孤城》這部電影。一、電影簡介:《喋血孤城》這部電影由呂良偉、安以軒、袁文康、楊紫等主演。儘管電影《喋血孤城》拍得盪氣迴腸,在影片中,國軍浴血抗日的戰鬥場景異常慘烈。然而親歷常德會戰的抗戰老兵吳淞認為,當年真實的戰鬥激烈程度遠不止電影裡呈現的這些,起碼要殘酷10倍以上。
  • 常德會戰:東方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8千將士對抗日軍死守常德!
    在抗日戰爭的過程中有一場戰爭被稱為是「東方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說到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相信大家都知道它被譽為是有史以來最為血腥的戰役,其中死亡的人數高達200萬人以上,所以我們就能想像當時這場戰爭有多慘烈,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常德會戰。
  • 歷史今天:常德會戰餘程萬喋血孤城,世紀海難江亞輪慘不忍聞
    歷史上的今天:1943年12月3日,被譽為「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常德會戰進入白熱化,堅守孤城的餘程萬師彈盡糧絕,城池被破轉入巷戰,最終傷亡殆盡,全師僅剩83人突圍,戰況極為慘烈。1943年末,侵華日軍為牽制國軍對雲南的反攻,掠奪戰略物資,打擊中國軍隊士氣,對抗戰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結合部發動戰爭,史稱湘北戰役,又叫常德會戰。在這場戰役中,常德保衛戰極為慘烈。 師長餘程萬指揮的代號「虎賁」的國民黨74軍57師八千將士奉命守城。
  • 這次會戰被稱作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這一戰關係中華民族命運
    這次會戰被稱作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這一戰關係中華民族命運 鴛鴦蝴蝶派的代表作家張恨水先生,在40年代出過一本特別的小說,他拋棄以前書生氣十足的文風,以戰爭為題材,從正面直接描寫了在常德發生的慘烈會戰,這個本事取得名字叫做《虎賁萬歲》,後來一位蘇州女子被書中的英雄師長感動,不顧一切委身與張恨水筆下的虎賁英雄
  • 常德會戰,餘程萬是突圍求援還是棄城逃跑?答案都在蔣介石電文裡
    常德保衛戰是抗日戰爭中非常慘烈的一戰,8000餘守軍在常德城內堅守12個晝夜,打到彈盡糧絕,人員傷亡殆盡,最後僅剩幾十人突圍,常德最終淪陷。不過4天之後,迫於中國援軍壓力,日軍只得退出常德,中國軍隊又收復了常德。這場戰爭當中有個小插曲 ,負責守城的74軍57師師長餘程萬在未報告上級的情況下,率領殘部突圍求援。
  • 常德保衛戰:八千虎賁的抗日絕唱
    為慶祝抗戰勝利75周年,幫女郎推出系列報導《最閃亮的坐標》,本次我們將前往常德,了解常德會戰中八千虎賁的抗日絕唱。常德保衛戰相信不少幫女郎的粉絲都看過一部電影叫做《喋血孤城》,電影講述的正是常德會戰中的一個局部戰場——常德保衛戰。
  • 石牌鎮保衛戰: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慘烈的石牌保衛戰。  古鎮石牌在宜昌縣境內,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右岸,依山傍水。石牌方圓70裡,上有三鬥坪,是當時的軍事重鎮,六戰區前進指揮部、江防軍總部等均設於此。  石牌要塞保衛戰是這次會戰的關鍵。石牌為我軍全線扇形陣地的旋轉軸,正如當年徐州會戰中的臺兒莊。堅守旋轉軸,頂住敵軍的正面進攻,伺機側擊敵軍。因此,蔣介石對石牌要塞的安危極為關注,他不止一次地給六戰區陳誠、江防軍吳奇偉拍來電報,強調確保石牌要塞。5月22日,蔣介石又發來電令:「石牌要塞應指定一師死守。」如此重任即落在十八軍第十一師身上。
  • 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率部守衛該要塞的第11師師長胡璉,依臨戰慣例,令全師上下集體留下遺書,自己也匆匆給父親、妻子等至愛親朋一連寫了5封書信,悲壯地與他們一一訣別。然後,舉師從容蹈入死地。後來的戰事異常慘烈,好在最後以勝利告終,胡璉等人得以倖存。
  • 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 國軍「以一敵八」,與日寇激烈苦戰16晝夜,最終收復常德
    常德會戰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外圍爭奪,以殲滅與消耗戰為主;第二階段為城垣血戰,嚴密封鎖城垣,撲滅日寇破城企圖;第三階段為城內巷戰,拼死抵抗或短兵肉搏,以待援軍;第四階段為守軍突圍,內外夾擊,突破重圍,最後奪取勝利。
  • 43年常德會戰57師覆滅之際,蔣介石為何還要堅守?與國際局勢有關
    1943年11月,侵華日軍在太平洋作戰節節失利的情況下,為牽制國軍對雲南的反攻,掠奪戰略物資,並且打擊中國軍隊的機動兵團,圍繞常德地區發動了一次大會戰。常德,位於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交界處,是通往大後方的戰略要地,被稱為「川黔咽喉,雲貴門戶」;自1938年武漢淪陷後,這裡也一直是中日雙方拉鋸的重要戰場;同時由於常德位於洞庭湖西側,「魚米之鄉」,因此是中國當時少有的能向後方提供糧食的地方。
  • 國民黨十八軍:南徵北戰戰功赫赫,位列國軍五大主力之首
    由於11師的出色表現,1930年8月,國民政府以原11師為基礎,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8軍,由陳誠任軍長。不過剛開始18軍僅轄11師一個師,陳誠既是軍長又兼師長。但作為蔣介石的嫡系,老蔣自然不會虧了陳誠和他的18軍,所以對18軍非常扶持。1932年,經過擴編和吞併,第18軍發展為一個轄11師、14師、43師、52師、59師五個主力師的超級軍,成為中央軍的精銳。
  • 抗日戰爭國軍裝甲師,蘭封會戰志得意滿,蔣介石為何卻破口大罵?
    1933年長城抗戰爆發,蔣介石中央軍嫡系將領徐庭瑤奉命趕赴長城一線支援,在戰場上徐庭瑤和其麾下將領杜聿明深受日軍裝甲部隊之困擾,決心建立國軍裝甲部隊。長城抗戰結束後,徐庭瑤和杜聿明開始致力於創建國軍裝甲兵團,這支部隊後來成為了淞滬會戰以及南京保衛戰中國軍唯一的主力裝甲部隊。
  • 二戰:圖片揭秘慘烈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或許應該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這場超過半年的血腥戰鬥,徹底把史達林格勒變成一個廢墟,顯示出二戰城防戰的慘烈。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二戰最慘烈的城市保衛戰史達林格勒戰役是二戰中的主要轉折點,時間從1942年7月17日開始至1943年2月2日。
  • 淞滬會戰中日本兵的樣子,這些人讓國軍傷亡30萬,使上海殘破不堪
    在淞滬會戰以及之後的南京保衛戰中會看到來自全國各派系軍隊的身影,如粵軍、桂軍、滇軍、川軍、西北軍、東北軍、中央軍等。 國民政府相繼投入了150個師和62個旅,共計80多萬人參加了這場會戰。其中不乏嫡系精銳部隊,如中央軍校教導總隊、88師、87師等德械部隊。
  • 9·3緬懷常德會戰8000英烈:那段苦難,我們不敢忘、不能忘、不會忘...
    1943年11月,日軍糾集7個師團約10萬人進攻常德,國軍集中了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的16個軍43個師21萬人迎戰。中國軍隊依託陣地節節頑強阻擊,遲滯日軍進攻,給敵重大消耗,擊斃日軍1萬餘人。常德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大規模的會戰之一,也是抗戰以來最有意義的勝利之一,在整個抗日戰爭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具有一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