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會戰,餘程萬是突圍求援還是棄城逃跑?答案都在蔣介石電文裡

2020-12-23 溫度歷史

常德保衛戰是抗日戰爭中非常慘烈的一戰,8000餘守軍在常德城內堅守12個晝夜,打到彈盡糧絕,人員傷亡殆盡,最後僅剩幾十人突圍,常德最終淪陷。不過4天之後,迫於中國援軍壓力,日軍只得退出常德,中國軍隊又收復了常德。這場戰爭當中有個小插曲 ,負責守城的74軍57師師長餘程萬在未報告上級的情況下,率領殘部突圍求援。引得蔣介石大發雷霆,以其棄城逃跑為名,一度要求將其判處死刑。在常德民眾的以及孫連仲、王纘緒、王耀武等各方請願和求情下,才改判兩年。抗戰以來,國軍敗仗不少,丟成無數,為何此次蔣介石這般龍顏大怒?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戰後的常德滿目瘡痍

一、常德保衛戰經過

1943年秋天,日軍太平洋戰場失利,緬甸戰場中國駐印軍也發起了大反攻。日軍的戰略目標改為迫使國民政府快速投降。而常德素來就是魚米之鄉,號稱中國的烏克蘭,這裡有大量的農產品補給西南大後方抗戰基地。同時常德又是川貴兩省的屏障,這裡駐有相當數量的中國軍隊。日軍攻下常德,即能切斷當時西南大後方在國內的唯一物資補給通道,又能消滅中國有生力量,還能打通京廣運輸通道。因此鄂西會戰之後,日軍便發動了常德會戰。

一條沅江將常德城分為南北兩部,57師背靠沅江,第169團防守城北,第170團防守城西,第171團防守城東。沅江以南有一座德山,是常德南部的制高點,既能扼守南部區域,又能與城內守軍形成抵角之勢。駐守此處的是第100軍63師188團。

1943年11月22日,日軍在常德城外集結完畢,兵分三路切斷了國軍的增援路線,向常德發起總攻。日軍一開始就猛攻德山,德山守軍僅堅持了一晝夜,團長鄧光鋒便放棄陣地撤退。德山失守意味著常德城內聯繫和增援通常被切斷,徹底成了一座孤城。

餘程萬

24日,日軍向常德城發起攻擊。飛機、大炮、坦克輪番轟擊,戰況非常慘烈,城牆被轟成灰燼,日軍一度攻入城內,但是中國守軍英勇抗敵,數次擊退日軍的猛撲。戰地記者發出國軍與日軍開展白刃戰的消息。英國《倫敦新聞紀事報》報導:「在這城牆的戰鬥,日漸慘烈,甚至好像在歐洲中世紀時代那樣,以手,以頰撞頰作殊死的血戰。」但是由於日軍在數量和武器上佔有絕對優勢,中國援軍遲遲無法增援,常德淪陷似乎已成必然之勢。

一開始,餘程萬是按照蔣介石的命令死守的。他發了一份《陸軍第57師司令部文告》要求部下:「無論敵人施加多大的壓力,我們的回答只能是血,是死,戰死就是光榮。」但是戰至12月2日晚,57師8000餘人僅剩300餘人,陣地僅剩最後幾棟房屋。餘程萬向孫連仲發了最後一個電文:「彈盡人亡,城已破,友軍觀望不前。大街小巷混戰成一團。職率副師長參謀長死守中央銀行。職餘程萬謹叩。」

12月3日凌晨1時,由於援軍遲遲未到,餘程萬組織召開了一會議決定突圍。根據老兵回憶,會上餘程萬和團長柴意新有爭執:餘程萬本打算自己留守城內,讓團長柴意新突圍求援,但柴意新認為自己級別太低無法指揮援軍,要求餘程萬突圍。最後餘程萬是帶著一百多人突圍出城,剩餘人員留守在城內基本戰死。日軍佔領常德掠奪完物資後,看中國援軍合圍過來,便棄城逃跑了。常德於12月7日被收復。

戰後常德

二、為何要殺餘程萬

12月2日,剛回到到中國的蔣介石立即給餘程萬發了個電報:「欣悉我第五十七師全師官兵保衛常德,奮勇殲敵,已引起全世界各友邦最大之敬意……務希嚴督所部與常德城共存亡,以完成此次輝煌之戰績,勿使史達林格勒之戰史獨美於前也。一切糧彈之接濟與物力之增援皆由本委員長負責主持,勿再有所顧慮......以後不必再發乞援之電。

根據蔣介石後面的記敘,以上電文餘程萬是在當天晚上8點半收到的,距離他開會決定突圍只有5個小時。餘程萬長期從事政務工作,他顯然知道違抗軍令的後果。既然守城是死,逃跑也是死何必要跑呢?況且他當晚發給孫連仲的電報是表態要死守。由此分析,基本可以印證上文提到的倖存老兵的回憶,也基本可以斷定餘程萬突圍的意圖就是出城求援。

事實上蔣介石說的援軍已經到了常德附近,但是由於不清楚常德城內情況,遲遲沒有發起攻擊。12月4日日軍已經基本撤走,才安排一個團絲毫無損地收復了常德。

12月3日,林蔚向他報告戰況時他說:「……以餘之為人素知其膽怯無能,其狀貌短小,不言而知其為非可託以大事者,但此次竟能固守常德……巷戰且三日,而彼乃竟以一念之生置國家軍譽與職責於不顧,豈不可殺?應即宣布其死刑以振綱紀。

戰俘

餘程萬抗戰中立功不少,57師也有虎賁之稱。還還沒完全弄清楚狀況之前,就公開說要殺一個有功的師長。當時全城大部分地區都已被佔,該掠奪的物資早就掠奪完了,幾百人困守孤城還有什麼意義,難道非要白白犧牲幾百人的生命,來引起「友邦的敬意」?即便是棄城逃跑,抗戰數年,棄城逃跑的數不勝數,放棄這樣一座空城也罪不至死。讓蔣介石大發雷霆其實與開羅會議有關。

常德會戰期間,蔣介石正在開羅與羅斯福、邱吉爾開會。這時美國人對蔣介石的抗戰態度已經非常不滿了,尤其是史迪威對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和領導能力尤其不滿,他一直要求蔣介石改組國軍,把共產黨武裝納入抗戰力量,統一由他訓練指揮。開羅會議上,羅斯福給了蔣介石很大壓力。

開羅會議之前,美國就準備把中國的地位推到四大國之一。但是美國的戰略一直是重歐洲輕亞洲,因此中國一直處在美援物資供應鏈的最末端,能分配的物資少之又少。此次開羅會議,蔣介石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像羅斯福要援助物資。不論是要成為四大國之一,還是要拿到更多的美援,蔣介石就要證明中國軍隊抗戰的能力和決心。

開羅會議

當時媒體正在報導常德會戰中國軍隊如何之英勇,抵抗如何之頑強,將常德譽為東方之史達林格勒。羅斯福和邱吉爾跟蔣介石提及常德會戰,蔣表示一定能守住常德,拖住日本在華軍力。但事實上餘程萬沒能守住,美國人又遲遲不答應增加援助物資,這讓老蔣很惱火。

只有這個原因能解釋他為什麼想殺餘程萬,否則難道真是因為餘「膽怯無能,狀貌短小」?

相關焦點

  • 43年常德會戰57師覆滅之際,蔣介石為何還要堅守?與國際局勢有關
    1938年11月常德會戰開始 ;22日,日軍以第11軍116師團3萬兵力全部猛攻常德。中國方面負責守衛常德城的是蔣介石的嫡系、國民黨精銳第74軍第57師,師長是餘程萬將軍。57師8000虎賁子弟與3萬日軍在常德城血戰17日之久,最後僅剩五六十人。12月7日晚彈盡糧絕餘程萬幾十人突圍。次日即帶增援部隊58軍新11師第32團反攻常德,當日收復。
  • 歷史今天:常德會戰餘程萬喋血孤城,世紀海難江亞輪慘不忍聞
    歷史上的今天:1943年12月3日,被譽為「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常德會戰進入白熱化,堅守孤城的餘程萬師彈盡糧絕,城池被破轉入巷戰,最終傷亡殆盡,全師僅剩83人突圍,戰況極為慘烈。1943年末,侵華日軍為牽制國軍對雲南的反攻,掠奪戰略物資,打擊中國軍隊士氣,對抗戰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結合部發動戰爭,史稱湘北戰役,又叫常德會戰。在這場戰役中,常德保衛戰極為慘烈。 師長餘程萬指揮的代號「虎賁」的國民黨74軍57師八千將士奉命守城。
  • 74軍榮獲「飛虎旗」,在常德保衛戰勝利後,為何師長餘程萬被判刑
    因為孤軍防守常德城而聲名大噪的"虎賁師"74軍第57師,全師8000餘人戰至只剩83人才突圍而出,後又協同友軍光復被日軍佔領一天的常德城,被國民政府授予最高軍事團體榮譽旗幟——飛虎旗。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虎賁師"獲得了飛虎旗,而他們的師長餘程萬卻在戰後幾乎被槍斃,還是通過74軍軍長王耀武等人的說情和擔保才被判處兩年有期徒刑。
  • 被稱為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常德會戰,「國軍」表現如何?
    原來,早在半天前,師長餘程萬便在柴意新等將士的苦勸下,率領殘部突圍而出,五天後,餘程萬帶著援兵重新攻入城中,常德失而復得。(影視劇中的餘程萬師長)日寇此次為進攻常德,動員了七個師團的部隊(第3、13、39、68、116、58和34師團),由第11軍統帥橫山勇統帥,從11月初便先後從宜昌、沙市出動,開始進攻常德外圍各要塞,結果,戰爭拖了一個月,最後佔領常德城連一周都不到,便倉皇潰逃。
  • 「抗日英雄」餘程萬,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餘程萬雖然因為常德保衛戰而成為抗日英雄,但是戰後他的結局並不好。因為常德保衛戰失敗,餘程萬被蔣介石判處兩年有期徒刑。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被判兩年有期徒刑的餘程萬的晚年結局。餘程萬出生於1902年,他是廣東臺山人,黃埔一期畢業生。從黃埔軍校畢業後,餘程萬並沒有進入部隊,而是走上了行政崗位。
  • 抗戰虎將餘程萬死因,有幾個不同的版本
    圖為餘程萬(右)和李彌常德大血戰,虎賁師揚名中外,而師長餘程萬在經歷輝煌後留給後人的,惟有一聲嘆息。餘程萬是蔣介石欽點赴常德守城的國軍57師師長。在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等多次會戰中,他一次次地顯示出自己的才華。特別是上高會戰中,他指揮57師堅守下陂橋陣地,冒著熾烈的炮火與日軍第34師團浴血奮戰,為57師贏得了「虎賁」的榮譽稱號。一本書換來的太太常德保衛戰,8000餘虎賁抵抗日軍,僅存83人。
  • 常德會戰:東方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8千將士對抗日軍死守常德!
    在抗日戰爭的過程中有一場戰爭被稱為是「東方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說到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相信大家都知道它被譽為是有史以來最為血腥的戰役,其中死亡的人數高達200萬人以上,所以我們就能想像當時這場戰爭有多慘烈,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常德會戰。
  • 常德會戰中著名的「虎賁師」師長,晚年命喪匪警槍戰,此人是誰?
    首先、常德會戰中的抗日名將 1943年,常德會戰爆發,被稱為「虎賁師」的國民黨第74軍57師,參加了激烈的常德守衛戰,全師8000多人同日軍浴血奮戰
  • 常德會戰,74軍8000虎賁健兒和四萬日寇激戰18天,僅活下來300人
    但是在一場會戰中,蔣介石給一支部隊授予了三面飛虎旗,這支部隊就是74軍,這場會戰就是常德會戰。1943年,日軍集中五個師團共十萬餘人發動了常德會戰,其中第三師團,第68師團,第116師團四萬多人打常德。而當時守衛常德的只有74軍57師8000多名虎賁健兒,57師師長餘程萬畢業於黃埔一期,是國民黨軍中能文能武的人才,軍事造詣很高。
  • 國軍守將一個降日、一個違令突圍,老蔣的處置為什麼厚此薄彼?
    餘程萬最後選擇了突圍。不過,撤出常德次日,餘程萬就帶著援軍收復了常德。 方先覺守衡陽的時間更長,他以不足20000萬人的兵力,與100000日寇鏖戰了整整47天。 方先覺最終選擇了繳械投降。
  • 74軍「虎賁將軍」餘程萬,1950年輾轉去了香港,後來怎樣了?
    1943年11月初,日軍調集16萬軍隊進攻湖南常德,企圖打開通往中華民國陪都重慶的東南門戶。蔣介石調集了42個師約21萬人應戰,制定了以一線兵團固守常德、二線兵團對日軍進行反包圍的作戰計劃。  負責常德守衛任務的是別號「虎賁」的第七十四軍五十七師。該師曾經經歷過淞滬會戰、武漢會戰等,號稱鐵軍,有很強的戰鬥力。他們的師長叫餘程萬。
  • 抗日名將餘程萬,率部8000血戰日軍三萬,晚年橫死,後代淪為豔星
    在這場長達八年的守土抗戰中國共兩黨都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但是隨著歷史的變遷,當初的英雄們在後來也都經歷了不同的命運。 而這支「虎賁」軍的師長便是抗日名將餘程萬。 後來在1943年的常德會戰中,餘程萬又帶領部下8000餘名官兵與30000日軍頑強戰鬥,最終只剩下60人。餘程萬與他的「虎賁」軍在抗日歷史上可謂是戰功累累,同時戰鬥的故事也被人廣為傳頌。
  • 喋血孤城的將軍餘程萬的最後歸宿
    虎賁將軍餘程萬上高會戰一戰成名,57師被命名為「虎賁之師」,師長餘程萬也被人稱為「虎賁將軍」,然而接下來這位將軍的命運卻充滿了戲劇性,可謂是悲喜人生。、工、輜重部隊、政工、幕僚及所有官佐雜役、常德警察編入部隊投入戰鬥。
  • 常德會戰:除孫明瑾師長以身殉國以外,還有2名30多歲師級將領
    此時,駐守常德的74軍第57師師長餘程萬,率領一個師的人馬與敵人2個師團進行血戰,依然堅守城池達11天,幸好友軍前來掩護才得以撤離,一個師只剩300餘人。12月5日,常德終於陷落。因為,常德地區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它位於湘西,靠近四川,它對整個大後方的安危至關重要。在會戰爆發的同時,在的埃及首都開羅舉行中、英、美3國領導人會議,羅斯福非常關心東方戰場的常德會戰,他專門掏出筆記本記了一下,此役的部隊番號,將領的名字等等。
  • 《喋血孤城》八千守軍苦守孤城,最終百餘人突圍,用生命守衛土地
    該影片以抗日戰爭中的常德會戰作為背景,講述了第74軍57師8000將士保衛湘北重鎮常德的故事。常德會戰中57師的八千將士在師長餘程萬的帶領下與三萬日軍激戰,最後率兵突圍,只存活下了百餘人。《喋血孤城》背後的常德會戰是一場八千守軍抗擊三萬日軍可歌可泣的戰爭故事。十年過去了,現在可能已經很少被播放了,但是它背後的歷史依然值得我們牢牢記住。下面就讓我為大家揭秘《喋血孤城》背後的常德會戰到底是多麼的可歌可泣吧!
  • 英雄餘程萬:率軍八千血戰三萬日軍,晚年遭綁架,女兒淪為小商販
    抗戰以來,餘程萬從未離開過戰場,"長沙會戰"、"五峰之役"等都展現了他的威名與成績。 在"常德會戰"開始之前,他心系市民,並派兵協助市民疏散,離開這戰火即將點燃之地,所以餘程萬是一位深受百姓擁戴的將軍。11月2日,日本軍隊集結十萬多士兵開始進攻常德,"常德會戰"這場戰役打響。 在這次會戰中,餘程萬率57師8000餘兵力,奉命固守。
  • 他帶兵逃跑被判死刑,全城的百姓上書求情,真相大白後晉升軍長
    自盧溝橋事變發生,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戰略,而此時的國民黨卻還是採取不抵抗的戰略,蔣氏集團抱著所謂攘外必須安內的政策。最後蔣介石終於迫於愛國將領張學良等人,社會各界的壓力,決定於共產黨合作,聯手抵抗日本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