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和白宮被付之一炬,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鮮為人知的一幕

2021-01-10 靜心匠道

引言: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這句古老中華名言,被驗證了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

具有兩百年多年歷史的美國,其本土經歷過三場規模浩大的戰爭。

美國的國會和白宮被付之一炬,並不是好萊塢電影中的某個段落,也不是未來將會發生的事情,這是二百年前1814年美國經歷過的真實事件。

那麼為何大家對此印象甚少,這段歷史又鮮為人知呢?

主要這段歷史被某種原因,刻意的降低了關注度有關係,可即便是刻意的低調,不可否認的,歷史上肯定有這場戰爭的意義。它讓美國最終真正意義上脫離了英國獨立,同時也激發了一位音樂家,寫下了星條旗之歌,也後來成為了美國的國歌!

它被後世歷史學家冠名為「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

美國的國會和白宮被誰焚燒一空,需要重建?

可能有些讀者已經知道了,是當時的世界霸主,也是剛剛在滑鐵盧打敗了拿破崙的英國人,但英國人為何佔領了美國的當時的首都華盛頓後,卻又最後被迫與美國和談,難道當時的英國也無法戰勝美國,讓美國繼續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一如加拿大一樣,其實這裡有許多錯綜複雜的原因,要探討起來,估計要寫萬字以上,所以暫時擱下不說。我們先說一下,被可以掩埋在歷史中的奇薩比克戰役,

奇薩比克戰役,是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中其中一場戰役,下文我們會簡要地說介紹一下美國的第二次獨立戰爭。

奇薩比克戰役雖然規模不大,戰果對於英國眾多戰爭來說,都不算輝煌,或者是不值得一提,最後還以攻堅不成,撤兵為結束。

但它最讓英國人稱道和顯擺,讓美國人無奈地接受現實的,就是英國指揮官羅伯特·羅斯,率領精銳的英國軍團,徹底擊敗了由數千美國民兵和數百名海軍精銳組建華盛頓守護部隊,由於敵我的懸殊,還有在戰鬥經驗裝備上的巨大懸殊,最終美國準將巴尼被消滅。

聽到這個消息後,當時的美國總統,詹姆斯·麥迪遜撤離,而英國人在浩浩蕩蕩地進入華盛頓以後,做了一件讓這場戰役名流青史的一個舉動,就算為報復美國在加拿大的暴行,打擊美國人民抵抗的士氣,將華盛頓最重要的幾個標誌焚燒一空,包括了美國前白宮,美國前國會大廈,停靠在港灣的戰艦和造船廠,而只有一棟公共建築倖免遇難,因為當時準備用大炮轟這圖書館的時候,由一位熱心的人士,站了出來,譴責英國軍隊的暴行,並且說圖書館是人類的共同瑰寶,才讓這棟建築倖免遇難。

但是不要以為面對數千的美國民兵和海軍陸戰隊,英國人為此會付出巨大代價,其實英國戰勝美國首都守軍,才僅僅付出了300人傷亡的代價,卻獲得如此輝煌的戰果,更重要的它成為了歷史以來,唯一的一次美國首都被外國入侵成功地事件。

可是後來結果卻事與願違,本來想藉此打擊美國人,要美國人臣服的焚燒首都行為,卻反而激起了美國人憤慨,導致美國人團結了起來,最後在奪取麥克亨利要塞時,英軍面對美國人民堅強的戰鬥意志,用了許多辦法,都無法攻陷此要塞,在其他原因的配合下,英軍選擇了撤退。美國的一位詩人兼律師,也由此感嘆,將麥克亨利要塞寫成了詩歌,最後成為了美國國歌,星條旗歌!

美國為何引發第二次獨立戰爭,最終結果如何?

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與其說是獨立戰爭,不如說是對加拿大領土侵略戰爭,其引發的原因就是當時已經宣布獨立的美國,在和當時英屬的加拿大領土邊界上,有許多不清不楚的地方,這樣導致了雙方一直有摩擦。

美國見英國此時正全副精力地投入到歐洲稱霸中,就打起了加拿大的小主意,美國對英國提出了三個譴責,雖然這些理由非常的勉強,但是卻因此引起了雙方你來我往的口水戰,並且在邊界的周邊產生了許多不愉快,當然很多是可以被人製造出來的。可是英國此時正和拿破崙在相持階段,相互之間還沒決出勝負,也不想節外生枝,一直讓加拿大方保持克制,以免導致分散了兵力,多線作戰。

美國正是看中了這點,趁著英國無暇顧及,悍然地發動了對加拿大的入侵之戰,可是當時美國在戰略和準備上卻顯得非常的菜,反而是加拿大的民兵展現出了強悍一幕,戰爭初期美國盡佔優勢,可是因為是多線同時發動,距離太遠,信息和交通也不方便和靈活,最後美國雖然得到了五大湖的實際戰略控制權,可是聲勢浩大的戰爭卻被加拿大民兵和英國守備部隊,節節抵抗中撈到的好處不多。

不久後英國終於取得了對法國決定性的勝利,滑鐵盧之戰,囚禁了法國的皇帝拿破崙,此時英國馬不停蹄地奔赴加拿大,聯合在加拿大的守軍和民兵,對美國侵略者進行反擊,不過此時的英軍又再一次在美國本土,遭到了美國民兵和美軍的抵抗,最後雙方誰也沒辦法把誰打倒,即便是全副武裝的英軍成功的佔領了華盛頓,也無濟於事。

最後雙方還是進入了和談階段,和談的結果讓美國最終獲得了英國的肯定,同時也和加拿大劃分了邊界,此戰英國說自己勝利了,美國也說自己勝利了。最終劃上了句號。

此戰前後經歷了3年多時間,在1812年開始,到1815年結束。而其中最大的作戰力量,竟然是民兵,對其實這場戰爭可以說是英屬加拿大民兵與美國民兵的較量,而這裡特別有閃光點的是,許多原住民為了自己領地和部落的,紛紛投入進去,其貢獻是頗大的,不過戰後雙方卻都對其食言。

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的影響

這場美國首先發起,最後被英國打得和談的戰爭,最終影響如下:

第一:確定了美國的獨立,英國再也無法控制權美國。

第二:確定了加拿大後來的領土,誕生了團結一致的加拿大聯邦

第三:讓美國認識到自己不足,誕生了軍事理論學院,同時開始重視發展經濟。

第四:讓原住民和美國產生了矛盾,隨後美國吞併了原住民的地區,誕生了佛羅裡達州。

不過這場美洲四方勢力參與戰爭,最後是英國感覺就是個小戰役,還打下了首府,不過不失,加拿大也沒受到很大影響,美國還討要到了些好處,最無奈的是美洲的原住民。

歷史硝煙散去,從這號稱是獨立戰爭的侵略戰爭中,我們可以發現,西方列強的本質不過是為自身利益而進行掠奪的資本主義壟斷集團,為此我們更應該吸取美洲原住民的教訓,努力讓增強實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每一份力量,守護中華匹夫有責。

相關焦點

  • 總統逃之夭夭,白宮被付之一炬,華盛頓淪陷的26小時裡發生了什麼
    白宮為什麼是白宮?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1814年英國軍隊攻佔華盛頓,製造了著名的華盛頓大火(Burning of Washington),在這場大火中,總統府也被付之一炬,唯一堅挺的砂巖圍牆也被燒成了煙燻火燎的黑色。在重建總統府的時候,美國人為了遮蓋大火焚燒的痕跡,才用白漆把總統府刷成了白色,也就是後世所稱的「白宮」。
  • 弱小無知冒犯人,結果被火燒白宮,這場戰爭打得美國老實了上百年
    "白宮"的歷史幾乎和美國的歷史一樣長,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在1791年選擇了這塊土地建造總統辦公室,但是總統府前後修建了八年。直到第二任總統亞當斯上任,他和妻子才住進了這棟房子。那時這棟房子還不是白色,而是棕紅色,名字也不叫"白宮"。
  • 白宮再次「陷落」?數數美國國會大廈歷史上的暴力事件
    當地時間1月6日,美國副總統彭斯主持會議確認拜登勝選,川普支持者從各地雲集華盛頓,上演了一幕「勤王」的暴力大戲。川普的支持者衝進國會大廈,擾亂了正在進行的國會會議。其結果是,一名婦女被警察開槍打死,後來又有三人出現病症而死亡。
  • 美國國恥——白宮陷落
    1775年萊剋星頓的槍聲,拉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1776年大陸會議通過了由託馬斯·傑斐遜執筆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誕生。1783年,英王代表與殖民地代表於凡爾賽宮籤訂了巴黎條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利堅合眾國成立。這是美國的第一次獨立戰爭。
  • 1814年英軍攻陷華盛頓,火燒國會大廈!如今美國自己重演歷史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的國家。其中,國會行使立法權,是美國最高立法機構。美國國會所在地即美國國會大廈,是美國獨立後,由華盛頓總統親自奠基,1800年投入使用。美國獨立的標誌是《獨立宣言》的發布,而美國國會最主要和最明顯的任務,也在於立法。
  • 前所未有的一幕發生:國會陷落,美國大亂了
    這個世界,真的只有你想不到,沒有美國做不到。一夜輾轉反側,總覺得有大事要發生。凌晨起來一看,果然,前所未有的一幕發生了,國會陷落,美國大亂。反正,剛看到上面這張照片,還以為是電影裡的截圖:國會大廈裡,議員們已被緊急撤離,神情緊張的警衛們用槍抵住大門,大門玻璃已被砸碎……但仔細一看,這不是好萊塢電影!這是1月6日在美國國會山上演的瘋狂一幕。最後的結果,警衛全面敗退,「勤王」的川普支持者蜂擁衝進國會,在裡面歡呼勝利。
  • 美國也有被吊打的時候,當年國會大廈是怎麼被英軍攻陷的?
    說完了近在咫尺的新聞,再來說一下歷史久遠的舊聞,要知道美國國會不是在今天唯一一次被攻破,早在1814年時,美國國會大廈和白宮就給英軍攻破過,英軍為報復美國,在國會大廈進行縱火行為,但不久後就因為大雨,還有點神話渲染,大火燒不到一天就熄滅了,同日英軍宣布撤退,美軍重回華盛頓,史稱「華盛頓大火事件」。
  • 衝擊國會 美國政治史現罕見一幕
    美國東部時間7日凌晨,歷時近15個小時的美國國會聯席會議在經歷示威者暴力衝擊國會大廈的波折後結束。會議確認,拜登贏得306張選舉人票,川普獲得232張選舉人票,拜登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聯席會議開始後不久,部分聚集在國會大廈附近的示威者衝進國會大廈。議員隨即被疏散,國會休會。據美國媒體報導,國會大廈內一度傳出槍聲,一名女性中槍後不治身亡,另有多名警員受傷。
  • 美國白宮為什麼是白色?英國人給他們上了一課,是傲慢付出的代價
    說到了旅遊,那麼這裡想起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景點,那就是美國的白宮,白宮是美國總統的官邸和辦公場所,佔地面積5100平方米。從1790開始建設,距今已有230年的歷史,這裡也是美國一個比較著名的旅遊景點。
  • 美國國會遭暴力衝擊後白宮掀起離職潮
    美國國會遭暴力衝擊後白宮掀起離職潮
  • 11個只有美國總統才知道的白宮超瘋狂秘密
    火燒厝:1929年12月24日,白宮西翼一處發生電線走火,引發4級火警,大火引起的濃煙和消防員的灑水弄得屋內滿目瘡痍,更不幸的是,白宮當時並沒有保險能夠補償損失。後來靠著國會支出款項,才讓白宮多處室內空間重新整修。據了解,大火當時從閣樓開始延燒,一名傳令在走廊走動時正好聞到煙味,當時樓下正在舉行聖誕派對,他低調將此事告訴總統及助理,他們及時挽救了許多總統的私人物品及文件。
  • 1814年美國國會大廈如何被燒?9千美軍守華盛頓,被4千英軍大敗
    今年1月6日,美國國會大廈遭遇了一次歷史性事件——無數示威者衝入了國會大廈,並給內部造成混亂和破壞,事件中至少4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1812年-1814美英戰爭,又被稱為「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在拿破崙與英國爭奪霸權的戰爭中,英國實施了幾項嚴厲的海上封鎖措施,嚴重損害了剛剛起步的美國海上貿易。
  • 【轉載——歷史與地理】門閥美國 五、走入戰爭 - 美國內戰的前因...
    獨立戰爭之後,在北美大陸上,有新興的美國,佔據加拿大並靠支持印第安人以控制俄亥俄河谷的英國勢力,和佔據中西部的法國勢力,以及佔據南部的西班牙勢力,這幾種勢力中,以美國最為好戰。掌握了美國的門閥們不甘心只奪回本應屬於他們的權力,而且要奪取更多的土地,在華盛頓等人的心中,美國的西部邊界應該是太平洋,所以美國首先在西北領地大肆擴張,和印第安人發生一系列武裝衝突,把印第安人逐步趕出俄亥俄地區。 然而,美國的獨立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英法重新進行戰爭。
  • 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對手是美國,哪國會取得勝利?
    從有人類以後,世界上就一直存在戰爭,戰爭作為人們獲得利益最直接的方式,無論是「刀槍劍戟」,還是「槍炮飛彈」,亦或是無聲的較量,戰爭都會一直存在在這個世界上。距離世界第二次大戰已經過去很久了,但這場戰爭帶給人們的影響到現在都沒有消失,一直影響著世界發展。
  • 華爾街之父,是如何運用旋轉門計劃,挽救獨立戰爭後的美國經濟?
    華爾街之父,是如何運用旋轉門計劃,挽救獨立戰爭後的美國經濟? 1783年8月3日,英國的代表跟美國的代表在法國的凡爾賽宮見面,經過許多天的談判,英國和美國籤訂《1783年巴黎和約》,這就意味著,英國再怎麼不願意,但還是得承認美國的獨立。
  • 繼西雅圖後又一「自治區」,白宮開始慌了,獨立浪潮在美國擴散
    近日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起的全美暴亂進一步升級,已經出現了「獨立」事件。我想了解歷史的小夥伴對獨立這個詞一定是比較熟悉的,因為美國就是通過獨立戰爭將歐洲殖民者趕出美洲,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示威者呼籲種族平等和警察改革,但是聯邦政府不願意解決這個問題,美國人高喊的自由促使自治區的出現,目前來看西雅圖和波特蘭只是開始,獨立浪潮將會在美國擴散。白宮這下真的要慌了,當初蘇聯就是因為種族問題才會最後解體,美國這樣下去一定會成為第二個蘇聯的。
  • 美國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究竟誰權力更大?
    美國國會是美國的立法機構,三權分立中的重要一環。它通過立法手段來規範政府和民眾的行為。然而它本身也受到來自白宮行政機構、最高法院、民眾的限制。比如總統可以否決國會兩院未超過三分之二多數投票的法案,最高法院可以判定國會某一項立法違憲,而國會議員本身也都是經由民眾選舉出來的。
  • 美國抗議者齊聚白宮外焚燒國旗 高喊:美國從未偉大過
    本文轉自【海外網】;美國抗議者齊聚白宮外焚燒國旗。(圖源:路透社) 海外網7月5日電「一、二、三、四,奴隸制、種族滅絕和戰爭;五、六、七、八,美國從未偉大過。」7月4日正值美國獨立日,首都華盛頓一群反種族歧視抗議者在白宮外踩踏並焚燒美國國旗,他們稱美國國旗象徵著「奴隸制、種族滅絕和戰爭」,並高喊「美國從沒偉大過」。 美國抗議者齊聚白宮外焚燒國旗。
  • 加州想鬧獨立?美國政壇爆發「大地震」,美國真能解體嗎?
    【軍武次位面】:風滿樓 近日,據《亞太日報》報導,面對美國嚴峻疫情,加州州長紐瑟姆公開發表講話表示:美國聯邦政府未能幫助加州緩解燃眉之急,加州將會起到一個"國家"的作用,通過自己的方式購買醫療物資,同時還可以對其他州出口醫療物資。
  • 布萊登斯堡之戰:美國最恥辱的一戰,首都被佔,白宮被燒
    1814年是美國歷史上最慘痛的一年,美軍在布萊登斯堡之戰潰敗,首都華盛頓不僅被英軍佔領,白宮還被燒毀,成為美國史上的巨大恥辱,那麼英軍是如何擊敗美軍,佔領華盛頓、火燒白宮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戰爭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