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地球毀滅之日,人類何去何從

2020-12-26 老趙家的貓兒

宇宙的壽命是多久?太陽的壽命是多久?地球的壽命是多久?自己的壽命又是多久?

我們連自己到底可以存活多久都一無所知,卻可以計算出前三者的壽命,不覺得可笑嗎?

資訊飛速發展的今天,無數信息充斥著我們的認知,從人類的起源問題到地球危機,科學家不斷探索宜居星球,尋找人類的另一個家,是在為人類找尋後路,還是準備進行殖民統治。

是否已經能感到自己生存的地球破爛不堪,急於尋求新的出路。

《流浪地球》

2019年中國上映的《流浪地球》被國人傳為神作,劉慈欣對未來世界的遐想有著獨特的見解,人類面臨即將毀滅的太陽系,不是選擇自己乘坐飛船逃離,而是帶著這個養育人類的家一起離開,不會拋下任何一人,可見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對共同進退的信念是有多麼的偉大。

故事發生在不久後的未來,太陽在急速膨脹並且衰老,人類的科學家提出了「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新家園。

如此奇思妙想的做法,或許真有這麼一天,人類也不敢輕易去嘗試吧。

危機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研究影片中人類面對危機所創造的物品,這些必然會在不久的將來一一實現,人類文明的出現不過七八千年,進入工業文明也不過三百多年,但對地球環境的過度開發,造成了一系列的環境危機,所以現今的科學一直在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如何在未來可以與地球共存。

至於太陽對人類的威脅,那只是科幻電影誇大罷了,實際的情況並沒有影片中那樣危險。

影片中的時間線是2057年,地球逃離的原因是太陽衰老膨脹,如果太陽的壽命是100億年的話,那它的在這個時間線屬於壯年期,太陽還不到50億年的時間裡為什麼會衰老?

眾所周知太陽對地球生命的影響最為重要,太陽產生氫與氦在不斷核聚變中產生太陽輻射,地球上的大氣運動和水循環的能量來源就是太陽輻射,它還為人類維持地表溫度,提供生產、生活的各種能源。

地球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按照現在太陽的年齡所釋放的光與熱,對於人類來說是最適中的,不過太陽會慢慢膨脹直到內部的氫燃料耗盡,在這個過程中地球的溫度會不斷升高,15億年後,火星可能成為人類的下一個落腳點,因為那時的地球要比現在高出60°,太陽光的亮度也會高出2倍。

《流浪地球》

隨著時間漫長的流逝,太陽在之後的歲月中會越來越亮,球殼外側部分因受到影響而導致溫度升高並開始膨脹,這便是另一個階段--紅巨星階段的開始。紅巨星階段會持續數億年,其間太陽的亮度會達到如今的2000倍,木星和土星周圍的溫度也會升高,木星的冰衛星以及作為土星特徵的環都會被蒸發得無影無蹤,最後,太陽的外層部分甚至會膨脹到如今的地球軌道附近。

太陽逐漸失去光芒,膨脹的外層部分將收縮,冷卻成緻密的白矮星。通過紅巨星時代考驗而存留下來的行星將會繼續圍繞太陽運行,所有一切都將被凍結,最後太陽系迎接的將會是寂靜狀態的結束。

影片中出現的氦閃,只有在經歷過主序星步入紅巨星階段之後,發生激烈的氦核聚變時,才有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發生非常短暫的「失控氦核聚變」,瞬間釋放出巨大能量的爆炸。

小說中劉慈欣已經將前因後果以科學理論分析的很清楚,雖然其中也存在問題,但基礎理論還是有依據的。

家園

《流浪地球》

影片中人類需要在遙遠的太空飛行2500年,前期加速後期減速才可以到達人類的新家園,這個新家園在哪裡呢?

遠在4.2光年外的半人馬座比鄰星,不要以為這是電影虛構出來的,它的確是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恆星,是人類尋找新家園的首選,而這顆比鄰星卻是一顆紅矮星,直徑及質量均低於太陽的三分一,表面溫度也低於3,500K;釋出的光也比太陽弱得多,有時更可低於太陽光度的萬分之一。由於內部的氫元素核聚變的速度緩慢,因此它們也擁有較長的壽命。

過去科學家們認為那兒的環境險惡,不可能誕生任何生命。而銀河系中大約有75%的恆星是紅矮星,這些天體過去一直被尋找外星生命的科學家忽略過去了。但最近這種看法有了改變,科學家認為圍繞紅矮星的行星成為生命搖籃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流浪地球》

科學家不斷在尋找可以人類移居的星球,比如:格利澤581g、格利澤667C、克卜勒4426星球、克卜勒186F星球、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克卜勒-22b、HD40307g、Tau Ceti e、格利澤163c、格利澤581d等,這些行星的特點大多與地球符合,包括與恆星距離適中,大氣、液態水、質量、溫度基本相當等因素構成。

只是限於人類科技無法到達,但在不久的未來或許可以利用光速飛行,或是利用空間摺疊、蟲洞、時空穿梭等手段實現。

畢竟現在的我們還處在文明的最初期,對宇宙的了解微乎其微,科技水平還局限於對事物認知不足,就連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也並未全部了解,所以對於茫茫宇宙的探索還需要很漫長的時間。

思考

《流浪地球》

居安思危應該是高等生物的特性,他們總會為自己的將來作打算,人類有幸作為其中的一員也在未知中摸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每一次不尋常的事件都會引起科學界的研究探討,就1908年6月30日的通古斯大爆炸,過去已經100多年了科學家依舊在研究,1000多篇論文反覆的論證,從特斯拉試驗到外星人入侵,再到隕石撞擊才告一段落。

類似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人類作為高等智慧生命,思考成為了我們基本的生活方式,面對任何未知事物都會不遺餘力的探明究竟,但我們所處的世界過於繁雜,這自然就會產出危機意識。

人類要考慮的問題很多,自身的免疫存活問題,地球的環境問題,太陽系的變化問題,地外文明的侵略問題。每一件都可以輕易毀滅這個文明,所以跨越到這個層級之上極為重要。

脫離身體、年齡的束縛是生命體的終極目標,水熊蟲的生物特性為什麼不可以用在人類身上,並不是造物主對世間萬物的安排,而是人類沒有窺探到生物的潛藏秘密。

人類對地球的肆意破壞,確實對地球本身並沒有造成多大的傷害,反而是對現有生命的自我毀滅,地球經歷過無數次洗牌,人類只不過是其中的一次而已。

《流浪地球》的故事是人類文明的得以延續,現有生命渴望生存的一種表現,劉培強面臨人類存亡時選擇放棄國際空間站,但「火種」計劃的核心卻是讓人類文明延續,人類在文明與現有生命中選擇了前者。

是否短暫生命是可以被拋棄的,而文明與未來才是希望,人類這樣的高等生物不會在宇宙中量產,他的獨特性在於人類會思考有創造力,反觀其他生物只是在「得過且過」。

《流浪地球》

面對危機人類會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細菌大戰中人類發明了青黴素,隕石危機中人類發明了空間監測,但人類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在歷史中人類並不是沒有遇到過大滅絕,只是很多人並不知道而已。

1.傳說中史前大洪水的故事,中西方出現不同的神話故事包括諾亞方舟、大禹治水等等,古巴比倫文明《吉爾伽美什史詩》、蘇美爾泥板也記錄了其中類似的內容。

2.七萬五千年前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半島火山爆發時間,當時人類只剩不到兩千人。

3.1908年6月30日的通古斯大爆炸,當時估計爆炸威力相當於2千萬噸TNT炸藥,超過2150平方公裡內的8千萬棵樹焚毀倒下。科學家對這次爆炸的猜想很多,隕石、核爆、反物質、外星人等等,無論是什麼如果不是特殊原因,並沒有完全對地球造成終極傷害,或許地球的人類在那時也所剩無幾。

4.2013年2月15日俄羅斯隕石墜落事件,後來經過NASA的監測和數據顯示,這顆隕石直徑15m,重達7000噸,如果不是被不明物體擊毀的話,落在地球將又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

以上這些是有記載的,其實很多危機距離人類滅絕非常近,不過各種巧合下與地球擦身而過。

不得不說人類的產生條件極其苛刻,生存的環境也危機四伏,但我們的文明卻依舊如此燦爛,如果可以像恐龍那樣統治地球1.6億年,無法想像人類的文明將會如何,或許那時就算碰到太陽危機地球也無須流浪,離開或是再造對於那時的人類科技都不是難事,如果真有威脅那也只是自我毀滅罷了。

《流浪地球》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流浪行星
    01流浪地球在這篇小說裡,劉慈欣講述了一個「給文明以歲月」的故事:科學家們發現太陽將發生「氦閃」,膨脹為一顆紅巨星(註:恆星燃燒到後期所經歷的一個較短的不穩定階段),地球將在太陽內部運行,而其實在氦閃爆發前,地球就已經被汽化,地球表面上的一切將毀滅殆盡。
  • 流浪地球2定檔2023 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
    26日,《流浪地球2》宣布定檔2023大年初一,前作主要角色劉培強的扮演者吳京發來VCR,暗示自己會回歸續集!那麼,流浪地球2定檔2023!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流浪地球2定檔2023!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
  • 從《流浪地球》說漂流天朝
    《流浪地球》所說的太陽氦閃毀滅地球的災難,還在很遙遠的未來,人類的壽命若能長到面臨太陽系毀滅的災難,那得算是壽則多辱的緣分
  • 離地球毀滅還有多少年,人類即將毀滅?
    離地球毀滅還有多少年?人類即將毀滅?據推測,地球已存活了46億年.但它到底能活多久呢?科學家們認為,若任憑地球自由自在地運轉,恐怕它會永遠存在下去,但要是有別的外來因素幹擾它,地球就可能有壽終正寢之時。
  • 《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11月26日回歸,重拾熱血與感動
    《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11月26日回歸,重拾熱血與感動大家還記得被譽為「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的《流浪地球》麼?據電影流浪地球官微介紹,#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 將於11月26日重磅回歸,這是包含了「心創作」、「心剪輯」、「心視效」、11分鐘新內容全「心」版本的《流浪地球》。
  • 植樹節| 保護我們的家園,讓地球不再流浪
    中國的植樹節由林學家韓安、凌道揚等倡議設立,最初確定在4月5日。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將植樹節改為3月12日。那就是「流浪地球」,相信看過的人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流浪地球主要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
  • 太陽毀滅之後,全人類要何去何從?科學家的回答讓人既欣慰又踏實
    但是憑藉我們的智慧,我們人類在殘酷的大自然中擁有了一席之地,並且是霸主級別的地位,經過數萬年的發展,我們人類終成為了地球上唯一的高智慧生物。但是我們並沒有滿足現狀,而是不斷的繼續壯大,繼續發展,我們將研究的臂膀伸向了外太空,通過幾代科學家的不斷努力,我們人類終於發展成為了現在的科學文明。
  • 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
    今天,我觀看了一部電影――《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是改編為劉慈欣寫的一部小說《流浪地球》,這本書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
  • 《流浪地球》到底能不能實現,讓地球母親還是不要流浪吧,觀影感
    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刷爆了銀屏,作為一個中年偽大劉迷,筆者趕緊進了影院,回來又找出《流浪地球》小說補了點課,觀後對於內容本身有幾點小小地感慨:一、讓地球流浪是愚公移山的科幻加強版大劉是純男性頭腦,他的作品似乎只是以客觀態度告訴人們未來有可能是什麼樣子:人們賴以生存的太陽要氦閃
  • 原著小說《流浪地球》繁體版在港上市
    人民網香港3月1日電(記者陳然) 票房已逾5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7億元)的中國首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近日在香港上映,掀起新一輪科幻熱潮。原著小說由香港中和出版公司於2月1日推出繁體版,短短兩周即需再版,目前已印製第四版。 由3月起,憑《流浪地球》電影票根,讀者可在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及商務印書館以85折購買《流浪地球——劉慈欣中短篇科幻小說選》,優惠期分別為3月4日至17日(三聯書店、中華書局)、3月11日至25日(商務印書館)。
  • 【票·影訊】《流浪地球》籌備三年開機 開啟地球全新冒險
    導演郭帆帶領團隊經過三年精心籌備,歷經900多天,終於要將《流浪地球》搬上銀幕。「從今天開始讓我們一起帶著地球去冒險流浪」3年打磨50稿劇本  本土科幻將首登銀幕《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的代表作品之一,曾獲得2000年銀河獎的特等獎。
  • 電影《流浪地球》變成AR繪本後……
    在不久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即將被毀滅的危險,身處絕境的人類為了生存,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然而,地球在逃離的途中卻遭遇木星引力的捕獲。在這個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人類孤注一擲——劉啟的爸爸劉培強犧牲自己,將國際空間站撞向木星,並點燃木星,最後利用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將地球推離木星,人類繼續漫長的太空流浪之旅……咦,這不是電影《流浪地球》的故事嗎?沒錯,不過這次可不需要去電影院了,流浪地球的故事走下大熒幕,以繪本形式出現在了孩子們的書桌上。
  • 《流浪地球》中地球擺脫太陽引力哪些是不可能實現的?
    最近大火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是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擺脫太陽引力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小說中有一個設定就是當地球推力到達一個值時就可以擺脫太陽引力,推力達到這個值在現實中可行嗎
  • 《流浪地球》未來的設想,拯救我們的家園
    許多年後的地球,已經奄奄一息,地球災難泛濫,只能轉移至地下城為生。各國組成聯合部隊太空監測。其實故事很簡單,帶我們體會科幻世中界中人類的自救。有些科幻的新設想確實給了很好的啟發,地下城開發,航空服,頭盔,木星與地球的碰撞,地球上的引力基站等等。故事帶有中國集體英雄主義色彩,影片中後期的情節有些矛盾與誇張,為什麼有些人在最後幾天決定離開,而有些人有回來。對於第一部中國式的科幻電影,有大氣的擔當,但有些地方不太精緻,人物的構架有些單一,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 《流浪地球》中5個笑死我的bug
    一天之內我連看了《流浪地球》《飛馳人生》和中美合拍開花的《瘋狂的外星人》3場電影,總結來說是沈騰和一隻流浪地球的外星人打鬥後幡然醒悟決定賽車的故事。《流浪地球》講述了一個人類背著地球去流浪的故事: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在地球表面建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靠近木星時遭遇生死危機,男主劉培強、劉啟父子點燃木星成功拯救地球!
  • 《流浪地球》中「莫斯」的原型原來是它?
    在2019年火遍全國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裡,「領航員號」空間站的人工智慧機器人莫斯,也跟著火了一把。 原來,《流浪地球》裡的人工智慧機器人莫斯,是從外形到神韻,都繼承了《2001太空漫遊》裡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哈爾9000電腦系統。那麼哈爾9000電腦系統又是誰?
  • 流浪地球的可能性:當太陽系走向坍縮,地球也成為了流浪的飛船
    流浪地球的可能性:當太陽系走向坍縮,地球也成為了流浪的飛船在之前我們也看到過不少劉慈欣的作品,那裡面有一部特別的突出,它描繪了一個叫做流浪地球的概念。它描繪的是在未來的世界,整個太陽系將會發生坍縮,太陽生命走向盡頭,而我們的原本的生命結構會發生徹底的改變。
  • 《流浪地球》彩蛋全解析
    《流浪地球》正以黑馬的姿態衝出重圍,上映三天,以7.91億後勁十足的票房、豆瓣評分8.1的堅挺口碑領跑春節檔。截至2月7日22時,堅挺的票房好於90%科幻片,91%災難片相信這樣高質量的正反饋讓不少還在猶豫觀望的觀眾下定決心,買票支持,肯定有小夥伴在擔心:「我沒看過原著,能看懂嗎?」
  • 流浪地球中,劉啟成功拯救地球,為什麼電腦莫斯沒有預料到?
    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正在熱播,電影中,地球在逃離太陽系的過程中被木星引力捕獲,即將面臨解體。就在大家都失去希望的時候,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和他的兒子劉啟,依靠過人的智慧和敢於犧牲的勇氣,最終帶領人類拯救了地球。
  • 為什麼在《流浪地球》中,學校連過年都不放假?
    地球面臨太陽氫閃危機,因為複雜的技術原因,以及現實的政治考慮,促使人類最終放棄飛船方案,選擇開著地球去流浪。這是一場瘋狂的賭博,它以整個地球為賭注,以0.17%的光速跨越4.3光年的距離,以2500年持續100代人的時間,去開啟一場完全未知的旅程,史稱「流浪地球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