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紅色計程車排隊等客的景象已經不存在。
如今深圳路面計程車已經基本實現全電動化覆蓋。
原標題:那一抹「紅」和「綠」將成為我們共有的回憶
晶報2018年12月28日訊 「師傅,我身上只有10元錢,能不能載我去花卉世界?」
「上來吧,小夥子,誰都有困難的時候。」被拒載四五次後,身上僅有10元錢的李宇強終於遇上了願意載他回家的計程車司機。打那時起,這個「90後」男孩每次「打的」,都會忍不住朝駕駛座多看幾眼,確認是不是當年那位幫助過自己的司機。
或許不像李宇強這樣有著印象深刻的經歷,但在深圳「打過的」的你,一定也會對深圳的那一抹「紅色」或「綠色」十分熟悉。隨著「深圳藍」行動計劃的實施,到今年底,深圳市純電動計程車將達約2.2萬輛,並基本實現全面純電動化。這也意味著,在深圳馬路上奔馳多年的「紅的」和「綠的」都將退場,成為深圳人共有的回憶。
1984年,6輛計程車亮相深圳
「要不了多長時間就要換車了。」賀宇(化名)歪著腦袋微微一笑。12月25日下午,40歲的賀宇穿著一件白色短袖布衫,一條深色休閒長褲,坐在駕駛座上熟練地轉動著方向盤,讓汽車平穩地穿梭在接二連三的橋洞下。12月的深圳氣溫仍然保持在20攝氏度上下,暖煦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照射進車裡,鋪灑在賀宇黝黑的手臂上。
再過幾天,賀宇在深圳開計程車的日子就要進入第五個年頭。在他看來,這不是一個值得炫耀的數字,「開四五年在行業裡不算長,有的司機開了十來年,也有十五六年的」。常年坐在駕駛席上的他們,成為深圳計程車歲月更迭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深圳經濟特區剛誕生時,計程車在內地還是個新生事物。據網絡資料記載,1984年深圳正式擁有計程車,當時,全市只有6輛,起步價6元。物以稀為貴,計程車生意炙手可熱。計程車司機,也就成了深圳經濟特區先富起來的人群之一。
漸漸地,深圳計程車多了起來。「打的」也不再是外賓、華僑專屬的「高檔消費」,而是逐漸成為深圳人生活的日常。1987年,剛大學畢業的何漪雯選擇來到包容、開放的深圳,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擁有外語特長的她很快被當時頗有名氣的深圳新都酒店錄用,成為一名服務外賓的大堂經理,收入也較為可觀。
何漪雯記得,為了方便出行,當時她和家人將計程車作為常用的交通工具,甚至有時還會搭乘計程車去買菜。「感覺從羅湖到上海賓館,已經是好長一段路了。」何漪雯回憶,那時的深圳並不大,她和家人多在羅湖、福田片區活動,而當時深圳的計程車起步價僅為6元。「我還記得,起步價後每公裡的裡程費是2元多。」對於當年的何漪雯而言,計程車的費用不算太高。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坐在計程車上,透過車窗欣賞到深圳一天天改變的景象,是何漪雯30多年後依然清晰的回憶。
對於計程車,從小跟隨家人來到深圳生活的「90後」男孩李宇強總會下意識地認為,計程車就該是紅色的。「我對『紅的』還是很有感情的,畢竟從小到大,看到的計程車都是紅色的。」在李宇強的記憶中,小時候他經常在香港電影裡看到紅色計程車,但在現實生活中,計程車卻有些「高不可攀」。除了偶爾和爸媽外出,李宇強甚少有機會坐上「紅的」。直到上了中學,口袋裡有了些許零花錢的他才慢慢有了和計程車「親密接觸」的機會。
2002年,首批「綠的」投放原關外
不過,李宇強熟悉的那一抹「紅色」,過不了多久便要從深圳大馬路上徹底褪去。
2010年開始,深圳啟動純電動計程車推廣運營工作,「藍的」逐漸走進人們的視線。2018年4月21日,深圳提出「2018年12月31日前,將存量的7500輛燃油計程車更換為純電動車,基本實現巡遊計程車純電動化」,「深圳藍」行動計劃的正式實施將行業全面電動化時間從2020年底提前至2018年底。
截至2018年12月24日,深圳共有計程車企業79家,計程車指標21789個,其中純電動計程車指標數為21478個,佔比98.57%,預計到2018年底,全市純電動計程車將達約2.2萬輛,並基本實現全面純電動化。
除了那一抹「紅色」外,常年陪伴原二線關外居民生活的那一抹「綠色」也將成為歷史。
12月20日下午4點,深圳市福駿通汽車有限公司舉辦了一個簡單的「綠的」退出深圳營運市場的儀式。這個公司總共有141輛「綠的」,一次性全部退出深圳市場,意味著深圳最後一批「綠的」正式停止營運。「最後一天開『綠的』,心裡還是有點捨不得……」開了10年「綠的」的計程車司機羅海濤特意和自己的「綠的」車輛合影留念。
剛剛進入新世紀那段時間,原特區外經濟欠發達,道路狀況惡劣,加上治安不穩定,計程車司機不太願意去原特區外拉客。「『綠的』的誕生,主要是解決原特區外市民的出行問題,放心坐上計程車,安心抵達目的地。」深圳鵬程電動(鵬程、龍汽)公司黨群辦主任劉亞回憶道。鑑於當時原特區外居民相比原特區內居民普遍平均收入較低,當年制定「綠的」的起步價為6元,「紅的」起步價是10元。「綠的」相比「紅的」來說,具有天然的價格優勢。
2002年,深圳首批「綠的」開始陸續投放,總投放數量為1800輛。從這一年起,以原二線關為界,「綠的」承擔起滿足了原特區外居民乘坐計程車的重擔。據老一輩出租行業人士透露,早期「綠的」車型和人員配置都是精心挑選,甚至車型比「紅的」還要高端,還嘗試投放過一部分紅旗車。
來自龍崗公汽出租公司的計程車司機喬學武、黎興隆、楊志強經過層層選拔,成為首批「綠的」司機。「綠的」作為當時原特區外正規計程車輛,安全有保障,很快得到了原特區外居民青睞。「公司和車隊一天要求我們消毒3次以上。整個車子乾淨整潔,我們服務又好,市民都愛坐我們的車。」回憶起當年開「綠的」的日子,黎興隆笑呵呵地說。而楊志強還記得,最初的時候「綠的」受到市民熱捧,很多乘客搶著坐車,「的哥賺到錢,市民有了車坐,大家都很開心。」
全面推行電動車,計程車行業迎曙光
可是好景不長。隨著深圳經濟不斷發展,原特區外的油價、房租、餐飲等生活費用不斷上升,原特區內外逐漸實現一體化,「綠的」運價卻遲遲沒能適應市場發展,沒有得到及時調整。加上深圳大刀闊斧推出公交特許經營改革,鼓勵私人運輸企業交出公交大巴線路,通過置換方式獲得「綠的」經營權,「綠的」投放量快速上升。蛋糕還是那麼大,拿著刀叉分食的「綠的」司機數量大大增加,吃到嘴裡的蛋糕自然就少了。幾年之後,「綠的」司機收入劇減,有些司機抱怨連生存都成為了一項難題。
「油價成本跟原特區內一樣,但是運價大不同,這明顯就是失衡。」劉亞說,部分「綠的」司機心理不平衡,於是出現了各種亂象,不少司機鋌而走險,施展各種手段,比如通過不打表、加裝咪錶「炸彈」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收入。這些「綠的」司機的行為也導致市民對「綠的」的信任感有所下降。隨著滴滴等網約車平臺的出現,原本飽和的計程車市場又被網約車分流了不少客源,「綠的」司機的處境越發艱難。
「有時候乘客吐槽,寧願多花錢坐『紅的』,也不願意坐『綠的』。」楊志強無奈地搖搖頭:「像我這樣本本分分、不搞手腳的司機,每月收入最可怕的時候直接下降50%,已經無法承擔家庭生活開支。說真心話,那時候好幾次我都不想幹了,覺得這個行業完全沒有未來……」
不過,隨著深圳計程車行業率先試點推行純電動計程車,「綠的」行業也終於迎來了一絲曙光。2015年,龍崗公汽出租公司在全行業中率先推行將「綠的」置換電動計程車,一批接著一批「綠的」司機交出車輛,接過純電動計程車的嶄新鑰匙,開始了新的徵途。
「開新車就像住新房子一樣開心。」喬學武說,開著藍色電動計程車去接乘客,能夠明顯感覺到乘客的眼光都不一樣,現在開著「藍的」跑遍大街小巷,他的心裡充滿自信和陽光。
「深圳全面推行純電動計程車,順利解決了『綠的』的歷史遺留問題,讓深圳計程車行業重拾信心,繼續走下去。」劉亞表示,電動化不僅破解了同城不同價的問題,還破解了營運區域限制的問題,方便了市民出行。
更新換代的喜與愁
「最開心的是我們現在計程車上全面安裝了智能車載終端,相比傳統的計價器,智能終端計程計時數據更加可靠且不易被篡改。當裡程比對超過一定誤差後,系統也會自動提醒並將數據發到後臺,反映價格的異常情況。」楊志強認為,現在推出的智能車載終端杜絕了亂調表的行為,司機不能弄虛作假,乘客也能放心地乘坐。除了計價器無法篡改外,純電動計程車內還安裝了安全預前管理系統,監控司機的駕駛行為並進行提前幹預,隨時識別違規行為,每一秒都在監管駕駛員,減少不安全駕駛。
為了應對「網際網路+」新形勢,深圳正在大力推廣車載智能終端。今年年底,深圳有望實現智能車載終端全覆蓋,所有計程車將置換成藍色純電動計程車。
「我是上個月換的電動車。」年近40的劉盛海(化名)熟練地操作著計程車內的智能設備,對這輛新上路的車子還算滿意。劉盛海是四川人,2008年來到深圳幹起開計程車的生意,一開就是10年。
「肯定是『藍的』好開,自動波好操作,但『藍的』就是充電麻煩,車太多,樁太少了,要排隊。」劉盛海說,以前開「油車」,早上7點至晚上7點的工作時間,一般早上7點半出車,晚上6點半就可以收工回家了。但是現在不同,充電耽誤時間,人多排隊的時候要用一個多小時,加上充電一個多小時,要耗掉2個多小時的時間,「要把充電的時間也得跑回來,否則沒錢賺啊。」
換車剛滿兩個月的計程車司機譚明松(化名)也遇到了類似的煩惱。在他看來,給計程車充電往往要看地點和時間兩個要素。「有的充電站不僅貴,還要辦卡,所以同行去得不多。大家常扎堆在比較便宜的充電站。」譚明松說,不同時間充電費用又不盡相同,一般情況下,下午4點到晚上7點之間大約9毛錢一度電,這是一天當中最便宜的時候,而充電高峰期時,電費要漲到一度電1元多錢。
「電費再貴也比油費便宜得多啊。」賀宇笑笑說。據市交委統計,從運營成本方面看,燃油車百公裡成本77.55元(按每百公裡耗油11升,每升92號汽油7.05元計算),電動車百公裡成本高峰時25.3元,平峰、低谷時19.8元(按每百公裡耗電22度,高峰時電價1.15元,平峰、低谷時電價0.9元計算),同比百公裡成本分別減少52.25元和57.75元。
計程車撐起的生活
「『油車』『電動車』各有各的好,賺的也都差不多。」對於換車,這些計程車司機都給出了相同的答覆。在他們眼中,不管是什麼顏色,計程車都是維護家庭生活的重要支撐。
早上5、6點出車,下午4點交班,這是賀宇開計程車這些年來的日常。4年前,賀宇和妻子從河南來到深圳務工,孩子留在老家交由爺爺照顧。這4年裡,賀宇沒在老家過過一次新年,因為「春節車票難買,而且車子放在這裡不開還得交租金」。
減去汽車的租金,賀宇每月的收入不到1萬元錢。「還行吧,賺錢養家基本可以,累了自己就給自己放個假。」坐在駕駛席的賀宇笑呵呵地說。
過年不回家的還有劉盛海。「今年暑假帶著老婆孩子回去了,過年人太多就不去擠了。」劉盛海說,父母還在四川生活,每年回家是他不變的習慣。對於開了10年計程車的劉盛海來說,改行的想法曾在他的腦海裡一直盤旋,「太累了想換換,但就是不知道改什麼,沒辦法」,最後他還是坐在駕駛席上,摸著熟悉的方向盤,踏踏實實地幹回老本行。
計程車讓司機們的生活有了支撐,也給予不少市民生活上的支持。李宇強還記得,剛上初二時他和朋友相約到華強北聚會。當李宇強準備回家時,才發現公交早已停運,而他摸遍了全身,也只找到10元錢。
「那時候計程車的起步價是12.5元,雖然到我家不跳表,但10元錢也是不夠的。」在那個沒有手機、沒有微信支付的年代,李宇強也沒法聯繫家人或者電召計程車,只能有些不好意思地攔下計程車,詢問司機是否願意載他一程。接連被五六位司機拒絕後,李宇強做好了走路回家的準備。就在李宇強快要絕望的時候,他終於又攔下了一輛計程車。
「師傅,我身上只有10元錢,能不能載我去花卉世界?」
李宇強還記得,當時這位計程車司機聽完他急切的請求,只是笑了笑說,「上來吧,小夥子,誰都有困難的時候。」當李宇強到達自己家樓下,把口袋裡的10元錢掏出來遞給司機時,司機卻搖搖手,沒有接下李宇強的錢,而是囑咐他趕快回家。儘管已經過去了10多年,李宇強還會經常想起這位好心的司機。每每搭乘計程車時,他都會認真看看司機的模樣,希望能再次遇到當年那位幫助過自己的司機。
「現在,深圳電動計程車越來越多了,不收取燃油附加費,舒適度也更高了。」對於「藍的」的登場,李宇強不禁有些感慨。在李宇強的成長道路上,他親眼目睹深圳的計程車經歷數次改變,「從紅旗、大眾到豐田,再到比亞迪的電動車,深圳計程車的服務越來越好。」李宇強說,不少體驗過深圳計程車的遊客朋友也豎起了大拇指稱讚。
隨著新能源時代的到來,「紅的」「綠的」逐漸退出深圳歷史舞臺。但在許多深圳人心中,都將會留下和「紅的」「綠的」一起度過的美好回憶。(統籌:陳雯莉 採寫: 陳雯莉 姚慧蘋 謝麗雯 實習生 張世玉 張若楠 攝影:賴犁 實習生李亦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