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這段時間估計不太輕鬆,因為公司剛宣布在小米盒子上花39元可以看英超,卻被版權擁有者新英體育的一紙聲明打臉。
最近,小米在北京舉辦了一場發布會,並表示小米盒子將為百事通開專區,百視通優質的體育、影視、綜藝、少兒等節目資源將陸續被裝進小米盒子裡。由於百視通獲得了IPTV及網際網路電視的英超聯賽播映權,於是小米順利成章地宣布:小米盒子將以每月39元、賽季299元的價格,直播英超380場比賽。
小米盒子和百視通都要轉播英超了,版權擁有者新英體育卻毫不知情。吃瓜群眾的驚喜沒能持續多久,勃然大怒的新英體育,用一份公開聲明,將小米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驚喜變成了驚嚇。
這場鬧劇背後的核心直指英超版權。爭議的焦點在於:百視通究竟有沒有權利將英超內容輸送給小米盒子用戶?
新英體育明確表示:英超賽事及相關節目全媒體版權歸新英體育所有,新英體育與小米無任何形式合作,也從未授權小米通過小米盒子播放英超賽事。雖授權百視通可通過IPTV以及網際網路電視進行英超聯賽播映,但其無權轉授英超聯賽播映權。必要時,新英體育將運用法律武器,為公司及被授權方合法維權。
從新英體育的聲明看,小米所宣稱獲得英超賽事轉播權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新英體育的聲明,將身陷英超版權「羅生門」的小米打了個措手不及。
百視通是新英體育的戰略投資人。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3年,百視通就通過現金增資方式,取得了新英體育14%股權,以及英超6個賽季內容在中國大陸新媒體電視屏的獨佔許可使用權。有消息稱,小米為百視通提供了一批IPTV或者OTT機頂盒。當然,如果百視通用自己的盒子播內容,那無可厚非。但小米盒子播英超內容,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事實上,有著1500萬用戶的小米盒子此時入局體育,可能有些遲了。目前國內體育資源幾乎快被巨頭瓜分完了。萬達投資收購了一批體育資源;樂視囤積了大量版權,不惜對中超、英超等核心IP砸重金;騰訊阿里也斥巨資買版權。反觀小米在體育上的布局,主要還是圍繞小米盒子和電視展開。小米電視在體育內容上的投資主要涉及高爾夫、網球、電競等。
遲到的小米想入局英超,成本很可能要翻倍。上個賽季,英超在大陸的版權分銷價已漲至1億人民幣。今年即將開賽的英超版權費翻了不止一倍。數據顯示,樂視27億元拿下中超版權、3800萬美元拿下英超版權,騰訊、阿里則花了1億元獲得奧運網絡播映權。
那些有優質賽事版權的平臺,在賽事中無疑會掌握更大的話語權,而買版權也是搶用戶和流量的捷徑。
對小米而言,買版權有點雞肋,因為它要承擔的風險很大。
樂視用3800萬美元才拿下英超版權,如果這個成本攤給小米,即便小米盒子按299元的會員價格算,訂閱用戶達100萬才能保本。這還不包括對英超賽事的營銷、節目製作、相關活動等費用。顯然,這對初入局體育界的小米而言,既冒險還不划算。
但徹底放棄英超,小米又有點捨不得。畢竟這是海外最優質的賽事之一,別忘了賽事背後還坐擁千億用戶。小米或許是這麼想的:天價買版權這種事,交給樂視他們去做就好了。既然買不起版權,那就想辦法找有版權的合作。
於是,小米就找到了百視通。通過百視通既能為小米體育打開英超轉播的大門,又不用花太多成本,還能獲取海量用戶,這種零風險試水體育轉播市場的做法,一石三鳥,不可謂不高。
不買版權的小米,將重心放在了內容聚合上。除加大IP內容製作外,在內容分發上,小米一方面與愛奇藝、優酷等進行合作來搶佔流量入口,另一方面與百視通這樣具有優質內容的平臺合作。
這種做法被外界解讀為小米在努力破解內容困局。不過連續兩次重大賽事被版權方「闢謠」,讓小米在體育界深陷信任危機。
今年6月,歐洲杯開賽前,小米宣布通過CNTV旗下子公司未來電視獲得歐洲杯專題落地小米電視(含小米盒子)的權益。
很快央視發聲明強調「央視擁有歐洲杯在大陸的獨家全媒體轉播權。除中央電視臺自有網站及自有新媒體平臺以外,中央電視臺未向任何第三方分授新媒體權利」。
而這次,新英體育副總裁喻凌霄對小米的行為也感到非常氣憤。他表示:「不僅在中國大陸,滿澳門都是小米的盒子看英超。他把版權商放在什麼地位?坑蒙拐騙地偷也就偷吧,居然還敢開新聞發布會!明目張胆得跳出來要破壞行業規矩了?」
新英體育表示將於8月9日在京召開發布會,官方宣布2016-2017賽季英超聯賽合法轉播機構。英超馬上就要開賽了,小米要想獲得英超播映權,顯然繞不過新英體育的版權問題。不過留給它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隨著資本入局,體育版權市場開始加速規範化。接連被央視和新英體育打臉的小米,或許該在戰略上重新作出調整。雖說買版權不是靈丹妙藥,但不買版權卻頻打擦邊球的行為,更不值得提倡。
《鋒觀點》欄目稿件由作者獨家撰寫,威鋒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同意轉載!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請掃二維碼關注「鋒觀點」公眾號
長按識別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