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場演兵:刺殺操點燃觀眾熱情,輪式裝甲車成為明星

2020-12-17 荊楚網

刺殺操點燃觀眾熱情  輪式裝甲車成為明星

沙場演兵 殺聲震天令人熱血沸騰

戰車疾馳

野戰美食

穿越火線

□楚天都市報記者 陳倩 通訊員 蔣龍 張哲 周曉輝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輝

軍事課目匯報、裝備靜態展示、野戰生活體驗、光榮傳統教育……在空降兵即將迎來成立70周年之際,空降兵某旅昨日舉辦「共抒家國情、共築藍天夢」軍營開放日活動。該旅駐地黨政領導、機關幹部和群眾代表共計1200餘人來到現場,一同見識空降兵風採、見證空降兵建設發展成就。本報記者跟隨參觀的代表們一起,走進這支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感受新一代空降兵的風採。

觀看刺殺操捕俘刀 「硬核」表演點燃觀眾熱情

昨日上午9時,簡短的開幕式後,開放日活動正式開始。「我們應戰,堅決應戰……」模範空降兵連與上甘嶺特功八連進行的視頻挑應戰拉開活動序幕,精神抖擻的隊列、嘹亮高昂的口號,讓現場觀摩人員熱血沸騰。

「殺!殺!殺!」隨著刺殺操、捕俘刀等激動人心的「新時代空降兵風採」軍事課目匯報上演,官兵們表演的隊列展示、倒功、格鬥技術等精彩而富有軍事特色的課目,贏得陣陣喝彩。特別是偵察兵表演的「捕俘刀」,叉步連刺、上步挑刺、擺刺換刀……他們動作嫻熟、整齊劃一、技術精湛,讓前來參觀的市民大開眼界。

緊接著,空降小分隊演示單兵戰術動作、陣地警戒與防衛、分隊戰術動作演練……一個個充滿實戰氣息的崗位練兵實操,給觀眾呈現了官兵剛毅果敢、敢打硬拼的戰鬥精神,點燃了大家的熱情。

「看了官兵的精彩演示,我更加相信他們一定有能力守衛好我們的祖國!」來自駐地的一位中學老師說道。

市民姚志敏是一位退伍老兵,他說,這些年輕的戰士,短短幾年時間就能練出一身好功夫,說明部隊的訓練很科學,戰士們的付出很多,有這樣的部隊,老百姓很有安全感。

觸摸新型裝備 輪式裝甲車成為明星

「英雄天兵展雄風」武器裝備展示,是此次軍營開放活動的一大亮點。空降兵使用的眾多新型裝備,向參觀市民卸去了神秘的面紗。

「這是傘兵-9D型降落傘,是空降兵現裝備的常用傘型……」伴著解說員對主戰武器裝備、指控裝備、空降空投裝備、輪式戰車等8個板塊20餘型60餘臺(件)裝備的講解,圍觀的市民不禁發出陣陣讚嘆。包括記者在內,現場許多人都體會了30多斤重的傘包背在身上的感覺。空降兵官兵們平時單人就可以完成的系傘包操作,其實一點都不簡單,記者是在兩位空降兵的幫忙下,花了比他們多兩三倍的時間,才系好了傘包。

空降兵新裝備的輪式裝甲車也成為了市民眼中的明星。「該車戰略機動能力強、火力打擊能力精、綜合防護性能優,適用於我軍主力機型進行空運空投。它的列裝並形成戰鬥力,將填補空降兵在輪式裝甲裝備方面的空白……」當解說員對新列裝的輪式戰車進行解說時,現場觀摩人員以熱烈掌聲表示祝賀。

參觀市民李明祥是一名軍迷,平時喜歡在網上瀏覽軍事新聞。能夠近距離感受軍營生活對他來說是圓夢之旅。親眼看到空降兵的建設和發展,李明祥感慨地說:「空降兵的跨越式發展是人民軍隊『能打仗、打勝仗』的真實寫照,有這樣的軍隊守護著祖國,我對國防很有信心。」

品嘗野戰美食 「舌尖上的軍營」飯菜飄香

你是不是認為現在的空降兵在野外只能啃壓縮餅乾,吃午餐肉罐頭?在「當兵就當空降兵」野戰生活體驗區,市民們被一道道野戰美食所折服:「想不到這裡的榨菜這麼好吃!」

而在展示區,還有什錦炒飯、炒麵、牛肉、野戰單兵口糧等花樣繁多的食品展示。這些野戰口糧,其中不少還有方便的自熱包裝袋,只要打開,就可以讓官兵吃到新鮮可口的熱飯。

空降兵官兵還演示了野戰條件下,單兵用一把工兵鏟煎雞蛋、用一個野戰飯盒燜米飯等操作,讓不少市民大飽口福。

饅頭、花卷、炒麵、稀飯、水煮肉,從野戰炊事車和主食加工車裡端出來的一道道美食,在體驗區飄散著香味。此外還有被裝洗滌車、野戰加油車等,一系列空降兵的新式後勤保障裝備,也讓參觀的市民嘆服:「想不到部隊現在在野外也能有這麼好的保障能力。」

瞻仰黃繼光事跡 傳承英雄紅色基因

作為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該旅的黃繼光紀念館吸引了眾多市民來參觀。在黃繼光紀念館中,伴隨著講解員的現場解說,大家在一張張照片、一段段視頻中全面了解特級英雄黃繼光的光輝事跡和新時期黃繼光英雄傳人的紅色基因傳承,感悟著一代代官兵的犧牲與奉獻。

在銀行工作的金秋,曾在課本上學習過黃繼光的英雄故事。他說,走進紀念館,看到了眾多的史料,親身感受到當時的場景,和課堂上的學習感受很不一樣。作為新一代的共產黨員,他要把黃繼光的血性和韌勁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去,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組織軍營開放活動,既能讓人民群眾了解部隊,又能增強社會公眾的國防信心和國防觀念。」該旅領導介紹,軍營本身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人民群眾走進軍營,是最好的全民國防教育。下一步,他們將以此次軍營開放活動為契機,持續加強與駐地人民群眾的溝通交流,不斷增進軍地團結、軍地攜手,形成關心國防、尊崇軍人的良好風尚。

相關焦點

  • 我國新型輪式裝甲車,正式列裝!
    「動在空中,打在地面」空軍空降兵是一支特殊兵種但著陸後缺乏重型裝備曾一直是個問題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 首批某型輪式裝甲車 「飛行軍」再添「風火輪」 5月7日,鄂北某訓練場,千餘名官兵莊嚴列陣,舉行首批某型輪式裝甲車授裝儀式。
  • 大山貓輪式裝甲車,來自南非的快樂,非洲南部一霸
    上世紀70年代,南非認識到自身防務對輪式裝甲車輛的需求,與其他國家研發輪式裝甲車不同,南非主要是針對自身的特殊情況,該國的周邊沒有強力的軍事力量,發展重火力輪式車輛不僅成本低廉,而且適合當地的地形條件,足以應付周邊局勢。
  • 我國首批某型輪式裝甲車正式列裝
    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首批某型輪式裝甲車正式列裝空軍空降兵某合成旅這款可以空投的戰車讓部隊一著陸就有了機動性和火力兼備的有力裝備助推部隊的新跨越視頻來源:央視《朝聞天下》鄂北某訓練場千餘名官兵莊嚴列陣隆重舉行首批某型輪式裝甲車授裝儀式該車的列裝標誌著
  • 法國潘哈德M8裝甲車,半個世紀前的輪式坦克,莫名其妙被放棄
    法國早在二戰前就非常重視輪式裝甲車的研製,二戰後因為在坦克設計方面一時難以突破,輪式車輛的研發就成為重點項目,先後推出了多款性能先進的輪式車輛,其中潘哈德M8裝甲車就是潘哈德公司在1970年研製的先進型號。
  • 從法國對潘哈德裝甲車的利用來看,輪式戰車能取代傳統坦克嗎?
    其標誌為「PL」,被放在了車頭之後,它也成為了第一個汽車標誌,之後被不斷模仿。只可惜的是,雖然誕生的時間早,但在後來德系車興起之後,潘哈德汽車的地位一落千丈。不過對於軍備的生產,這家公司一直處於領先的地位。
  • 新型輪式裝甲車列裝中國空降兵,上千名官兵參與列陣
    根據環球網的報導,近日在鄂北的某個訓練場裡舉行了首批新型輪式裝甲車的列裝儀式。據了解,這場儀式中有上千名官兵參與列陣,10多臺國產的新型輪式裝甲車成功列裝到空降兵的合成旅裡,這次列將在一定程度上填補空降兵在輪式裝甲車方面的空白,表明空降兵的合成旅開始從組建編制逐漸進入到常態值班的階段,標誌著空降兵的"信息化建設"將有新的進展。據悉,在這次列裝儀式結束之後,這些輪式的裝甲車會直接被開往訓練場地,隨後相關人員會對其進行人裝結合方面的訓練,以便讓其早日具備作戰能力。
  • 英倫「小鋼炮」,戰後英國首款輪式裝甲車,FV601「薩拉丁」
    二戰中的裝甲車不過到了二戰時期,這個發明在德國人的手裡被發揚光大,他們不僅開發出性能優良的坦克配合俯衝轟炸機實施了令世人側目的「閃電戰」,在裝甲戰車的使用上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由其獨創的德式半履帶裝甲車幾乎遍布所有的戰場,成為德軍的一種標誌性裝備。
  • 履帶式還是輪式,臺灣省地形地貌更適合哪種裝甲車
    M113於1960年研製成功開始生產,各型號總產量超過了8萬輛,是世界上產量最大、裝備最廣泛的裝甲車之一。臺軍引進的型號有M113A1、M113A2、M113A1陶式飛彈發射車、M125型81毫米迫擊炮車、M106型120毫米迫擊炮車、M577型指揮車等,總數量超過了1200輛。
  • 中國臺灣雲豹裝甲車
    20世紀80年代初期,臺灣軍方從美國購進約30 0輛「突擊隊員」V-150輪式裝甲車,成為僅次於沙特的第二個大買主。不過,V-150為4×4裝甲車,戰鬥全重不到10噸,乘員3人,載員2人,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其性能已經明顯落後。為此,臺灣陸軍的「陸軍戰甲發展中心」(簡稱「戰發中心」)於1988年開始了新型裝甲車的研製工作。
  • 日本新型履帶式裝甲車曝光 採用89式步戰底盤 將與輪式方案競爭
    據推測,這種新型履帶式裝甲運兵車是三菱重工研製的,目前正與輪式8×8輪式裝甲車參加日本陸上自衛隊「下一代裝甲運兵車」競標。從照片上看,載員艙前部中央似乎有一個射界有限的自動榴彈發射器。這種新型裝甲運兵車就是89式步兵戰車(如圖)的改進型,兩者底盤相同,只不過取消了炮塔。
  • 鑽進BA-6重型輪式裝甲車 配備T-26坦克炮塔 已恢復到服役狀態
    近日,位於帕迪科沃的俄羅斯軍事歷史博物館,發布了他們收藏的BA-6輪式裝甲車的照片。這輛裝甲車是2019年開始公開展出的,但博物館方面希望將它恢復到行駛狀態,並進一步完成其內部設備,恢復到裝備狀態。由於這輛BA-6裝甲車炮塔內配備有無線電臺,所以主彈藥架從炮塔改裝到車體後方戰鬥室的地板上,這個布置方式與BA-3裝甲車相同。注意後輪擋泥板上放置的履帶。
  • 朝鮮最先進的裝甲車是什麼?俄軍BTR80的山寨兄弟駿馬裝甲車
    歷史上,朝鮮還是相當重視陸軍的,曾裝備過數千輛蘇制、中國制裝甲車。目前人民軍最先進的裝甲車,是駿馬裝甲車,它是俄國BTR80的山寨版本。BTR80是比較先進的步兵戰車,蘇軍80年代後期開始裝備部隊,直到今天還裝備俄軍部隊。2001年,俄國賣給朝鮮32輛BTR80,同時轉讓了相關技術和部分核心零件。
  • 劉德華新電影,火遍全國,點燃觀眾看電影熱情
    劉德華新電影,火遍全國,點燃觀眾看電影熱情。劉德華主演《拆彈專家2》正在各大影院熱映當中,這部電影可謂是火遍全國,上映首日電影票房超過一億人民幣,表現十分強勢。劉德華最新大片無論是電影口碑還是電影質量都很過硬,受到觀眾好評,更為難得是劉德華這部電影還,點燃觀眾觀影熱情,大家對劉德華新電影都非常認可,這是很難得。根據《拆彈專家2》上映首日電影排片,觀眾上座率,電影票房和觀眾口碑來看,劉德華這部大片贏得電影票房更,獲得良好的口碑。
  • 8輪裝甲車已經不香了?食人魚III型戰鬥裝甲車開始上10輪了
    作為享譽世界的裝甲車系列,瑞士的食人魚裝甲車在國際上得到了眾多用戶的一致認可,其綜合作戰能力廣受好評,是目前最受歡迎的輪式裝甲車系列。實驗證明10×10的車體完全可以適應火炮,甚至將炮塔90°旋轉後裝甲車仍能高速越野,在整個機動性測試中裝甲車總共行駛了7500千米,證明了其可靠性。首個用戶是瑞典,該國在1997年得到了3輛,因為其用途不同,設計師給裝甲車安裝了不同的傳感器,擴大了內部空間,以及安裝額外的輔助動力裝置。
  • 「迴旋鏢」新型底盤完成初步測試 俄羅斯輪式裝甲車迎來新時代?
    12月3日,VPK總經理亞歷山大·克拉索維茨基(Alexander Krasovitsky)對塔斯社表示,該公司與俄羅斯聯邦國防部完成了「迴旋鏢」新型底盤的初步測試,它們將成為K-16裝甲運兵車(BTR)和K-17步兵戰車(BMP)的樣車。據他稱,這些樣品已經達到了招標文件中的性能要求。
  • 用輪子取代履帶,雲豹裝甲車的前世今生
    這種裝甲車重達25噸,與早期的CM-32/33最明顯的區別是炮塔,30毫米自動炮和一挺7.62毫米機槍都在炮塔頂部。另一挺7.62毫米機槍安裝在後甲板上,由後方的一名步兵通過艙門操作。軍隊計劃購買至少284輛CM-34步兵戰車。這種車基本上是老式CM-32裝甲車的升級版。CM-32和CM-34的最高公路速度都是一樣的,每小時120公裡,內部燃料的公路行駛裡程為800公裡。
  • 亮相5年,俄羅斯新型裝甲車終於要服役,關鍵武器或縮水
    ,而現在相應的俄羅斯生產廠家的"迴旋鏢"輪式裝甲車生產車間內正在組裝用於該次國家驗收測試的新一批"迴旋鏢"8X8輪式裝甲車。▲俄羅斯"迴旋鏢"輪式裝甲步戰車的"迴旋鏢-BM"頂置遙控無人炮塔(圖片來源於:網絡)那在此前筆者對"迴旋鏢"8X8輪式裝甲車的介紹中,曾經提到,雖然"迴旋鏢"輪式裝甲車目前並未正式披露裝備俄軍,但俄羅斯方面已經提前讓"迴旋鏢"輪式裝甲車提前獲得了出口資格,而這主要出於俄羅斯想利用將"迴旋鏢"輪式裝甲車推向國際市場這個舉動好賺點資金以及通過買家的實際使用和測試來實際檢驗下
  • 義大利軍隊總被嘲笑戰鬥力太低,軍工卻搞定世界火力第一輪式戰車
    ,即:半人馬II裝甲車。半人馬II裝甲車義大利軍方在2010年10月要求開發了一款8x8輪式布置的新一代重火力裝甲車,最早的半人馬II的原型車於2015年完成,底盤基於半人馬座裝甲運兵車,配備了新的裝甲車體和新的依維柯Vector 8V柴油發動機,以及新開發的鋁質炮塔,加增複合裝甲,雖說戰鬥全重達為30噸,但是功率超過720 hp,機動性依然不錯
  • 淺談加拿大「灰熊」裝甲車,世界一流的水準
    說起加拿大的軍事實力,它在世界上來說,好像並沒有存在感,不過今天小編也要介紹一下加拿大的「灰熊」裝甲車?加拿大的裝甲車水平,目前在世界的範圍來說,它是處在一流的水準,它的「灰熊」裝甲車也是如此。其實加拿大的裝甲車有如此水準還要感謝瑞士,因為在1977年加拿大向瑞士的莫瓦格公司訂購了491輛的「鋸脂鯉」系列的輪式裝甲車,隨後加拿大還將「鋸脂鯉」裝甲車的生產轉到了自己的國家,因此加拿大的輪式裝甲車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而灰熊裝甲車,則借鑑了瑞士的「鋸脂鯉」裝甲從許多設計。
  • 二戰後蘇聯第一款輪式裝甲車BTR-40: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9期
    :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89期今天主角是BTR-40裝甲車。BTR-40裝甲車的設計源於二戰時期1944年。當時蘇軍大量使用卡車運輸士兵,但卡車沒有裝甲防禦,在前線運動極為危險。所以,蘇軍要求以現有的嘎斯卡車底盤為基礎,改裝出一種輕型裝甲車。這種裝甲車主要用於運輸士兵,需要很好的機動性,以及最基礎的防禦力和自衛火力。由於設計開始於1944年,戰爭很快就結束了,而設計工作卻遠遠沒有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