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守城的士兵,為何不推倒敵方攻城的梯子,老兵:我們又不傻

2020-12-17 騰訊網

戰爭是歷史愛好者們討論的一個經典話題。在歷史愛好者們的眼裡,戰爭是金戈鐵馬,英姿颯爽,快意人生。雖然這種想法有些過於理性化,但是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用這樣一種想法去思考,也無傷大雅。畢竟誰都知道,當真真正正要上戰場的時候,沒有人會把戰爭想像的如此簡單。

我們都知道,既然是進攻一方城池,那麼進攻方肯定是來到防守方的主場來作戰的。如果能夠成功攻下一座城池,那麼,城池裡,原本屬於敵方的所有物資,就全部都屬於進攻方的了。城池內的物資可不僅僅是一些糧食,老百姓和其他所有生活物資,包括戰爭所用物資,那可都屬於了進攻方。

關於攻城作戰的描畫中經常可以看到進攻的一方搭起很長的梯子攀登城牆,而城裡的士兵就會用石頭木頭之類的東西砸向攻城士兵,這就給很多人造成一個想法,那就是為什麼不直接推倒梯子,這樣不是更加方便嗎?答案可能說了你不信。

攻城雲梯是在戰國之時,由工匠始祖魯班創造,它整體上呈一個戰車狀,下部安裝著可以用來移動的車輪,在攻城的時候可以由士兵手持盾牌,推著向城牆靠攏。因為這種攻城的雲車完全用實木進行製作,重要更是多達幾噸,十幾名士兵一起才能勉強推得動。因此在戰爭中守城的士兵想要推動的話基本上不可能,這也讓攻城雲梯成為古代戰場上的利器。

在攻城戰之中,雙方參與攻防的士兵,少則數千人,多則上萬,甚至數十萬都有可能。在這種緊張激烈的戰爭之中,守城上面的士兵躲避城下射來的冷箭已是焦頭爛額,根本沒有辦法耗費那麼大的力氣推翻這個雲梯,就算有一個力能舉鼎的壯士真的能推動雲梯,他也會在用力之時成了敵人的箭靶,犧牲這樣一個有大用力士去推倒雲梯,實在不明智啊。

相關焦點

  • 攻城戰時,守城的士兵為何不直接推倒梯子,反而往下扔石頭?
    古代戰爭頻繁,最精彩的無疑是攻城戰,此時攻守雙方因地理跟防禦優劣勢,導致出現的變數很多。通常攻方採用數倍的兵力都奪下守城方的城池。為此各種攻城方法盡出,最常見的就是往城牆上搭架超長梯子,強行爬牆,那麼當時的守城將士為何不直接推翻梯子,阻止敵兵攀爬,反倒是選擇搬石頭放下砸呢?
  • 古代打仗用雲梯攻城,守城士兵寧願辛苦砸石頭,為何也不推倒雲梯
    自古以來戰爭便是一個十分殘忍的詞語,比如常常看古裝電視劇的朋友,會見到這類的情景,大將一聲令下,兵士們喊著殺,就一起向前衝,但也許會有一些人備感疑惑,每一次戰鬥,只要是碰到攻城,兵士們便會搬著雲梯往城牆上面爬,為什麼守城的人不將梯子推倒,反倒任憑雲梯靠在牆頭上呢?沒有高端的武器裝備,全靠冷兵器的古代。
  • 古代攻城戰中為何守城將士不直接推倒雲梯,而是阻礙爬梯子的人?
    說起雲梯,可能大部分人的印象,就是影視劇中一群士兵抬著長梯奮勇直衝,搭上城牆就開始向上爬梯,企圖進入要攻略的城牆後面地區,而守城的衛兵也開始快速向梯子附近放箭投石頭,企圖阻礙對方的攻入。這個時候我們通常都會疑惑,為什麼不直接對梯子進行毀壞呢?
  • 古代大軍攻城,守城士兵投石射箭,卻不推翻梯子,這是為何?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上,戰爭史佔據了大部分篇幅,尤其是在古代,帝王為了穩固勢力、擴大疆域,常命百萬將士兵臨城下,與敵方展開殊死搏鬥。而古代的兵器和戰術相對落後,要想攻下一座城池,士兵們只能搭起木梯,藉助人口優勢爬上敵人城樓。
  • 古代戰爭中,為何守城士兵不推倒梯子,而是扔石頭?裡面有大學問
    在我們古代歷史時期,經常會爆發各種規模的戰爭,我們現在拍古代電視劇的時候也會專門拍攝一些戰爭場景。而電視劇中每每出現要攻打城牆的時候,一群士兵們便會抬著一架高聳的竹梯開始往城牆上攀爬。但是只要細心點我們就能發現,城樓上守城的士兵從來都不把這看著弱不禁風的梯子推倒,取而代之的是往下扔巨石來把攻樓的人砸下去。士兵們為什麼不直接把梯子推倒呢?主要原因還是我們太感觀了,其實真正的雲梯與電視劇中的雲梯還是不同的。
  • 古代攻城時,守城士兵為何不直接把雲梯推開?因為誰推誰沒命!
    比如我們經常在一些古代的影視作品中就能看到一種攻城武器——雲梯。相傳這個雲梯是魯班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攻城更減少士兵的傷亡,使得攻城更加的便利。那麼有細心的同學就發現了,這個雲梯對於攻方來說是攻城利器,但是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啊,防守在城牆上面的士兵完全可以直接將雲梯推倒啊,這樣攻城的士兵就上不來了,而且這樣更能消耗對方的士兵數量啊。
  • 古戰場敵軍用雲梯攻城,守軍為什麼不推倒梯子?你想的太簡單了!
    在古代戰爭中,士兵不僅要在戰場上拼殺,最主要的還是攻城或者守城。作為攻城的一方,肯定派出的兵力是守方的數倍,其傷亡人數往往是最慘烈的,畢竟「易守難攻」。除了攻城人數多外,使用的攻城武器也要多,如投石器、弓弩車、雲梯都是必不可少的攻城武器。
  • 為何守城士兵寧願費力用石頭砸,也不推倒梯子?士兵:我可不傻
    在我國古代發生過很多戰爭,尤其是春秋時期。在春秋戰國時期,發生過的戰亂數不勝數。在我國舊社會封建制度下,一般都是地位高的國家說了算,所以才會發生如此多的戰爭。這也告訴了很多人弱肉強食的道理,如果想要自己的國家發展起來,首先第1步便是打仗、爭奪城池。
  • 古代兩軍對戰,守城士兵怎麼不推了攻城雲梯?將軍:那也太蠢了!
    在一些古裝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戰爭場面:負責攻打的士兵扛著長梯靠上城牆,然後奮不顧身地向上爬,負責守城的士兵用手裡的武器對其攻擊,或者用叉子一樣的工具將長梯推倒。但在真正的古代攻城戰場上,守城將領一定會嗤之以鼻:去推雲梯,那也太蠢了。因為一般來說在攻城中會使用的梯子並不是那種普通的長梯,而是特製的雲梯,雲梯可不是那麼容易被推倒的。
  • 士兵攻城時,城門上的人為何不把梯子推倒?不要以為古人傻
    過去,沒有飛機和飛彈,每場戰爭基本上都是在人命的基礎上取得的,但是現代士兵的生命變得更加寶貴。當年都是依靠堅固的城牆來防禦敵人,一旦前線的士兵沒有阻擋敵人,城門便是最後的防禦線,一旦城門丟失,整個城市幾乎等於淪陷。當敵人攻擊城市時,他們通常使用梯子爬上城市,而我們發現捍衛城市的士兵通常更喜歡向他們扔石頭,而不是破壞梯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 在古代,守城士兵為何費力氣用石頭砸,而不是直接將敵人云梯推倒
    但是也正是因此,讓人們心中都產生了一個疑惑,那就是在許多的攻城戰中守城方都不去選擇,直接將敵人的雲梯推倒,直接將進攻方攻城的渠道給斷絕,而是去費力氣用石頭砸,這是讓許多人都感到非常疑惑的一點,那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敵軍梯子都搭上城門口了,守城士兵為什麼還不敢推?他們在等什麼?
    我也很想知道是為什麼,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究竟為什麼吧! 古人如何攻城 古代人帶兵打仗很多時候都是秘密進行的,真正揮旗喊開始的很少。 古代的戰爭分為很多種,有的是運動戰,有的是陣地戰,而有的是攻堅戰,歷史的戰爭大多數都是攻堅戰。
  • 《騎馬與砍殺2》攻城與守城有什麼技巧 攻城與守城技巧介紹
    城牆到這個等級的時候,就千萬不要爬梯子或造攻城塔(士兵爬梯子效率很低,有時候爬,有時候不爬),士兵爬梯子上去後就是白給,即使好不容易損失大量的部隊把城牆佔領,建立了微弱的優勢,也會被敵方AI派來增援城牆的部隊給立馬清除。那麼如何減少部隊損失,迅速破城呢?我目前知道的方法有兩種。
  • 《騎馬與砍殺2》攻守城池要注意什麼 攻城守城心得介紹
    騎砍2攻城守城心得介紹 攻城 城鎮和城堡的圍牆一共有三個等級。在攻城的時候發現戰鬥界面顯示城牆為等級一,就可以造兩個攻城塔直接進攻。 因為這時候攻城塔自帶斜坡,不用爬梯子,士兵可以直接衝上城牆跟敵軍廝殺,相當於破城門的效果。 二級城牆和三級城牆。城牆到這個等級的時候,就千萬不要爬梯子或造攻城塔,效率很低,上去後就是白給。
  • 古代攻城守城靠什麼?原來我們都被電視劇騙了!
    中華5000年文明歷史也是一部攻城的戰爭史,很多時候能否攻下對方城池是勝敗的關鍵。那麼古代攻城靠什麼?電視劇中的扛著梯子不要命的往前衝然後被對方亂箭射死?NO!古代的攻城車一般的攻城車為木製,車頂有堅硬的車棚蓋,異常堅固,下面裝有四輪或六輪;外蒙牛皮或羊皮,甚至有用金屬板加強的,以防備守軍的矢石破壞。為了防止火攻,還常常澆上泥漿。攻城車的主要武器,是它內部用繩或鐵鏈懸掛在橫梁上的一根粗大的圓木,原木後端有金屬帽,前端有金屬頭,稱為攻城槌。井闌
  • 在古代攻城戰中,前排士兵為何都不怕死?知道後恍然大悟
    在古代攻城戰中,前排士兵為何都不怕死?知道後恍然大悟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會發現這樣的細節,當古代君主下令大軍攻打敵方城池時,敵方城頭上的防守往往也是有備而來。比如城頭上有弓弩手,隨時準備著滾木礌石,甚至是滾油,而在這個過程中,攻城方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傷亡。
  • 古代攻城中,為何沒有人將雲梯推倒,看看雲梯的結構就知道了
    在中國古代那個冷兵器盛行的時代,人們為了獲得戰爭的勝利,往往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和武器,其中最為殘酷的就是攻城戰。這才會出現電視劇裡,士兵拿石塊滾木,砸那些試圖往城牆上攀爬的敵軍。可不知道大家,在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那些守城的士兵為什麼那麼笨,他們難道不會將那些進攻的梯子推到麼?其實這所有的一切,聰明的古人早就已經想到了。
  • 古代守城城門是最薄弱的一環,為何守城方不將其封死呢?
    在古代的攻城戰中,一旦城門被攻破,整個城池就完了。既然城門是城池防禦中最薄弱的一環,為何古人不將城門給封死了呢?
  • 古代打仗攻城被安排第一個爬雲梯的士兵是怎麼想的?
    連孫武都認為攻城是最不得已的情況才去做的,因為死傷太慘重,經常死傷三分之一的部隊都攻不下城池。很多人好奇一個事情,第一個爬雲梯的士兵可以說是最危險不過的了,基本就是十死無生。那麼面對如此危險的情況,古代軍隊攻城時,第一個爬雲梯的士兵到底是怎麼想的呢?為什麼還敢爬呢?
  • 古代城門由木頭製成,為何攻城時不選擇火燒城門,到底是何原因
    我們從影視劇中都可看到,古代城門大多是為木頭所製成的木門,便有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一成語的出現。且我國古代朝代更迭,大多為武力爭奪,因此在攻城時,守城便成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然大多人大抵會疑惑不已,既然城門乃有木頭製成,為何攻城之人不選擇火攻,若用火攻,會容易不少,然事實並非如此,若攻城如此容易,那便不會有如此大的傷亡,且若真能使用火攻,守城之人便也不會用木頭來製作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