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城守城靠什麼?原來我們都被電視劇騙了!

2021-01-14 人民政協網

中華5000年文明歷史也是一部攻城的戰爭史,很多時候能否攻下對方城池是勝敗的關鍵。那麼古代攻城靠什麼?電視劇中的扛著梯子不要命的往前衝然後被對方亂箭射死?NO!

聰明的古人在這方面可沒少動心思,他們利用機械原理髮明了一個個超牛的攻城機械。

雲梯

雲梯

雲梯者,用於攀越城牆攻城的用具,梯下帶有車輪,可以推動行駛,配備有防盾,絞車,抓鉤等器具,有的帶有用滑輪升降設備。雲梯的發明者是春秋時期的魯班,是戰國之後攻城的必備工具,唐代和宋代對雲梯結構進行了大幅改進。

投石車

投石車

攻城前,何不先用石頭亂砸之?所以就有了投石車。投石車是利用槓桿原理拋射石彈的大型人力遠射兵器。春秋時期已開始使用簡易版的投石車,中國的投石車技術在宋代到達高峰。最大的需要拽手250人,長達8.76米,發射的石彈45公斤,可射200米以上。

攻城車

攻城車

攻城車,又名衝車。古代的攻城車一般的攻城車為木製,車頂有堅硬的車棚蓋,異常堅固,下面裝有四輪或六輪;外蒙牛皮或羊皮,甚至有用金屬板加強的,以防備守軍的矢石破壞。為了防止火攻,還常常澆上泥漿。攻城車的主要武器,是它內部用繩或鐵鏈懸掛在橫梁上的一根粗大的圓木,原木後端有金屬帽,前端有金屬頭,稱為攻城槌。

井闌

井闌

井闌是一種高十米以上的攻城武器,據說是戰國時期的墨子發明。井闌是一個移動箭樓,一般搭至3層半高,底下安上滑輪,居高臨下移動掃射城樓上的守軍。範圍廣,對動態打擊力強。

弩車

弩車

弩車是專載弩弓的戰車。矢大如弩車鑿,一矢能射數人,發三矢可數百步。巨弩車是中國古代小型進攻型戰車,主要通過巨型弩弓彈射巨箭或巨石攻擊敵群。其最顯著特徵是採用藤條的紐力做發力裝置,後來在弩車發射裝備上增加測距瞄準的刻度,提高了弩的命中率。後人改進之後的弩車可單人使用,一弩連射五矢。

床弩

床弩

床弩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由絞盤上線,射程可達1000餘米,但是精準度不佳,一般採用大規模齊射的戰術。將一張或幾張弓安裝在床架上,以絞動其後部的輪軸張弓裝箭,待機發射。

諸葛連弩

諸葛連弩

諸葛連弩是諸葛亮製作了一種連弩,一次能發射十支箭,火力很強。缺點是重量太大,單兵無法使用。後經大發明家馬鈞欲改進,使之成為一種五十矢連弩,威力更大。

刀車

刀車

刀車是一種打造得一種極為堅固的兩輪車,主要用於守城。車體與城門幾乎等寬,車前木架之間固定尖刀若干。敵方如果攻破城門,守城將士可推刀車塞住城門,確保暫時不失。《墨子》記載了這種塞門刀車的用途。

綜上所述,我們的攻城戰爭應該是這樣的。


相關焦點

  • 古代攻城時,守城士兵為何不直接把雲梯推開?因為誰推誰沒命!
    在古代冷兵器時代,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除了看它的人口、土地多少,最重要的還是要看這個國家是否有強大的攻城利器或者說武器裝備的優劣。因為古代戰爭與現代戰爭不同,冷兵器時代的攻城略地,更多的是靠著人海戰術,誰的人多誰佔據優勢。
  • 古代打仗用雲梯攻城,守城士兵寧願辛苦砸石頭,為何也不推倒雲梯
    導言云梯是古代屬於戰爭器械,用於攀越城牆攻城的用具。自古以來戰爭便是一個十分殘忍的詞語,比如常常看古裝電視劇的朋友,會見到這類的情景,大將一聲令下,兵士們喊著殺,就一起向前衝,但也許會有一些人備感疑惑,每一次戰鬥,只要是碰到攻城,兵士們便會搬著雲梯往城牆上面爬,為什麼守城的人不將梯子推倒,反倒任憑雲梯靠在牆頭上呢?沒有高端的武器裝備,全靠冷兵器的古代。
  • 古代守城的士兵,為何不推倒敵方攻城的梯子,老兵:我們又不傻
    雖然這種想法有些過於理性化,但是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用這樣一種想法去思考,也無傷大雅。畢竟誰都知道,當真真正正要上戰場的時候,沒有人會把戰爭想像的如此簡單。 我們都知道,既然是進攻一方城池,那麼進攻方肯定是來到防守方的主場來作戰的。如果能夠成功攻下一座城池,那麼,城池裡,原本屬於敵方的所有物資,就全部都屬於進攻方的了。
  • 《騎馬與砍殺2》攻城與守城有什麼技巧 攻城與守城技巧介紹
    導 讀 《騎馬與砍殺2》中城鎮可以產出大量資源,對玩家非常重要,城鎮的攻守決定了日後發展的速度,在攻城和守城時分別有什麼技巧可以幫助取勝呢
  • 古代兩軍對戰,守城士兵怎麼不推了攻城雲梯?將軍:那也太蠢了!
    在一些古裝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戰爭場面:負責攻打的士兵扛著長梯靠上城牆,然後奮不顧身地向上爬,負責守城的士兵用手裡的武器對其攻擊,或者用叉子一樣的工具將長梯推倒。但在真正的古代攻城戰場上,守城將領一定會嗤之以鼻:去推雲梯,那也太蠢了。因為一般來說在攻城中會使用的梯子並不是那種普通的長梯,而是特製的雲梯,雲梯可不是那麼容易被推倒的。
  • 古代戰爭中,為何守城士兵不推倒梯子,而是扔石頭?裡面有大學問
    在我們古代歷史時期,經常會爆發各種規模的戰爭,我們現在拍古代電視劇的時候也會專門拍攝一些戰爭場景。而電視劇中每每出現要攻打城牆的時候,一群士兵們便會抬著一架高聳的竹梯開始往城牆上攀爬。但是只要細心點我們就能發現,城樓上守城的士兵從來都不把這看著弱不禁風的梯子推倒,取而代之的是往下扔巨石來把攻樓的人砸下去。士兵們為什麼不直接把梯子推倒呢?主要原因還是我們太感觀了,其實真正的雲梯與電視劇中的雲梯還是不同的。
  • 古代大軍攻城,守城士兵投石射箭,卻不推翻梯子,這是為何?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上,戰爭史佔據了大部分篇幅,尤其是在古代,帝王為了穩固勢力、擴大疆域,常命百萬將士兵臨城下,與敵方展開殊死搏鬥。而古代的兵器和戰術相對落後,要想攻下一座城池,士兵們只能搭起木梯,藉助人口優勢爬上敵人城樓。
  • 古代的攻城機器穿雲梯,令墨子都聞風喪膽的雲梯是什麼來歷
    歷朝歷代的城牆高度和厚度受建造工藝以及地區地形的影響都是不太一樣的。唐朝時期的城牆高度在5米左右,明朝時期的城牆高度已經達到了14米。連作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萬裡長城的城牆平均高度也在7米左右。這些城牆都是夯土牆,不僅高,而且很厚,結構堅硬。古時沒有火炮,是無法攻破城牆的。
  • 古代是如何攻城的
    善於守城的,往往會在進攻方立足未穩的時候搞一波突然襲擊,打擊進攻方的士氣,提高守城的信心。假如能把對方一下子打崩盤就更好。比如孫權十萬人進攻張遼7000人守的合肥那一次,立足未穩,被張遼帶800人一通攪和,士氣大損。後來雖然把合肥圍住了,但是下面的兵都是將領的私人部曲,沒人捨得蟻附攻城損失自己的人,長期圍困十萬張嘴供應不過來,只能莘莘然撤退。
  • 古代的城門是木製的,攻城時為何不用火燒?專家:不敢
    大家都知道,在我國有一個詞語叫做"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個詞語雖然是用來形容受到連累的意思,但是其實也說明了我們古代城池的大門是比較容易點燃的,因為都是木質的,所以城門的整體安全指數其實不高。
  • 古代守城城門是最薄弱的一環,為何守城方不將其封死呢?
    我們之所以有這樣的疑問,還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古人是怎麼守城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古代守城不將城門封死的原因。一是在古代的守城之戰中,城門除了防禦的作用外,同時具備實施反擊的功能。在守城的時候,守城方除以弓箭、滾石檑木等守城器械防守外,還有一隊隊的反擊部隊在城門後待命,時刻準備著防守反擊,毀壞敵人的攻城器械,破壞敵人的攻城計劃。
  • 《騎馬與砍殺2》攻守城池要注意什麼 攻城守城心得介紹
    騎馬與砍殺2攻守城池要注意什麼?城市的爭奪在遊戲內是非常重要的,擁有自己的城市對發展很有用。
  • 敵軍梯子都搭上城門口了,守城士兵為什麼還不敢推?他們在等什麼?
    通過電視劇我們也了解到不少,古代人打仗的招數,有一些在我們看來是很無腦的。 我也很想知道是為什麼,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究竟為什麼吧! 古人如何攻城 古代人帶兵打仗很多時候都是秘密進行的,真正揮旗喊開始的很少。 古代的戰爭分為很多種,有的是運動戰,有的是陣地戰,而有的是攻堅戰,歷史的戰爭大多數都是攻堅戰。
  • 攻城戰時,守城的士兵為何不直接推倒梯子,反而往下扔石頭?
    古代戰爭頻繁,最精彩的無疑是攻城戰,此時攻守雙方因地理跟防禦優劣勢,導致出現的變數很多。通常攻方採用數倍的兵力都奪下守城方的城池。為此各種攻城方法盡出,最常見的就是往城牆上搭架超長梯子,強行爬牆,那麼當時的守城將士為何不直接推翻梯子,阻止敵兵攀爬,反倒是選擇搬石頭放下砸呢?
  • 古代攻城時為何一方高掛免戰牌後,另一方就不進攻了?
    大家對「免戰牌」這個詞應該都不陌生吧,在許多影視劇和小說中都很常見。它的作用可非比尋常,一旦城池上出現了寫著免戰兩個字的牌子,那麼這場戰爭就會停止,交戰雙方則會處於修整狀態。要知道,古代攻城略地講究的是兵貴神速,一旦時間拖得久了,就會糧草耗盡,很可能城池沒攻下來,卻反被守軍幹掉。所以,免戰牌其實並沒什麼實際作用。
  • 古代城池的「甕城」有什麼功能?小小的改進,濃縮了守城智慧精華
    甕城城門通常與所保護的城門不在同一直線上,而是錯開的,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進攻。這點好理解,倘若兩者一條線,攻城方若是上投石車,打不中甕城的城門,也有可能打中主城門。那麼甕城也就失去了關卡的作用。甕城具體出現在什麼年代,目前還無法確定,有待更多的遺蹟發掘論證。但有一點已被證實,東晉時期,南匈奴鐵弗部首領赫連勃勃修建的統萬城裡,已經有了甕城。
  • 騎馬與砍殺:野戰、攻城與守城,該如何應對?
    其實,兵種的質量是守城的一大要素,但不是唯一的,要想將守城的利益最大化,就必須了解兵種克制與地形克制。大家都知道,弓弩手在具有一定的地形優勢的情況下,是完虐所有兵種的,不管其他兵種在野戰中有多厲害,在面臨城牆上的弓弩手的情況下,是絲毫沒有還手之力的。
  • 古代攻城為什麼不用火燒城門?為什麼攻城車上不建個大蓋子防箭?
    事實上這兩種方法都有,古人也都不是傻子,在戰火中歷練出來的戰士,自然懂得各種守城和攻城之法,也深知對方的各種守城和攻城之法,經驗老道者甚至能預知敵方的各項步驟和準備,從而制定出相應的應對之術。同樣的,對手用火,守城一方也可用火,較為著名的守城火具就有遊火鐵箱、猛火油櫃、燕尾櫃、金火罐等,也就是影視劇中我們常見的,守城一方往下扔燃火物或是極度高溫的鐵汁,來灼燒攻城一方的描寫,可見古人在用火方面之精妙了。
  • 古代攻城戰中為何守城將士不直接推倒雲梯,而是阻礙爬梯子的人?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不論什麼時期,大多數人們對財富和權力的追求都不會變。古時候大部分的地盤沒有劃分好,況且生產力低下,生產條件落後,物資也分配不均,中原地區的遊牧民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圖片:爬梯子的士兵劇照原因在於戰爭中真正使用的武器雲梯,並不是我們在影視中看到攻城時士兵使用的,抬著長長的梯子作為武器,影視中所呈現的梯子既簡單又輕巧,作為重要攻城武器之一,雲梯需要具備極大的穩固性與可實用性。
  • 古代城牆最高12米,怎麼攻城?其實方法很摟,所以死人很多
    古代城牆是一種很強大的防禦工事,又高又寬,非常堅固。城牆的高矮因城池的戰略地位而定,小城的城牆比較矮,大城的城牆比較高,都城的城牆最高。但城牆最矮的也有6米,最高的可達12米。古代城牆那麼,怎麼攻城呢?其實方法很摟,很簡單,就是登著梯子上,所以攻城死人很多,下面這幾種就是最常用的攻城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