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城為什麼不用火燒城門?為什麼攻城車上不建個大蓋子防箭?

2021-01-08 李江鳴vv

事實上這兩種方法都有,古人也都不是傻子,在戰火中歷練出來的戰士,自然懂得各種守城和攻城之法,也深知對方的各種守城和攻城之法,經驗老道者甚至能預知敵方的各項步驟和準備,從而制定出相應的應對之術。

以火燒城門來說,相比於泥石沙土鑄成的城牆來說,木製城門對攻城一方來說自然是較為容易入手的一環,所以在攻城方決意強攻城門的時候,會專門使用火攻器具來進攻城門,稱為「火車」。

北宋《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中就記載過:火車,以車輪車中為爐,上施鑊,滿盛以油,熾炭火爨,令沸,仍四面積薪,推至城門樓下,縱火而去。敵必下水沃之,油得水,則樓可燔也。翻譯過來就是:火車,在車身上安置火爐,爐上面放著大鍋(鑊),裡面盛滿油,用猛火燃燒使油沸騰,同時車四周堆滿乾柴,將火車推到敵城門之下,點燃乾柴,放置燃火物後極速離去。

守城方要麼不救,坐看城門焚毀,要麼在城牆上扔水囊、水袋救火,利用密度的原理,油的密度比水小,遇水則浮在水面上,保持著燃燒的三要素:助燃物(乾柴)、氧氣(油在水上,氧氣依舊充足)、熱能。

所以火車遇水不但不會熄滅,反而愈加旺盛,到達一定臨界點後,油鍋還會發生爆炸,濺出熱油和火星,反而助長了火勢,守城方只能看著城門被焚,這也是為什麼家庭炒菜時,一旦發生火情,不能用水澆滅的道理了。

火車燒城門的相關戰例,南朝梁侯景之亂時,侯景率軍攻打京口,「造諸攻具及飛樓、橦車、登城車、階道車、火車,並高數丈……以火車焚燒東南隅大樓」,以及攻打石頭城時,「持火炬燒大司馬、東西華諸門」等。

同樣的,對手用火,守城一方也可用火,較為著名的守城火具就有遊火鐵箱、猛火油櫃、燕尾櫃、金火罐等,也就是影視劇中我們常見的,守城一方往下扔燃火物或是極度高溫的鐵汁,來灼燒攻城一方的描寫,可見古人在用火方面之精妙了。

再以攻城車上放置大蓋子防箭來說,古人在攻城時,會儘量避免近程攻城,以免上面所說那樣,守到守城方的火器、滾木擂石等的傷害,所以在攻城開始時,大多會選擇遠程攻城,以消滅守城方有生力量為主,而一般的遠程攻城器具有:投石車、拋石機、床弩等,可發射石頭、弓箭、火器等,為後面的近程攻城做準備。

近程攻城器具一般也分為數種,有近距離觀看城內情況,又不受守城方傷害的巢車、望樓,有用來渡過護城河,或是守城方挖掘阻敵的戰壕的壕車,有專門連接城牆的,讓攻城方爬上城牆的雲梯,也有掩護士兵到達城門或是較為薄弱城牆處的轒溫車等,再配合破壞進攻型的呂公車,用來摧毀城牆或城門的,讓大軍得以入城的。

而轒溫車就是一種以鐵蓋護體、下身鏤空的衝車,主要作用就是掩護工兵到達城門或城牆之下,可進行挖掘地道、鑿毀城門,以及配合呂公車衝擊城門等,工兵躲在車下,靠鐵蓋防禦守城方的弓箭傷害,同樣的呂公車也是如此,再次不多加贅述,有興趣者只有去百度一下就知道全貌了。

相關戰例:成吉思汗西徵西域諸國時,就使用過一種叫做「牛皮洞子」的攻城器具,名字雖然不好聽,但作用就和轒溫車一樣,上覆牛皮,下面鏤空,士兵藏於其中,強行推到城下,鑿爛城牆,挖掘地道,強攻入城。以及尖頭木驢,同樣為侯景所用,「賊以尖頭木驢攻城,矢石所不能制」。

但是萬物相生相剋,不論是轒溫車、尖頭木驢還是牛皮洞子,它們雖然都是防弓箭飛石,但很難防火器,侯景的尖頭木驢被羊侃的「雉尾炬」所破,成吉思汗的牛皮洞子為金軍的震天雷所破,所以守城一方也有很多的應付方法,特別是火器發達之後,使得戰場上雙方的攻防手法愈加繁雜和精彩。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讚!

相關焦點

  • 古代城門是木頭製成的,攻城時,為什麼士兵不選擇用火燒?
    ——南宋·文天祥都城的城門意義重大,工匠們都會細細設計,並考慮到各種風險隱患,修建一個堅固的城門。古代城門不像現在的家門是鋁合金做的,都是木頭一點點合在一起,體積和重量巨大,而古代攻陷城池的時候,為什麼將領們不選擇讓士兵火燒城門呢?
  • 古代的城門是木製的,攻城時為何不用火燒?專家:不敢
    大家都知道,在我國有一個詞語叫做"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個詞語雖然是用來形容受到連累的意思,但是其實也說明了我們古代城池的大門是比較容易點燃的,因為都是木質的,所以城門的整體安全指數其實不高。
  • 古代城門由木頭製成,為何攻城時不選擇火燒城門,到底是何原因
    我們從影視劇中都可看到,古代城門大多是為木頭所製成的木門,便有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一成語的出現。且我國古代朝代更迭,大多為武力爭奪,因此在攻城時,守城便成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然大多人大抵會疑惑不已,既然城門乃有木頭製成,為何攻城之人不選擇火攻,若用火攻,會容易不少,然事實並非如此,若攻城如此容易,那便不會有如此大的傷亡,且若真能使用火攻,守城之人便也不會用木頭來製作木門。
  • 古代城門都是木門,為何攻城時不用火燒門?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即使圍了城,能否接近城牆和城門,已經很困難了;攻方最怕城頭火箭、炮火和腐水,更怕突然出城強力反擊,哪兒還怕你火燒城門呢?城北在城門道裡面,根本不易接近。而且,在古代城防體系中,城門後是防禦指揮中樞;儘管城門是包鐵耐腐木門,卻是個巨大的坑。
  • 歷史解說:古代城門都是木門,為什麼攻城時不直接放火燒?專家
    古代士兵攻城池時,會抬著柱子撞門,還有利用衝車、弩車、火箭等方式。因此就有人提出疑問,既然城門是用木頭做的,為什麼不放一把我直接燒掉呢?這樣不就省時省力了嗎?他們不採用這種方法,肯定是有原因的。攻方能想到的辦法防守方當然也能想到,之所以不用,第一個原因是由於古代城門的位置。古代城門是在城牆裡面的,而城牆外會有護城河,這樣一來攻方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才能靠近城門。而大家都聽說過「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在有水的情況下根本不怕火。
  • 古代攻城戰時,為什麼攻城一方很少去炸城門
    而古代攻城的方式主要三種,即「傅」、「臨」和「門」:所謂「傅」,就是指攻城方用鉤援等器具攀登城牆;「臨」是指用土、石、柴草等填平護城河,然後在靠近城牆的地方堆起比城牆高的土臺,或者用高大的臨車居高臨下攻擊守軍;而「門」指的就是用衝車等器具攻擊城門。
  • 古代攻城這麼難,為什麼不馴養犀牛來撞開城門?
    用犀牛來撞開城門,還是蠻有想像力的。犀牛是犀科動物的統稱,有4屬5種。無論哪種,犀牛都具有動物腿短、體肥笨拙的特徵,體長一般在2.2-4.5米,肩高1.2-2米,體重2800-3000千克,甚至和大象有一拼,堪稱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動物。
  • 古代攻城用雲梯爬牆,為什麼不火燒木製城門?專家:沒那麼簡單
    但是,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攻城一方通常會選擇雲梯爬牆,卻很少直接進攻城門,這是為什麼呢? 按照常理來說,木製城門應該是比較薄弱的一環,無論是守城的軍隊,還是進攻的軍隊,對這一點都很清楚,所以城門這個地方通常防守的更加嚴密。從裡到外一共是三道城門,除了外城門裡還設有甕城,即使敵人攻破了第一道門,裡面還有兩道門。
  • 《大秦賦》開篇向我們展示了哪些古代攻城武器?
    《大秦賦》正在熱播,第一集就講了邯鄲之戰,戰爭場面氣勢恢弘,數萬人陣容,大氣磅礴;造型逼真,秦軍盔甲、武器裝備高度還原,恍若「行走的兵馬俑」,秦國攻打趙國邯鄲向我們展示了古代冷兵器時代的戰爭的攻城武器,讓我們看看到底有哪些攻城武器呢?
  • 士兵攻城時,城門上的人為何不把梯子推倒?不要以為古人傻
    當年都是依靠堅固的城牆來防禦敵人,一旦前線的士兵沒有阻擋敵人,城門便是最後的防禦線,一旦城門丟失,整個城市幾乎等於淪陷。當敵人攻擊城市時,他們通常使用梯子爬上城市,而我們發現捍衛城市的士兵通常更喜歡向他們扔石頭,而不是破壞梯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 古代攻城守城靠什麼?原來我們都被電視劇騙了!
    中華5000年文明歷史也是一部攻城的戰爭史,很多時候能否攻下對方城池是勝敗的關鍵。那麼古代攻城靠什麼?電視劇中的扛著梯子不要命的往前衝然後被對方亂箭射死?NO!聰明的古人在這方面可沒少動心思,他們利用機械原理髮明了一個個超牛的攻城機械。雲梯
  • 古代大軍攻城,守城士兵投石射箭,卻不推翻梯子,這是為何?
    面對這樣的情景,很多人可能都想過這樣一個深刻的問題:既然擔心敵人利用木梯登上城樓,那為什麼士兵寧願搬來重千斤的石頭,也不願直接推倒架在牆上的木梯呢?畢竟沒有了木梯,敵人的威脅也就不足為懼了。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請大家跟著我一起往下看吧。
  • 為什麼說「甕城」是中國古代城門防禦系統的最大陷阱?
    今天我們來走進歷史建築,認識一下中國古代城門防禦系統的最大陷阱——甕城。它是古代君王修建城市的防禦設施之一,作為古代城市城牆的一部分,為什麼是「最大的陷阱」呢?甕城可以說是古代一種防禦的關隘,是為了抵禦敵人進攻而修建的防樓等重重防禦工事,而甕城的作用就是起到「甕中捉鱉」。打個比方御工事,一般為圓形或者方形,而方形的有時又稱「方城」。進入方城後,還有碉堡,箭,假如敵軍已靠近甕城城牆,卻不知牆另一邊是什麼情況。
  • 古戰場敵軍用雲梯攻城,守軍為什麼不推倒梯子?你想的太簡單了!
    在古代戰爭中,士兵不僅要在戰場上拼殺,最主要的還是攻城或者守城。作為攻城的一方,肯定派出的兵力是守方的數倍,其傷亡人數往往是最慘烈的,畢竟「易守難攻」。除了攻城人數多外,使用的攻城武器也要多,如投石器、弓弩車、雲梯都是必不可少的攻城武器。
  • 古代攻城時為何一方高掛免戰牌後,另一方就不進攻了?
    所以說,在古時候的戰役中是根本就不存在「免戰牌」的,這隻出現於小說或者是影視作品。要知道真正的交戰,並不會因為你掛起免戰牌就停止進攻,那麼為什麼還會有「免戰牌」的出現呢?圖片:掛起免戰牌劇照在《三國演義》中就曾見到「免戰牌」的身影,諸葛亮與司馬懿是老對手了,當時諸葛亮率軍攻城,但司馬懿卻避而不戰,堅守不出,還在城頭上掛起了免戰牌。
  • 冷兵器時代無堅不摧的攻城武器
    在古代冷兵器時期,每一場戰爭基本都伴隨有激烈的城市攻防戰,堅固的城池、完備的城防就是進攻方前進的最大阻礙。對於進攻方,如何越過高大堅固的城牆是攻城最為關鍵的問題,攻擊方在攻城時絕不會讓士兵白白送死,像電視裡那樣搭個雲梯就往上爬是不可能的,在雲梯上移動緩慢的士兵會完全成為守方士兵的靶子,箭雨自不必說,就是用石頭砸,都可以砸死士兵,如果哪個將軍這麼指揮攻城,那部下一定不幹。因此,如何抵消與守城方士兵優勢成為攻城戰的主要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擊破守方的城門和城牆,或者把己方士兵送上城牆。
  • 率土之濱怎麼打別人 攻城方法介紹
    率土之濱中,攻城是玩家之間對戰的重要方式,那麼遊戲中該怎麼攻城,有哪些步驟呢,接下來就跟18183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率土之濱攻城步驟 一,攻打城池時,先讓盟成員向城池方向鋪路,然後成員派騎兵在城池旁邊打個空地,建個要塞,小盟的成員要把要塞升2級,可以駐2支部隊。
  • 古代攻城時,守城士兵為何不直接把雲梯推開?因為誰推誰沒命!
    在古代冷兵器時代,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除了看它的人口、土地多少,最重要的還是要看這個國家是否有強大的攻城利器或者說武器裝備的優劣。因為古代戰爭與現代戰爭不同,冷兵器時代的攻城略地,更多的是靠著人海戰術,誰的人多誰佔據優勢。
  • 古代是如何攻城的
    比如孫權十萬人進攻張遼7000人守的合肥那一次,立足未穩,被張遼帶800人一通攪和,士氣大損。後來雖然把合肥圍住了,但是下面的兵都是將領的私人部曲,沒人捨得蟻附攻城損失自己的人,長期圍困十萬張嘴供應不過來,只能莘莘然撤退。營盤立穩之後,看守城方會不會出城野戰,如果出城野戰,那就按照野戰的方式幹上一場。如果守城方人多,一般情況下,還是會選擇先野戰一場的,畢竟,野戰比在房間裡刺激(霧)。
  • 三國志戰略版怎麼防土匪攻城 巧妙應對土匪攻城攻略
    很多玩家在遊玩三國志戰略版時都遇到過被土匪攻城,那麼如何在遊戲中防止土匪呢?今天小編就給各位玩家帶來應對土匪攻城的方法,教大家從前期開始就步步為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