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牆最高12米,怎麼攻城?其實方法很摟,所以死人很多

2021-01-11 京津小飛俠歷史

古代城牆是一種很強大的防禦工事,又高又寬,非常堅固。城牆的高矮因城池的戰略地位而定,小城的城牆比較矮,大城的城牆比較高,都城的城牆最高。但城牆最矮的也有6米,最高的可達12米。古代城牆那麼,怎麼攻城呢?其實方法很摟,很簡單,就是登著梯子上,所以攻城死人很多,下面這幾種就是最常用的攻城設備。

搭天車。古代一種攻城設備,其形如現在的高凳梯子,略高過城牆,下有四輪,攻城時推到城牆下,一側靠在城牆上,士兵登著梯子往上衝,衝到城上與守城士兵拼殺,上去的人多了,城也就破了。2006年8月,西安古城牆上展覽出了古代攻城的搭天車。

木幔。古代一種裝有木板作掩護的攻城車。《宋書·武帝紀上》:「 張綱治攻具成,設諸奇巧,飛樓木幔之屬,莫不畢備。」《通典·兵十三》:「以板為幔,立桔槔於四輪車上,懸幔逼城堞間,使趫捷者蟻附而上,矢石所不能及,謂之木幔。」2006年8月,西安古城牆上展覽了古代攻城和木幔。這種器械可以擋住矢石,掩護士兵攻城。

雲梯。古代最常用的攻城器械,用於攀越城牆實施進攻。雲梯下帶有輪子,可以推動行駛,故也被稱為「雲梯車」,配有防盾、絞車、抓鉤等器具,有的帶有用滑輪升降設備。雲梯是春秋時期魯國能工巧匠魯班發明的,其時楚惠王為了達到稱雄目的,命令公輸盤製造了歷史上的第一架雲梯。《淮南子·兵略訓》許慎注曰「雲梯可依雲而立,所以瞰敵之城中」。雲梯一般都高過城牆,士兵可爬雲梯上城,與敵進行城頭爭奪戰,勝了城破,敗了再攻。

相關焦點

  • 《大秦賦》開篇向我們展示了哪些古代攻城武器?
    《大秦賦》正在熱播,第一集就講了邯鄲之戰,戰爭場面氣勢恢弘,數萬人陣容,大氣磅礴;造型逼真,秦軍盔甲、武器裝備高度還原,恍若「行走的兵馬俑」,秦國攻打趙國邯鄲向我們展示了古代冷兵器時代的戰爭的攻城武器,讓我們看看到底有哪些攻城武器呢?
  • 古代打仗攻城被安排第一個爬雲梯的士兵是怎麼想的?
    連孫武都認為攻城是最不得已的情況才去做的,因為死傷太慘重,經常死傷三分之一的部隊都攻不下城池。很多人好奇一個事情,第一個爬雲梯的士兵可以說是最危險不過的了,基本就是十死無生。那麼面對如此危險的情況,古代軍隊攻城時,第一個爬雲梯的士兵到底是怎麼想的呢?為什麼還敢爬呢?
  • 古代兩軍對戰,守城士兵怎麼不推了攻城雲梯?將軍:那也太蠢了!
    在一些古裝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戰爭場面:負責攻打的士兵扛著長梯靠上城牆,然後奮不顧身地向上爬,負責守城的士兵用手裡的武器對其攻擊,或者用叉子一樣的工具將長梯推倒。但在真正的古代攻城戰場上,守城將領一定會嗤之以鼻:去推雲梯,那也太蠢了。因為一般來說在攻城中會使用的梯子並不是那種普通的長梯,而是特製的雲梯,雲梯可不是那麼容易被推倒的。
  • 古代的攻城機器穿雲梯,令墨子都聞風喪膽的雲梯是什麼來歷
    國家為了保護自己的都城以及百姓,他們會在邊界或者是城池的外邊樹立起高高的城牆。歷朝歷代的城牆高度和厚度受建造工藝以及地區地形的影響都是不太一樣的。唐朝時期的城牆高度在5米左右,明朝時期的城牆高度已經達到了14米。連作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萬裡長城的城牆平均高度也在7米左右。這些城牆都是夯土牆,不僅高,而且很厚,結構堅硬。
  • 古代是如何攻城的
    如果攻城,攻城器械的準備就要三個月,城市周邊的土工作業,又要三個月,小半年過去了,將領忍不住,決定強攻,損失三分之一的人還沒攻下來,基本上也就失敗了。後代的戰爭,只有比春秋時期更殘酷,往往時間跨度也很長。很多時候一個城市能不能攻下來,不在於進攻方的能力有多強,而在於守城方堅守的意志有多強。歷史上有很多城小堅持到底的,也有大城還沒打就投降的。
  • 古代攻城戰時,為什麼攻城一方很少去炸城門
    而古代攻城的方式主要三種,即「傅」、「臨」和「門」:所謂「傅」,就是指攻城方用鉤援等器具攀登城牆;「臨」是指用土、石、柴草等填平護城河,然後在靠近城牆的地方堆起比城牆高的土臺,或者用高大的臨車居高臨下攻擊守軍;而「門」指的就是用衝車等器具攻擊城門。
  • 古代攻城,士兵明知必死為何還上?看完才明白想跑太天真
    在古代的戰爭中,由於是冷兵器作戰,所以非常的血腥殘忍。尤其是攻城戰,可以說是一將功成萬骨枯,那麼,在如此嚴酷的戰場環境下,最開始上戰場的士兵基本上是必死的,為什麼還願意上呢?虎臣今天就來帶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你可能不知道,在古代先登有多少封賞!
  • 古代攻城守城靠什麼?原來我們都被電視劇騙了!
    中華5000年文明歷史也是一部攻城的戰爭史,很多時候能否攻下對方城池是勝敗的關鍵。那麼古代攻城靠什麼?電視劇中的扛著梯子不要命的往前衝然後被對方亂箭射死?NO!雲梯雲梯者,用於攀越城牆攻城的用具,梯下帶有車輪,可以推動行駛,配備有防盾,絞車,抓鉤等器具,有的帶有用滑輪升降設備。
  •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古代攻城第一個爬雲梯的士兵有什麼獎賞?
    在古代戰爭中,最危險和艱難的莫過於攻城戰了,《孫子兵法》中就有「上善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說法。 其實,古代攻城並不是像影視劇中一般,一群人扛個梯子就頂著箭矢往前衝,架上梯子就頂著箭雨、滾石往上爬,這麼幹大概多少人命都不夠往裡填的。 《孫子兵法》裡說「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指的就是當場收集木材,現做攻城器械,大概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 古代攻城時,守城士兵為何不直接把雲梯推開?因為誰推誰沒命!
    在古代冷兵器時代,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除了看它的人口、土地多少,最重要的還是要看這個國家是否有強大的攻城利器或者說武器裝備的優劣。因為古代戰爭與現代戰爭不同,冷兵器時代的攻城略地,更多的是靠著人海戰術,誰的人多誰佔據優勢。
  • 古代的城門是木製的,攻城時為何不用火燒?專家:不敢
    大家都知道,在我國有一個詞語叫做"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個詞語雖然是用來形容受到連累的意思,但是其實也說明了我們古代城池的大門是比較容易點燃的,因為都是木質的,所以城門的整體安全指數其實不高。
  • 攻城戰時,守城的士兵為何不直接推倒梯子,反而往下扔石頭?
    古代戰爭頻繁,最精彩的無疑是攻城戰,此時攻守雙方因地理跟防禦優劣勢,導致出現的變數很多。通常攻方採用數倍的兵力都奪下守城方的城池。為此各種攻城方法盡出,最常見的就是往城牆上搭架超長梯子,強行爬牆,那麼當時的守城將士為何不直接推翻梯子,阻止敵兵攀爬,反倒是選擇搬石頭放下砸呢?
  • 古代攻城為什麼不用火燒城門?為什麼攻城車上不建個大蓋子防箭?
    事實上這兩種方法都有,古人也都不是傻子,在戰火中歷練出來的戰士,自然懂得各種守城和攻城之法,也深知對方的各種守城和攻城之法,經驗老道者甚至能預知敵方的各項步驟和準備,從而制定出相應的應對之術。以火燒城門來說,相比於泥石沙土鑄成的城牆來說,木製城門對攻城一方來說自然是較為容易入手的一環,所以在攻城方決意強攻城門的時候,會專門使用火攻器具來進攻城門,稱為「火車」。北宋《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中就記載過:火車,以車輪車中為爐,上施鑊,滿盛以油,熾炭火爨,令沸,仍四面積薪,推至城門樓下,縱火而去。敵必下水沃之,油得水,則樓可燔也。
  • 《騎馬與砍殺2》單人怎麼攻城 單人攻城方法
    導 讀 《騎馬與砍殺2》中玩家如果想攻下一座堡壘或者城池需要建造大量的攻城器械以及在兵力優勢下圍攻數日,
  • 冷兵器時代無堅不摧的攻城武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戰爭雙方都在想盡辦法提高己方的效率,阻擋對方的前進,在城市攻防戰中,進攻方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對方士兵,還有厚重的城牆,堅實的大門等等依靠個人力量無法逾越的障礙。所以,攻城器械的出現成了戰爭的需要,攻城武器的出現可以有效的對城池防禦體系進行破壞,同時達到協助攻擊的目的。今天我想重溫一下這些古代的攻城器械。
  • 古代打仗用雲梯攻城,守城士兵寧願辛苦砸石頭,為何也不推倒雲梯
    導言云梯是古代屬於戰爭器械,用於攀越城牆攻城的用具。《淮南子·兵略訓》許慎注曰「雲梯可依雲而立,所以瞰敵之城中」自古以來戰爭便是一個十分殘忍的詞語,比如常常看古裝電視劇的朋友,會見到這類的情景,大將一聲令下,兵士們喊著殺,就一起向前衝,但也許會有一些人備感疑惑,每一次戰鬥,只要是碰到攻城,兵士們便會搬著雲梯往城牆上面爬,為什麼守城的人不將梯子推倒,反倒任憑雲梯靠在牆頭上呢?沒有高端的武器裝備,全靠冷兵器的古代。
  • 打仗攻城被安排第一個爬雲梯要不要跑?
    連孫武都認為攻城是最不得已的情況才去做的,因為死傷太慘重,經常死傷三分之一的部隊都攻不下城池。很多人好奇一個事情,第一個爬雲梯的士兵可以說是最危險不過的了,基本就是十死無生。那麼面對如此危險的情況,古代軍隊攻城時,第一個爬雲梯的士兵到底是怎麼想的呢?為什麼還敢爬呢?
  • 古代城池的那些事
    所以在古代,城池對於一座城市的防禦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管子·度地》記載,「內為之城,外為之廓。築城以衛君,造廓以守民」。縱觀古代攻城戰,城池的作用不言而喻。城池一般是指城牆和護城河,但並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需要護城河,尤其是戰事頻繁的北方地區,每當冬天天氣寒冷導致水面結冰時,護城河也就失去了意義。
  • 攻城常用的拋石機,你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嗎?
    在古代戰爭中,常常會有圍城的局面出現。這時守城方在城中嚴防死守,攻城方則會利用各類機械破壞堅固的城牆。其中常常出現的重要機械就是拋石機,它能夠拋出巨石來破壞建築、殺傷人員,可謂是古代的大炮。配重拋石機配重拋石機約在12世紀晚期出現,是由地中海區域的國家發明的,爾後迅速傳入北歐和伊斯蘭西部。它的結構更複雜,短端有固定的配重,長端有可以拉下橫梁的固定裝置,通常是絞車。配重由沙子、石頭、鉛或其他重物構成。由於不再使用人力,這種機器能夠拋出更重的「炮彈」。
  • 古代城門是木頭製成的,攻城時,為什麼士兵不選擇用火燒?
    古代城門不像現在的家門是鋁合金做的,都是木頭一點點合在一起,體積和重量巨大,而古代攻陷城池的時候,為什麼將領們不選擇讓士兵火燒城門呢?攻城本是下策《孫子兵法》有言「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其表達佔領城市最好的方法是用計謀奪取,或是派使節交涉,差一點的是派兵討伐,最差的做法才是直接攻城,這個損耗的人力物力是前面的幾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