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抗金國的戰場上,木華黎比嶽飛更像名將

2020-12-23 青草無邊

看過《水滸傳》的朋友都一定會對大破連環馬這個故事印象深刻,在正面戰場上,大破連環馬是一個為數不多的體現梁山陣地戰實力的重頭戲。在施耐庵的描述中,這種騎兵是:「馬帶甲,蹄懸地;人披鎧,只露睛。整體像巨浪一樣推進,所當者破,所擊者服。」

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連環馬存在過嗎?答案是肯定的,連環馬不但存在過,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佔據著軍事舞臺的中央。

金國是我國歷史上北部少數民族女真建立的的封建割據政權,在很長時間內統治著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

世界上有很多先天好戰、崇尚武力的民族,女真就是其中之一。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屬於阿爾泰系遊牧民族的女真先人居住在山洞裡、依靠捕魚打獵為生,在惡劣的生存條件下養成了驍勇好戰的性格,這一點從女真頭上的「月代」(男子冠下額頭剃為半月形的部分)便可見一斑(剃掉頭頂正中間的頭髮是為了戴頭盔,後面帶著的小辮子則是固定頭盔)。

女真族建立的騎兵就類似於連環馬,它的名字叫「鐵浮屠」,這個兵種的騎士從頭到腳都是重甲,只露出兩個眼睛,戰馬同樣如此,遠遠看去好像一個個移動的鐵塔,鐵浮屠因此而得名。

普通的重騎兵都是一層甲,而鐵浮屠的裝備是雙層甲,雙甲之間配有特製的蒿草減震,所以普通的刀矛弓箭,鐵錘狼牙棒都無法傷害到鐵浮屠,它的衝擊力無人能擋,在「以人為本」的古代戰場,「鐵浮屠」可以媲美坦克,在不斷的實踐中,金國大將金兀朮,靈活地改造了這支重裝騎兵,他把三個鐵浮屠用皮索勾連在一起,讓其攻擊面積更大,還給它的側翼配上了輕裝騎兵,也就是南朝人俗稱的「拐子馬」。

由於缺乏必要的史料和現代電視劇的胡編亂造,我們對古代戰爭的印象和理解,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古代戰爭並不是文學作品中描寫的那樣,也沒有那麼多的所謂華麗技巧和陰謀,它的規則簡單而殘酷,就是井然有序的衝鋒、送死。鐵浮屠最大的優勢在於突擊力,這是步兵部隊無法抵抗的。在戰場上,鐵浮屠屢屢大敗宋軍,宋軍看見鐵浮屠遠遠來了就鬥志全無,未戰先敗。在黃河以北的平原上,它基本是無敵的存在。鐵浮屠利用自己的優勢,通常能把宋軍的步兵方陣衝得七零八落。然後拐子馬負責追擊,各個殲滅,金兀朮的這套戰術,以步兵為主的宋朝軍隊完全沒有對應之策。

在北宋時,中國的主要產馬區位於東北和西北,西北地區在西夏國的手裡,東北地區則在大金國的手裡。南宋軍隊根本沒有多少戰馬,所以連輕騎兵都很少更別說重騎兵了,史料記載,南宋軍隊共有大概40萬人,而騎兵總數僅僅不到三萬,連十分之一都湊不夠。

面對戰場上實力懸殊的情況,南宋的名將嶽飛、韓世忠、吳階、劉琦等都在積極摸索克制鐵浮屠的辦法。

嶽飛發現,在鐵浮屠馬腿的關節處,有一大部分是沒有護甲的,這是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後來面對鐵浮屠的時候,嶽家軍沒有使用騎兵硬扛,而是用清一色的輕裝步兵打頭陣,他們只配備短斧和砍刀。當鐵浮屠靠近的時候,這些嶽家軍步兵迅速蹲下,專門砍騎兵的馬腿。這樣一來,戰馬就會栽倒。只要倒了一匹戰馬,由於是連著的,也會帶到周圍幾匹戰馬,整個騎兵隊伍就亂了。這個戰法雖然說得很是輕鬆,其實需要相當的技巧和超強的犧牲精神,面對滾滾而來的騎兵,即使準確地砍中了馬腿,結局也是能被戰馬壓倒。如果砍不中,肯定會被戰馬衝翻,踏做肉泥,這個戰術的結局是橫豎都是死,也就是同歸於盡。這不禁令人想到在抗戰時期,面對鬼子的坦克,我軍沒有坦克,也沒有平射炮。很多戰士都是抱著炸藥包衝上前去,與鬼子坦克同歸於盡。

在當年的戰鬥中,嶽家軍靠著這種不要命的戰法,確實幾次擊退過金國騎兵部隊。雖然金國騎兵的傷亡比例不大,但是鐵浮屠的造價遠非普通裝備可比。嶽飛在自損5千,傷敵八百的方式也確實令金兀朮很頭疼,可是反過來,這種戰法也讓嶽家軍的不少底層士兵寒心,因為不是每個士兵都能具有視死如歸的勇氣,大多數人也不想明知必死還去螳臂擋車。

這種戰法遭到了嶽飛的部將王貴和徐慶的反對,他們都有自己的子弟兵,不想用這種方式白白犧牲,他們跟嶽飛談起自己的看法-那就是不在中原地區同金軍硬抗,可以在江南地區固守,等金軍南侵的時候,可以利用江南的水汊地形再配合水軍就不難對付鐵浮屠,但嶽飛執著於收復舊地,青史留名,建立不世之功,他拋出這樣一句話:

「江南十萬子弟,兵力遠未竭矣!"-《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列傳·嶽飛傳》,

他的意思是說,嶽家軍還有十萬子弟,死得起。徐慶又言:下層士兵頗有微詞,不願送死。嶽武穆又拋出了歷史上著名那句話:「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王徐二將徹底無言以對,從此,三人的關係再不像以前那麼親密,後期嶽飛屈死風波亭的時候,王貴、徐慶乃至牛皋竟無一人為嶽飛說句公道話,不能不讓人唏噓啊!

作為中國歷史上漢民族的著名民族英雄,嶽飛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高尚情操都曾讓人無比景仰,史書稱其為將清廉、愛兵如子—"卒有疾,親為調藥,有頒犒,均給軍吏",皇上的犒賞,他不貪不佔,一律發給軍中將士,然而,唯獨在這件事上,他不懂「人性」和政治,傷了將士們的心,你精忠報國,你要還我河山,你要直搗黃龍,這都可以,但你不能為了實現你個人志願就綁架所有官兵的意志,不是人人都像你一樣,為了理想可以付出一切,很多底層官兵參軍只是為了養家餬口,你為了攀登理想階梯,就用底層官兵的人頭做跳板,始終有點吃相難看。雖然兩軍對壘,難以避免傷亡,但這種「送人頭」的方式絕不可取,多年以後,蒙古的南徵名將木華黎成功地用另一種戰術擊敗了金國的鐵浮屠,根本不用砍馬腳,也不用送人頭,但是木華黎的方法嶽飛肯定用不來,因為宋軍的單兵作戰能力要比蒙古軍隊差了好幾倍。

雖然嶽家軍慷慨赴死令人讚嘆,但是在戰場上傷敵的同時成功保全自己更難能可貴,在這一點上,木華黎比嶽飛更像名將。

相關焦點

  • 木華黎——與瀋陽結緣的草原英雄
    像父親那樣,木華黎對鐵木真盡忠盡力,拼死戰鬥,戰功顯赫。一次,木華黎隨同鐵木真等30餘人,在山谷中行進。突然,山上竄出一幫強盜,瞄準鐵木真等人亂箭齊發。木華黎挺身而出,拉弓射箭,箭箭命中,三個強盜應聲倒斃。強盜們見狀,不敢還手,急忙高呼:「你是什麼人?」木華黎答道:「我是鐵木真的侍從木華黎!」一聽草原英雄木華黎的大號,強盜們立即一聲呼哨,作鳥獸散狀。
  • 木華黎功勳卓著,一輩子都在徵戰沙場,立下不世之功
    成吉思汗咱們都不陌生,他開疆擴土,創建元朝,他所到的地方沒有人不像他臣服。雖然說成吉思汗他本人是一個非常能徵善戰的人,能力也十分的突出,可是僅憑他一個人的力量還是非常的薄弱的。所以在他的手下有非常多的虎將,木華黎就是其中的一員,可以說他為元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
  • 木華黎——扎賚特旗人的祖先
    木華黎,公元1170——1223年,蒙古名將、攻金統帥。蒙古札剌亦爾部人。沉毅多智慧。輔佐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譽稱「四傑」之一。經學術界考證一致公認,今之扎賚特人就是古代札剌亦爾部人的後裔,其祖先便是成吉思汗時期最為顯赫的人物之一——木華黎。
  • 同為抗金名將,比嶽飛先上戰場的民族英雄,种師道為何被後世遺忘
    种師道畫像北宋末年到南宋時期湧現出了很多的抗金名將,但在眾多的抗金名將中一直被世人銘記的當屬家喻戶曉的嶽飛了,但是有一位抗金名將比嶽飛出名的更早,但是後世知道他的人卻不多,他就是抗金名將种師道人民自然對他的為人和事跡都非常地了解,關於嶽飛的事也很自然地在民眾之間流傳。但是种師道不僅沒有成為人民英雄的機會,更沒有與人民並肩作戰的機會。
  • 嶽飛:古代歷史上頂級名將,四十不到含冤而死,真實原因讓人憤怒
    在諸多民間小說還有電視劇演義裡面,嶽飛的故事往往耳熟能詳。街邊隨便問一個小朋友都知道嶽母在嶽飛背上刺字的故事,可謂是感人肺腑。最後的結局非常悲慘,風波亭慘死讓人感到非常惋惜。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古代頂級名將裡面名列前茅。宋遼金三朝公認最強的軍事家,沒有之一。
  • 蒙古名將木華黎,為何會被成吉思汗所器重?
    這事兒不複雜,成吉思汗器重木華黎的原因用九個字就能概括:根子正,忠心足,能力強。這樣的人鐵木真要是不器重,他真就沒資格成為橫掃歐亞的上帝之鞭了。根子正關於木華黎的出身很多人有點誤會,覺得他是個底層奴隸崽子,慢慢才爬上來的。
  • 跟著孫同學微遊榆陽 第九站 木華黎墓:一個埋葬英雄的地方
    鐵木真的驍勇善戰忽必烈的英明神武嘎達梅林的有勇有謀……歷史上有太多的蒙古英雄深入人心讓人心生敬佩其中也包括攻金統帥木華黎木華黎簡介@網絡「木華黎」——蒙古札剌亦兒部人,蒙古名將。據介紹,木華黎去世後,葬於小紀漢鎮井克梁村,當地人起名為「金克敖包」,蒙語意思是:埋葬英雄的地方。清末戰亂,蒙漢群眾自發修建關公廟,將木華黎墓敖包與關公廟共用一牆,使敖包與廟宇成為一體,成為了今天蒙漢群眾共同敬拜之地。1990年,井克梁木華黎十三敖包被榆林市列為重點保護單位。
  • 《成吉思汗》裡的木華黎,是我看過的古裝劇裡最會說話的臣子了
    鐵木真最倚重的將軍木華黎,蒙古四傑之一,世界名將前列,是他從奴隸裡挖掘出來的,打仗一流,平日少言寡語,一說話還很有道理,怪不得鐵木真誇他「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後代當官也從三品官做起,一直延續到明朝。
  • 金國非常忌憚嶽飛,那宋高宗殺了嶽飛後,為什麼金國不趁機南下?
    確實,嶽飛是南宋初期主張抗金的主戰派。但也僅僅是其中之一罷了。南宋主張抗金的將領是很多的。如韓世忠、張浚、張憲、王庶、李綱等人都是主戰派的中堅力量。嶽飛代表不了全部,雖然說少了嶽飛一人非常的可惜。但對大局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少了誰地球都照樣轉,少了一個嶽飛,宋朝和金國的緊張狀態也依舊在持續。歷史上宋金之間曾經四次議和,但議和歸議和。宋金之間的戰爭從未停止。
  • 木華黎的封地和權力有多大?他死後蒙元對其封國是怎樣處理的?
    「權」就是代理,也就是在中原人心目中,很長時間不知道蒙古的「皇帝」是誰,但都知道有個代理的「皇帝」就是木華黎。宋人雜史筆記《蒙韃備錄》就記載,木華黎可以這麼屌:十年以來,東徵西討,威震夷夏,徵伐大事,皆決於己,故曰權皇帝,衣服制度,全用天子禮。可是為什麼權力這麼大,木華黎的子孫卻一直只是臣子呢?
  • 木華黎 成吉思汗麾下著名的「四傑」之一
    經6年徵戰,木華黎徵服了金朝大部分國土,於公元1223年4月班師歸途中,病逝於山西聞喜縣。木華黎在燕京、雲中分別設置行省進行管理。他統帥的親軍,有汪古騎兵1萬、兀魯兀惕部4000、混合兵卒1000、孛圖駙馬率領的伊奇烈思兵2000、蒙和哈勒札率領的忙忽惕兵1000、木華黎的兄弟岱孫率領的札剌亦爾兵1000,總計約2萬人。其它兵卒,主要是招降的金兵和漢軍。
  • 金國在得知嶽飛已死的情況下,為什麼不趁機南下,統一全中國
    金國在得知宋朝已經殺掉嶽飛以後,為什麼沒有大舉南下滅掉宋朝呢?畢竟對於金國來說,他們最害怕的是嶽飛。而嶽飛已經被宋朝給殺掉了,那麼他們也就沒有什麼好害怕的了。所以這時候,他們完全可以帶領大軍南下,滅掉宋朝。有人說,之所以金國沒有南下滅掉宋朝,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宋朝和金國當時是有承諾的。金國和南宋當時的承諾,就是金國把宋高宗的母親韋太后送回南宋,南宋停止進攻金國,並且殺掉嶽飛。
  • 宋朝與金國多次戰爭,湧現無數名將,為何這四位名將令其聞風喪膽
    這就造成了兩宋時期無法磨滅的屈辱,比如金國的「牽羊禮」。因此在遼國、金國和蒙古國當中,金朝對宋朝的屈辱最大。也因此在兩宋時期也湧現出不少抗金名將,不畏強敵,憑藉勇猛讓金國人異常害怕,我們來一起回顧一下,讓金國人最害怕的四位宋朝名將都有誰。
  • 嶽飛下令,處死40個逃兵,心一軟留下來一個,後來竟成名將
    自古以來,當逃兵的下場是非常嚴重的,但是在戰場上,這樣的人也不少,比如說曾經在嶽飛的軍隊中就出現過40個逃兵,嶽飛在看到這些逃兵後下令處死
  • 南宋名將嶽飛之冤
    然而無論是官方史書,還是民間口碑,南宋抗金第一名將的榮譽還是當之無愧地歸屬了悲劇將領嶽飛。這位生活儉樸、愛護士卒、軍紀嚴明、善於用兵的一代名將在所謂的南宋「中興四大將」中年齡最輕、資歷最淺,在德才方面卻最為優秀,軍事成就最引人矚目,他的冤屈也成了千古之殤。百戰名將嶽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
  • 成語故事 |《直搗黃龍》宋朝抗金名將嶽飛的故事
    他就是宋朝的抗金名將嶽飛,嶽飛文武全才,文方面寫有數十首詩詞足以說明,其中《滿江紅》更是流傳至今。除此之外,他愛好讀書,書法也很好;武方面嶽飛可是勇冠三軍,可以挽弓三百斤。有一次,嶽飛與敵人作戰,敵人有幾十萬人,嶽飛部下只有八百人,手下士兵都十分害怕。可是嶽飛卻十分鎮定,說:「我給大家破了它。」然後他左手拉著弓,右手拿著矛,衝擊敵陣,結果敵人大亂,嶽飛乘勢大敗敵軍。
  • 歷史上嶽飛是民族英雄,真實的歷史嶽飛竟是這樣的人物!
    嶽飛,南宋抗金名將,前後打了十幾年的仗(當然有時沒打,不然就是二十年左右了,敗少勝多。因與趙構意見不一,一個主戰,一個主和,這就違背了領導意圖。從現代企業管理來分析,和老闆唱對臺戲,確實不是個好員工。但反過來,大家都認為嶽飛主戰是對的,那麼當然老闆趙構主和是錯的。這樣分析,現代企業老闆有時不聽員工的話,也有把企業做垮的。趙構老闆就是因為貪圖一時的安逸而苟和並留下了毀滅整個企業的錯誤方針!
  • 南宋中興四將真實相貌:嶽飛身材魁梧,面相憨厚,圖五實屬是小人
    所謂「南宋中興四將」是指在宋室南渡過程中,戰功卓著並使大宋保住半壁江山的四位名將。其中,中興四將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如今後世多以宋朝劉松年所繪《中興四將圖》流傳最廣,即嶽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不過現藏於國家博物館的這一幅《中興四將圖》,並不是原畫,而是後世的描摹之作。
  • 成吉思汗的「四傑」之木華黎後裔
    蒙古「四傑」之一的木華黎是成吉思汗甚為倚重的猛將,成吉思汗曾下諭說:「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將南下徵金的交給了木華黎。成吉思汗還賜以九斿大旗,諭告諸將:「木華黎建此旗以出號令,如朕親臨也。」
  • 朱坤明:成吉思汗鐵木真手下開國功臣木華黎,沉毅多智、雄勇善戰
    這句話還是非常有名,成吉思汗鐵木真手下的開國功臣木華黎,戰功赫赫,對成吉思汗統一草原各個部落,攻擊金朝的戰鬥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木華黎被父親孔溫窟窪送給鐵木真做梯己奴隸,但是因為他善於騎射,身材魁梧,所以鐵木真對他非常的信任。每逢大戰, 木華黎都緊隨鐵木真身邊,貼身保衛,箭術高超,任何試圖靠近鐵木真的敵人都成為他的劍下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