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非常忌憚嶽飛,那宋高宗殺了嶽飛後,為什麼金國不趁機南下?

2020-12-12 鮮花暢談歷史

首先就這個問題來說,就顯得太想當然了。確實,嶽飛是南宋初期主張抗金的主戰派。但也僅僅是其中之一罷了。南宋主張抗金的將領是很多的。如韓世忠、張浚、張憲、王庶、李綱等人都是主戰派的中堅力量。

嶽飛代表不了全部,雖然說少了嶽飛一人非常的可惜。但對大局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少了誰地球都照樣轉,少了一個嶽飛,宋朝和金國的緊張狀態也依舊在持續。歷史上宋金之間曾經四次議和,但議和歸議和。宋金之間的戰爭從未停止。很多人錯誤地認為宋高宗趙構就是一個投降派。但事實上,趙構是主和與主戰兩手並存的。宋朝想和平,但從未忘戰。

宋高宗趙構之所以會殺死嶽飛,一方面是因為忌憚嶽飛,再加上嶽飛不遵將令的問題。另一方面就是因為奸臣秦檜的從中作梗了。歷史上金國掌權者完顏兀朮曾給秦檜寫信,其中寫道「必殺嶽飛,而後和可成」。由此可見金國對於嶽飛的忌憚有多麼深。

金國像南宋表示殺了嶽飛就可以真正和平。宋高宗趙構不是傻子,他雖然打壓嶽飛和韓世忠等人。但也知道他們這些人都是國之棟梁,所以並沒有下殺手。反倒是秦檜在收到金國主子的命令後,他立刻開始誣陷嶽飛,比如飛援淮西「逗留不進」、主張「棄守山陽」等等。很快嶽飛就被革職,賦閒在家了。

嶽飛被革職後,這滿足了趙構的需求。但金國對秦檜的要求,秦檜還沒有做到。所以再嶽飛喪失了一切的權利和地位後,秦檜開始進一步迫害嶽飛。他授意張俊利用嶽家軍內部矛盾,威逼利誘都統制王貴、副統制王俊先出面首告張憲「謀反」,繼而牽連嶽飛。之後秦檜偽造了假的罪名一舉把嶽飛擊垮。

秦檜還四處宣揚處置嶽飛是趙構的命令,因此也沒有多少人敢給嶽飛說話。直到宋金議和再次達成後,嶽飛被趙構下令處死。嶽飛死後金國上下彈冠相慶,並說:「和議自此堅矣!」

原本金國也並不想和南宋打了。畢竟蒙古人此時已經開始崛起,金國人也要防範蒙古認為。而南宋方面嶽飛死了,宋金和談成功了,表面上看貌似風平浪靜了。但在和談協議籤署後不久,金國方面海陵王完顏亮發動政變,殺金熙宗,自立為帝。他在整頓完畢後,想要一舉消滅南宋。因此宋金大戰再次爆發。這事發生在嶽飛死後不久。你可以說金國是在看到嶽飛死了,才再次爆發大戰。

但事實上嶽飛是死是活對於金國的戰略主戰沒有絲毫影響。金國之所以在嶽飛死後再次發動戰爭,那完全是因為金國內部政變的影響所導致的。和嶽飛無關。事實上金國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先解決蒙古。但很可惜,金國最終給了蒙古人崛起的機會。最終金國被滅,天下也被蒙古人獲取。

相關焦點

  • 金國在得知嶽飛已死的情況下,為什麼不趁機南下,統一全中國
    金國在得知宋朝已經殺掉嶽飛以後,為什麼沒有大舉南下滅掉宋朝呢?畢竟對於金國來說,他們最害怕的是嶽飛。而嶽飛已經被宋朝給殺掉了,那麼他們也就沒有什麼好害怕的了。所以這時候,他們完全可以帶領大軍南下,滅掉宋朝。有人說,之所以金國沒有南下滅掉宋朝,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宋朝和金國當時是有承諾的。金國和南宋當時的承諾,就是金國把宋高宗的母親韋太后送回南宋,南宋停止進攻金國,並且殺掉嶽飛。
  • 嶽飛死後,南宋為何沒被金國滅了?「中興四將」戰鬥力有多強悍?
    與金國形成對峙局面,卻沒想到是後發展起來的蒙古國先後滅掉金宋兩國。 公元1122年,宋金訂立''海上之盟'',約定聯合滅遼後,這才暫時收回了燕雲十六州,但金國的野心不止於此,隨便找個理由便要討伐宋朝,公元1125年,金兵南下佔領燕京,次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事件「靖康之變」,至此北宋滅亡。
  • 金國也是我國地盤,嶽飛打金國本質是打自己人,秦檜主和百姓有福
    要想成為一名忠臣,最起碼的你得聽君主的命令吧,嶽飛的主人是宋高宗,宋高宗向嶽飛下了十二道金牌。 嶽飛都不聽,從這一點來說嶽飛也太不拿君主的命令當回事了吧,到底宋高宗是皇帝還是嶽飛是皇帝呢?
  • 若宋高宗支持嶽飛,北伐能打到哪?被忽略的經濟帳:南宋頂不住了
    歷史上普遍認為嶽飛之死是秦檜陷害所致,但在當時的皇權社會,宋高宗的態度也至關重要。宋高宗的態度是決定嶽飛命運的關鍵,高宗要是支持嶽飛,秦檜再怎麼讒言相加都沒用。於是也有人問,要是宋高宗當初堅定支持北伐,嶽飛能否真的打穿金國,直搗黃龍,救回徽欽二帝嗎?
  • 宋高宗獨子去世後繼無人 小嶽飛請戰杜充不理不睬《花咪說中國通史...
    說「除大逆之罪外,餘皆不論」 可到苗傅和劉正彥離開之後 宋高宗就派來勤王的將領韓世忠率領著軍隊 以苗、劉二人「大逆不道」為由 前去捉拿他們 當苗傅和劉正彥被抓住押回京城後 宋高宗就下令 對他們處以「磔刑」
  • 辛棄疾一生六百多首詩詞,又力主抗金,為何卻一字不提嶽飛?
    靖康之變後,北宋滅亡,金國人南下侵佔整個中原。康王趙構渡江南下,在江南建立南宋,繼續與金國抗衡。在南宋初期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以嶽飛為首的一批抗金名將擔負起保家衛國的歷史重任,與金國侵略軍展開殊死搏殺。
  • 南宋有中興4大名將,為何只有嶽飛不得善終,趙構:我真的忍不了
    ,雙方約定一起瓜分遼國,可金兵拿下遼國後卻趁勢南下,滅亡了北宋,俘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還將後宮的皇后,嬪妃,公主都擄到了北方,歷史上稱之為靖康之恥。 第1個原因是嶽飛幹預宋高宗立皇儲,公元1137年,嶽飛奉召進宮覲見皇帝,當時宋高宗對嶽飛也非常好,還說出了中興之事,朕一以委卿,還準備將劉光世的5萬大軍全部交給嶽飛,可惜張俊和秦檜從中作梗
  • 如果不是宋高宗秦檜阻撓,嶽飛真有收復失地、直搗黃龍的能力嗎?
    但如果沒有宋高宗、秦檜的阻撓,嶽飛的夢想有可能實現嗎?一、南宋初期的形勢在宋金戰爭前期,戰爭的主動權幾乎都掌握在了兵強馬壯的金軍手中。從靖康之變以後,金軍為消滅趙宋皇室,多次主動南下發動攻擊,史稱「虜人用兵不已。今日陷一城。
  • 嶽飛被人害死後,秦檜是怎麼處理嶽飛家人的?這個方法真實用
    嶽飛的千秋功業自不必說,他的長子嶽雲當時也已經是的少年將軍,戰功赫赫,曾以500騎兵在數十萬金國大軍中來回衝殺數十次,大破金軍,1142年,嶽飛死時年僅39歲,嶽雲23歲,他們被害死後,他們的家人也遭到了殘酷對待。
  • 南宋名將嶽飛之冤
    鎮壓了楊麼起義後,嶽飛本人升任招討使。同時,嶽飛所部也因為收編了數萬投降的義軍,實力大增,被南宋朝廷改為後護軍,與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吳玠四人的部隊並為南宋政權的王牌主力。紹興六年到紹興七年(1136-1137),嶽飛所部與金國扶植的偽齊政權多次交鋒,屢戰屢勝。
  • 嶽飛之死:嶽家軍做大做強,嶽飛涉及了朝廷政事
    一代抗金名將,於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嶽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儘管在宋孝宗時,嶽飛被平反昭雪。此後,將嶽飛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被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但人死不能復生,因此,嶽飛之死,可謂千古奇冤。
  • 趙構授意秦檜,藉口殺掉嶽飛,是為了給金國表忠心嗎?
    近年來,有些人對嶽飛之死說法不一,也有人極力為秦檜翻案。嶽飛之死,與秦檜一點關係都沒有是說不過去。雖說生殺大權在皇帝手裡,但殺一個在百姓中的抗金英雄。還是要找一個所謂藉口,趙構就是利用秦檜找到一個莫須有的罪名為藉口,把嶽飛殺害。所以嶽飛之死,秦檜是要負歷史責任的。
  • 嶽飛實至名歸的「民族英雄」之名為什麼被取消?
    一首《滿江紅》亙古流傳,一則「嶽母刺字」故事萬世流芳,一位名將嶽飛讓人們尊重至今。但嶽飛這位「實至名歸」的民族英雄之名為什麼被取消,甚至還被移除了教科書?今天我們就來追溯一下真正的原因。一年之後,宋欽宗反悔,召集了大批勇士和金國硬碰硬,但卻被困於開封,戰爭陷入了僵持階段。金人對趙桓出爾反爾不守信用的行為非常不爽,完全不念及舊情大開殺戮。
  • 明知道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後是死路一條,嶽飛為何不造反?愚忠還是不敢?
    編者按:網絡上一直有人問,嶽飛知道自己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之後是死路一條,為什麼不直接在河南起兵反抗朝廷呢?嶽飛怎麼那麼愚忠呢?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因為趙構召回嶽飛的時候,根本沒有殺嶽飛的想法。只是因為完顏昌被完顏宗弼發動政變所殺,河南、陝西又被金國奪走。如果嶽飛能收復河南,再去議和,對趙構來說當然是有利的。
  • 對金國俯首稱臣,殘害忠臣良將,宋高宗趙構是明君還是昏君?
    ,關於宋高宗趙構的雙重面相,應當從他在位的種種行為來判斷。(一)、俯首稱臣,殘害忠臣良將"至於克復舊物,則晉元與宋高宗視四君者有餘責焉"。宋高宗的軟弱無能,那在歷史上都是遠近聞名的。早在南京應天府稱帝之時,高宗就一直以怯懦的態度示人。而且,一昧的啟用那些主和派,從未想過真的要為父兄報仇。這才引發了苗劉之變,後來到了南方,又讓金國的軍隊一路追趕到海上。
  • 古代騎兵威力巨大,為什麼嶽飛能用步兵破掉鐵浮屠和拐子馬?
    但是金軍接下來也遇到了讓他們無比頭疼的對手,那就是抗金名將嶽飛,嶽飛率領嶽家軍取得抗金大捷,一舉擊潰鐵浮屠和拐子馬,可以說嶽飛打的金軍心驚膽戰,如果不是南宋內部投降派的阻撓,嶽飛一度差點收復北方失地。嶽飛確實是南宋唯一跟跟金軍打野戰還不落下風的將領,嶽家軍不在於有多勇猛,而是善於利用當地人採取先發制人,知己知彼的戰術來克制金軍,從而讓金人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因為金人從未擊敗過嶽家軍,所以金跟宋和談時候首要條件就是要先殺了嶽飛。
  • 靖康之恥徽欽二帝蒙難,百年後金國滅亡,南宋是如何向金國復仇的?
    文丨笑傲天下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宋朝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個統一王朝,他以高度繁榮的經濟和文化水平聞名於世,但是同時與之相對的卻是非常孱弱的軍事力量。在三百多年的宋朝歷史中,少有對外戰爭勝利的時候,大多不是失敗就是求和。
  • 嶽飛真是被冤死的嗎?趙構退位時的一句話,道破不得不殺他的原因
    在紹興七年(1137年)二月,嶽飛奉詔入朝,覲見高宗趙構。1137年9月至10月期間有諜報稱金國即將放歸趙諶,嶽飛非常擔心便向趙構提議立養子趙瑗(即後來的宋孝宗)為皇儲。這樣的提議在趙構看來很是不贊同,並為此斥責嶽飛。這一段故事據後來學者分析為兩者矛盾加深的原因之一。
  • 《嶽飛傳》當中的金兀朮,在正史上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在《嶽飛傳》當中,金兀朮是一個非常具有特點的人物。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都是嶽飛最大的一個敵手,給當時的南宋造成了很大的威脅。那麼,正史上的金兀朮,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趙構也由此稱為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史稱宋高宗,雖然北宋滅亡了,但是金國對於中原之心還是不死,因此金國大軍繼續與南宋作戰,宋高宗趙構即位之初,還是不錯的,其中主戰派李綱作為宰相,全面處理與金國的作戰事宜。
  • 若不是趙構十二道金牌,嶽飛能直搗黃龍,滅掉金國嗎?
    《靖康之恥》是中國古代非常屈辱的一頁,被金人俘獲的徽欽二帝和3000餘名后妃、皇子、宗族、貴戚等被押往金國,遭受折磨和侮辱。所幸的是,在宋徽宗之子趙構在位期間,宋朝政權在南方延續,史稱南宋。在那之後的十年中,雙方持續交戰,一時無人能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