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宋高宗支持嶽飛,北伐能打到哪?被忽略的經濟帳:南宋頂不住了

2020-12-16 騰訊網

文/商學野

在美麗的杭州西湖旁邊,有三座古樸的祠廟環繞在周圍。這三座祠廟屬於三位忠臣名將,分別是宋代的嶽飛廟、明代的于謙祠以及明末的張蒼水墓,這三位被後人合稱為"西湖三傑"。

"嶽飛廟"始建於宋朝,在修成之後一直香火鼎盛,遊人來西湖必定祭拜嶽王爺。嶽飛是南宋抗金名將,是被歌頌千年的南宋民族英雄。他曾帶兵北伐中原,一路勢如破竹,並矢志"直搗黃龍"。但是在關鍵時刻,嶽飛被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最終功虧一簣。

嶽飛被召回後,在第二年被秦檜和張俊誣陷下獄,最後以謀反罪處死。嶽飛之死被稱為"千古奇冤",在後世引得無數文人嘆息。紹興十年的北伐未能光復中原,則是後來宋朝君臣的一大遺憾。

歷史上普遍認為嶽飛之死是秦檜陷害所致,但在當時的皇權社會,宋高宗的態度也至關重要。宋高宗的態度是決定嶽飛命運的關鍵,高宗要是支持嶽飛,秦檜再怎麼讒言相加都沒用。於是也有人問,要是宋高宗當初堅定支持北伐,嶽飛能否真的打穿金國,直搗黃龍,救回徽欽二帝嗎?

一、嶽飛第四次北伐

嶽飛的軍事生涯裡一共北伐四次,除了第一次北伐的對手是金人扶持的政權"偽齊"外,後面三次都是跟金人交手。而在嶽飛北伐之中,第四次是最為輝煌的。這次北伐發生在紹興十年,金國大將完顏兀朮居然撕毀合約南下侵略,宋軍只能迎戰。

當時嶽家軍駐守在鄂州,金軍進攻時,嶽飛就請命出兵,結果宋高宗不許。沒想到金人一路暢通無阻,眼看就到了安徽順昌,這時候宋高宗才派嶽飛去救火。

嶽飛在紹興十年6月開始北伐,前鋒張憲一馬當先拿下蔡州,牛皋和孫顯在魯山和淮寧府擊敗金軍。嶽家軍一路北上收復了許昌,並且在第二個月攻下河南鄭州和洛陽。

北伐之順利讓南宋軍民為之一振,也讓淮河流域的百姓鼓舞振奮。

從紹興初年開始,嶽飛就跟北方的抗金義軍有聯繫。此次北伐中,嶽飛就跟河東地區民間義軍領袖合作,短短兩個月間河南已經大半光復,舊都開封成為孤城。

但是嶽飛的對手完顏兀朮不是等閒之輩,他知道嶽飛在郾城的軍力薄弱,於是派精銳騎兵15000多人進攻郾城,想給嶽家軍來個斬首行動。金軍的主力是"鐵浮屠",也就是"具裝騎兵",人馬都披著鐵甲,很難殺傷。嶽家軍在郾城之戰中用步兵對騎兵,挖掘坑道,用刀砍馬腿破了鐵浮屠,金兵大敗。

郾城大敗後,完顏兀朮派軍進攻許昌,嶽飛兒子嶽雲和大將王貴帶騎兵和金人血戰,斬首5000級,俘獲2000人。這一仗之後完顏兀朮大驚失色,已經沒有底氣再戰。此時開封城內的金人將老幼婦孺全部送走,隨時準備逃跑。

嶽家軍擊敗完顏兀朮,已經進軍到了開封城外的"朱仙鎮",此時整個北方形勢大好,黃河一帶唾手可得。也就是在這時候,嶽飛說出來"直搗黃龍"的口號。

但沒想到嶽家軍剛到朱仙鎮,宋高宗趙構的金牌就來了,嶽飛"恢復舊山河"的理想再次成為泡影。

二、不算富裕的宋朝

"十二道金牌"發到河南,嶽飛不得不撤兵。嶽家軍走的時候,北方"忠義軍"將士無不痛哭流涕,嶽飛走到蔡州被百姓阻攔,因為百姓害怕金人回來之後屠城報復,嶽飛只能掩護大量百姓南逃。

"十年之功,毀於一旦。"後人讀到宋史,無不嘆息。

嶽飛一路高歌猛進,宋高宗的這通操作讓人看不懂,但是也有人好奇:以當時的南宋國力,嶽家軍要是再打下去,到底能走多遠呢?

首先先說個後世公認的結論:嶽家軍很可能繼續北上,但是最遠只能打到燕雲十六州,很難直接滅掉金國。

嶽飛的第四次北伐剛開始確實非常順利,大軍北上後基本沒有打過敗仗,而且殺敵很多。不光嶽家軍,韓世忠和張俊的軍隊也打得很順利。這種順利在宋朝歷史上很少見,因為宋代的軍隊實在是孱弱,一直被北方的遼和金吊打。

宋軍之所以強大,其實就是嶽家軍的戰鬥力強。完顏兀朮當時的兵力號稱"百萬大軍",其實可能只有二三十萬人;而嶽家軍人數雖在10萬上下,但這些都是嶽飛親自訓練三年以上的精兵,正面交鋒絲毫不怕金人。

嶽家軍不怕金軍,但是兩國交鋒越打越北,漸漸地就會暴露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後勤補給。

金人的國土在北方,完顏兀朮不斷後退,卻離自己的本土更近,無論是軍糧的補給,還是軍隊的增援都會更加迅速。但是嶽家軍遇到的問題很現實,南方的補給線越來越長,精銳軍隊也越打越少,能否繼續北上完全看國內經濟能否支持。

嶽家軍高歌猛進時,秦檜上書宋高宗:"兵微將少,民困國乏,嶽某若深入,豈不危也。願陛下降詔,且令班師。"他的理由就是,嶽飛再打下去就打不動了,因為南宋沒有兵將和糧草支援前線。

後世分析,秦檜這番話其實不完全是假的,因為南遷之後,南宋只有半壁江山,肥沃的華北平原全部拱手相讓。中國南方多山,並沒有大片的平原來養活軍隊,嶺南地區此時正在開發中,又因為稅收過重還發生過叛亂。洞庭湖地區也有鐘相起義,還是嶽飛親自鎮壓下去的。在宋高宗年代的南宋,國家確實貧弱,連年用兵費用巨大,嶽飛第四次北伐讓朝廷掏空了家底。

宋高宗就算願意支持嶽飛,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補給問題遲早會暴露出來。

三、棘手的燕雲十六州

嶽飛北伐前期勢如破竹還有個原因,那就是宋軍佔據"人和"要素。此時兩軍交戰的地點還在南方,這裡以前被"偽齊"政權壓榨,百姓心向宋朝,簞食壺漿迎接嶽家軍。但是再往北上,"人和"這一點就會削弱,金人的統治更加穩固,百姓的認同感就會變弱。如果金人"堅壁清野",嶽家軍就會陷入苦戰。

除此以外,嶽家軍面前還有一根難啃的骨頭,那就是北宋時期幾次出徵都拿不下的"燕雲十六州"。北宋初年,宋遼兩國在燕雲十六州爆發多次大戰,宋軍都是先勝後敗,最後無奈乞和。

北方地區的平原是騎兵的主場,北宋時期的北伐軍就被騎兵斷糧道,之後沿途追殺,死傷慘重。南宋軍隊以步兵為主,因為南宋除了淮西地區外沒有產馬之地,騎兵不多。

除了金人騎兵難纏外,燕雲地區還有大量的土地屬於山區,這裡完全是金國的的主場。他們在這裡熟悉地形,而且有作戰經驗,這些要素都對嶽家軍不利。

如果嶽家軍打到了燕雲地區,金國就會有亡國之患,肯定舉全國之力來防守。那時候燕雲十六州可能會形成拉鋸戰,這對於求速戰速決的嶽飛和南宋來講是非常不利的。

我們假設宋高宗支持嶽飛,嶽家軍在前線高歌猛進,但是南宋國土內因為百姓負擔過重,很可能發生起義。大軍在外,起義要是擴散開來,還沒等金人南下,南宋就自己滅亡了。這一點是朝廷大臣很忌憚的,也是宋高宗心裡的恐懼。權衡之下,十二道金牌召回嶽飛,可能是宋高宗無奈的決定吧。

參考資料:

1、《由嶽飛之死看南宋高宗時期的內政與外交政策》 徐勝雷

2、《試論南宋經濟的衰退》程民生

相關焦點

  • 千古遺恨,如果沒有十二道金牌召嶽飛回師,南宋北伐能到哪一步?
    編者按:如果宋高宗不殺嶽飛並且讓嶽飛堅持北伐,北伐能夠取得怎樣的成果,這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問題。
  • 如果不是宋高宗秦檜阻撓,嶽飛真有收復失地、直搗黃龍的能力嗎?
    當然,這種構想最終是沒能成為現實的。但如果沒有宋高宗、秦檜的阻撓,嶽飛的夢想有可能實現嗎?一、南宋初期的形勢在宋金戰爭前期,戰爭的主動權幾乎都掌握在了兵強馬壯的金軍手中。之所以會出現一邊倒的情形,與南宋初期的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因素有很大關係。01 南宋朝廷在主戰與保守之間搖擺不定。
  • 南宋悲歌:150年間多次北伐皆無疾而終
    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那時期的中華民族多災多難,歷經靖康之恥到南宋末期,北土淪陷一百五十餘年。所幸當時不管士大夫、還是百姓多心向南方。 為什麼歷次北伐會失敗?到底有哪些欠缺?先來了解每次北伐的前因後果再具體分析。 一,嶽飛北伐 北宋靖康二年(1127),金兵破開封,北宋覆亡,宋徽宗九子康王趙構在南方建立南宋,穩定後以臨安(今杭州)為都。
  • 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不是宋高宗而是誰?
    提起南宋,「偏安一隅」無疑是它知名度最高的標籤。南宋開國帝王宋高宗趙構,也因為選擇定都杭州、重用秦檜、殘害嶽飛等而成為南宋知名度最高的帝王。但是最有名氣並不意味著最有作為。他原名趙伯琮,是宋高宗趙構的同族兄弟、宋太祖趙匡胤的六世孫趙子偁的兒子。因為趙構沒有剩下兒子,趙昚成為趙構的養子。其實,趙構還有另一養子,是其同族兄弟趙子彥的兒子趙伯玖,也就是趙璩。晚年,宋高宗曾對兩個養子進行了考核。據說是用美人去試探養子們的定力。趙璩見到美女垂涎三尺,魂跟丟了愛的。而趙昚很能把持自己,拒絕美色誘惑。趙昚勝出,取得皇帝位置。
  • 嶽飛一生「猶未雪」的靖康之恥,南宋用了多少年才得以雪恥?
    一代名將嶽飛在《滿江紅》中曾如是說到。嶽飛從北宋末年投軍,到南宋初年得以在南宋軍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再到後來位列的「中興四將」,統率南宋行營五大護軍中戰鬥力最為強悍的行營後護軍(以嶽家軍為主體),可以說嶽飛的大半生都奉獻給了趙宋王朝。
  • 南宋名將嶽飛之冤
    這位生活儉樸、愛護士卒、軍紀嚴明、善於用兵的一代名將在所謂的南宋「中興四大將」中年齡最輕、資歷最淺,在德才方面卻最為優秀,軍事成就最引人矚目,他的冤屈也成了千古之殤。百戰名將嶽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嶽飛少年時向同鄉周同學習槍術、箭術,不到20歲就已經能拉開300斤的強弓。靖康元年(1126),嶽飛在相州從軍。
  • 嶽飛滿江紅背後的四次北伐作戰,一代名將戰無不勝,卻功虧一簣
    隨後,嶽飛在不斷的作戰中逐漸壯大,他的名聲和軍隊實力繼續增強,到了公園1134年,嶽飛開始了他的北伐作戰。第一次北伐,嶽飛主打偽齊的李成所部,戰役目標消滅李成,收復襄陽周邊地區。嶽飛以三萬左右的兵馬,大破李成,成功收復襄陽等地,北進到信陽。此一戰令宋高宗趙構十分振奮,因為獲取襄陽,就確保了長江下遊南宋朝廷的安全。
  • 南宋抗金名將嶽飛
    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嶽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嶽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嶽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嶽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
  • 南宋有中興4大名將,為何只有嶽飛不得善終,趙構:我真的忍不了
    後來宋高宗趙構建立南宋,定都臨安,才保住了大宋的半壁江山,當時宋朝也出現了4個名將,分別是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嶽飛,他們被後人稱為中興四大名將,幫助南宋穩定朝局,但為何只有嶽飛一人不得善終
  • 如果當年南宋全力支持嶽飛「直搗黃龍」,有機會直接把金滅掉嗎?
    如果南宋全力支持嶽飛,消滅掉金國還是有可能的。雖然北宋滅亡後,宋朝的國土面積大大縮小,但最富庶的江南地區仍然控制在南宋手中,這個地區佔天下賦稅的絕大多數。南宋初年,也是南宋軍隊最強大的時候。實際上原因很簡單,南宋的政權體制當時受到了破壞,還沒有完全重新構建起來,這時的宋高宗趙構沒有能力控制軍隊。南宋受到了金兵的強大壓力,地方上的軍隊就有了很大的自主性。沒有了北宋那種僵化體制的制約,以嶽家軍為首的南宋軍隊迅速脫胎換骨,變得非常強大。
  • 宋高宗@嶽飛
    嶽飛嶽飛,字鵬舉,南宋傑出將領,民族英雄。嶽飛組織嶽家軍對抗金軍,百戰百勝,一度逼近汴京。附:宋高宗其它書法作品  趙構少即醉心書道,陸遊曾說:「思陵妙悟八法, 留神古雅,訪求法書名畫,不遺餘力。清閒之燕,展玩摹拓不少怠。」他曾自謂:「餘自魏、晉以來以至六朝筆法,無不臨摹,眾體備於筆下,意簡猶存取捨,至若禊帖,測之益深,擬之益嚴,以至成誦。」他整理收集宣和內府因戰亂而散失的佔代法帖名畫,身體力行地提倡大眾研習書法。
  •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宋高宗為何以「莫須有」之罪殺嶽飛?
    紹興十一年 12 月 29 日(1142 年 1 月 27 日),宋高宗親自下令,要將嶽飛以毒酒賜死,張憲、嶽雲則是斬首示眾。一代名將嶽飛的下場居然不是在戰場上英勇犧牲,而是被自己侍奉的宋高宗和秦檜害死,著實令人扼腕嘆息。那麼,宋高宗為何要殺嶽飛呢?
  • 如果沒有主和派阻撓,南宋全力支持嶽飛直搗黃龍,能不能滅了金國
    如果說嶽飛能夠從當時南宋境內打到長春,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兩地相差的環境實在是太多,去年12月我去南京待了幾天,穿單衣就行,街上還有穿七分褲的,等到我飛回大連的時候,凍得北都找不到了,直接穿上羽絨服,而長春氣溫比大連還要低。
  • 嶽飛的功勞是南宋文人杜撰出來的?《金史》的記載簡直毀三觀!
    嶽飛十二歲入伍參軍,一生打過大大小小上百場戰爭,面對大好形勢,朝廷主和派把持朝堂,畏葸不前的情況,嶽飛力排眾議,主張抗金,嶽飛在紹興四年(1134年),收復襄陽六郡,第二年開始便決定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開始毀盟攻宋,嶽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
  • 文武雙全的辛棄疾,為何40年不受南宋重用呢?害得他只能在家寫詞
    宋高宗和宋孝宗對北伐的態度不同。辛棄疾與嶽飛所處的年代,恰好是擦肩而過了。嶽飛活著的時候,宋高宗還是力挺北伐的,可是伴隨著秦檜逐漸掌權,求合派的勢力漸漸做大,北伐這件事就被擱置了。嶽飛也因此蒙冤被殺,此後秦檜長期掌握宋朝權柄,宋高宗也不願意再起幹戈。
  • 南宋鐵血宰相韓侂胄,追封嶽飛,北伐金國,為何被後世罵為奸臣?
    ,官復原職,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追封嶽飛為"鄂王"的實際上是南宋宰相韓侂胄,也是最後一位對金國發起北伐的宰相,然而最終他卻被函首安邊,還被安上了"奸臣"的罵名。韓侂胄在掌握朝中大權後,主張對金強硬的政策,為了更好的推進北伐策略,在1204年追封嶽飛為鄂王,並削去了秦檜的王爵,以激勵主戰派的士氣,重用辛棄疾、陸遊等抗戰派人士,但這也引起了主和派人士的不滿。
  • 宋高宗獨子去世後繼無人 小嶽飛請戰杜充不理不睬《花咪說中國通史...
    大家好 歡迎您收看《花咪說中國通史576》 今天我要講的是南宋第一武將 我們上次說到苗傅和劉正彥發現 他們如果再留在皇帝身邊也撈不到什麼好處
  • 歷史的軌跡定格南宋,精忠報國民族英雄嶽飛,永垂不朽,名留青史
    嶽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嶽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
  • 嶽飛含恨而終後,他的子女結局如何?
    嶽飛所作《滿江紅》將其立志報國的雄心壯志展示的淋漓盡致,正如詩中所言,嶽飛積極向上,力主北伐,渴望收復落入金人之手的大好河山,與此同時,也體現出嶽飛因為時運不濟而導致被迫仰天長嘯的無奈。 眾所周知,嶽飛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民族英雄,嶽飛少年參軍,經過多年的努力,最終成為南宋王牌部隊嶽家軍的統帥。正所謂:「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 金國非常忌憚嶽飛,那宋高宗殺了嶽飛後,為什麼金國不趁機南下?
    確實,嶽飛是南宋初期主張抗金的主戰派。但也僅僅是其中之一罷了。南宋主張抗金的將領是很多的。如韓世忠、張浚、張憲、王庶、李綱等人都是主戰派的中堅力量。嶽飛代表不了全部,雖然說少了嶽飛一人非常的可惜。但對大局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少了誰地球都照樣轉,少了一個嶽飛,宋朝和金國的緊張狀態也依舊在持續。歷史上宋金之間曾經四次議和,但議和歸議和。宋金之間的戰爭從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