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不是宋高宗而是誰?

2021-01-07 文蹤旅跡

提起南宋,「偏安一隅」無疑是它知名度最高的標籤。南宋開國帝王宋高宗趙構,也因為選擇定都杭州、重用秦檜、殘害嶽飛等而成為南宋知名度最高的帝王。

但是最有名氣並不意味著最有作為。

一、宋高宗的選擇

淳熙十四年(1187),八十一歲高齡的宋高宗趙構在杭州德壽宮與世長辭。從靖康二年(1127)稱帝建元,趙構為延續趙宋的命脈苦心積慮六十載。然而,命運並不眷顧,他落下了殘害忠良的罵名,也籤訂了苟安南方的《紹興合議》。直到生命的盡頭,他還花心思選擇了繼任者——趙昚(音同「慎」)。

南宋法定繼承人趙昚實際上並非趙構的後代。他原名趙伯琮,是宋高宗趙構的同族兄弟、宋太祖趙匡胤的六世孫趙子偁的兒子。因為趙構沒有剩下兒子,趙昚成為趙構的養子。其實,趙構還有另一養子,是其同族兄弟趙子彥的兒子趙伯玖,也就是趙璩。

晚年,宋高宗曾對兩個養子進行了考核。據說是用美人去試探養子們的定力。趙璩見到美女垂涎三尺,魂跟丟了愛的。而趙昚很能把持自己,拒絕美色誘惑。趙昚勝出,取得皇帝位置。儘管立儲的過程如何風生水起,但趙昚是南宋合法的繼承者。

淳熙十四年(1187)趙構去世後,時年36歲的趙昚即繼位,成為宋孝宗。

二、對高宗時代進行糾偏反正的優秀帝王

毫無疑問,宋孝宗的榮華富貴都是宋高宗給的。按常理,宋孝宗會做的大抵也是好好感謝先帝的隆恩,明確一下自己繼承發展南宋的志向。孝宗也確實做了後者,但對於高宗,他也沒有避諱高宗的過錯。

孝宗對高宗時代的第一個糾偏,就是為嶽飛平反,為秦檜定罪。高宗推行且戰且和的消極對金策略。自己立不起來,只有苟安,即使沒有秦檜,高宗也繼續施行打壓嶽飛等抗金忠臣的屈尊戰略。

和高宗不同的是,孝宗一開始就是堅定的「主戰派」。

把家國大義作為執政要旨,孝宗決心:「朕惟天下有弊事,無弊法,今日之弊,在乎因仍習俗,若改而更張,宮商斯在。」 隆興元年(1163),孝宗下令將嶽飛官復原職,還其田宅。此後,他又數度追封嶽飛,讓這位民族英雄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對秦檜的餘黨,孝宗趕盡「殺絕」。

同時,對於高宗乃至趙宋「祖訓」的「重文抑武」,孝宗大膽糾正。為重振武風,孝宗不僅倡導文官要兼具武官素養,直接擢升武官的身份等級,還直接推行「銳意武備,嚴教閱、修器械,凡州郡禁卒、士軍弓手,以至民兵,並加訓齊」的軍事改革。

為了提振將士信心,「文縐縐」的孝宗曾五次身著戎裝檢閱南宋軍隊。為了保障軍隊後勤給養,他甚至還勒緊了自己家的褲腰帶,過上了簡樸的生活。

對於高宗時代權臣秉政,黨同伐異的混亂政局,孝宗及時治理。在繼位的第九天,孝宗即發布求諫納言的詔書。僅僅是在剛繼位的半年內,他就發布了至少五道同類詔書,打通下屬和百姓發表意見的通道。

為了改變高宗時期人浮於事和理學帶來的士人脫離實際惡風,孝宗率先垂範,親自校對財政文書、總核名實。和高宗的盡力苟安相比,孝宗事必躬親,致力於解決困擾朝廷的內憂外患。

三、創造一代中興的最佳帝王

隆興元年(1163)夏,孝宗下令北伐金軍。這是南宋立國以來第一次舉國同心,抗擊金軍。由於雙方戰力差距過大,宋軍最終敗退。但是金人認識到此人非同一般,必須從長考量。南宋與金人再次籤訂合約,即「隆興和議」。但這個和議,與高宗不戰而屈居於人的逃跑主義有著本質的區別。

北伐失利後,孝宗並沒有苟安於世,而是狠抓過國力恢復,採取一系列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

在「隆興和議」換來幾十年的和平環境中,南宋迎來一個中興局面,即「乾淳之治」。

雖然宋孝宗在位的二十七年間,南宋並未收復中原,國家治地始終囿於長江以南,但孝宗一朝仍舊是南宋七朝中百姓最安居、政治最清明、軍事最強盛、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期。因而論誰是南宋最佳帝王,一手創造了「乾淳之治」的宋孝宗趙昚無疑是最佳人選。雖然他的一生也不完美,但當他於紹熙五年(1194)辭世時,黃河也改道入淮,開啟了奪淮入海的六百年。

相關焦點

  • 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死於1194年
    儘管自己也頗為好色,但對於選拔誰為接班人,宋高宗自己心中,已經有了答案。於是,紹興三十年(1160年)二月,就在處理完母親韋太后的喪事後,宋高宗正式宣布,將不近女色的養子、普安郡王趙瑗改名趙瑋,並晉封為建王,立為皇子。
  • 你認為歷史上的宋高宗趙構是怎樣一個皇帝?為什麼?
    我們都知道宋高宗趙構是宋徽宗的第九子,也是宋欽宗的弟弟,他是北宋亡國之後,南宋的建國皇帝,他在位時間35年,為政時期,偏角一隅,苟且偷安,不知道發憤圖強,重整兵馬,收復中原地區,反而臣服於金國,與金國妥協求和,作為南宋的開國皇帝,他可謂是一個不入流的皇帝!
  • 皇帝難當 南宋四帝的文藝範兒更難學
    如果真的有時光穿梭機,不要輕易的去嘗試後宮佳麗三千的帝王生活,因為但凡是個有一點點為社稷著想的皇帝,那每日是要五更天上朝,也就是北京時間凌晨3-5點起床,5-7點上班,隨時還有接受來自下級大事小情的諮詢,這種通勤的辛苦程度遠超今日世界上每一個國際化大都市的節奏。(當然,萬曆是個例外,23年沒有上過早朝,也是一枚奇葩皇帝了。)
  • 北宋滅亡後,南宋為何放棄有長江天險的南京,而是定都臨安?
    在南宋建立到紹興八年之間,南宋君臣在建都問題上便爭論不休,並且有著不同的建議和主張。政權建立之初,由於金軍的威脅甚大,宋軍在金軍的鐵騎下節節敗退,應天府終究不是駐蹕的長久之地,為了穩定人心並抵擋金軍南侵,南宋必須遷都他處。建炎年間,在南宋統治階級內部,關於遷都的爭議便有三次,第一次爭論的焦點在于堅守中原還是巡幸東南。
  • 淺談南宋中興四將和南宋的中興
    中興四將雖然趙構復興了宋朝皇室,南宋又存在了一個半世紀,但宋朝的中興難稱榮耀。中興四將都可謂戰功卓著,但又有誰是名副其實,又有誰是名不副實的呢?張俊69歲去世,善終,追封循王,諡號忠烈,配享宋高宗太廟。大王皇帝親弟,人心所歸,當天下,不早正大位,無以稱人望。—張俊
  • 不是功高震主,而是觸碰了皇家的禁忌
    對於金人來說,這兩個皇帝不僅是俘虜,還是他們手上的搖錢樹。只要金人稍加利用,便可以賺得個盆滿缽滿。然而對於已經建立南宋政權的宋高宗來說,這兩個皇帝就成了他的累贅,或者說是心腹之患。宋高宗給金朝送禮,並不是擔心金人除掉他們,而是怕金人將他們送回來!所以同樣地,嶽飛打著「收復失地,迎回二聖」的口號,自然就有點不合時宜了!
  • 都是和平禪讓,燕王噲引發內亂,宋高宗與乾隆皇帝為何得以善終?
    當然也有例外,在中國古代史上有不少皇帝活著的時候就禪讓了皇位。而禪讓也分形勢所迫不得已的禪讓與和平自願的禪讓,總體來說前者還要多一些的。說起和平自願的禪讓,大家一定會想到南宋的宋高宗以及清朝的乾隆皇帝。
  • 宋高宗趙構從熱血青年,到苟且偷安的轉變
    至於原因,竊以為趙構已是感覺到亂局之中大有可為,有了野心的他自然與從前不同。知道以後有稱帝的機會,任誰也會更惜命。 現實果然印證了他的判斷。翌年,徽欽二帝被擄,趙構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既然嘗到了甜頭,趙構以後當然還會選擇自保,不管求和是否屈辱。
  • 杭州八卦田,南宋皇帝的躬耕之地
    意思是皇帝作為表率親自耕種,老百姓更要辛勤勞作務農,這樣國家才會長治久安。 ▇ 南宋何時開始「籍田」? 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南宋與金國籤訂了不平等和約,史稱「紹興和議」。同年十二月除夕夜(1142年初),趙構和秦檜殺害嶽飛。
  • 宋高宗生母韋太后在金國期間有沒有給金人生下兩個孩子?
    從宰相丫鬟到皇帝的女人這其中包括了宋高宗生母,後來的韋太后。韋太后的出生很卑賤,他是當時退休宰相蘇頌買來伺候自己的小丫鬟,後來被蘇頌推薦,順利進入了皇宮。」蘇頌怎麼說也是個宰相,不太可能這麼智障,尿頻就認為是富貴相,自己不能擁有,應該作為「祥瑞」送給皇帝。這則記載很可能是用來證明後來成為國母的韋太后的清白之身,因為韋氏入宮之後根本不得寵,她連個妃位都有不起。
  • 講稿|南宋的轉折和衰微
    但在當時情況下,通過紹興和議,北方的金和南方的宋,已經形成了地域平衡的態勢,誰都不能吃掉誰,隆興北伐很快失敗。這時宋高宗就出來幹預,說叫你不要打你非要打,宋孝宗就被迫重新回到了紹興體制,接受了宋高宗留給他的政治遺產。他在接受紹興體制的遺產方面也有自己的做法,一個是他獨攬皇權,把所有權力抓在自己手裡。他看到秦檜在宋高宗朝的惡劣作用,擔心萬一再出現像秦檜這樣的奸相怎麼辦,於是就頻繁更換宰相。
  • 嶽飛朱仙鎮撤兵之前,曾有機會恢復中原,誤事的不是秦檜而是賢相
    人們談起宋史,講到抗金英雄嶽飛在朱仙鎮撤兵功敗垂成的那一段,總不免扼腕嗟嘆,有恨米高宗的,有罵秦檜的,也有怨嶽飛一片愚忠的。其實,宋高宗力求偏安,秦檜賣國求榮,這是本性使然;嶽飛在朱仙鎮屯兵時,諸將已退,後方乏援,孤軍突出,勢孤力寡,不撤兵已是不可能。
  • 宋高宗:自詡是第二個光武帝,最後卻活成晉元帝
    導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中國每個朝代的皇帝,雖然是萬人敬仰、高高在上,可是他們對於權力、民眾的看法等方面還是十分在乎的,也希望自己能夠被後世所讚揚。要說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應該莫過於宋高宗趙構了吧。這位從即位後就開始規劃自己的政治道路、渴望成為以光武帝這種傑出的皇帝,不僅在說話做事等方面進行效仿,就連形象塑造也要一致。可是,這麼一位執著於想要與光武帝一樣的皇帝,卻最終還是把自己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晉元帝。這其中又有什麼故事呢?
  • 若宋高宗支持嶽飛,北伐能打到哪?被忽略的經濟帳:南宋頂不住了
    嶽飛是南宋抗金名將,是被歌頌千年的南宋民族英雄。他曾帶兵北伐中原,一路勢如破竹,並矢志"直搗黃龍"。但是在關鍵時刻,嶽飛被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最終功虧一簣。 北伐之順利讓南宋軍民為之一振,也讓淮河流域的百姓鼓舞振奮。 從紹興初年開始,嶽飛就跟北方的抗金義軍有聯繫。此次北伐中,嶽飛就跟河東地區民間義軍領袖合作,短短兩個月間河南已經大半光復,舊都開封成為孤城。
  • 如果不是宋高宗秦檜阻撓,嶽飛真有收復失地、直搗黃龍的能力嗎?
    但如果沒有宋高宗、秦檜的阻撓,嶽飛的夢想有可能實現嗎?一、南宋初期的形勢在宋金戰爭前期,戰爭的主動權幾乎都掌握在了兵強馬壯的金軍手中。從靖康之變以後,金軍為消滅趙宋皇室,多次主動南下發動攻擊,史稱「虜人用兵不已。今日陷一城。
  • 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是不是真富有,百姓用血淚控訴
    大伙兒先看看南宋的皇帝他就是宋高宗趙構,也就是聽信秦檜坑了嶽飛的那位。有過不少史料都大肆渲染宋高宗趙構生活節儉,但卻被打了臉。在南宋風雨飄搖的時候,宋高宗趙構自己的小金庫每年收入是200萬貫錢,等到南宋安定下來了,他更加是獅子大開口,每年國家財政收入的一半都進了他自己的腰包,多達3000萬貫,而那時一戶中產家庭的全部積蓄只有1000貫左右。
  • 嶽飛是被宋高宗害死的,墓前為何有秦檜的跪像,而無趙構?
    這些人是嶽飛的陷害者,但殺害嶽飛的主謀沒有跪在這裡,她是宋高宗趙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紹興11年5月,嶽飛遭秦會議黨羽滿三振、羅汝諾等彈劾,到今年8月,他被免除樞密院副使的職務。嶽飛雖然已經沒有失業,但官位仍然很高,當時還掛著蕭寶、武承正、國軍節度使、萬壽官使、武昌軍、開國公等頭銜。沒有皇帝的許可,不能以鎮會職權逮捕他。
  • 南宋有中興4大名將,為何只有嶽飛不得善終,趙構:我真的忍不了
    後來宋高宗趙構建立南宋,定都臨安,才保住了大宋的半壁江山,當時宋朝也出現了4個名將,分別是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嶽飛,他們被後人稱為中興四大名將,幫助南宋穩定朝局,但為何只有嶽飛一人不得善終
  • 南宋明明有很多趙光義後裔,趙構卻為何要把皇位還給趙匡胤一脈?
    並且,太子趙昚並不是趙構的親生兒子,而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後裔。那麼,趙構為何選擇傳位給與自己幾乎沒有血緣關係的養子呢?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可能包含以下幾個可能:第一、趙構無子嗣及其他近親這個情況想必大家都比較了解——宋高宗趙構雖然很長壽,但是他一生中僅僅生育過一個兒子,那就是元懿太子趙旉。
  • 南宋皇城中疊山理水的北內究竟有啥看頭?
    初望氣者言:此地有鬱蔥之祥。檜專國,實覬覦焉,請以為第。檜死,高宗將倦勤,乃即第築新宮,名德壽。」德壽宮是宋高宗晚年將皇位禪讓與孝宗,在收回的秦檜府第基礎上修建而成。《宋史》中明確記載,由於德壽宮在大內的北面,故而稱為北內。自從宋高宗禪讓,搬出南內,住進北內之後,南宋皇城長期由南內和北內兩部分組成,這是南宋皇城與我國古代其他朝代皇城的顯著區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