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南宋中興四將和南宋的中興

2020-12-22 下呂居士

公元1127年,金朝南下攻佔北宋都城汴梁,擄走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和諸多皇室宗親,北宋滅亡。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南宋。趙構在位期間迫於形勢和民心,任用嶽飛和韓世忠等主戰派名將抗擊金軍。

宋朝宗室南遷後,湧現出四個戰功最為卓著的名將,分別是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和嶽飛,被稱為中興四將。

中興四將

雖然趙構復興了宋朝皇室,南宋又存在了一個半世紀,但宋朝的中興難稱榮耀。中興四將都可謂戰功卓著,但又有誰是名副其實,又有誰是名不副實的呢?

今天@下呂居士就來談談南宋中興四將和南宋的中興。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和補充。

中興四將

張俊

張俊在宋高宗趙構稱帝過程中有擁立之功,之後張俊跟隨趙構轉戰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官位也不斷提升,做到了樞密使,封清河郡王。在政治敏感度和洞察力方面,張俊遠超嶽飛和韓世忠,張俊憑藉擁立之功成為趙構的親信。張俊69歲去世,善終,追封循王,諡號忠烈,配享宋高宗太廟。

大王皇帝親弟,人心所歸,當天下,不早正大位,無以稱人望。—張俊

張俊

張俊的主要軍功有:平定宋朝內部的農民起義和割據勢力、明州之役小勝金軍、柘皋之戰大破金軍。而明州以役的小捷被列為「十三處戰功」之首,柘皋之戰也為「十三處戰功」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歷次對金的戰爭中,張俊都衝在在前線,是宋軍的主帥。

韓世忠

韓世忠平民出身,為人中直,在抗擊西夏、金國的戰爭和平定宋朝各地叛亂倆下赫赫戰功。韓世忠曾在平定苗劉之亂中解救了宋高宗,此戰確立了韓世忠在軍中的地位。韓世忠62歲去世,善終,追封蘄王,諡號忠武,配享宋高宗太廟。

韓世忠

韓世忠的主要軍功有:西北抗擊西夏,參與平定方臘起義並生擒方臘,平定苗劉之亂、平定建安範汝為、廣西曹成等流民叛亂,黃天蕩之戰大破金兀朮,大儀鎮大捷等。

劉光世

劉光世參與了鎮壓河南張迪的叛亂、方臘叛亂、抗擊西夏,在與金作戰中也屢立佔中。劉光世54歲去世,善終,追封鄜王,諡號武僖。

劉光世

嶽飛

嶽飛曾四次從軍,曾參與過對遼作戰。嶽飛參與或指揮對金作戰數百次,率領嶽家軍收復建康、襄陽六郡,多次北伐收復中原大片領土,多次擊敗金兀朮。嶽飛被宋高宗和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在風波亭,年僅40歲。宋孝宗為嶽飛昭雪平反,追諡武穆,後追封鄂王,追諡號忠武。

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俊)、韓(世忠)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宋孝宗

嶽飛

四大名將之評價

有些人將張俊列在南宋中興四將之首,有些人將嶽飛列在榜首。韓世忠、嶽飛都是出身行伍,級別比較低,相比他們,張俊參軍很早,在論資排輩的軍隊中,張俊的地位很高,嶽飛就曾是張俊的屬下,所以張俊位列此版本中興四將的榜首。嶽飛位列榜首的原因是在四將中功勞最大。

人謂中興論功行封,當居第一。—《忠愍諡議》

嶽飛

嶽飛、韓世忠雖與張俊、劉光世二人並列,但張、劉二人的作為和評價明顯名不副實。

撇開人品,張俊的主要軍功來自鎮壓內部的農民起義和抗擊偽齊,在與金的戰爭中立功不多。劉光世的軍功不多,而且在與金作戰中不積極,一味躲避或逃跑,憑藉部將之功得到晉升。

說到人品,張、劉二人明顯不是君子。張俊貪婪好財,憑藉擁立之功,大肆兼併土地,還通過巧取豪奪佔據大量宅邸,張俊家共有良田上百萬畝。張俊的子孫曾為南宋捐獻十萬石租米。劉光世貪財好色,軍政廢弛。很明顯,張俊和嶽飛相比不是職業的軍人,而是明顯的投機分子。

光世早貴,其為大將,御軍姑息,無興復志,論者以此咎之。—宋 李心傳

南渡諸將以張、韓、劉、嶽並稱,而俊為之冠。然夷考其行事,則有不然者。光世自恃宿將,選沮卻畏,不用上命,師律不嚴,卒致酈瓊之叛。迎合檜意,首納軍權,雖得善終牖下,君子不貴也。二人方之韓、嶽益遠矣。 —元 脫脫

劉光世的軍功明顯配不上中興四將之名,所以後人認為應以劉錡頂替他。

史稱南渡諸將,莫如張、韓、劉、嶽。劉光世一庸將耳,毫不足道,或謂以劉錡當之,理或然歟?—蔡東藩 近代史學家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張俊早期對嶽飛有提攜之恩,但後期張俊也無心抗金,轉而依附秦檜,變成了主和派,配合秦檜促成了嶽飛的冤獄。

渡諸將以張、韓、劉、嶽並稱,而俊為之冠。然夷考其行事,則有不然者。俊受心膂爪牙之寄,其平苗、劉,雖有勤王之績,然既不能守越,又棄四明,負亦不少。矧其附檜主和,謀殺嶽飛,保全富貴,取媚人主,其負戾又如何哉? —元脫脫

嶽飛墓前跪像

相比而言,嶽飛和韓世忠就是單純的將軍,而非政客或者政治家,在國家遭受外族入侵的時候,勇敢站出來並奮戰的前線,以圖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和百姓的安居樂業。因韓世忠對趙構有救駕之恩,而且韓世忠懂得自保,所以得以善終。嶽飛的戰功明顯要高於南渡諸將,但功高蓋主,不知自保,被齷齪軟弱的統治者因為個人利益而殺害。嶽飛雖蒙冤,但他的功績和精神是不可磨滅的。

談談南宋的中興

中興是指王朝從衰微或變亂中再次興旺。除去漢武帝之後的昭宣中興,唐朝的元和中興等王朝中期的自我修復,東漢的光武中興、晉元帝的衣冠南渡中興晉室和南宋的所謂中興實際上是重新建立了新的朝代,但仍延續前朝的國號,要不然不會出現西漢與東漢、西晉與東晉、北宋與南宋之分。

南宋疆域

東漢光武帝作為中興之主明顯要比東晉元帝、南宋高宗名副其實很多,東漢在疆域版圖上與西漢相差不大,中興後國內經濟社會得多恢復,對外還能對匈奴保持優勢,但東晉和南宋就是完全的偏安政權了。東晉雖然國內朝局混亂,權臣當政但對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並未處於弱勢,尤其是桓溫、劉裕等北伐甚至給了光復中原的希望。

宋高宗

南宋則自始至終都是一種爛泥扶不上牆的狀態。靖康之變後,徽欽二帝被擄,宋朝軍民同仇敵愾,一致對外。軍事是政治的延續,強硬的君王執行強硬的對外政策,軟弱的君王推行軟弱的國策。北宋滅亡,趙構被擁立為帝,一時之間名將輩出,如宗澤、李綱、嶽飛、韓世忠等,但趙構作為最高統治者對金作戰的目的只是為了取得與金談判時的籌碼,只想到自己個人的利益,任用奸臣,殘殺忠良,居然將北伐連戰連捷的嶽飛用十二道金牌召回殺害,而殺害嶽飛居然是《紹興和議》中金國提的要求。

昔劉宋殺檀道濟,道濟下獄,嗔目曰:『自壞汝萬裡長城!』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嗚呼冤哉!嗚呼冤哉!—《宋史·嶽飛傳》

滿江紅

《紹興和議》讓宋朝失去中原大片領土,宋朝需要向金稱臣,納歲幣。宋高宗以向金國納貢稱臣為代價,換來了東南半壁江山。雖然後代歷史將南宋作為中國歷史的正統,但趙構自己將正朔送給金國。這樣的皇帝配不上嶽飛這樣的將軍。南宋也只能是一個偏安的政權。

嶽飛

註: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侵刪。

大家好,我是@下呂居士,一個歷史愛好者,閒暇之餘,跟大家探討一下歷史,共同學習。歡迎關注!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和補充!

相關焦點

  • 追本「中興四將」,溯源南宋初期對金戰爭之始末
    文|青樓大茶壺《中興四將圖》故宮博物院現藏南宋畫師劉松年所繪之《中興四將圖》,絹本設色,縱26釐米,橫90.6釐米,每像旁原有朱文榜題,已擦去,而現存清代乾隆帝墨筆楷書重題,依次是"劉鄜王光世"、"韓蘄王世忠"、"張循王俊"、"嶽鄂王飛
  • 南宋五大將為什麼變成中興四將,出局的名將,僅次於嶽飛和韓世忠
    南宋「中興四將」的說法由來已久,版本也有所不同。其中南宋宮廷畫院劉松年繪製的《中興四將圖》代表著南宋朝廷的意見,可以說是「官宣」版本。《中興四將圖》流傳千載,如今珍藏在國家博物館。畫中四人分別是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和嶽飛。
  • 南宋中興四將,兩個舉世無雙,為國為民;一個膽小如鼠,另一個則是...
    中興四將是指宋室南渡之後,朝中將領以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嶽飛戰功最為卓著,他們在抵抗金兵、保證南宋政權的建立與鞏固過程中起過重大作用,被譽為"中興四將"。
  • 南宋中興四將真實相貌:嶽飛身材魁梧,面相憨厚,圖五實屬是小人
    所謂「南宋中興四將」是指在宋室南渡過程中,戰功卓著並使大宋保住半壁江山的四位名將。其中,中興四將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如今後世多以宋朝劉松年所繪《中興四將圖》流傳最廣,即嶽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不過現藏於國家博物館的這一幅《中興四將圖》,並不是原畫,而是後世的描摹之作。
  • 冷兵問答|明明正面幹翻了金軍鐵浮屠,劉錡卻為什麼不能位列南宋中興四將?
    不同的書籍中,對於「中興四將」的定義也不同。但最常見的說法就是,中興四將分別為張俊、劉光世、韓世忠、嶽飛。這種說法之所以流傳廣泛,是因為南宋時期劉松年所畫的《中興四將圖》廣為人知。▲《中興四將圖》中的韓世忠(左)與劉光世(右)
  • 南宋中興四將,能力強者先出局,「莫須有」的嶽飛給人哪些啟示
    早在陸遊以前,南宋朝廷曾經出現過短暫的中興,大有恢復社稷、光復山河的希望。可惜這一切隨著一句「莫須有」化為空談。宋朝分南北,各自又不同。歷史學家對南北宋有著這樣的評價,說「北宋缺將,南宋缺相」。北宋因為開國皇帝趙匡胤與趙光義崇尚文治,防止大將掌握兵權後,伺機有不軌的行為,所以一直採取打壓武將的策略,致使北宋一朝名將埋沒無數。
  • 宋朝十大名將:兩宋各五人,南宋中興四將有兩人入內
    他在北宋統一戰爭中擔任主要將領,率軍滅後蜀,以不濫殺著稱,攻克金陵,又決策伐北漢和攻遼。曹彬因孤軍冒進、兵疲糧乏撤軍,至岐溝關被契丹軍擊敗,降右驍衛上將軍,後復任樞密使。999年,曹彬病逝。楊業(?—986年 ),北宋名將。 北漢建立後,年僅弱冠的楊業即追隨北漢世祖劉崇,任保衛指揮使,以驍勇遠近聞名。宋太宗素聞楊業之名,於北漢滅亡後,遣使召見楊業,授右領軍衛大將軍。
  • 南宋中興四大名將:嶽飛戰功最高,為何排名不如韓世忠
    前言 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嶽飛,被譽為南宋「中興四將」,四大將統領所部兵馬,抵抗金軍南侵,立下不少戰功,為宋室南渡,偏安一隅,延續趙宋王朝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對比南宋中興四大將和南明江北四鎮就知道南明有多廢柴
    靖康之恥後的中國北方:首都汴梁和眾多名城大邑被金軍洗劫一空、作為核心武力的禁軍和最有戰鬥力的西軍全盤崩潰、中原士民流離失所、生靈塗炭更不待言。在這種情況下,宋徽宗唯一出逃成功的兒子康王趙構,能夠在顛沛流離中重建宋室、依託江南半壁江山、抵擋住極盛時期的女真大軍,實在是一個奇蹟。
  • 嶽飛死後,南宋為何沒被金國滅了?「中興四將」戰鬥力有多強悍?
    在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兩位皇帝的南徵北戰下,宋朝實現了國家統一的大業。 北宋末年,嶽飛在軍中展露鋒芒,隨著嶽飛在軍中的鋒芒畢露,危機也就伴隨著而來,朝中分為主戰派和主和派,隨著戰爭的進行,宋高宗傾向到了主和派的一邊,堅決主張抗金的李綱被罷相,嶽飛也自然受到了牽連,好在東京開封府的留守宗澤堅決抗爭,招募百萬大軍,將嶽飛收在營中,後來在抗擊金軍南侵的過程中,立下大功,南宋軍隊誓死抗金,金軍甚至被打得撤退,一時間金軍無法滅掉南宋。
  • 南宋大將張俊被稱為中興四將之一,為何最後又被世人唾罵至今
    張俊的是南宋初年的四大將之一,他的來頭可不小,有好幾個舉世聞名的「頭銜」,他與嶽飛、韓世忠、劉光世等人一起被被南宋時人稱為「中興四將」,他曾經位至將相,極得皇帝恩寵。他在杭州嶽墳前跪著的四個人中,有一個就是他,為什麼這樣一個堂堂大將,竟會被世人唾棄至今呢?
  • 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飛,被陷害遭九名嶽家將背叛,這是為何?
    引言 在中國歷史上,南宋抗金名將嶽飛以精忠報國的形象受到後世的敬仰與讚揚。嶽飛一心為國,北伐中原,幫助南宋王朝收復了襄陽六郡,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這位出生貧困農家,19歲就投軍衛國的將領,風風雨雨二十餘載,帶領旗下的嶽家軍多次戰勝強敵,為風雨飄搖的南宋政權立下了赫赫戰功。
  • 中興四大詩人,又稱南宋四大家,你知道他們都有誰麼
    中興四大詩人,中國南宋前期尤袤、楊萬裡、範成大、陸遊四位詩人的合稱,又稱南宋四大家。他們能擺脫江西詩派的牢籠,寫出思想、藝術各有特色的作品,影響很大代表了宋代詩歌第二個最繁榮的時期。中興四大詩人代表了宋代詩歌第二個最繁榮的時期, 楊萬裡有《誠齋集》,範成大有《範石湖集》,陸遊有《陸放翁集》傳世。尤袤南宋詩人、大臣、藏書家。祖父尤申,父尤時享,治史擅詩。尤袤的成就在於他的詩歌創作。可惜,尤袤的大量詩稿和其他著作以及三萬多卷藏書,在一次火災中全被焚毀。
  • 揭南宋滅亡的真相:南宋從中興到覆滅的慘痛過程
    10月,金將兀朮領兵10萬分兩路渡河,長驅直入。宋高宗又從臨安逃往紹興、明州,當金兵追蹤而來時,高宗又從明州乘海船逃往溫州。金兵下海追趕三百裡,遇大風雨被南宋水師打敗,才引兵撤退。這次戰事使大江南北許多繁華城市和附近農村遭到嚴重破壞,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 南宋有中興4大名將,為何只有嶽飛不得善終,趙構:我真的忍不了
    ,還將後宮的皇后,嬪妃,公主都擄到了北方,歷史上稱之為靖康之恥。 後來宋高宗趙構建立南宋,定都臨安,才保住了大宋的半壁江山,當時宋朝也出現了4個名將,分別是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嶽飛,他們被後人稱為中興四大名將,幫助南宋穩定朝局,但為何只有嶽飛一人不得善終
  • 牛頭山一戰,嶽飛從財主護院,躍居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嶽飛和中國歷史上能幹出點功績的人有著差不多的業餘愛好,喜歡讀書,讀史《左氏春秋》,讀兵《孫子兵法》,當然這個可能是巨鹿嶽飛故事的文人的觀念作祟,認為小孩子有了功業,肯定是小時候多喝了點墨水,然而,天降神將,並不會只讓他這樣平凡,他力氣不小,在他那個縣城,幾乎沒有對手,師傅不少。於是得了個在安陽財主韓家當護院的差事,偉人的光芒豈是這財主能擋住的?生逢亂世,遂有嶽飛。
  • 南宋的淮西軍變,是如何爆發的?
    淮西軍變一事,更多的時候要從南宋朝廷的政治格局來細看。宋廷南遷之後,所有的反抗力量都變成了地方力量。這些地方力量中也正是我們後來所熟知的張俊、劉光世、韓世忠、嶽飛四大中興將領。地方反抗勢力的崛起,必然會導致南宋朝廷中央權力的直接削弱。
  • 他和嶽飛同列中興四將,實則不戰而逃,徒有虛名
    靖康之難以後,南宋初年,出來了很多優秀的將領,比如:嶽飛、張俊、劉琦等人,南宋末年也有王堅、孟珙等優秀將領。雖然南宋不是特別強大,但是優秀的人還是不少的,當時還有南宋中興四將:韓世忠、張俊、嶽飛、劉光世,其中劉光世雖為將門世家卻畏懼金兵,其實是徒有虛名。
  • 南宋的中興:離不開能文能武的四川名相虞允文輔佐
    南宋算中華歷史上最鬱悶憋屈的時期之一,原本膽小的宋高宗趙構依靠吳玠吳璘、嶽飛韓世忠等大將僥倖坐穩龍椅。使南宋能夠維繫住南方一直認為是他選擇傳位給相對能幹的孝宗趙昚。可如果孝宗沒有遇到虞允文在采石磯力挫完顏亮南徵;如果不是虞允文一直關心完善四川、荊湖防禦;如果不是當宰相後為孝宗選拔眾多人才,做諸多事情,南宋中興很可能虛有其表。
  • 南宋七大猛將中的猛將,個個勇猛強悍,死後皆封為王
    南宋初年,嶽飛先後在宗澤、王彥手下為將,後來,他又受到了宋高宗的賞識,並被任以太尉之職。嶽飛曾率軍收復了襄陽六郡,消滅了金朝的傀儡政權齊國。其戰功赫赫,已經成為了南宋初期的柱國之將。 相比較於中興四將其他三將,嶽飛的結局不太好,宋金議和期間,嶽飛被當朝宰相秦檜誣陷,最終含冤而死。嶽飛被追封為王是在他百年之後,孝宗時,南宋北伐派佔據優勢,嶽飛遂被追封為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