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是中國歷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的朝代。歷經九位帝王,一百五十二年。 1127年靖康之變時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國所俘,北宋滅亡。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繼承皇位,後遷都臨安,史稱南宋。
中興四將是指宋室南渡之後,朝中將領以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嶽飛戰功最為卓著,他們在抵抗金兵、保證南宋政權的建立與鞏固過程中起過重大作用,被譽為"中興四將"。
劉光世
第一將:劉光世,字平叔。保安軍(今陝西延安志丹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興四將"之一,鎮海節度使劉延慶次子。
宋徽宗時,劉光世奉命鎮壓河南叛軍張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馬步軍副總管。靖康初率部戍邊,敗夏兵於杏子堡。金兵大舉南侵,與韓世忠等共守江南,屢立戰功,升司檢校太保、殿前都指揮使,封榮國公。
韓世忠
第二將:韓世忠,18歲就應募入鄉兵。北宋末年方臘起義,他曾率人擒獲方臘,此後在北宋末及南宋初的抗金戰鬥中,逐漸升為高級將領。嶽飛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後,韓世忠曾責問秦檜:"'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
張俊
第三將:張俊,16歲入鄉兵,從一名普通的弓箭手逐漸成長為高級軍官。南宋初年,金軍不斷大舉南下,高宗時常倉皇出逃。張俊多次率部將頑強抵禦,功績卓著。後來張俊協助秦檜推行乞和政策,又與秦檜合謀製造嶽飛謀反的冤獄,死後被追封為循王。
嶽飛
第四將:嶽飛,北宋末入行伍,南宋初經過大大小小的戰役,逐漸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他是"中興四將"中最年輕、資歷最淺、最晚建節的高級將領。嶽飛指揮郾城、朱仙鎮大捷後,宋軍逐漸掌握戰爭主動權,一路追擊金軍,而正當嶽飛大獲全勝,宋朝原首都開封收復在即時,宋高宗、秦檜卻要嶽飛班師回朝。據說金軍主帥宗弼在給秦檜的信中要求必須殺嶽飛然後才能議和。
北宋被金攻滅後,康王趙構南渡建立了南宋。南宋建立之初,金兵多次南下,宋朝軍民進行了頑強抵抗,遏制了金兵南侵,最終雙方訂立和議,以淮河至大散關一線為界,形成了宋金長期對峙的局面,歷史上就把這段時間稱為宋室的"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