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嶽飛

2021-02-13 中國書法網

 提示:點擊上方"中國書法網"↑免費訂閱本刊


宋高宗趙構

趙構,字德基,宋朝第十個皇帝。他是宋徽宗趙佶的第九個兒子,宋欽宗趙桓弟弟,早年為「康王」,懷抱保家衛國的決心,曾經孤身一人深入敵營談判。靖康之變後,難逃到杭州即位,廟號高宗。在秦檜等人的影響下,性格陡變,傾向和金國和談稱臣。趙構受到父親趙佶的影響,也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他的書法取法二王,十分工整秀麗,是趙孟頫早年的主要師法對象。

嶽飛

嶽飛,字鵬舉,南宋傑出將領,民族英雄。嶽飛組織嶽家軍對抗金軍,百戰百勝,一度逼近汴京。趙構擔心他日益增長的聲望,更擔心他迎回徽欽二宗,連下十二道金牌,敕令他收兵回臨安,最後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其殺害。

《賜嶽飛批剳卷》 紙本 行楷 縱36.7釐米 橫67.5釐米 現藏於臺北故宮

此書17行,每行字數不一,共99字。後署「付嶽飛」三字,上鈐御前之寶,下有高宗御押二 印。根據內容推斷,約書於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前後,為高宗早年所書。無論從整體的布局上,還是從筆法的意態上,均具王羲之《蘭亭序》的神韻和智永的特色,並能加以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家的風貌,顯示出「秀異而獨立」、精彩潤朗的藝術風格。其點畫中的撇與捺挺健有力,秀色可人,絕無劍拔駑張之態。結字妍媚多姿,清和俊秀,字體在行與真之間,從中可窺其鐵畫銀鉤,又時以側鋒取勢之主觀追求。全篇豎成行橫無列,行間參差,錯落有致;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疏朗 寬穩,雖字字不相連屬,然以氣貫通,頗有書卷之氣。成為有宋一代皇帝書家之精萃者。

釋文:卿盛秋之際,提兵按邊,風霜已寒,徵馭良苦。如是別有事宜,可密奏來朝廷。以淮西軍叛之後,每加過慮,長江上流一帶,緩急之際,全藉卿軍照管。可更戒飭所留軍馬,訓練整齊,常若寇至,蘄陽江州兩處水軍,亦宜遣發,以防意外。如卿體國,豈待多言。

附:宋高宗其它書法作品

  趙構少即醉心書道,陸遊曾說:「思陵妙悟八法, 留神古雅,訪求法書名畫,不遺餘力。清閒之燕,展玩摹拓不少怠。」他曾自謂:「餘自魏、晉以來以至六朝筆法,無不臨摹,眾體備於筆下,意簡猶存取捨,至若禊帖,測之益深,擬之益嚴,以至成誦。」他整理收集宣和內府因戰亂而散失的佔代法帖名畫,身體力行地提倡大眾研習書法。他認為:「士人於字法,若少加臨池之勤,則點畫便有位置.無面牆信手之愧。」他自己善學<蘭亭序),便贈之與王子和朝中大臣,又讓宋孝宗學書。一時間,以高宗為中心,南宋幾乎掀起了一個學書高潮。馬宗霍在《書林藻鑑)中說:「高宗初學黃字.天下翕然學黃字,後作米字,天下翕然學米字,最後作孫過庭字,而孫字又盛……蓋一藝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風靡有如此者。」這種以權貴的好惡而人為左右書體盛衰,影響了南宋書法的發展,但宋高宗對南宋書壇的貢獻還是不能抹殺的。

  著有《翰墨志》一卷,傳世墨跡有《草書洛神賦》、《正草千字文》及《光明塔碑》等。傳本《顧愷之女史箴圖題字》、《褚遂良倪寬贊》 等亦有指為構所書者。

趙構楷書《徽宗文集序》(局部) 紙本 縱27.4釐米 橫(全長)137.0釐米 日本文化廳藏

  此系高宗為其父徽宗的文集自撰、自書的序文。現徽宗文集已散佚,僅剩此序文,卷首並有缺失。據推測為紹興二十四年(1154),高宗四十八歲時所書。此序元時曾為袁桷所藏,有胡珵、文徵明跋。清季似人王鴻緒秘篋,王氏有鑑藏印押其上。

  宋高宗正楷《徽宗文集序》,結體雋朗。細審每字皆具法度,無一筆苟且。其書法清秀古樸有六朝遺意,確為有來一代真書名跡。正如陶宗儀《書史會要》所評:「高宗善真、行草書。天縱其能,無不造妙。或雲初學米芾,又輔以六朝風骨,自成一家。」

趙構《行書白居易七律詩》紙本 451×27.8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行書白居易詩》,乃一紙本手卷,卷心高27.2釐米,長4296釐米。第行兩字,字大如拳,無名款,書後鈐有御書葫蘆印和朱文方印各一枚,並在接紙騎縫處有「御書之寶」印多方。據此,古來對作者的考定,眾說紛紜。歸納言之,較為可信的推測約有三端:一是認為宋徽宗趙佶所書;二是贊同為高宗趙構所書;三是推測為米芾早年之作。觀此卷大字行書風貌,再參考三者書法淵流風格,應以出自宋高宗手筆最為確當。明陶宗儀《書史會要》:「高宗善真、行、草書,天縱其能,無不造妙。或雲初學米芾,又輔以六朝風骨,自成一家。」

  書錄白居易詩《自詠》一首:「隨宜飲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未必得年非瘦薄,無妨長福是單貧。老龜豈羨犧牲飽,蟠木寧爭桃李春。隨分自安心自斷,是非何用問閒人。」


七絕天山詩 紈扇 草書 絹本 23.3 x 24.3cm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院藏

趙構《草書洛神賦卷》 絹本 27.9cm×398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洛神賦》為曹植的一篇名作。《洛神賦卷》未署年款,但卷末署「德壽殿書」款,鈐「德壽殿御書寶」朱文印,可知是趙構做太上皇后所作,是其成熟期的作品。 
  此卷草法出規入矩,運筆沉著渾厚,飛動流暢, 雖是草書,但字字獨立,字與字變化很多,字法熟練生動,提按轉折無不如意,雖字與字之間無引帶,仍然呈現了一氣呵成、流暢自如,顯示其深的書法造詣。趙構《草書洛神賦卷》,處帝王之尊,頗具神韻。 
  在中南海毛主席書房中,充滿了經史子集、諸子百家的線裝古籍,以及中外的哲、經、文學、藝術等各類圖書。其中在小圓桌上,就放著宋高宗趙構的《草書洛神賦》。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卷》 絹本 29.5×143cm(含畫)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構《草書後赤壁賦卷》同馬和之畫《後赤壁賦圖》同裝,筆法精熟,筆畫稍顯瘦峻,可見鋒稜筋骨,功力極深。該段後接另紙無款篆書蘇軾《後赤壁賦》全篇。

  鑑藏印記:梁清標、安儀周等藏印。

趙構《跋曹娥誄墨跡》,行楷。遼寧省博物館藏。

趙構《節南山之什圖題詩》(傳) 高26.2cm 絹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說明】《詩經·小雅·節南山之什圖》卷,絹本,設色,縱26.2cm,橫857.6cm。取《詩經·小雅》中《節南山》等十篇之大意描繪成圖,每段前書《詩經》原文,依次為《節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無正》、《小旻》、《小宛》、《小弁》、《巧言》、《何人斯》、《巷伯》。書畫均無款印,舊傳宋高宗趙構書文,馬和之作畫。

宋高宗書《虞世南真草千字文》跋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臺————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投稿及廣告推廣合作請聯繫: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直接點擊標題可進入瀏覽)


書畫高清資料

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傾仰情深——趙孟頫手札高清大圖全集

起居佳勝——蘇軾手札大全

雖遠為慰——王羲之傳本手札墨跡十三帖

極感遠意——黃庭堅手札大全

名家訪談

【對話名家】補硯齋訪談錄

【名家面對面】系列專訪之一 —— 石開先生訪談  (上)

【名家面對面】系列專訪之一 —— 石開先生訪談 (下)


經典專題

《石渠寶笈》特展布重量級展品搶先看!

「還原大師——何紹基的書法世界」展覽作品欣賞

不愛江山愛丹青——宋徽宗 趙佶 書法專輯

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國展學術論壇實況報導


推薦展覽

事茗——東一書畫雅集

陳忠康精品書法展在國家博物館舉辦(最全記錄)

"守正——全國百家楷書邀請展」

"望嶽——南嶽紀遊書畫展

傅志偉篆刻展

山房寫字——廖偉夫書法作品集

相關焦點

  • 嶽飛最終賜死,還是宋高宗拍板,看看嶽飛死後的經歷
    秦檜把對嶽飛等人的量刑建議,匆匆上報給宋高宗,畢竟明天就是除夕夜了。秦檜的意見是:嶽飛處以斬刑,嶽飛手下大將張憲處以絞刑,嶽飛長子嶽雲有期徒刑。此前大理寺幾位官員,一致認為嶽飛謀反證據不確鑿,謀反罪名不成立,對嶽飛的量刑最多是兩年有期徒刑。顯然,這不符合宋高宗與秦檜的指示。宋高宗讀了秦檜的奏狀,略一思索,當即下旨:嶽飛賜死,張憲、嶽雲處以死刑。第二天,當好是大年三十。獄官令嶽飛吃了簡單早餐,然後沐浴。
  • 金國非常忌憚嶽飛,那宋高宗殺了嶽飛後,為什麼金國不趁機南下?
    確實,嶽飛是南宋初期主張抗金的主戰派。但也僅僅是其中之一罷了。南宋主張抗金的將領是很多的。如韓世忠、張浚、張憲、王庶、李綱等人都是主戰派的中堅力量。嶽飛代表不了全部,雖然說少了嶽飛一人非常的可惜。但對大局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少了誰地球都照樣轉,少了一個嶽飛,宋朝和金國的緊張狀態也依舊在持續。歷史上宋金之間曾經四次議和,但議和歸議和。宋金之間的戰爭從未停止。
  • 嶽飛是被宋高宗害死的,墓前為何有秦檜的跪像,而無趙構?
    這些人是嶽飛的陷害者,但殺害嶽飛的主謀沒有跪在這裡,她是宋高宗趙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紹興11年5月,嶽飛遭秦會議黨羽滿三振、羅汝諾等彈劾,到今年8月,他被免除樞密院副使的職務。嶽飛雖然已經沒有失業,但官位仍然很高,當時還掛著蕭寶、武承正、國軍節度使、萬壽官使、武昌軍、開國公等頭銜。沒有皇帝的許可,不能以鎮會職權逮捕他。
  • 若宋高宗支持嶽飛,北伐能打到哪?被忽略的經濟帳:南宋頂不住了
    歷史上普遍認為嶽飛之死是秦檜陷害所致,但在當時的皇權社會,宋高宗的態度也至關重要。宋高宗的態度是決定嶽飛命運的關鍵,高宗要是支持嶽飛,秦檜再怎麼讒言相加都沒用。於是也有人問,要是宋高宗當初堅定支持北伐,嶽飛能否真的打穿金國,直搗黃龍,救回徽欽二帝嗎?
  • 如果不是宋高宗秦檜阻撓,嶽飛真有收復失地、直搗黃龍的能力嗎?
    但如果沒有宋高宗、秦檜的阻撓,嶽飛的夢想有可能實現嗎?一、南宋初期的形勢在宋金戰爭前期,戰爭的主動權幾乎都掌握在了兵強馬壯的金軍手中。從靖康之變以後,金軍為消滅趙宋皇室,多次主動南下發動攻擊,史稱「虜人用兵不已。今日陷一城。
  • 宋高宗獨子去世後繼無人 小嶽飛請戰杜充不理不睬《花咪說中國通史...
    赦免了他們的一切罪行 然後讓他們兩人到外地去任職 這時的宋高宗巴不得他們走得越遠越好 因此立刻就同意了 不過宋高宗也知道這兩個人沒有文化 因此他故意就在聖旨中做了點手腳
  •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宋高宗為何以「莫須有」之罪殺嶽飛?
    紹興十一年 12 月 29 日(1142 年 1 月 27 日),宋高宗親自下令,要將嶽飛以毒酒賜死,張憲、嶽雲則是斬首示眾。一代名將嶽飛的下場居然不是在戰場上英勇犧牲,而是被自己侍奉的宋高宗和秦檜害死,著實令人扼腕嘆息。那麼,宋高宗為何要殺嶽飛呢?
  • 嶽飛死後嶽家軍情況如何?
    紹興和議前夕,宋高宗為確保和談順利下令處死嶽飛,不久,嶽飛死在大理寺監獄中,年僅39歲,張憲、嶽雲這一天雙雙遇難。嶽飛落難後,嶽家軍高級將軍選擇背叛陝西人姚嶽,他靖康之難後加入嶽家軍,成為嶽飛親信。嶽飛死後,率先遞上狀紙表明要跟嶽飛劃清界限,提出相關建議並被採納,從此官運通亨,宋孝宗時期,因他所治理區域出現蝗災,受到朝廷處罰,最終被貶黜去職。
  • 嶽飛將他引為心腹,他卻賣主求榮,在嶽飛死後極力劃清界限
    嶽飛因為母親姓姚,父親姓嶽,所以對姚嶽另眼相看,將他徵辟為屬官,姚嶽也因此進入了嶽家軍。姚嶽進入嶽家軍後,嶽飛對他十分關愛,他也表現出了對嶽飛的忠誠和信任。沒想到,嶽飛剛死,他就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嶽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死時年僅39歲。為了拆分對嶽飛忠心耿耿的嶽家軍,宋高宗趙構對嶽家軍進行打亂重組。
  • 嶽飛與廬山的不解之緣
    但由於當時朝廷已有進兵渡江的打算,嶽飛更是朝廷最為倚重的人物,當他離軍的消息傳到臨安以後,宋高宗親筆寫信給他,要他立即回營,再加上主戰派大臣的一再敦請催促,他只得讓已遷居山上的妻子代為守制,自己則回到軍中,率領嶽家軍進駐襄陽。
  • 害死嶽飛的不是秦檜?
    但是放在嶽飛身上就成了問題,因為你是朝廷舉足輕重的人物,手上還有天下半數兵馬,而且還叫嶽家軍,所以在宋高宗看來,嶽飛的倔就成了跋扈囂張。嶽飛的性格也是死因。但真的是如專家所說,嶽飛被秦檜定上莫須有(可能有)的罪名,宋高宗趙構默許,而殺害的嶽飛嘛?
  • 嶽飛含恨而終後,他的子女結局如何?
    一、一代名將終隕落 嶽飛的死,實屬蹊蹺,以當時嶽家軍的滔天聲勢,收復河山也只是時間問題,就在這個時候,金人聯絡秦檜,進而逼迫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嶽飛,導致嶽飛北伐無望。 嶽飛力主北伐,旨在收復河山,迎回二帝,恰恰正是這個迎回二帝,使得宋高宗有些無奈。
  • 嶽飛死前疾呼「我沒有罪」,獄卒說9個字,嶽飛啞口無言
    當時嶽飛奉命回到臨安,主動辭去了身上的職位,並且交出手裡的所有兵權,打算解甲歸田。但是宋高宗卻不同意,並且和嶽飛說戰爭還沒有平息,南宋還需要他。雖然這時候的宋高宗已經有了議和的打算,但是嶽飛功勞重大,他也不想落得一個殺害功臣的罪名。
  • 宋高宗趙構從熱血青年,到苟且偷安的轉變
    宋高宗趙構 一、亂局登基,立場漸變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趙構曾入金營議和,毫不畏懼,以至於金人懷疑其皇子身份。 三、政治成熟,疑心益重 公元1129年,即趙構流亡海上這年,發生了「苗劉兵變」,苗傅和劉正彥利用軍士對朝政的不滿,發動兵變,以清君側的旗號,殺了宋高宗所信任的同籤書樞密院事王淵和一些宦官,宋高宗被逼讓位給太子趙旉。
  • 你認為歷史上的宋高宗趙構是怎樣一個皇帝?為什麼?
    第一,宋高宗作為皇帝,胸無大志,沒有復興大宋王朝之心,是一個典型的不入流皇帝。宋高宗趙構再還沒有成為皇帝的時候,做事施政,就是一個前怕狼,後怕虎之人,做事情一定也不果敢,典型的一個膽小怕事之人。他的這個皇帝並不是他主動爭取的,而是宋庭的官員們將他推上去的,從他個人來說,他對於這個皇位並不是特別熱衷。
  • 為什麼嶽飛終究難逃一死?
    於是,嶽飛成了金朝和南宋當權者共同的眼中釘、肉中刺。同時,嶽飛自身的性格特點和行為方式的某些「疏漏」也加深了宋高宗等人對他的忌恨,最終招來殺身之禍。朱熹說他「恃才而不自晦」,剛強固執,不知韜晦;《宋史》說他「忠憤激烈,議論持正,不挫於人」。當時將領幾乎人人皆貪,嶽飛卻潔身自好,「凡有頒犒,均給軍吏,秋毫不私」,還訓令部屬「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並一再聲稱:「敵未滅,何以家為?」
  • 精忠報國話嶽飛
    嶽飛組建嶽家軍,成為一支抗金的生力軍。嶽家軍進駐宜興,秋毫無犯,紀律嚴明。在逐步擴大隊伍的情況下,嶽飛帶兵馳援常州。嶽家軍奮力奪回常州,前後四戰,將不少敵兵掩殺在河裡,活捉了女貞萬夫長少主孛堇等十一人。克復建康,牛頭上大捷。建炎四年五月下旬,嶽飛親自押解戰俘,前往越州「獻俘」,朝見宋高宗,匯報戰況。宋高宗親自審問戰俘,給予了嶽飛豐厚賞賜,以示嘉獎。同年五月,嶽飛苦戰淮東。
  • 嶽飛遇害以後,他和秦檜的後人都怎麼樣了?
    ,宋高宗和秦檜,並未停止迫害嶽飛的家人。 而嶽家軍中,背叛嶽飛的並不僅僅姚嶽一人。 作為嶽飛的手下大將、嶽家軍前軍副統制王俊,就是害死嶽飛的幫兇之一。在宋高宗授意秦檜羅織冤獄後,或許是為了迎合上意謀求升職,王俊在嶽飛被收押後,隨即跳出來,誣指他受嶽飛和嶽雲的指使,準備進行謀反。
  • 奸賊秦檜為什麼沒把嶽飛滿門抄斬,以絕後患?
    嶽飛被以莫須有罪名賜死後,長子和部下張憲也隨後被斬首示眾,其妻李孝娥與次子嶽雷、三子嶽霖、四子嶽震、五子嶽霆一起被流放到了嶺南,後宋孝宗登基為嶽飛平反,在嶺南的嶽飛家人北歸江西,嶽霖收錄各方資料,由其子嶽珂編著而成《鄂國金佗稡編》和《續編》,成為後世研究嶽飛的重要史料。
  • 每周一本小人書《嶽飛精忠報國》
    嶽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 、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飛出生於一個普通農家,傳說嶽飛出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所以父母給他取名飛,字鵬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