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月亮神話

2020-12-12 澎湃新聞

原創 維舟 維舟

不同民族與月亮相關的傳說都隱藏著一個基本的觀念:月亮是某種神秘力量的源泉。這一宇宙力量本身是看不見的,但它可以通過不同的生物和奇蹟來自我呈現,而人必須調整自己以順應天地之間的秩序,因為「宗教意味著個人獨自產生的某些感情、行為和經驗,使它覺得自己與他所認為的神聖對象發生關係」。

儘管中國的神話早已被史學侵蝕得支離破碎,但其月亮神話仍透露出來同樣的意味,顯示著原始東亞人的生活有節律地受著這一力量的主宰和調節,也包含著他們的願望和恐懼。

不死

最為國人所熟知的月亮神話無疑是嫦娥奔月:相傳后羿向西王母盜得不死藥之後,他的妻子嫦娥偷服靈藥,因而飛升奔月,永居廣寒宮。後人在講述這一故事時常把注意力放在嫦娥及奔月上,但其關鍵卻應在「不死藥」上。

古人很容易注意到月亮每隔30天左右便有圓缺之變,似乎經歷著不斷的重生,因為月亮在自然界中是這種循環規律最明顯的體現;而這種死而復生,在原始文化中也就被理解為永生,因為既然可以復活,也就意味著永遠不死。

凡體現月亮式神秘力量的動物(所謂「月亮動物」),在原始人看來也都具備這種周期性復生的特點,例如蛇每年蛻皮後似乎就獲得了一次新生命,而蛙和蛤蟆在旱季不見蹤影,在雨季似乎又復活了過來。既然月亮具備這樣的神秘的宇宙力量,且一些動物也已有不死的神力,人們很自然地認為:

第一、只要獲得這一秘密,人類同樣也可以不死;

第二、人類現在之所以不免一死,是因為早先一次關鍵事件中不死的權利被人騙走或盜走了。

中國文化中很早就出現了對永生的追求,《山海經》中記載許多巫醫皆有不死之藥,服之可得永生。但似乎在戰國末年至西漢初期的楚文化中,不死藥與月亮才有明顯的記載聯繫在一起:人們傾向於認為,只要獲得不死藥,就能與月亮一樣永生不死,由此也開啟了中國兩千年的煉丹史。這種執著的願望主要見於道家,而道家作為一種南方的文化與戰國時的楚文化有關,已是不爭的事實。到西漢初期,這一新傳說被系統地表述為嫦娥奔月,而其基礎則是西王母掌控不死藥的神話。

神話中的西王母形象

按小南一郎的經典詮釋,最初西王母是集東西、日月、男女、陰陽、生死等二元要素為一身的大神,對整個宇宙的力量施以支配,後來才被縮減到只主宰其中陰性的力量。這意味著,西王母掌握自然界一切生命的生死,它有不死藥乃是理所當然之事,而最終這一力量落到一個女性神嫦娥手中,則意味著成對的兩性神分掌二元要素規律的演變,正如對應著西王母出現了東王公、女媧(她也與月亮有關)的力量被伏羲所分擔,而最終嫦娥身邊也出現了吳剛。在漢畫像中,西王母被視為月神,如陝西漢墓的入口橫款上的畫面,東王公處有有鳥之日,西王母處有蟾蜍之月。

這一力量既如此關鍵,西王母當然不會輕易予人;嫦娥從后羿那盜取靈藥,而后羿也同樣是盜取於西王母。在傳說中第一批文明物,常常都被說成是盜取而來,如第一批種子及盜火的普羅米修斯。一些神話學者以為「嫦娥盜取靈藥」是一種對女性的貶低,不能不說是一種後世觀念引發的誤解:事實上,在幾乎所有神話中,像后羿這樣一個試圖追求永生的人,他們到手的不死藥都會被中途偷走。這與其說表明了對女性的歧視,不如說表明了人類對自身難免一死的嫉妒性解釋。

根據James Frazer的深刻洞察,不同族群的人類都傾向於認為:大神(有時指明是月亮)或上帝原本是讓人可以獲得永生的,只是由於某個不幸才喪失了機會,而這種失誤一般出現在中間環節:當神讓某個生物給人傳遞永生秘密時它傳錯了,或留給了自己;又或者是英雄在獲得秘密後被騙走或偷走。在現存最早的兩河蘇美爾神話中,英雄吉爾迦美什得到神奇的可永生的植物,但中途被蛇偷走,他失去永生希望後坐下來哭泣。

在不同的傳說中,這個狡猾的使者可能是蛇(中東地區)、野兔(非洲霍屯督人)、蛙(西非多哥人)……等等,而這些都是眾所周知的月亮動物。在這些傳說中,原始人表達著自己的嫉妒:它們的永生能力(通過蛻皮復活)其實本來是神賜予人的。在一些部落傳說中,甚至相信一些女人本來可以復活,只要她們定期蛻皮,可惜她們後來又錯誤地重新披上了老的皮,於是人類自此喪失回復青春的能力。

這種不死的秘密,有時是一個信息,或蛻皮的本領,另一種可能則是一顆蘊含宇宙力量的植物——能使吉爾迦美什永生的就是一株植物。所有的神話都告訴人們:永生得之不易,它常常「包含在一棵生命樹(生命泉)裡,位於某個難以抵達的地方(在大地的盡頭、大海的深處、黑暗的地域、高山的頂峰或者一個『中心』),有妖怪(或者蛇)守衛這棵樹」。在世界範圍內,木柱和樹木作為月亮象徵物的觀念十分普遍,「神聖『月亮樹』是非常古老的,並在宗教藝術中一再出現(《月亮女神》)。草藥則是這種「充滿神聖的實體、縮小的生命樹、包治百病的資源」——試想一下「神農嘗百草」的傳說。按照中國文化的傳統觀念,我們可以猜測:嫦娥得到的不死藥,最初可能是一株神草,或至少是草藥,也因此才需要不停地「搗藥」。

生命樹使人長生不死(試比較蟠桃、人參果的傳說,以及人參作為使人長壽的「仙草」的觀念),在此基礎上我們也能理解中國月亮神話中的另一個元素:桂樹。中國先秦就已出現許多不死樹的傳說,但卻從未指出那是桂樹,直至南北朝,不少記載中的不死樹也並非桂樹。的確,很難解釋這一點:為什麼嫦娥在月亮中的樹一定得是桂樹而非其他樹種。

月中桂樹現在一般認為是木犀科的木犀,但其原型很可能應是樟科的肉桂

與月亮神話起源的楚文化一樣,桂樹的分布範圍也主要在南方,這其中似乎並非偶然。在叢林密布的亞熱帶地區,原始人會將永生歸因於某些有特殊恢復能力的樹。在雲南南部邊境的克木人中有個傳說:一對窮兄弟中的弟弟得到一根有魔力的木棍後救活了一隻死去不久的蛤蟆,蛤蟆遂跟隨他以為報答;他用木棍救活了不少剛死的人。此後有一天木棍被月亮搶去,變成月亮裡的一棵樹,弟弟和蛤蟆也隨之來到月亮裡,而地上的人從此不能永生。這個故事看起來似乎補充了一些中國月亮神話中已遺失的關鍵情節。

西漢起月中桂樹已有記載,而桂樹也被用來暗指天上星宿(漢詩《隴西行》:「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桂樹夾道生,青龍對道隅。」這與《步出夏門行》古辭末四句只相差兩個字。鄭文箋《漢詩選箋》指出:白榆、桂樹、青龍、鳳凰不僅成雙而且暗合天上星宿)。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桂,江南木,百藥之長。」可見當時桂被視為一種可入藥治百病的南方植物,王力《中國語言學史》就此認為,古人所謂「桂」指的應是肉桂,而非後人所以為的木犀,古代醫術均認可肉桂的藥用價值,而木犀則難與之相比。肉桂屬樟科,樹皮入藥可治陽痿、痛經等(與生殖有關),樹高可達12-17米(而屬木犀科的桂花樹則高可達7米),似更符合傳說中月中桂樹高五百丈的傳說。

雖然別無文獻證據,但推測起來月中桂樹很可能是由肉桂訛傳為木犀科的桂花樹的。無論如何,月中桂樹的存在應基於這個理由:即它本身是一種不死樹,可以製成不死之藥。到晚唐雜記中又明確指出這五百丈的神樹下還有一個來歷不明的吳剛在伐樹。這個故事最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吳剛永遠不可能伐倒此樹,因為創口會隨時自動癒合——這同樣是不死與復活的隱喻。不死樹與不死藥本身就是密切關聯的,宋代道教類書《雲笈七籤》:「月中樹名騫樹,一名藥王。凡有八樹,得食其葉者為玉仙。玉仙之身,洞徹如水精琉璃焉。」

中國觀念中對不死的嚮往一直注重於無限延長物質身體的生命,而這種永恆又常以「玉」作為象徵。廣寒宮以玉砌成,月中兔子是玉兔,連搗藥的杵也是玉杵。在西方和印度觀念中,不朽的象徵通常是金子,因此不斷尋求通過鍊金術而獲得無限長壽;中國人雖然也認為真金不壞,但卻向來更喜歡玉石,「金縷玉衣」的葬法即喻示著死者對永生不壞的期望。在所有這些不死的象徵中,復活、藥、生命樹、永恆的玉石……構成一個完整的象徵符號體系。

西漢時期的馬王堆帛畫中,月亮上已出現蟾蜍

蟾蜍與兔子

在中國月亮神話中出現的第一個動物無疑是蟾蜍,雖然自中古以降,蟾蜍漸漸被從月亮中消失,但「蟾宮」、「冰蟾」、「玉蟾」等仍被用來指稱月亮。這當然絕非偶然,正如三足烏是太陽的象徵,蟾蜍也可說是完美的月亮動物(《淮南子•精神訓》:「日中有踆烏,月中有蟾蜍」)。

從原始人的角度看來,蛙類集諸多神秘力量於一身:冬天不見蹤影而春季復現,猶如復活;超常的繁殖能力(他們當然注意到蛙類特別是蟾蜍的腹部很大,蛙類又喜歡在月夜交配);叫聲如雷鳴,而雷是雨水的前兆,因此蛙類常被視為雷神和雨神,雨水又是和月亮相關的——雨水是原始農業的根本保障。月亮表面的黑色陰影也容易讓人聯想到蟾蜍。

蟾蜍的復活象徵使古人相信它同樣是一種「不死藥」,一些記載認為月中搗藥的是嫦娥、蟾蜍,而非現在通常認為的玉兔。除此之外,蛙類是動物世界中生殖力超強的一類動物,「生與死是原始人關注的兩大主題,因而靈魂崇拜與生殖崇拜是早期宗教信仰並行的兩個輪子」,「靈魂崇拜是為再生祈禱」而「生殖崇拜首先是對女性的崇拜」。

在姜寨與廟底溝的陶紋裡,蛙腹被誇大得十分厲害,這種觀念折射出人們祈願女性能像蛙類一樣具備生殖力。蛙的神力逐漸被移植到女神身上,《說文》:「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媧即蛙。有學者甚至認為,「女媧實為月神,因為嫦娥為女媧的變體,而月中有蟾蜍,蟾蜍也屬蛙類」。月亮掌握著人的生死,能賜予人不死,也能創造新的生命。蟾蜍因此與月亮聯繫起來。在漢代以來的畫像中,月中均繪有蟾蜍,在漢代石刻畫像和磚畫中,常有伏羲持太陽,日中有三足烏;女媧則捧月,月中有蟾蜍。

並不意外,女媧在中國神話中被視為人類生命的創造神,又兼有送子功能,且是雨水之神,董仲舒《春秋繁露》載民謠「雨不霽,祭女媧」。原因之一是「在中國信仰文化中,由於雨水與生殖有著密切關係,女性人物水神往往也是生殖之神」。

從事農業的人也不難關注到月亮與雨水的密切關係,在農業巫術中,祈雨和以豐產巫術是最重要的兩類,而蛙類恰恰兼有這兩者,南方一些民族如壯族的蛙崇拜與之緊密相關,這種原始的農業巫術常常又是女巫所專職的。經驗告訴他們:蛙類雷鳴往往預示著大雨,而原始人的巫術思維又使他們以為正是蛙鳴導致了雨水的來臨,正如他們誤以為雞叫使得太陽升起;在印度神話中,月神蘇摩被認為是海神伐樓拿之子,因為月亮從海中升起,也同樣建立在這種虛假聯繫之上。

兩漢時月亮上又新增了一隻兔子,至遲到南北朝時期,兔子已取代了蟾蜍的形象,而它也同樣是長壽和繁殖力的象徵,並且與藥相聯繫,只是沒有賜予雨水的職能。在這其中繁殖力尤其值得關注,因為在原始人看來,生殖是一種極神秘的力量。按阿倫特《人的境況》所論,創造和重新創造生命奇蹟的秘密,「在我們之前的時代認為是自然最偉大、最深刻、最神聖的秘密」,是屬於神的行動特權;「現代最粗俗的迷信——『錢生錢』,以及現代最尖銳的政治洞見——權力生權力,都建立在生命的自然繁殖這一根本的隱喻上」。

中國人對兔子、月亮的崇拜也建立在這一基礎上。中秋節原本很可能與端午節一樣是個南方節日,唐朝之前無中秋節,至宋代才大盛,原因就在於拜月求子(所以拜月多為女子,如《拜月亭》之類),《北京風俗類徵•歲時》引《京都風俗志》:「諺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元代《輟耕錄》記詩云:「宅眷皆為撐目兔」,「民間傳說兔子望月而孕,故『撐目兔』指『不夫而孕』的女子,今有罵人為『兔崽子』者,其意本此」。中秋節與女性相關的內容很多,自古是婦女最活躍的節日,故舊時稱之為「女兒節」。在世界範圍的原始社群中,月亮常被稱為「女人的上帝」,「因為月亮不僅被作為女人產子能力的源泉,而且還是女人所有特殊活動中的保護者與衛士」(《月亮女神》)。

從蟾蜍到兔子的轉變,聞一多曾認為是訛變所致,但可信的說法也許是「月中有兔」之說來自印度。按季羨林的觀點,從公元前1000年的《梨俱吠陀》起,印度人就相信月中有兔,許多意為月亮的梵文字的詞根都有sasa(兔子)。中國的神話系統相當紊亂,漢代記載甚至以為嫦娥奔月後化為蟾蜍,袁珂以為這些轉變反映了人們對嫦娥態度的轉變,先是譴責,後是同情,再後是讚美和嚮往。因為蟾蜍形體醜惡,「不但如今的人對於此物沒有好的觀感,就連古人亦然」,「嫦娥是古今同譽的美人,卻化為這種醜惡的動物,推想起來,必定是有譴責的意思存於其中。」

這種觀點其實是似是而非、大謬不然的,對一個身處於聖化宇宙中的人來說,關鍵不是蟾蜍本身,而是它所體現的超自然力量。非洲布須曼人對於他們的神卡隱非常虔誠,自承是卡隱的子孫,而這大神卡隱,卻是一種蚱蜢。因此所謂嫦娥化為蟾蜍、蟾蜍又為兔子所取代,只是神話系統包容相互異質因素後產生的混淆,並非一種道德判斷。

遊牧者的月神

中國神話中月亮與永生、繁殖、雨水的聯繫,折射出一個農業民族巫術的精神指向,其月神的形象是一個文弱的女子。可以設想,這樣一個觀念下的人們,初次遇到另一群將月亮視為戰神的族群時,心理上肯定是震驚和困惑兼具的:《史記·匈奴列傳》載匈奴人的習俗是「舉事而候星月,月盛壯則攻戰,月虧則退兵」。而且我們不妨推測:匈奴人心目中的月神可能是個男性——與匈奴頗有相關的古突厥人就視月亮為男性,太陽為女性;據突厥神話說,天神創造的第一個人叫Ay Atam,意即「月亮父親」,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慣用月亮來形容英雄。

埃及月神Khonsu,為男神

這種觀念似乎源出中亞,而由這一核心向外輻射蔓延。如古波斯十分崇拜月亮,薩珊波斯王冠以月神符號表示王權,它後來又演化為伊斯蘭教的新月紋。希波戰爭中,與波斯為敵的希臘城邦也有著與匈奴人、波斯人一樣的信仰:當時斯巴達人已決意幫雅典人,但卻不能出徵,因為「那時正是一個月的第九天,而他們說,在第九天月亮還沒有圓的時候,他們是不能出徵的」(希羅多德《歷史》6:106)。現在東斯拉夫人中的波羅的海民族傳說仍認為月神是一名男性戰神,騎馬巡行天界人間。根據《神話辭典》,在羅馬時代,原羅馬薩賓族的女戰神Bellona和小亞細亞、色雷斯的月神Bellona也逐漸合為一體,但其名字沒有任何差異,我頗疑這兩者原本就出自一源:月神本來就可以同時是戰神。

這一觀念與中國神話思維乍看起來完全相反,十分費解,所幸體系完整的希臘羅馬神話為後人留下了一絲線索:希臘神話中女月神阿爾忒彌斯同時又是繁殖女神和狩獵女神,而羅馬神話中的月神黛安娜也是繁殖女神,並被奉為樹木之靈,後遂為森林之神。繁殖之神能賜予生命,相應的也就能收回生命,因此中國傳說中泰山關乎長生不死,後來有病即謁泰山,神仙的府第漸漸遂成鬼魂之所。而「森林之神」通常也就意味著森林中一切動物的生命都歸屬她管轄。因此其演變軌跡可能如下:月亮為繁殖之神而掌握一切生物之生死-->狩獵之神(因射殺動物須求得掌管動物生死之神的同意)-->戰爭之神。

從一個以狩獵和遊牧為生的族群角度來看,這完全是十分自然的。雖然在根源上(月亮掌一切生物的生死)與農業民族並無差別,但狩獵和遊牧民族必然更關心動物而不是植物的生命,而對於原始人來說,射殺動物須獲得神的準許是一條不得不遵守的鐵律,因此出獵之前得齋戒祈禱,這直接影響到自己的休戚與打獵的成功概率,在獵獲動物後還要再進行祈禱,以求死去的動物不要怨憤,這類例子在人類學、民俗學上都是不勝枚舉的。而對這樣的民族來說,狩獵和戰爭往往在本質上並沒有多大區別,打獵就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的軍事演習,戰爭只是由射殺動物變成了射殺敵人。既如此,相信滿月出徵能得到戰神保佑、月神符號成為王權象徵,也就並不奇怪了。

古希臘神話中的月亮月神 阿爾忒彌斯,也是繁殖女神和狩獵女神

那麼因何有男性的月神呢?既然戰神也可以是女戰神。事實上,如前所言,最初的月神往往是合宇宙中的二元力量於一身的,中國上古傳說中的西王母也兼男女、生死、陰陽於一身,後來才逐漸被認為是一女性,進而對應著又出現了所謂「東王公」。在古埃及,月亮女神Isis的初始形態之一是伊西斯-耐特,亦男亦女。古希臘早期宗教最初只有Selene代表月亮,她也是個無法確定性別的中性形象,後來才被兩個特徵分明的形象代替——明月之神阿爾忒彌斯和冥月之神赫卡忒。普魯塔克曾說古希臘人「稱月亮為無垠宇宙之母,她兼具男女本性。」因此不論女月神還是男月神,應當都是從兩性合一的月神形象中分離出來的,只不過遊牧狩獵民族強調了其戰爭狩獵的職能,因而這些民族更傾向於將月亮視為男性。

Mircea在《神聖的存在:比較宗教的範型》中談到月亮圓缺的規律性變化時曾簡要地概括道:「此種永恆地向其開端的回歸,此種永遠重複發生的循環使得月亮成為一個與生命的節律密切相關的天體。因此,無怪乎它掌管著一切為循環往復的規律所制約的自然領域:水、雨、植物的生命、豐產。」他這句話如果單純用於中國神話系統這樣的農業巫術,那是絕對正確的,但他卻遺漏了一類例外的情況:即作為戰神的月神。在狩獵和遊牧生活中,人們更關心的自然節律並非雨水和植物的豐收,而是動物的生命。

中國月亮神話的演變

中國月亮神話中主要有嫦娥、蟾蜍、藥、兔、桂樹、吳剛六個元素,它們各自代表了作為宇宙力量的月亮的不同面向。不同的文化中或觀察到月亮的周期性可作為衡量的標尺,或注意到其光亮,又都意識到它對人的精神所起的魔力,但在文化對流之後這些元素就可能形成匯合交融。從神話形成的年代來看,上述六元素很可能是逐漸添加到月亮的象徵體系中來的,因此出現了一些疊加、複合的狀況。

中國的神話體系向來以破碎、雜亂著稱,往往同一神話有著各種說法,如龔鵬程所言,其中難有系統,「這些歧異,根本是不可定之是非。學者各執一詞,各定譜系,而矛盾缺誤,皆在所難免」。其中的關鍵就在於中國神話很可能出自多源,比如十個部族各有自己的太陽神話,等中原一統,這些元素合而為一,便難免包含許多相互矛盾歧異的內容。正如印度教作為一個龐雜的體系,不斷將原先反對它的觀點納入自身,以至於內部常常彼此矛盾。

按列維-史特勞斯的觀點,神話是為了克服矛盾衝突的一種妥協,所以新的神話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兼容舊有的神話。古史辨派也認為民族間的相互吞併造成舊神話的融合。徐旭生在《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已指出,中國上古氏族林立,並非從來統一而五帝有簡單相承關係,是故比附多誤。Mircea Eliade《宗教思想史》中曾談到基督教思想對各地異教傳統的融合、吞併和嫁接:

隨著各民族皈依基督教——即使有些地方的皈依是十分表面性的——大量的民族宗教傳統以及地方神話都被同源化了,換言之,被綜合進了一個共同的『神聖歷史』中去了,並且用相同的語言,也就是用基督教的信仰與神話加以表達了。……總而言之,大量異教遺產的形成和變化顯然變成了基督教化的神話-儀式的整體。

比如大量的屠龍英雄被聖喬治同化,這些人的事跡現在都被說成聖喬治一人所為;某些對女神的神話和崇拜都被綜合進聖母瑪利亞的宗教性民間故事中;皈依基督教產生許多共生現象和宗教融合。

吳剛伐桂

中國月亮神話中的這些元素,很可能也是這樣綜合而來的。關於上古傳說常羲生月、嫦娥奔月,兩事是否一人所為,學者們長期爭執不下;而兔子、桂樹、吳剛等則明顯是後世逐漸添加進去的。姚大力在討論北方民族的傳說疊加現象時說:「一種情況是,通過對有關情節的細微修改,構造出某種聯繫環節,從而將兩個不同系統的傳說機械地銜結成為一體。」現代口頭民俗的研究學者也已發現同樣的狀況。

漢代所傳的嫦娥奔月化為蟾蜍無疑也是這種情況,雖然奔月與蟾蜍原本是根本不相關的兩件事;但這一隨意的疊加卻使絕大多數現代學者誤以為是對嫦娥的貶低醜化,乃至「暗示了伴隨母系王國淪陷後父系文明的建立,婦女的地位驟然下降,嫦娥奔月象徵了被父權驅趕的女性們寂寞悽苦的情懷」云云。M. Esther Harding《月亮女神》中曾追溯西方月神傳說的演變:

最初,月亮女神是一隻動物,接著便是女神的靈魂成了動物;後來,神或女神則由動物來伺候;再後來則由戴動物面具的人替代了這些動物侍從,他們跳動物舞,並以動物命名。

這一軌跡與蟾蜍-嫦娥-玉兔伴隨嫦娥的軌跡也略近。

在神話解讀中必須警惕那種用後代常常是世俗的觀念去揣度上古聖化宇宙中所出現的神話語言的傾向,同時也要避免情不自禁的過度闡釋和誇大意義。在月亮神話的研究中曾出現一種「泛太陰主義」,即傾向於認為所有文化和宗教表現,都源自月神崇拜。

從技術層面上說,我們現有的月亮神話資料都有極嚴重的缺陷,它們都已完全脫離原初的社會語境數千年之久,所有的資料都已扭曲變形:它們被謄錄為一種書面文本,受到無情的刪節和遺漏。因此,「如果我們讀到這樣的表述,例如『神話的真正含義(或意圖)是……』,我們應當防範它。根據我們現在的知識,不存在神話真正的含義或意圖。」我們所能做的僅僅是分辨出月亮的象徵符號體系,並梳理其脈絡。

在19世紀的神話學研究中,神話被部分地當作是「原始人的科學」,即初民們為尋求說明和解釋自然力,就以神話的形式傳達出他們的臆想,中國仍有一些神話學者抱持這一觀點。這種解讀也是有偏頗的,正如中世紀鍊金術雖然是化學的先驅,但鍊金術士卻並未從「科學」的角度去看待這一問題。中國原始宗教的性質和形態至今未明,但對它的進一步了解卻是了解文化原型的一個重要途徑,因為常常正是它揭示了一個民族和文化最初的集體無意識,對它的探討是永遠不嫌多的。

原標題:《中國的月亮神話》

相關焦點

  • 神話塔羅|月亮
    作者/朱麗葉·沙曼-伯克 麗茲·格林譯者/閆東升 編輯/Tang 圖片/網絡本文節選自《神話塔羅》塔羅牌中被稱為大阿卡納的22張牌是一組系列圖像,描繪了一段旅程的不同階段。這段旅程在許多神話、傳說和童話故事,以及世界上偉大的宗教教義中可以找到相似的情節。今天我們已經走到了月亮牌,這是一段怎樣的旅程呢?
  • 神話塔羅解牌|月亮
    譯者/閆東升 編輯/Tang 圖片/神話塔羅本文節選自《神話塔羅》 由自在園授權塔羅牌中被稱為大阿爾克那的
  • 希臘神話解讀塔羅牌《月亮》
    神話塔羅創作者:朱麗葉·沙曼伯克                     麗茲·格林       用神話詮釋塔羅,用塔羅解讀生命                   《月亮》        對應希臘神祗:赫卡忒·夜之女神  神話塔羅《月亮》牌
  • 古代神話中的四大女神,第四是月亮之母,女媧娘娘屈居第二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也不乏很多女神,這些女神不僅仙姿玉色,最重要的是她們的法力高強。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古代神話中的四大女神都有哪些?四、常羲常羲,中國神話傳說中的月亮之母,也叫作「月神娘娘」。月神娘娘身姿清秀,容貌秀麗,美貌非凡。常羲是天帝帝俊的妻子,她與帝俊共同孕育了十二個孩子,這些孩子就是月亮。
  • 評論:中國是沒有神話概念的神話大國
    中國人有許多關於月亮的神話和傳說。為什麼當代最新航天科技成就要用古老的神話語彙作符號包裝?諸如「嫦娥」、「玉兔」一類語詞在全球傳播時,外國人是否能夠感悟到華夏月亮神話特有的冰清玉潔想像的奧妙呢?  「神話學文庫」之一《神話—原型批評》,引進20世紀西方文學批評方法中的原型批評一派,說明文學寫作背後的原型運作規則。文庫之二《結構主義神話學》,說明神話思維的結構原理。
  • 中國神話中最先奔月的美女是誰?有一位比嫦娥還早
    月亮作為一個文化符號和象徵,已經陪伴人類無數年了。自古流傳著無數有關月亮的美麗傳說和神話故事。說到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你會想到什麼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嫦娥。作為中國人,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可謂是耳熟能詳。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 中國神話體系大盤點
    中國神話故事體系眾多,有上古神話、《山海經》、《封神榜》、《西遊記》等多種神話故事的描述。今天就和小編看下,這些神話中到底有哪些大神呢!圖片來源於網絡女媧是中國神話中的創世女神,是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流傳下來的一位偉大女神形象。
  • 【希臘神話】永葆童貞的月亮女神大揭秘
    Artemis [ˈɑ:timis]: the virgin goddess of the hunt and the moon, the twin sister of Apollo   阿爾忒彌斯,掌管狩獵和月亮的處女女神,阿波羅的孿生姐姐也稱為Cynthia (辛西婭); 在羅馬神話中叫做Diana (黛安娜)。
  • 月亮美人
    在地球上,微觀來說,中國與英國遠隔重洋,19世紀初的英國與20世紀中前期的中國,無論是社會結構還是人民的生活方式,都大為不同。那意思,對月亮美人很是不舍。   在人間世,人們則把月亮當作美人的標杆或者說參照物。譬如與李商隱基本同一時期的韋莊,填一曲《菩薩蠻》歌詠江南酒家的賣酒妹,竟然寫道「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將美人與月亮映照著來作詩,或者說將月亮與美女之意象掛鈎的情況,可以上溯到《詩經》。與《歸藏》《易經》引用不少上古神話不同,《詩經》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 英語詞源故事——selen-(月亮):第一代月亮女神塞勒涅
  • 《中國民間文學大系》 | 青藏神話概述
    《中國民間文學大系·神話·青藏卷》確立於2018年7月,2019年初完成初稿,經過相關專家的仔細而中肯的審閱,又一次進行了修改補充
  • 淺談冷門的斯拉夫神話,俄羅斯戰鬥民族曾經的神話體系
    大家對於神話故事第一印象就會想到的是中國、希臘、埃及、日本、北歐等國家的神話,今天要說的是一個比較冷門的神話,是屬於我們鄰居俄羅斯這個戰鬥民族的原生神話,斯拉夫神話,只不過在整個神話體系上比較鬆散,講故事也沒有中國希臘來的精彩,甚至幾乎是沒有故事的。
  • 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兩儀二聖
    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兩儀二聖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是指以兩儀二聖(太陽燭照,太陰幽熒)與天之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為代表的皆可見於中國經典中的生物。這些生物在現實中大多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的組成物源於現實。某些古代神獸在中國的佔卜術中,尤其是奇門遁甲及六爻兩門術數。
  • 《神話之城》:神話與現實,並無一線之隔
    在不同的神話體系中,一般都擁有一個或幾個創世的神,像雅典神話裡的五大創世神和中國神話裡開天闢地的盤古。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不同神話體系中更是有著一些有趣的相似之處。有人統計過,在世界上不同的11個神話體系中,人類都是神靈用泥土造出來的。
  • 魯迅和茅盾是如何看待中國神話的?中國神話是如何演變的?
    這裡魯迅勾畫出一條從神話演變軌跡,即由神話到傳說再到小說,所著《中國小說史略》便是依據這一線索創作下來的。他認為,由神話漸變到傳說、小說,這是人們對巫的信仰逐漸消退,人類漸漸遠離神的時代的必然產物。至於神話演變的原因,魯迅是以西王母神話演變的例子來說明的。
  • 中國民間神話傳說
    意思就是西王母樣子雖然像人,但卻長著豹子尾巴和老虎牙齒,很會用像野獸一樣的聲音吼叫呼嘯,蓬散的頭髮酷似不吉利的戴勝鳥頭上醒目的羽冠,是上天派來掌管瘟疫、疾病、死亡和刑殺的神,居崑崙山中。  東漢末年,道教興起,把作為上古神祗的她納入道教神話體系,並且逐漸演變為高貴的女神。
  • 盤點世界四大食月神話,印度的最有意思
    自古人類對月亮的感情難以言喻,總得來說,月亮象徵著美好和浪漫,誕生了無數詠月的詩詞歌賦和神話傳說。直到有一天,月亮似乎被不知名的東西吞噬了,世界陷入一片昏暗,這就是月食的由來。在世界各大文明的神話中,都有類似食月的神話,到底是什麼吃了月亮?月亮那麼可愛,為什麼要吃月亮啊?今天就說一說世界中關於月食的部分。一、天狗食月。
  • 【圖說】你必須知道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
    我們讀小學的時候就學過《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夸父追日》這些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神話傳說和民間傳說,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
  • 夸父逐日與盤古開天,中國的神話講述怎麼樣的故事
    盤古是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人物,見於《三五曆紀》.《五運歷年記》.《述異記》。最早形象見於《廣博物志》和《乩仙天地判說》。「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傳說,天地以前連在一起,混沌一團,有個叫盤古的人在混沌天地中醒來,憑藉自己的神力,把天地分離開來。
  • 每天看懂一幅名畫丨奧伯利特《月亮女神塞勒涅》
    《月亮女神塞勒涅》Selene 1880丨奧伯利特藝醬正說: 塞勒涅是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依據赫西俄德的《神譜》記載,她是提坦巨神許配裡翁與忒亞的第二個孩子、第一個女兒,老太陽神赫利俄斯和黎明女神厄俄斯的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