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信濃號」是當時最大的航母,也是歷史上最短命的航母。僅僅航行了17個小時就被美軍擊沉,當時美國最大的航空母艦才三萬多噸,「信濃號」相當於二戰時期兩艘大型航母噸位的總和,標準艦載機47架,最大可載機120架,而且火炮數量眾多,有很強的防控能力,為了有效防禦美軍的高空和俯衝轟炸,「信濃號」的飛行甲板鋪裝了75毫米的甲板裝甲,同時還覆蓋了200毫米厚的鋼骨水泥層,加裝的防護裝甲就消耗鋼材1.7萬噸,可謂鋼筋鐵骨。
信濃號航空母艦是二戰時日本航空母艦,是當時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在服役後的第一次正式出航中被美軍潛艇魚雷擊中,創造了世界上艦船史最短命的航空母艦記錄,滿排水量7萬噸,「信濃」號原本是以大和級戰列艦的三號艦建造,太平洋爆發後,日本海軍將已完成50%進度的大和級戰列艦三號艦,改裝成航空母艦,並且重新命名為「信濃」號,原本預計於1945年2月竣工,但日本海軍嚴令「信濃」號必須在1944年內建成。造船廠方面只能不分日夜趕工並忽視大量的次要流程,在1944年勉強宣布建成,在11月份加入現役,但是仍然有很多重要的細節沒有完成,還需要建造和調整「信濃」號的水兵基本都是新兵,素質很差,要他們能夠成功熟練操縱這艘軍艦也得需要數月的時間,由於工期短,美國對日本航線封鎖導致物資短缺,國防工業,包括所有的配套工業都遭到了大規模的空襲的持續打擊,基本屬於豆腐渣工程。
在當月「信濃」號載官兵和造船廠工人奉命出發,開始了它的第一次航行,當時「射水魚」號停在東京灣裡面,進行待機,當時看到「信濃號」時,潛艇指揮官非常的震驚,從來沒見過7萬多噸的航母,開始以為是個大型油輪,潛艇指揮官決心把它擊沉的時候接到了一個電報,營救B-29戰略轟炸機飛行員作戰命令取消,並且要求立即返航,潛艇指揮官並不接受命令,決心擊沉這艘航母
「信濃號」發現了美軍的雷達信號,艦長阿部俊雄海軍大佐判斷,很可能美軍已經通過情報部門得知了他們的計劃,集中了一定的數量的潛艇準備攻擊,而這艘美國潛艇「射水魚」號奉命準備救助可能被擊落的美軍飛行員,後來因計劃取消才在海上遊弋待命,巧的是當時「射水魚」的雷達故障才被「信濃號」發現,射水魚號艦長恩萊特最初判斷是日軍的一艘遊輪,於是下令全速追擊該艦,信濃號以25節航速開走,射水魚號最大航速只有18節無法追上,誰知信濃號全速航行一會就出現問題,一根主軸發生故障導致信濃號航速降低到了15節,終於在1944年11月28日凌晨,「射水魚向該艦發射了六枚魚雷」,其中四枚準確擊中了「信濃」號,
四枚魚雷對「信濃號」不構成太大威脅,但是艦長阿部俊雄連航速也不減少,繼續行駛,但「信濃號」人員經驗不足,無法阻止進水,有些船艙連密封們也沒有安裝,很快在被擊中幾個小時內沉沒,當時這個最大的航母創造了幾個世界第一的記錄,第一艘航母沒有發過一炮,也沒有起飛過一架飛機,航母沉沒噸位最大的航母,壽命最短。這簡直創造了世紀吉尼斯記錄,更具有諷刺意味的事信濃號被日本軍界一廂情願地認為是一艘不沉的航母,直到1960年美國小鷹級開始服役,它的噸位才被超越,就這樣這艘世界上最大的航母首次航行僅僅進行了17個小時便被擊沉了,它的誕生和覆滅都從某種程度上語言了日本在二戰中的必然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