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笑話:最短命的航母,建造時偷工減料,第一次出海被潛艇擊沉

2020-12-14 大司馬大智慧

歷史的第一頁是從互相猜忌、搞陰謀和耍手腕開始的。——米·左琴科(蘇)

文章分類|歷史奇文

文章字數|3126字,閱讀約7分鐘

要說二戰中的各類航母,沒有300艘,也有200多艘,有的默默無聞,有的流芳百世,當然也有許多聲名狼借。不過,第一次出航不到24小時就死掉的航母,估計大家也沒怎麼聽說過,但這樣的航母還真有,這艘航母就是日本的信濃,堪稱世界上最短命的航母

一艘一戰時期的軍艦變成了航空母艦?

日本聯合艦隊在戰前是強大的,但就像早上8點的兒童動畫中的反派一樣,它通常在三秒鐘內就很帥。沒過多久就趕上了中途島海戰,日本擊沉了四艘航母,死了一堆訓練有素的飛行員,從此海軍實力一落千丈。而日本不同於美國,美國有強大的工業實力,人家下船都能像下餃子一樣,你日本鬼子有什麼?沒有頭髮,所以日本註定要在後面的戰鬥中越打越少船。

日本鬼子急了,日本工業不發達,資源太匱乏,沒有航母怎麼打北美?(美國就是美國的意思,在日本是貶義詞,更進一步的貶義詞是米畜)所以日本人才會千方百計地造大船,造航母。於是,日本鬼子不僅加快了航母的建造速度,還把目光盯上了尚未完工的大和級戰列艦信濃3號的船體。因為是大和號的第三艘,船體足夠大,如果改造一下,很容易成為正規航母。當然,如果不是,主炮呢?如果野船被擊沉,我相信日本會完成它。

但現在沒有了主炮,這艘船將不得不停工,其船體也將閒置,可能隨後拆除。於是,日本海軍決定利用船體建造自己的航母。於是被改裝為航空母艦的信濃號於1942年9月恢復建造,預計於1945年9月完工,日本聯合艦隊的多艘軍艦在瓜島之戰中受損,信濃號不得不再次停工,以便優先修復受損的軍艦。我不得不抱怨日本的建設效率,我必須做一些重要的事情而不去做。

但馬裡亞納之戰幫助了信濃號,因為馬裡亞納之戰,日本艦隊再次遭受重創,現在急需航母。因此,日本海軍省要求在1944年底前建成"信濃"號,否則橫須賀造船廠的所有人都將受到嚴厲懲罰。橫須賀船廠這次沒有動靜,只能拼命地幹,所以年底就完工了。日本海軍看後非常興奮,心說這下不得不了,可以和美軍幹一架了。但他們不知道,因為自己的愚蠢給自己的小船帶來了多大的影響。

0101、首次航行時死亡

作為一個載體,建成的信濃號的紙質資料還是很嚇人的。標準排水量62000噸,滿載排水量72890噸,長266.6米,寬38.9米,深18.92米。最多可裝載120架艦載機,由12臺主鍋爐和4臺蒸汽輪機提供動力,航速可達27節。在二戰中,航母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但日本鬼子對它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扭轉戰局,畢竟橫須賀造船廠把所有的建造材料都用在了它身上

但這艘被魔鬼相當看好的信厚號,卻是黴運不斷,剛一出水式就麻煩不斷。計劃是將船塢注滿一半水,先將船體浮起,確認船體平衡。原本計劃注水10米,但到了8米時,船塢閘門打開,外部海水湧入。

信濃號被來水前後搖晃,將船連在一起的100多根鋼纜和50多根麻繩斷裂。導致甲板上的技術人員被衝入海中,球艏多次與塢壁發生碰撞,導致球艏內水中的聲納和螺旋槳風扇受損。

這樣的結果不禁令人沮喪,但鬼子們沒有辦法,只能硬著頭皮跟了上去。但鑑於美國人的頻繁轟炸,信濃號決定離開橫須賀,前往武岡避風頭。於是,1944年11月27日晚,剛剛服役8天的信濃號,在濱風號、雪風號和磯風號三艘驅逐艦的護送下,載著2500多名官兵和造船工人,出發了。

說起來日本也是個大心臟,竟然讓向睿雪風保駕護航。你知道雪風可是超級掃把星,日本海軍誰都知道,讓它護航。好吧,大家都覺得內心沉重,只能向皇帝的三千神祗祈禱了。

但帝國的三千神兵守不住,出航沒多久,美國的潛艇射水魚就誤打誤撞地遇到了這支小艦隊。當時,由於美國海軍飛行員的搜救任務取消,"Archerfish"號在海上待命。但不巧的是,水魚的雷達出現了問題,只能上浮進行維修,維修完成後,又在原地進行了多次開機測試。艇長約瑟夫·F·恩萊特中校用雙筒望遠鏡環視四周,突然一個黑乎乎的物體出現在他的視線中。起初,他以為這是一個從日本水域中冒出來的火山島。過了一會兒,他意識到這是一艘大型戰艦在曲折航行。

恩萊特立即命令射水魚俯衝追擊戰艦。起初他以為是一艘大型運輸船,但走近一看才發現是一艘普通的航空母艦。帶著這樣的目標,恩賴特決定大幹一場,為自己贏得一枚閃亮的獎牌。但令人沮喪的是,附近沒有潛艇協同作戰水魚號的最大航速為18節,而信濃號遠在其上,根本追不上。

但好運突然降臨,倒黴的信濃可能是承受不了雪風的祥瑞光環,竟然紡錘失靈,航速銳減到15節。當"射水魚"號終於在第二天凌晨2點42分追上"信濃號",追上了一個他無法追上的目標時,恩萊特指揮官非常高興。運氣稍好的時候,信濃誤以為遭到了一群美國潛艇的伏擊,艦隊決定掉頭逃跑。結果轉了一圈後,她正好面對的是箭魚,於是箭魚也不客氣,直接送出了六枚魚雷,其中四枚是給信濃號的魚雷

可憐的信濃當場被撕開了十米寬的口子,海水湧了進來。船長抓住機會,下令營救信濃號。然而海水越來越多,想要救信濃幾乎沒有希望,連電力系統最終也失敗了。掙扎至上午10時18分後,信濃號沉入海中。船上的2500名鬼子有1400多人直接被淹死,剩下1000多個倒黴蛋被雪風撈走。一般來說,雪風每殺一名友軍,就負責把落水的倒黴蛋撈出來。

0202、偷工減料毀了航空母艦

仔細想想,信濃號的沉沒太過詭異,作為艦體為大和號改造的航母,其防禦能力應該是足夠的。同樣是大和級的武藏在攜帶12枚魚雷後沉沒,大和在被12枚魚雷和7枚重型炸彈擊中後沉沒。而這個信強號加了防護裝甲用了17000噸,這麼變態的防護等級,按道理又不能死,為什麼被神箭手魚一號打到秒殺?

其實這鍋還得怪鬼子自己,因為鬼子自己把船廠裡大部分有經驗的工人都調去服兵役了。為了彌補船廠人手的不足,只能抽調民間船廠的工人和海軍學校的學生,甚至還抽調了不是造船工人的其他工人。

而且不僅上面要求的緊,下面的人也同樣發了瘋的衝,他們相信完成了信濃就能挽回敗局,所以要儘可能的快。正如老話所說,蘿蔔衝得快,所以信濃號的船內設備保持在最低限度。即使是完美的測試也被保存了,只做了最低限度的測試。

所以在這種不靠譜的施工方式下,在不靠譜的施工人員的配合下,信濃當然要越省越多,越快越好。船的很多細節沒有完成,很多水密艙的門根本關不上,甚至很多根本沒有門。這是非常可怕的,這意味著在船體受損的情況下,水會直接湧入信濃號。屆時,信濃號很快就會進水、翻船等

當然,如果"信濃號"的排水系統完備,是可以挽救的。但令所有人驚訝的是,"信濃"號根本沒有完成排水系統,因為沒有安裝氣壓泵,沒有完整的排水管道,也很少有手動泵。這種聊勝於無的排水設備無法滿足需求。這意味著如果漏水,水密艙就不好用了,現在排水排不出去,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更可怕的問題是倒黴的信濃號船員的低劣素質。你想魔鬼此時,訓練有素的水兵大多沉入海中,哪有那麼多優秀的水兵,就算有,他們來這服役才8天就上了航母,也不可能對每一個細節都熟悉得信得過強,更何況這是一群半吊子的水兵?更別說一群工人了

因此,在船體破損進水後,起初排水工作可以在統一指揮下進行,但當信濃號因進水過多而發生一定程度傾斜時,這些半吊子立刻失去了勇氣,逃命去了。在失去有組織的救援後,信濃號不得不沉入大海。

結語

作為被鬼子寄予厚望的秘密武器,信濃真可謂"不負眾望",它的誕生和崩潰都折射出日本的未來。也就是在他們發動的罪惡戰爭中,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後被自己的鮮血嗆死。這樣一艘偷工減料的航母註定不會有任何效果。它所能做的只是成為日本的眾多失敗之一。

參考文獻:昭和海軍的故事

海軍造船技術綜述

日本帝國海軍的興衰

這裡是《大司馬大智慧》,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上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鄧小平

相關焦點

  • 日本偷偷造航母,還沒服役就被美國潛艇擊沉
    日本的「信濃號」是當時最大的航母,也是歷史上最短命的航母。信濃號航空母艦是二戰時日本航空母艦,是當時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在服役後的第一次正式出航中被美軍潛艇魚雷擊中,創造了世界上艦船史最短命的航空母艦記錄,滿排水量7萬噸,「信濃」號原本是以大和級戰列艦的三號艦建造,太平洋爆發後,日本海軍將已完成50%進度的大和級戰列艦三號艦,改裝成航空母艦,並且重新命名為「信濃」號,原本預計於1945年2月竣工,但日本海軍嚴令
  • 二戰排水量最大的「倒黴」航母:偷工減料,首航20小時就被擊沉!
    當時的的計劃頒布日本停下來建造111號航母,並且將111號艦停建肢解。重新使用在中途島海戰中的110號艦的外殼,而且當時為了彌補建造航母人員不足的問題,日本開始動員那些在學校還在學習這方面專業的學生去建造航母。
  • 被日本視作救命稻草的信濃號航空母艦,最終死於建造時的偷工減料
    如果說起二戰時期的日本航空母艦,估計很多人都會想起赤城加賀,或是翔鶴瑞鶴,畢竟這些都算是日本航空母艦裡的精品了。但如果說起最倒黴的航空母艦,那麼十之八九應該就是日本的信濃號航空母艦。這艘航空母艦曾被日本海軍視為救命稻草,然而卻在自己的首次試航裡就被美軍潛艇射水魚號擊沉。彼時距離信濃號下水還不足兩個月,首次航行也不足24小時,以至於它成了二戰最短命的航空母艦。
  • 二戰時太平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海軍,擁有25艘航母但大多數被擊沉
    曾在太平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聯合艦隊」 世界上曾經大規模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到目前為止只有三個:從數量和戰績上來說,位居第一的當然是美國,二戰末期曾擁有近百艘航空母艦,其次是英國,第三就要數到日本了。到二戰結束時為止,日本海軍先後擁有並服役過25艘各種類型的航空母艦。
  • 勇敢號航母:二戰德國潛艇首個大戰果 極大鼓勵了德國研究潛艇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雖然在航母方面德國一直都是一個大短板,但是在潛艇方面,卻將其作戰功能發揮到出神入化。更是發展出了狼群戰術,在整個二戰期間的大西洋戰場上,神出鬼沒的德國潛艇給盟國的艦隻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煩。
  • 二戰噸位最大航母,航行僅17小時就被擊沉,超半數船員葬身海底
    可以說,有了航母,在海洋作戰方面就有了話語權。現如今,航母不僅僅是一個國家重要的軍事力量,更多的是戰略方面的威懾。 英國是最早擁有航母的國家,並於1917年7月開始建造名為「赫爾墨斯」的世界上第一艘純種航母。自信滿滿的英國人沒有注意到,作為後起之秀的日本,已經在1920年開始建造自己的航母,並在1922年搶先英國造出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第一艘純種航母「鳳翔」號。
  • 都說航母難以擊沉,為何二戰時期,還有那麼多航母被擊沉
    很多人或多或少都聽過這樣一個說法,那就是航母是很難被擊沉的,而且原因主要有兩種,首先是航母本身的護航艦隊非常強大,使得根本沒有辦法直接擊沉一艘航母,其次就是航母本身的防護力度非常強,各種水密隔艙使得航母即便是受到重創,也能夠確保自身不會沉沒,但是不過讓很多人不太理解的是,貌似這種說法在二戰時期並不適用
  • 「重炮狂鯊」絮庫夫號,90年前潛艇航母,二戰主要任務卻是觀戰!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法國海軍受到一戰時期德國海軍無限制潛艇戰的影響,對於發展潛艇極為熱心,計劃到1939年時打造一支擁有79艘潛艇的水下艦隊,其中包括一級續航力長、武備強悍的大型遠洋潛艇。不過就在「絮庫夫」號舾裝時,1930年《倫敦條約》籤訂,規定潛艇的最大排水量不超過2800噸,主炮口徑不超過155毫米,「絮庫夫」號的噸位和武器完全超標,但在法國海軍部長喬治·萊格的堅持下依然繼續建造,當然後續艦被全部取消,「絮庫夫」號於是成為大型遠洋潛艇一根獨苗,於1934年4月16日建成並服役。
  • 二戰時英國人曾計劃建造200萬噸的航母
    美國海軍的最新型航母「福特號」,因為其10萬噸級的噸位而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航母。然而人們不知道的是,二戰時期的英國人曾經有一個超級瘋狂的造艦計劃:他們曾經想建造一條200萬噸級的「冰航母」。 作為一個海島國家,英國所需要的工業原料以及生活必需品嚴重依賴進口。
  • 盤點二戰中日本航母的多種死法
    原標題:吃魚雷、「切腹」、「肢解」來看二戰中日本航母的多種死法編者按:二戰期間,日本製造了29艘航母,算得上海軍強國了。結果飛龍又撞上了,以為是另一艘航母,馬上高興的再次出擊並再次成功擊中約克號。正當飛龍號嗨森以為擊中二條大魚時,美國企業號加入進來,飛龍號中彈四枚,失去戰鬥力。但就是不沉,看來,得來一次切腹。
  • 二戰英國航母的表現如何?壓制德意海軍,曾派遣艦隊遠赴太平洋
    在談論二戰時的航母中,大家討論的大多都是美國和日本兩國的航母。而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英國,卻常被軍迷們忽略,其實英國的航母參加戰鬥也不少。本文就來談一談,二戰時期英國航母部隊在二戰中的表現,及其具體實力。
  • 灰獵犬號擊沉3艘潛艇,被稱為神劇,二戰美軍1艘驅逐艦擊沉了6艘日本...
    不過在海戰中也有人質疑,在一場海戰當中一艘驅逐能擊沉3艘潛艇,這有可能嗎?你還別說,當然有,而且還是6艘潛艇。 大家可能聽說過美國海軍在二戰時期一個星期下水一艘航母的傳聞,但真正能體現美軍軍艦下餃子的還得從驅逐艦上來找。
  • 二戰重武器之最:32米巨炮史上最長,270米戰列艦比大和號還長!
    、東索羅門群島海戰、聖克魯斯群島海戰等一系列重要戰鬥,成為太平洋戰爭中美國海軍戰鬥資歷最深厚,功勳最卓著的戰艦,是整個二戰中獲得最多榮譽的戰艦。企業號在整個二戰期間,共擊沉軍艦71艘,擊傷192艘,擊落敵機911架,這個戰績沒有能夠超越的。
  • 北歐利刃 海底蛟龍——「擊沉」美國裡根號航母的瑞典潛艇
    一、神秘潛艇「擊沉」美國巨艦。2005年12月6日-16日,美國海軍「羅納德裡根」號航母戰鬥群正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太平洋上參加「聯合特遣部隊(JTFEX)」 演習。海面上風平浪靜,各種艦艇穿梭往來;航母上官兵忙忙碌碌,飛機呼嘯起飛,一切如往常一般正常。然而誰也沒想到,一艘體型小巧的常規潛艇正悄悄駛來,從水下逼近這艘龐大的美國航母。
  • 擊沉航母有多難?美國真艦實彈做了實驗,費時25天才將小鷹號擊沉
    可見,層層防衛的航母即使目標再大,也不怕會被盯上,因為要撕破航母防衛圈實在太難了,而要消除敵方航母編隊對自己的威脅,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將其擊沉,因為沒有航母艦載機的編隊其他艦艇,會因為失去制空權而瓦解,最後被各個擊破。二戰時期美日太平洋戰爭時期,就有多艘航母被擊沉、然後編隊被各個擊破的例子。
  • 全力擊沉航母沒有必要?投入與收穫不成正比,還可能帶來大麻煩
    在以前的海戰中,大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儘可能多的擊沉敵方的艦船,因為只有讓其徹底沉沒,才算是斷絕了後患。但是在軍艦越發先進的今天,情況卻發生了一些變化,普通的艦艇要擊沉還比較有可能,如果是兩個大國之間的海戰,這就成了一件很難完成的任務,尤其是在面對航母的時候。
  • 不要再整天叫喊擊沉航母了!擊沉一艘美航母到底多難,難以想像
    但是航母可不是一個小玩意,一般的國家甚至沒有實力建造航母,而且大型航母的成本非常高,我國的山東艦花了三十億,這還只是單單的建造。海上吞金獸果然名不虛傳,航母是一個國家的海洋名片,美國作為海軍世界第一的國家,航母發展的也非常好,擁有讓人忌憚的實力。  戰爭進行時,要讓敵方的現代航母葬身大海並不容易,航母可是名副其實的海上霸主,象徵著海軍的最新技術,渾身裝滿了各種先進武器。
  • 它是弗萊徹級驅逐艦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一艘,曾用土豆擊沉潛艇
    身塗迷彩的奧班農號到達前線的奧班農號驅逐艦先是前往新喀裡多尼亞島的努美阿補給,它接受的第一個作戰任務是護航科伯希號護航航母(CVE-12)到瓜島,10月9日20名陸戰隊航空隊飛行員駕駛F4F戰鬥機從這艘航母上起飛
  • 西太平洋炮聲隆隆,美航母核潛艇全速出海,大批飛彈擊沉護衛艦
    據美國「海軍研究協會」網站9月22日報導,當地時間上周六,西太平洋海域炮聲隆隆,美軍裡根號核動力航母和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全速出海,展開「勇士盾牌」演習的「重頭戲」,美軍大批艦艇和飛機輪番上陣開火,大批飛彈在關島附近海域落下,擊沉了一艘擔任靶艦的美軍護衛艦。
  • 如果航母在艦載機出擊時被擊沉了,已經放出的飛機該怎麼辦?
    首先說,航母沒有想像中那麼脆弱,現代航母和二戰時期的根本不可同日而語。因為片面的宣傳,很多人認為,新型對艦飛彈很難攔截,航母很容易被擊沉,實際上沒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