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部電影《流浪地球》和一部小說《三體》,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現在火了,名聲已突破科幻界,成為現象級作家。
作為大劉最著名的小說,摘得星雲獎的《三體》最為大家津津樂道。《三體》中規模宏大的宇宙架構與超出想像的各類宇宙文明向來是科幻迷熱議之對象。
其中最強的大概就是歸零者,實力之強已無視黑暗森林法則,能洞悉整個宇宙,並有將宇宙歸零重啟的能力。
如此看來,歸零者就是宇宙文明中最強王者了。
完全不是。
熟悉劉慈欣的讀者可能知道,大劉的許多小說之間其實有著聯繫,有些甚至可以看做前傳、外傳之類的關係,比如科學家丁儀曾在七部小說中都有出場,被大家戲稱為「七分儀」。
《三體》中面壁者泰勒的量子艦隊計劃,也脫胎自另一部小說《球狀閃電》,如果沒讀過後者,讀者大概率會對這個量子艦隊的計劃一頭霧水,覺得泰勒是天方夜譚。
而在文明這個層面,大劉許多小說裡也都有其他文明出現,
如果放到這個框架裡看,歸零者至多能算第二檔次的文明,第一檔的文明才是真正的神級文明。
粗略數一下,至少有四種文明能歸入第一檔。
李白文明
李白文明是《詩云》中的文明,被書迷戲稱為宇宙的發改委,在李白文明面前,不要提什麼低端的黑暗森林法則,就算在《三體》中被奉為法則的光速、二維化等宇宙規律也都被無視。
李白文明能隨意進出十一維,製造和修復肉體、空間跳躍、思維植入、物質能量彼此轉換等與神無異的技術都能掌握。
有這樣的實力,歸零者也只能乖乖稱弟弟,李白文明也被稱為宇宙最強文明。
低溫藝術家
低溫藝術家是《夢之海》中的文明,它們是一些超級生命體,但卻早已脫離了追求生存的目標,它們以反物質技術,用光速穿梭於宇宙中,只為了尋找藝術和美。
這是文明的另一種極端。
文明發展到最後,社會、國家最終都不復存在,科技也會走到盡頭,唯有剩下一個個個體,就算個體也毫無意義,只有藝術和美是永恆的。
對低溫藝術家來說,「宇宙除了空間什麼都沒有,整個現實世界不過是一大堆曲率不同的空間」。
演奏家
我是一名恆星演奏家,我將彈奏太陽。
演奏家是《歡樂頌》中出場的文明,它看上去像一面鏡子,樂器是太陽,聽眾是全宇宙。
恆星之於演奏家來說,就像人類世界中的一枚小石子一般普通,為了舉辦音樂會,它信手就將超新星點燃,比擦一根火柴還要簡單。
演奏家的宇宙觀與低溫藝術家異曲同工,對它來說,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幹什麼?這樣的終極問題也毫無意義,它明白告訴人類:文明在時空中走過足夠長的路時,形式和內容將同時消失。
從能力上來說,這三類文明基本上並列,降維打擊之類對他們幾乎無效,他們隨手就能把星球轉換成能量,不受相對論的限制,堪稱無所不能。
在細節上,這些文明又略有差別。實力上,能純能化的李白文明似乎略強一些,但從境界上看,低溫藝術家和演奏家又高出李白文明,他們有明確的藝術追求,創造的藝術品在宇宙範圍都能被欣賞和追求,不像李白還百無聊賴地四處找樂。
至於《三體》裡高山仰止的歸零者,大概能和矽基帝國、碳基聯邦、上帝文明這些並列為第二檔。驚豔的二向箔對他們來說就真的只是張小紙條,人家不在乎黑暗森林,看到地球這樣的文明想到的不是毀滅,而是保護。
而《三體》裡的歌者、三體人、人類這些,就是實實在在的戰五渣了。
這也就是劉慈欣小說的迷人之處,或許正如他始終表現的主題一樣,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在宇宙的尺度,我們非常渺小。即使三體中看似神級文化的歸零者,在宇宙中同樣是一顆塵埃。
所以,大劉小說構成的宇宙觀,只讀《三體》還無法真正理解,真正喜歡劉慈欣科幻的書友,讀一下《三體》以外的其他作品,能更好地理解宇宙之深邃,也能引發更多思考。
這些科幻作品,一本一本去找並不容易,正好現在有一套合集,全套十三大本,名字太長我就不一一列出了,這套書囊括了科幻界經典作品,原價499元,現在優惠力度很大,全套299元。
《三體》以外,讀一些其他科幻作品,更有助於開闊視野,成人和孩子都能讀,有這套書在手,中國的經典科幻作品基本一網打盡了,有興趣的朋友,下面連結可以了解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