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哲學家王陽明,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可見後人對其評價之高。
其一生著文無數,其中最為出名的則為《王陽明心學》《傳習錄》和《知行合一》。雖未明代名著,但其中的很多思想對當代的我們卻有著深遠的影響。
生活需要我們一天一天的過,就如同我們的人生之路,需要我們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我們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挫折,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內心的害怕而讓我們止足不前。
想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越遠,我們就要不斷的前進,不斷的經歷一些事情,才能對生活有更深的體會,在那給我發現自己的人生智慧。
特別是做人做事以及修心上,王陽明的很多觀點一語道破玄機,那些困擾著我們多年的難題,在王陽明的字裡行間得到答案。
王陽明說,一個人止步不前的原因,大都是卡在了3個問題點上不得解脫,以至於無法前行,終日鬱鬱寡歡。
一、如人走路一般,走的一段,方認的一段,走到歧路處,有疑便問,問了又走,方漸能到得欲到之處。
這句話是說,就如同人走路一樣,走了一段之後就能認識你一段路,等到了岔路口的時候,心中有疑惑的地方就去問,問清楚之後繼續走,這樣才能夠到達目的地。
有意義的人生,是自己按照內心的想法去走的。也就是當人們追尋自己,的目標和理想之路,才是有意義的。
在這條路上肯定會經歷很多的苦難或者是失敗,縱使前進的道路上泥濘不斷,也要勇敢前行。不要因為擔心前方會遇到更大的苦難而止步不前,那樣的話,你的人生也不會再有進步了。
二、知輕傲處,便是良知,除卻輕奧,便是格物。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們知道輕浮傲慢的地方,便是內心的良知,除去內心輕浮傲慢,就是格物。
這也是教育我們,如果還能夠看清自己內心的輕浮,這個時候自己著手去改正,就相當於是在自己挽救自己。亡羊補牢,未為晚矣。
如果能夠刺激認知內心的話,除去內心的輕浮傲慢,那麼一定會讓自己取得很大的發展空間。
三、學須反己,若徒責人,只見得人不是,不見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見自己有許多未盡處,奚暇責人?
這句話是說,做人應該學會反省自己,如果只去指責別人的不是,就只能夠看到別人的不足和錯誤,無法看到自己的缺陷,如果能夠反省自己的話,才能夠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哪裡還有時間去指責別人呢?
其實每一次的自我反省,都相當於一次刮骨療毒,對自己的內心也是一種考驗,需要很大的勇氣去面對。
很多人都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改正自己。能夠改正自己錯誤的人,才會受到別人的尊敬,改正了自己的錯誤,就相當於搬開了擋在自己人生路上的一塊絆腳石。
王陽明的智慧,深邃入骨,常常是一語道破,一點不拖泥帶水,直指問題根源。
在人生路上遭遇不順的時候,要學會強大自己的內心,把苦難當作磨練,笑對人生你才能過得更精彩。
現代社會是一個飛速發展的社會,人們也都是匆匆忙忙,很少有人會過慢下來的生活,也很少有人會跟自己的內心對話,很多時候我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以至於我們都過得不快樂。
所以建議大家讀一讀王陽明,王陽明的智慧會教會我們如何正視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教我們如何在迷茫的時候找到方向,教會我們如何在失意的時候找到重新上路的力量。
讀一讀王陽明,你會發現你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你會收穫跟別人不一樣的心態,遇見事情你可能會另闢蹊徑,收穫不一樣的結局。
讀王陽明建議大家首先看《傳習錄》,這是王陽明心學的精華,他教你如何改變心態,怎樣面對苦難,以及如何在苦難中成長。
曾國藩曾說過:陽明心學是他每天晚上的必讀之書。我們所熟知的紀曉嵐也曾表示:《傳習錄》看過不下十遍,每每讀到都有不同的感悟。
再看《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寫的是王陽明的生平,通過小故事幫你更好地理解《傳習錄》中的心學智慧。通過陽明生平的趣事敘述教會你人生的道理。
看不懂文言文的也不要擔心,這是譯文版的。裡面有陽明先生的原文還有精準的現代文翻譯,加上作者自己的理解,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陽明心學。
讀一讀古人的智慧,把他們的思想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無論是學生還是職場人,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能從中有所收穫。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