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人生再得意,在這三種人面前也要「低調」,很有道理

2021-01-19 美食大聚會呀

王陽明心學:人生再得意,在這三種人面前也要「低調」,很有道理

在陽明心學的發展過程中,許多人一直關注「心學」。其實,所謂的「心悟」並不神秘。它是人們經過長期思考後突然認識到的一種新認識、新感知,它是新認識對舊認識的超越,新感知對舊感知的超越。

陽明心學講的「心」指什麼?其實,王陽明對「心」有明確的解說:「心」就是「真我」「真吾」。用現代哲學話語來說,就是指人的「精神世界」「自我意識」。

生活就是一場羨慕嫉妒恨,《紅樓夢》中有一句話說:好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如果一個人不懂得謙虛,一時得意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他甚至看不起別人,輕視別人,這常常給自己帶來煩惱和麻煩。

當你自滿的時候,往往會變得傲慢、自大,對別人不屑一顧,這會傷害別人的自尊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你應該知道不要對受挫的人自滿。在這三個人面前,你應該學會自滿時閉嘴。

一、窮人面前莫炫富

自古人心不患窮而患不均,一個人一生富足的可能性很小。生活中的大多數人都過著平凡的生活。一家富貴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當一個人的生活富裕時,他應該懂得積德行善,這樣他才會擁有長久的財富。

在生活中,當一些人變得富有和強大時,往往就會變得欲望膨脹,眼高於頂,甚至嘲笑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在別人面前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引起別人的厭惡,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羨慕嫉妒恨,傲慢的人總有一天會受到人的打擊和報復而蒙受損失和其他痛苦。

王陽明提醒學生:是人都會有自尊心,一個人過得窮就會自己感覺被人看不起,假如自己過得富裕了,一張有錢人的嘴臉,刺激別人瞧不起別人甚至於欺負別人,不但不道德,也會造成別人的敵視和抵抗,或許他的勢力不如你,但在心中必定會種下了仇恨和報復的種子,換句話說兔子撒急了還咬人,逼急了別人或許會有非常之事發生,甚至於會同歸於盡。

二、莫在失意人前高談

王陽明提醒:人生有得意的時候就有失意的時候,當一個人遭遇挫折和失敗時,正是他情緒低落的時候。在這個時候,也許我們最需要的不是別人的安慰,而是沉默和消化自己最大的痛苦和煩惱。

生活中總有一種人,明明知道別人心情不好痛苦難過,卻總是對別人的失敗和錯誤指指點點,高談闊論,給別人的傷口撒一把鹽,總認為自己了不起,發表自己的高見,卻不知道已經把別人的傷口又剝開,把別人推入心靈的地獄,卻還在那裡喋喋不休。

事非經過不知難,誰的人生也無可替代,這世界上也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別人的生活你無法體會,更不要指指點點,面對別人的失敗和打擊,如果不能安慰人家,就要學會閉嘴,沒有人願意聽你的高談闊論,甚至是居高臨下的指手畫腳。

三、莫在落難者前幸災樂禍

王陽明心學:生活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人生在世總會遇到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遭受利益的損失,甚至會有天災人禍,讓自己的人生跌入命運的低谷。

是人總有和別人有矛盾的時候,有過節的時候,也許生活的日常會有別人的羨慕嫉妒恨,一旦自己遭遇了不幸,失業了破產了落魄了,總有人會在背後幸災樂禍,也許這是正常人的心理,但總是難免小氣和下流,真正有道德的人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會推己及人有同情的心理!

我們做不了聖人,沒有高尚的道德,但也不要做卑鄙無恥的小人;有的人和別人有仇有矛盾,聽到別人落難了,就會幸災樂禍甚至在別人面前眉飛色舞,一副大仇得報的得意相,甚至表現得太過分冷嘲熱諷,就是自己找難堪,為自己埋禍根。

人生不過就是得意失意,沒有誰會一輩子倒黴,也沒有誰會一生得意,天下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人生有時候就要學會閉嘴,言多必失,也會為自己帶來災禍!

人生讀一讀王陽明,離成功更進一步

王陽明在歷史上確實是一個很牛很厲害的人物,王陽明不僅是個厲害的軍事家,還是一個更厲害的思想家,他的陽明心學影響了後世一代又一代的人,當陽明心學流傳到海外後產生了重大影響的。

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想了解更多王陽明心學以及王陽明的做人哲學的朋友,給大家推薦兩本書,一本是《知行合一》,一本是《傳習錄》。

在這兩本書中,你可以看到在官場披荊斬棘的王陽明,也可以看到在戰場有勇有謀的王陽明,更可以學到他一生最高明的智慧!

讀懂了王陽明心學,那你也就看透了人性的複雜!看透了人生!學會了人生大智慧!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早一天學習王陽明,就有可能少走一段彎路。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王陽明:人在得意之時,在這3種人面前也要「低調」,很有道理
    用現代哲學話語來說,就是指人的「精神世界」「自我意識」。生活就是一場羨慕嫉妒恨,《紅樓夢》中有一句話說:好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一個人如果不知道低調謙虛,一時得意就不知道天高地厚,甚至瞧不起別人,貶低別人,往往就會為自己帶來煩惱和麻煩。
  • 王陽明心學:內心強大的人,在這2件事上卻很「低調」,真是奇怪
    王陽明一生受盡坎坷,36歲那年,被宦官劉瑾陷害,被打了80大板,旁人這80大板可能就沒命了,但是王陽明還是活了下來。後來劉瑾再發力,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當時的劉瑾認為,像龍場這樣的人間地獄,王陽明早晚也得活活悶死!
  • 王陽明心學:內心強大的人,往往在這2件事上很低調,多數人不知
    王陽明說過,一個人,具備這兩種低調做人的「心計」,也是內心強大的表現。其實古人為什麼能夠達到這樣強大的內心世界,就是因為他們擁有一顆平常心,在心態上非常低調。王陽明認為,平常心就是要以知識為底蘊;以勇氣為後盾。王陽明還強調,平常心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只有完全拋開得失、榮辱的內心強大之人,才能真正做到保持平常心。
  • 王陽明:真正精明的人,要學會「2不管,3不問」!人生少走彎路
    人這一生總是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坎坷,雖然說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可以讓自己的人生少遇到一些坎坷,也就是少走一些彎路。而這世上有一種人,就是人們口中的「聰明人」,他們這一輩子或許成就沒有取得很大,但是在別人眼中就是英雄一般的存在。因為這種人懂得過好自己的人生。可以說聰明人在面對坎坷時,可以做到氣定神閒,冷靜面對。
  • 王陽明「心學」:福運弱的人,往往會敗在這四個人身上,要警醒
    多年來,文史界的學者和專家都肯定了「陽明心學」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義。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險些遺忘了對文史界非常重要的王陽明以及他的「心學」,好在近些年王陽明又重新回到了我們的大眾的視線中,被我們細細品味他的思想。王陽明:而福運弱的人,往往會敗在這四個人身上,一定要警醒啊。
  • 王陽明心學智慧:人生僵化的時候,記住這一點,避免故步自封
    心學大師王陽明認為,人生大病,只是一個「傲」字。做每一件事都要符合良知的要求,這樣才能使心中的浩然之氣壯大起來,再遇到其他事情就更能以良知為指導,從而達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中庸境界!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每個人的身邊有這樣一種人。
  • 王陽明:人到五十,學會對這四件事「揣著明白裝糊塗」,很有道理
    王陽明:人到五十,學會對這四件事「揣著明白裝糊塗」,很有道理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往昔經歷,歷歷在目,猶如昨日。況且我現在還年輕,還用不上這些大道理,您要知道古代時醫療簡陋平均壽命大概也就三十歲,若能在古代活到五十歲知天命的時節,也就相當於我們現在七十歲左右。歲數是其次的,道理卻是相同的。王陽明先生所說的:揣著明白裝糊塗,這個道理適用於各個年齡層的人,學會一點、兩點都會受益良多。
  • 被很多人視為精神導師的王陽明,他的「心學」到底有多厲害?
    被很多人視為精神導師的王陽明,他的「心學」到底有多厲害?文/無計讀書1508年,這是一個神奇的一年,在這一年裡發生了很多的事情。36歲的王陽明在貴州的龍場悟出了心學的真知,後人稱這件事為「龍場悟道」。他所創立的心學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日本受到他的心學的薰陶,發動「明治維新」;曾國藩、康有為、毛澤東都把他當作精神上的偉大導師。到底心學有什麼樣的作用,能讓人如此著迷,下面我們來揭開心學的神秘面紗。
  • 王陽明:懂了那麼多道理,生活過得還不好?關鍵是這四個字
    道理我都懂,但是做不到。錯了,你不是懂了而沒有做到,而是你壓根就沒懂,所以沒有做到。五百年前,王陽明的得意弟子徐愛問老師:現在人們都知道孝敬父母,但是卻常常不能孝敬父母,這不就說明知道和行動是兩回事嗎?王陽明是這樣回答的,之所以不去孝順父母,是因為還沒有懂得孝順父母的道理。不行動的原因,是不知道。
  • 王陽明知行合一:人到中年要遠離這3種人,否則會一事無成
    王陽明歷來被稱作是「千古完人」,人到中年要遠離這三種人,否則會一事無成!一、多端寡要,好謀無決,必險頭緒多,但缺少要點;計謀多,但沒有決斷。指揮不到關鍵的地方。王陽明認為,好謀無決的人,要好過根本無謀的人。
  • 王陽明:人到四五十,人生過半,要對這3件事「心狠」一點
    其實真正的幸福源於內心,如果一個人發自內心地感到幸福,即使在寒冬臘月,他也能感受到溫暖,因此人一生追求幸福,不過是在安撫自己的內心罷了。早在明朝就有人悟透了這個道理,此人便是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他是幾百年前的「心理學大師」,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心學。
  • 王陽明:「天狂有雨,人狂有禍」,面子都是別人給的,做人請低調
    做人要低調,低調做人才是真正有涵養的人。王陽明曾說過:「天狂有雨,人狂有禍。善良是為人妙方,低調是處世良方。」王陽明是明代心學集大成者、思想家。王陽明在被貶黜的日子裡受盡了各種苦難,但他並沒有喪失信心而是潛心修學,使他在被貶黜的日子裡頓悟出「心學」,這就是著名的「龍場頓悟」,而當時欺負王陽明的人也因為太過張狂而受到了責難,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在於悟透這一「心學智慧」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在修身、立學、為文、武功方面均有大成的人,這一點似乎只有清代的曾國藩能與之相提並論。然而曾國藩在為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卻「屢敗屢戰」,且兩次因為遭逢慘敗而急得想跳水自盡,其勝負之機、其為將風度又與王陽明四十二天內平定寧王朱宸濠之亂相去甚遠。
  • 《知行合一王陽明》|研習陽明心學,做有行動力的人.
    王陽明為什麼能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為什麼能成為曾國藩、梁啓超、蔣介石、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靈導師?後世無數王陽明的崇拜者,為什麼也能走出精彩人生,成就輝煌事業?這是因為他們無一例外地掌握了解決一切問題的利器——陽明心學。王陽明的哲學稱陽明心學。
  • 心學大師王陽明預言:說天下要害有四處,若失了一處,大明必亡
    所以這三個地方是相當重要的,萬萬都不能丟失,否則就是將大好的河山直接暴露在敵人面前。然而崛起於遼寧新賓的努爾哈赤部突然反叛,逐漸佔領了整個遼東,降服了朝鮮。震驚萬分的明朝投入全力鎮壓滿洲的叛亂,沒想到的是,由於過度使用武力,導致財政崩潰,形成了國內民變的連鎖反應。
  • 王陽明:遇到不講道理的小人,要有上中下3計,讓小人離你遠點
    王陽明:遇到不講道理的小人,要有上中下3計,讓小人離你遠點王陽明,浙江餘姚人,名守仁,字伯安,號陽明,明朝的心學大師。他從出生就異於常人,他母親懷胎十四個月才生下他,還因為祖母夜夢仙人,乘雲而來,給他取名叫王雲。王陽明一生經歷坎坷,被宦官劉瑾陷害,被貶到貴州龍場這樣的人間地獄,但是他堅強的活了過來!其所創立的心學,堪稱儒家在歷史長河中的新發展。
  • 王陽明及其心學的現代啟示
    勇於探索、追求真知的無畏精神在王陽明生活的年代,程朱理學是官方哲學,王陽明本來也是篤信程朱理學的,但同時也看點兒「歪理邪說」,比如朱熹的學術死對頭陸九淵的心學。18歲那年,王陽明按照朱熹「格物致知」的教導,和朋友一起跑到餘姚當地官署去「格竹」,結果格了7天,道理沒悟出來,人倒累病了,從此不再信朱熹,一門心思搞他自己的「心即理」。
  • 了解王陽明心學,從這裡開始
    7、王陽明為什麼沒有進內閣明朝建國之後,一直以來都堅持的是「以文馭武」,文治要比武功更有優勢。而王陽明雖然是文官的身份,但是他最主要的功績,大多都是在平定叛亂、清剿土匪的方面,而這屬於武功,所以他並沒有能進入內閣的憑仗。明朝進入內閣,有一個看不見,但是卻真實存在的門檻,那就是「非翰林不入閣」。
  • 王陽明心學:人生沒有起色,不怪金錢和人脈,而是需要做到這3點
    所以,我們若看見一個人身上有這種品質,而且能夠長時間保持,則說明此人會越來越走上坡路,終究可以熬出頭。王陽明認為,保持一顆快樂的心很難,人總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生病了、降職了、失戀了、失業了等等,這些讓人很難快活起來。世人多以為快樂與否在於外境,王陽明則告訴我們快樂只在一心,而且要從一心著手去做功夫。
  • 王陽明智慧:人到中年,生活迷茫時,悟透這3句話,人生豁然開朗
    人到四十,上有老、下有小,每天為了生活早出晚歸,肩上還要扛起家庭的責任。王陽明曾經說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只要心中充滿光明,早晚會看到成功的光芒。王陽明智慧:人到中年,生活迷茫時,悟透這3句話,人生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