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福運弱的人,往往會敗在這四個人身上,要警醒

2020-12-23 周聊昔憶

一日,王陽明正坐在開滿了荷花的荷塘邊,閉目養神呢。王陽明指著那一池荷花,感嘆地說道:你看這一池荷花,長得多旺盛啊。可是,你注意到沒有,在這些旺盛的荷花下面,還有一些殘荷敗葉,這些殘荷敗葉,就是因為接觸陽光不良,或者過了生長的旺盛期,結果失去了生機,漸漸地枯萎了。

做人其實也一樣,一個人,如果接觸了不該接觸的人,或者錯過了自己發展的良機,福運也會漸漸地衰弱下去。

王陽明是誰?

明代思想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本應被人追捧的聖人,卻逐漸被人們所遺忘,王陽明是可以與孔子相媲美的聖人,是中華五千年裡唯二的聖人。多年來,文史界的學者和專家都肯定了「陽明心學」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義。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險些遺忘了對文史界非常重要的王陽明以及他的「心學」,好在近些年王陽明又重新回到了我們的大眾的視線中,被我們細細品味他的思想。

王陽明:而福運弱的人,往往會敗在這四個人身上,一定要警醒啊。

第一個人:德不配位的領導。

王陽明:一個人的福運,往往跟接觸的領導密切相關

當一個人出來做事,自己的領導,或者上司,往往能夠決定我們事業的走向。跟著一個品德高尚,或者為人正派的領導做事,我們會覺得做事有奔頭,也會更樂意奉獻自己的。而跟著一個居心叵測,德不配位的領導做事,我們的福運可能就會受到損耗。因為「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一個德不配位的領導,往往會讓我們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有時候,還會讓我們成為他們的馬前卒或者替罪羊。一旦這個德不配位的領導遭殃了,我們難免受到牽連,深受其害,我們的氣運自然就會弱下去,福報也就漸漸地消失掉了。

所以,遇到德不配位的領導,我們一定要懂得假裝糊塗,儘量遠離利益糾纏,才能明哲保身,確保自己免受其害啊。

第二個人:鋌而走險的朋友。

王陽明:一個人的福運,往往跟自己的朋友有關。

人活著,總要和人交往,恰當的人際關係,可以推動我們的理想和追求。因此,人生路上,能夠遇到一個兩個能夠讓我們朝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朋友,是我們的福氣,也是我們的運氣。相反,人生路上,如果我們遇到的是一些損友,一些只知道吃喝玩樂,甚至喜歡鋌而走險的朋友,那麼,我們的人生之路,就危險了。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如果經常和一些喜歡鋌而走險的朋友在一起,我們難免不會跟著去做一些違法的,甚至是涉及犯罪的事情。到時,一旦東窗事發,那麼,等待我們,就將是身陷囹圄的悲涼,這樣一來,我們人生的福運就會迅速地衰弱下去,也許,要用很長的時間,我們也是難以恢復元氣啊。

所以,遇到喜歡鋌而走險的朋友,我們一定要懂得儘量遠離,甚至不惜和他們一刀兩斷,才能確保我們的人生安然無恙啊。

第三個人:同床異夢的伴侶。

王陽明:一個人的福運,往往跟自己的伴侶有關。

一個人,如果有了自己的愛人,那麼,就要懂得遵循「夫妻同心,其利斷金」的原則。夫妻兩人,一起為了家庭的興旺發達而努力奮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美好的生活和未來啊。相反,如果一對夫妻,同床異夢,遇到一些挫折和打擊,就互相攻擊,甚至大打出手,那麼,這樣的夫妻關係,就已經完全地離心離德的了。而當我們跟同床異夢的伴侶一起生活,生活也是難以起色的,更不要說能夠擁有溫馨和快樂的未來的了。

所以,當我們遇到離心離德同床異夢的伴侶,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做出改變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我們的福運衰弱下去,我們的家庭變得難以興旺發達的了

第四個人:自暴自棄的自己。

王陽明:一個人福運如何,自己的努力起著決定性作用。

如果一個人,在自己的人生路上,確定了自己的奮鬥目標,那麼,靠著我們的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地拼搏,去奮鬥,我們就能慢慢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相反,如果在人生路上,我們遇到了一些困境,就一蹶不振,就開始作繭自縛,就開始自暴自棄。那麼,這樣的做法,勢必會讓我們陷入人生的惡性循環,讓我們難以走出逆境。漸漸地,我們就會越來越低迷,越來越消沉,我們的人生方向,也就變得越來越迷茫了。這樣一來,我們的福運必然會消耗殆盡,等待自己的,也就只能是失敗的人生境遇的了。

所以,人生路上,在我們遇到困境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懂得不要自暴自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自己陷入低迷的狀態,從而讓自己的福運越來越弱啊。

為人處世應讀一讀王陽明

世界上誘惑紛繁複雜,但我們只要找到人生理想,去知行合一的實踐,最終就能達到聖賢的境界。

6年的時間,王陽明的心學理論影響到了整個東亞。其中一個學習者德國人在Demian裡寫:

"only the thoughts that we live out have any value" (唯有付諸實行的思想方能談價值)

王陽明的學生遍布天下,為了保留他的智慧,門徒整理出來一本《傳習錄》,就跟孔子的《論語》一樣。

這本書不光記載了王陽明的心學智慧,解釋了「知行合一」的核心思想,還能解答人生疑惑,可以說是一本哲學之書。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三菱集團創始人巖崎彌太郎日本國立銀行創始人、實業巨擘澀澤榮一早稻田大學創始人、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當然除了日本政治家經濟家,中國的很多企業家也將王陽明及陽明心學奉若神明,比如馬雲。

「在正德年間,有一個定律,惹誰都不要去惹王陽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王陽明的道行太高了,別人有什麼心思他一眼就能看出來,更不要說跟他作對了。

王陽明的道行得意多年的悟道,「知行合一」四個字讓他可以把一些道理運用的爐火純青。

很多人晚年才開始讀王陽明,才明白了一些人生的智慧,幫助人生又上一個臺階。越早學習王陽明的智慧,可以少走很多彎路,超越同齡人,獲得成功。

無論是遇到困境的人,還是剛踏入社會的朋友,每打開一次《傳習錄》和《知行合一 王陽明傳》,都會有一次新的收穫。

無論是從歷史角度還是做人做事,都建議大家讀一讀這套書。

全譯全注、簡體橫排,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現原汁原味的陽明心學。張居正、曾國藩、梁啓超、孫中山、蔣介石、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人的力量源泉。

已故國學大師錢穆將《傳習錄》列為「中國人所人人必讀的書」之一。

一頓飯錢,就能和王陽明「對話」解開人生的困惑,何樂而不為?

大家點擊下面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王陽明:「心術不正」之人,身上往往會有三個特徵,一眼便能識破
    他的心學中就提到過「相由心生」,其實這個觀點很多古代名人都很認同。畢竟一個人的內心經常是什麼狀態,就會通過微表情顯露出來,時間一長,自然會形成一定的固定神態或影響一個人的面貌。如果,你身邊出現了有這3個特徵中的人,那你就要小心一點了,他們往往都是心術不正之人,遇到了就請遠離他們吧!
  • 王陽明心學:內心強大的人,往往在這2件事上很低調,多數人不知
    王陽明,是我國歷史長河中除了孔子外,被大多數人承認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聖人。王陽明不僅有著文學家、思想家和軍事家的名號,也是「王陽明心學」的創始人,「陽明心學」在亞洲其他國家都有著巨大影響力。在生活中人們常說自己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具體地說就是自己身上的浮躁與張狂。所以,做人要儘量保持一顆平常心,以平常心去對待自己的努力和目標。如此,便可保持低調的心態,消除偏執、狹隘和狂傲之氣。
  • 王陽明心學:人生再得意,在這三種人面前也要「低調」,很有道理
    王陽明心學:人生再得意,在這三種人面前也要「低調」,很有道理在陽明心學的發展過程中,許多人一直關注「心學」。其實,所謂的「心悟」並不神秘。它是人們經過長期思考後突然認識到的一種新認識、新感知,它是新認識對舊認識的超越,新感知對舊感知的超越。陽明心學講的「心」指什麼?其實,王陽明對「心」有明確的解說:「心」就是「真我」「真吾」。
  • 王陽明心學:人生沒有起色,不怪金錢和人脈,而是需要做到這3點
    所以,史書上評價劉備是「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即愈挫愈勇,屢敗屢戰,最終出人頭地。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以苦為樂,這些積極樂觀、豁達開朗的心態,都是成功的法寶。所以,我們若看見一個人身上有這種品質,而且能夠長時間保持,則說明此人會越來越走上坡路,終究可以熬出頭。
  • 王陽明心學憑什麼影響了東亞世界500年?
    王陽明在頓悟時刻認識到的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人人皆可成為聖人,正是他懂得的第一件事,有了這一基礎,就人人可以參悟心學智慧,向人生的更高處邁進。就在這期間,王陽明又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一文,提出了另外四件事,用以告誡和教導追隨他的弟子門生。這四件事,看似普通尋常,但由於是在龍場悟道這個重要時刻提出,就尤其值得我們重視。
  • 《知行合一王陽明》|研習陽明心學,做有行動力的人.
    王陽明問:「這要看黃金在什麼地方。它在你手上,肯定是善的,可如果它在你胃裡呢?」薛侃搖頭道:「那這就是惡的了。」王陽明又問:「糞便是善的還是惡的?」薛侃肯定地回答:「那玩意兒肯定是惡的。」王陽明笑了:「糞便可以讓莊稼生長,在老農心中,它就是善的。所以說,天下的萬事萬物哪裡有善惡之分?都是人強行加到它上面的。
  • 王陽明:幫助這3種人,要懂得點到為止,避免出現「大恩養仇人」
    但這並沒有打擊了王陽明施恩於人的心,王陽明則選擇將自己的經歷寫在了書中,警醒世人,「有3種人關係再好,也不要施以大恩」,幫助人是需要注意分寸的否則就要小心惹禍上身了。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雖然不一定會以得到別人的回報而去施以幫助,但如果對方一點感恩的心都沒有也會讓我們心寒,而且他們會把我們的付出當作是理所應當一樣,認為自己弱自己有理,我們不幫他們就是可恨。
  • 王陽明:如果身邊有這3種人,要注意,不能深交
    王陽明是中國一代心學大師,他的思想理論更是影響了國內外的無數人。曾國藩評價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小時候的王陽明就已經立下志向要成為一代聖賢,所以一直以來嚴格要求自己,即便是被打壓,也不該初心。在王陽明30多歲時,被貶謫到龍場,之後成功領悟到「聖人之道」,後人將這一次的頓悟,稱之為「龍場悟道」。
  • 了解王陽明心學,從這裡開始
    18、王陽明心學有什麼用?王陽明心學是人類歷史上少有的簡易明快的哲學之一。無論是它的思想,還是表達思想的語句都讓人一目了然。王陽明心學又是一門實用的哲學,它告訴了我們極易被我們忽略的真理,同時也為我們每個人規劃出了一張完美的、直觀的人生路線圖。19、心學中的心是什麼意思?
  • 王陽明:人到五十還是一事無成,不是敗於懶,而是亡於它
    但是很多人,就是「三分鐘熱度」,東看看,西逛逛,一天又一天,儘管每天都很忙,但最後卻什麼都沒有做成,也沒有練就一番本領。真正成大事的人,不是一揮而就,往往是「螞蟻搬家」一樣,一點一點運輸東西,齊心協力把東西往一個方向搬,即便是走了彎路,但後來慢慢又回到了原來的路上,事業就成功了。
  • 王陽明:人在得意之時,在這3種人面前也要「低調」,很有道理
    在你得意忘形的時候,往往會變得驕縱狂妄,自視甚高,對別人不屑一顧,就會刺傷別人的自尊和虛榮,為自己帶來意外之災,做人要懂得,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在這3個人面前,得意時要學會閉嘴。四、莫在落難者前幸災樂禍王陽明心學:生活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人生在世總會遇到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遭受利益的損失,甚至會有天災人禍,讓自己的人生跌入命運的低谷。
  • 王陽明心學:內心強大的人,在這2件事上卻很「低調」,真是奇怪
    沒料到,王陽明又再次生存下來,心學在龍場誕生,從此王陽明從人間地獄走向了萬丈光芒!王陽明就是我們口中所說的真正的內心強大的人,他一輩子都用智慧來生存,於是他成為了聖人!有人說,只要能學到王陽明的一半智慧和成就,就非常了不起了!
  • 王陽明心學:世間這4種人命最苦,很難獲得幸福,希望你不是
    這人哪,活在世上,每天拼命工作,經受各種壓力磨難,無非就是為了獲得幸福。但是我們也經常會聽到身邊一些人抱怨自己命苦,世界上有幸福無憂的人,相應也就有命苦的人。王陽明是明朝知名的心學研究大家,被譽為「千古奇人」,他創立的「陽明心學」更是影響了無數國內外的知名人物。王陽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理論,他認為一切事物的根源都在於個人的內心,他曾表示,世界上4種人命最苦,很難獲得幸福,只會「苦上加苦」。
  • 王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真正含義原來是這樣的,很多人都沒有搞懂
    今天給大家分享王陽明心學之《傳習錄》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王守仁也叫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儒家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明穆宗曾評價王陽明:「兩肩正氣,一代偉人。一:王陽明心學,不等同於唯心主義凡欲深入了解王陽明者不可不讀《傳習錄》。那麼什麼是心學?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了解心學出現的歷史背景,提到王陽明一般人都知道他是宋明600年儒學中心學一派的集大成者,當時還有與心學相對應的,以南宋朱熹為代表的理學,無論是心學還是理學,其實都不是某一個人單獨提出來的。
  • 王陽明心學智慧:人到五十,還在這幾件事上瞎忙的,註定勞碌命
    老友點點頭,就把自己人到五十還覺得自己沒啥作為的惆悵告訴給了王陽明。王陽明聽了,笑著說道:小弟啊,你要記住,人到五十,還在這幾件事上瞎忙的,註定勞碌命啊,希望你沒有。王陽明是誰?王陽明不僅僅是中國的聖人,一代心學大家,他還是一個軍事家,一個創造心學的人,能將自己的心學智慧運用到帶兵打仗上,還能打勝仗,王陽明是個擁有大智慧的人。那麼,54歲王陽明所說的這幾件事,究竟是指什麼呢?
  • 王陽明的心學是怎樣的?如何用思想平定明朝的宸濠之亂?
    王陽明被稱為聖人,其實就是因為他提出了「心學「思想。心學"是儒家的一個分支學派,主要強調內心的修煉,他曾說「心即理」。王陽明認為,每個人內心都具備良知,而良知可以讓人了解天理,也就是事物運行的最高法則。既然天理在我心中,那麼,我唯一要做的就是用實踐去驗證內心的天理。 可是,由於內心經常受到個人私慾以及外在環境的影響,導致良知經常被蒙蔽。
  • 心學和理學的意義,學習王陽明會做人,學習曾國藩會做事
    孔子教的是怎麼做人做事,儒學被分成心學和理學之後,心學只教怎麼做人,理學只教怎麼做事,代表人物就是王陽明和曾國藩。學習王陽明,必然會做人王陽明分離出來的心學,其實有一定的黃老思想,比如《傳習錄》中有這麼一句:「聖人無善無惡,只是,無有作好,無有作惡,不動於氣。」
  • 王陽明的心學是什麼?是中國的救命稻草
    他的王陽明心學思想就非常適合現在的社會,那麼王陽明心學的思想核心是啥呢?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快速告訴你們吧!王陽明王陽明心學裡面強調了,是以自己為中心,與現在的唯物主義完全不一樣。王陽明認為每個人都要順從自己的內心。
  • 被很多人視為精神導師的王陽明,他的「心學」到底有多厲害?
    被很多人視為精神導師的王陽明,他的「心學」到底有多厲害?文/無計讀書1508年,這是一個神奇的一年,在這一年裡發生了很多的事情。36歲的王陽明在貴州的龍場悟出了心學的真知,後人稱這件事為「龍場悟道」。他所創立的心學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日本受到他的心學的薰陶,發動「明治維新」;曾國藩、康有為、毛澤東都把他當作精神上的偉大導師。到底心學有什麼樣的作用,能讓人如此著迷,下面我們來揭開心學的神秘面紗。
  • 王陽明心學智慧:「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對萬事萬物產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年齡段所背負的使命也會因此而大不同相同。「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這句話是在王陽明五十知天命之時,與弟子交流心德的時,有感而發。王陽明不僅僅是中國的聖人,一代心學大家,他還是一個軍事家,一個創造心學的人,能將自己的心學智慧運用到帶兵打仗上,還能打勝仗,王陽明是個擁有大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