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王陽明正坐在開滿了荷花的荷塘邊,閉目養神呢。王陽明指著那一池荷花,感嘆地說道:你看這一池荷花,長得多旺盛啊。可是,你注意到沒有,在這些旺盛的荷花下面,還有一些殘荷敗葉,這些殘荷敗葉,就是因為接觸陽光不良,或者過了生長的旺盛期,結果失去了生機,漸漸地枯萎了。
做人其實也一樣,一個人,如果接觸了不該接觸的人,或者錯過了自己發展的良機,福運也會漸漸地衰弱下去。
王陽明是誰?
明代思想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本應被人追捧的聖人,卻逐漸被人們所遺忘,王陽明是可以與孔子相媲美的聖人,是中華五千年裡唯二的聖人。多年來,文史界的學者和專家都肯定了「陽明心學」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義。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險些遺忘了對文史界非常重要的王陽明以及他的「心學」,好在近些年王陽明又重新回到了我們的大眾的視線中,被我們細細品味他的思想。
王陽明:而福運弱的人,往往會敗在這四個人身上,一定要警醒啊。
第一個人:德不配位的領導。
王陽明:一個人的福運,往往跟接觸的領導密切相關。
當一個人出來做事,自己的領導,或者上司,往往能夠決定我們事業的走向。跟著一個品德高尚,或者為人正派的領導做事,我們會覺得做事有奔頭,也會更樂意奉獻自己的。而跟著一個居心叵測,德不配位的領導做事,我們的福運可能就會受到損耗。因為「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一個德不配位的領導,往往會讓我們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有時候,還會讓我們成為他們的馬前卒或者替罪羊。一旦這個德不配位的領導遭殃了,我們難免受到牽連,深受其害,我們的氣運自然就會弱下去,福報也就漸漸地消失掉了。
所以,遇到德不配位的領導,我們一定要懂得假裝糊塗,儘量遠離利益糾纏,才能明哲保身,確保自己免受其害啊。
第二個人:鋌而走險的朋友。
王陽明:一個人的福運,往往跟自己的朋友有關。
人活著,總要和人交往,恰當的人際關係,可以推動我們的理想和追求。因此,人生路上,能夠遇到一個兩個能夠讓我們朝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朋友,是我們的福氣,也是我們的運氣。相反,人生路上,如果我們遇到的是一些損友,一些只知道吃喝玩樂,甚至喜歡鋌而走險的朋友,那麼,我們的人生之路,就危險了。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如果經常和一些喜歡鋌而走險的朋友在一起,我們難免不會跟著去做一些違法的,甚至是涉及犯罪的事情。到時,一旦東窗事發,那麼,等待我們,就將是身陷囹圄的悲涼,這樣一來,我們人生的福運就會迅速地衰弱下去,也許,要用很長的時間,我們也是難以恢復元氣啊。
所以,遇到喜歡鋌而走險的朋友,我們一定要懂得儘量遠離,甚至不惜和他們一刀兩斷,才能確保我們的人生安然無恙啊。
第三個人:同床異夢的伴侶。
王陽明:一個人的福運,往往跟自己的伴侶有關。
一個人,如果有了自己的愛人,那麼,就要懂得遵循「夫妻同心,其利斷金」的原則。夫妻兩人,一起為了家庭的興旺發達而努力奮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美好的生活和未來啊。相反,如果一對夫妻,同床異夢,遇到一些挫折和打擊,就互相攻擊,甚至大打出手,那麼,這樣的夫妻關係,就已經完全地離心離德的了。而當我們跟同床異夢的伴侶一起生活,生活也是難以起色的,更不要說能夠擁有溫馨和快樂的未來的了。
所以,當我們遇到離心離德同床異夢的伴侶,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做出改變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我們的福運衰弱下去,我們的家庭變得難以興旺發達的了。
第四個人:自暴自棄的自己。
王陽明:一個人福運如何,自己的努力起著決定性作用。
如果一個人,在自己的人生路上,確定了自己的奮鬥目標,那麼,靠著我們的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地拼搏,去奮鬥,我們就能慢慢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相反,如果在人生路上,我們遇到了一些困境,就一蹶不振,就開始作繭自縛,就開始自暴自棄。那麼,這樣的做法,勢必會讓我們陷入人生的惡性循環,讓我們難以走出逆境。漸漸地,我們就會越來越低迷,越來越消沉,我們的人生方向,也就變得越來越迷茫了。這樣一來,我們的福運必然會消耗殆盡,等待自己的,也就只能是失敗的人生境遇的了。
所以,人生路上,在我們遇到困境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懂得不要自暴自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自己陷入低迷的狀態,從而讓自己的福運越來越弱啊。
為人處世應讀一讀王陽明
世界上誘惑紛繁複雜,但我們只要找到人生理想,去知行合一的實踐,最終就能達到聖賢的境界。
6年的時間,王陽明的心學理論影響到了整個東亞。其中一個學習者德國人在Demian裡寫:
"only the thoughts that we live out have any value" (唯有付諸實行的思想方能談價值)
王陽明的學生遍布天下,為了保留他的智慧,門徒整理出來一本《傳習錄》,就跟孔子的《論語》一樣。
這本書不光記載了王陽明的心學智慧,解釋了「知行合一」的核心思想,還能解答人生疑惑,可以說是一本哲學之書。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三菱集團創始人巖崎彌太郎日本國立銀行創始人、實業巨擘澀澤榮一早稻田大學創始人、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當然除了日本政治家經濟家,中國的很多企業家也將王陽明及陽明心學奉若神明,比如馬雲。
「在正德年間,有一個定律,惹誰都不要去惹王陽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王陽明的道行太高了,別人有什麼心思他一眼就能看出來,更不要說跟他作對了。
王陽明的道行得意多年的悟道,「知行合一」四個字讓他可以把一些道理運用的爐火純青。
很多人晚年才開始讀王陽明,才明白了一些人生的智慧,幫助人生又上一個臺階。越早學習王陽明的智慧,可以少走很多彎路,超越同齡人,獲得成功。
無論是遇到困境的人,還是剛踏入社會的朋友,每打開一次《傳習錄》和《知行合一 王陽明傳》,都會有一次新的收穫。
無論是從歷史角度還是做人做事,都建議大家讀一讀這套書。
全譯全注、簡體橫排,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現原汁原味的陽明心學。張居正、曾國藩、梁啓超、孫中山、蔣介石、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人的力量源泉。
已故國學大師錢穆將《傳習錄》列為「中國人所人人必讀的書」之一。
一頓飯錢,就能和王陽明「對話」解開人生的困惑,何樂而不為?
大家點擊下面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