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對萬事萬物產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年齡段所背負的使命也會因此而大不同相同。
四十無疑是人生至關重要的一個年齡,三十沒有立業的四十仍有機會,但四十如果再次錯過,此生恐怕已經木已成舟很難再有大的起色。
所以四十作為人生最後一次分水嶺往往需要我們更加謹慎,因為我們的肩上不僅擔負著自己的下半生還有妻兒老小的未來。
所以無論是事業發展方向還是個人情感生活,如果還被沉迷遊戲、愛慕虛榮、貪圖享樂等等欲望所羈絆必將一事無成,在人生最後一次躍馬揚鞭的時候更應當專心致志,充分利用前半生的閱歷與經驗用最後十年成就自身的價值,為自己與家庭創造良好的環境,為孩子美好的未來而砥礪前行。
「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這句話是在王陽明五十知天命之時,與弟子交流心德的時,有感而發。
王陽明不僅僅是中國的聖人,一代心學大家,他還是一個軍事家,一個創造心學的人,能將自己的心學智慧運用到帶兵打仗上,還能打勝仗,王陽明是個擁有大智慧的人。
四十多欲,大勢已去
在古代,四十歲被叫做「不惑之年」,古代的皇帝,被視為長壽的,也無非是活過了六十歲以後,秦始皇甚至在五十歲的時候就撒手人寰了。
因此對於古人來說,四十歲以後,是人生倒計時的開始。人們常說「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所以大可不必因為人到中年而感到傷感踟躕不前,三十到五十之間短短的二十年只要奮發圖強,都可以創造一生都取之不盡的財富。
如果這個時候因為家有餘財,便開始放縱自己的欲望,開始貪吃、貪睡、貪玩、貪財放蕩自己的生活,無疑又將跌入另一個無底深淵。
所以,當你步入四十歲時,要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欲望」,專心工作、努力生活,做好身為一個子女、丈夫、父親的義務,這樣你才能順從大勢,而不至於大勢將去,人人棄之。
五十多情,雞犬不寧
人到了50歲以後,在事業上已經沒有多大的發展空間。
應該坦然地面對自己身體上的衰老,無論家族事業或者個人的工作,都應該交給小一輩的人去做,收起年輕時的雄心壯志,應該學會安度晚年,過一段自由自在、心無旁騖的生活。
王陽明在這方面就領悟得特別透徹,這其實跟他的心學是有很大的關係的。五十歲的你,要千萬注意萬事不要太「多情」。
尤其這時候孩子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生活,只剩下自己和老伴,或是自己一個人獨居,千萬不要犯渾,多情只會讓自己「傷神、傷神」,最後鬧的家庭雞犬不寧,自己晚年也不太平。
我們知道,面對人情冷暖,產生焦慮的原因,就在於患得患失,心不定,心不定就會產生焦慮;心若定下來,就不會有得失的煩惱,自然不會產生焦慮。
陽明心學正是定心的學問。
王陽明臨終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我們的心靈越光明,內心能量就越強大,世界也就越光明,人生的焦慮就會越來越少,最終完全消散,得到根除。
只要不讓私慾蒙蔽本心,凡事依照本心而行,也就是我們講的致良知,我們的心就能定下來,就不會再有焦慮,事業人生的結果自然是好的。
想要了了解王陽明更多心學智慧的,建議讀一讀《傳習錄》和《王陽明傳》這兩本書籍。
《傳習錄》是王陽明心學的精華和核心,裡面通過一些有趣的記載,講出王陽明心學智慧。而《王陽明傳》是人物傳記,講述了王陽明坎坷的一生,講述他是如何從人生低谷走向萬丈光芒的。
在這兩本書中,你可以看到在官場披荊斬棘的王陽明,也可以看到在戰場有勇有謀的王陽明,更可以學到他一生最高明的智慧!
當你人生不順心的時候,當你不知所措的時候,讀一讀王陽明,合上書籍,豁然開朗,對於這世界上的一切也就都釋然了!
兩本書一共加起來89元,一頓飯錢,卻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感悟。人生早一點讀王陽明,也就少走一段彎路!
點擊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