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下半句更經典,70、80後不妨一看

2020-12-12 尋歷史真相

「前車已覆,後未知更何覺時!」——《荀子·成相》

引言

人生短短幾十年,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很不容易,因為一個人的時間有限,精力有限,財力有限。因此,珍惜時間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時間轉瞬即逝,轉眼間就來到了四十歲的年紀,到了這個年紀意味著步入中年,整個人會慢慢老去,身體機能也會逐漸退化。

在古代,人們的壽命一般都較短,過了50歲就算是老人了。到了這個年紀就不能想太多了,應該好好享受生活。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歷史發展中,遺留下來了一些特殊的文化,俗語就是其一。今天筆者要說的是關於年齡的一句俗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當然了,這句俗語可能放在現代有些片面,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七零後和八零後不妨一看。

四十多欲,大勢已去

如果放在古代,這個年紀就是「高齡」了。一旦到了這個年紀的人,應該都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了。如果在這個年紀還有很多欲望,自己將真的一事無成。

從古至今,40歲以後有所成就的人數不勝數,因為他們都朝著一個方向前進,沒有太多欲望,最終成就了一番霸業。就拿劉備來說,這個人一生都在為了匡扶漢室而努力,以至於前半生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最終在他快60歲的時候,成就了霸業。

所以,到了這個年紀一定要認準一個方向走,切勿多欲。

五十多情,雞犬不寧

放在古代,50歲已經算是老人了。到了這個年紀,人要放寬心,一切順其自然,不要太計較思考一些事情,這樣對自己的身心並沒有什麼好處。

這個年紀的人,很難在從頭發展事業,家庭也都定性,守護好家庭,享受生活就足夠了。

但是有些人非但不安穩享受生活,還沾花惹草,淨想一些風流事。一旦這樣,對自己對家庭都沒有好處,嚴重的會導致家庭破裂,這樣家裡面自然就雞犬不寧了。

到了這個年紀身體各器官處於退化狀態,因此需要有個好的心態來調解,否則一旦身體出問題,不僅會自己難受,家裡孩子們也都跟著擔心。

漢朝的漢武帝就是一個例子,晚年因為太過於痴情鉤弋夫人,有了重立太子的想法,以至於劉據自盡而亡。

結語

這句話作為先人在生活中總結下來的經驗,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當然了,現在社會也不一定全都是這樣,也有很多特殊的例子。

咱們理解這句話就理解有理的一部分就可以了,就算是到了一定的年紀,該努力還是要努力,這樣到老了才不後悔。主要是按照個人情況來,如果真的是有心無力,自己也完全可以享受生活,保持平穩心態,安穩度過餘生時光。

有能力就做一些事情,沒有能力就好好享受生活,別操心考慮太多。不是每個人的生活都沒有遺憾的,也不是沒有人的生活都可以如願。所以說,不管是面對年齡還是人生,都應該順其自然。

沒必要事事操心勞神,只需要問心無愧就可以了。以上都是筆者自己的理解,不足之處請大家指正。

我國的俗語民諺都是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此小編向大家推薦一本《中國俗語》,想了解更多諺語俗語的朋友們可以直接點擊下方橫條進行購買~↓↓↓

往期精彩內容

俗語「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話糙理不糙,做父母不妨一看

俗話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何意?馬上過年了,不妨一看

老話說「娶妻先看口,嫁漢先看手」有什麼深意?現在還適用嗎?

常聽人說「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有何深意?和現在意思一樣嗎?

俗語「萬惡淫為首」,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道出人性的真諦

參考資料《中國俗語》《老話說得好》

文章題目:古人講「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下半句更經典,70、80後不妨一看文章作者:尋歷史真相----離央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古人講「四十多欲,大勢已去」是啥意思?後半句才是精華
    至於四十不惑,意思也就是說到了40歲的時候人生已經有了相當多的體會和感悟。再也不是當年衝動莽撞的青年,遇事之後懂得冷靜和思考。其實我國古人關於年齡,還有一句廣為人知的俗語叫做「四十多欲,大勢已去」。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四十多欲,大勢已去」,後半句才是經典,道盡了人生智慧
    在《智囊全集》中被收錄,被老人家掛在口中的"四十多欲,大勢已去"其實已經是道盡了中年男人的不易和心酸之處。老人家的話常常會被年輕人視為嘮叨之極的無用之言。所以,在老人家開始說教時,年輕人的態度常常是不耐煩和逃避。
  • 俗語「四十多欲,大勢已去」是啥意思?大道至簡,後半句才是精華
    就比如說,30歲的人就應該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的承擔起自己應該承受的責任,而40歲的時候則是經歷了疑惑,彷徨之後的大徹大悟,多了一些沉穩和冷靜,少了一些激情和衝動。而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語,其實也是關於年齡的,也是來自老祖宗們的一句真誠勸誡。
  • 古人講「四十多欲,大勢已去」,是什麼意思?人到中年要謹記
    但是人一到了40,就不能隨心所欲了,這個年齡的人,都已經有了家室,父母也開始需要我們,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四十多欲,大勢已去在「三十而立」之後,很多人四十歲還沒有真正地達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那麼在這個年齡階段為什麼會「多欲」呢?
  • 王陽明:「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下一句更加經典,道出男性缺點
    其實一個男人的一生,總是要經歷那麼幾個階段,而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不去重視,會影響到自己今後的人生走向。而對於男人來說,四十歲是一道坎,五十歲也是一道坎。而很早以前,王陽明就對男人如何度過這兩個階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說到王陽明,他可是一位傳奇的存在。
  • 王陽明告誡後人:「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
    陽明先生享年57歲,「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這句話是在王陽明五十知天命之時,與弟子討論心德的時,有感而發。王陽明不但是中國的聖人,一代心學大家,他也是一個軍事家,一個創造心學的人,能將自身的心學智慧應用到帶兵打仗上,還能打勝仗,王陽明是個擁有大智慧的人。
  • 王陽明告誡世人:「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
    人生路上本就不平坦,王陽明留給世人的二句話,卻讓世人得到了警醒。57歲時,陽明先生說: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這句話是王陽明在知曉五十天命時,與弟子交流道新心得,有感而發而所說的話語。
  • 王陽明心學智慧:「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
    所以無論是事業發展方向還是個人情感生活,如果還被沉迷遊戲、愛慕虛榮、貪圖享樂等等欲望所羈絆必將一事無成,在人生最後一次躍馬揚鞭的時候更應當專心致志,充分利用前半生的閱歷與經驗用最後十年成就自身的價值,為自己與家庭創造良好的環境,為孩子美好的未來而砥礪前行。
  • 古人講:「腿長腳瘦,家財必漏」,啥意思?應該怎麼理解?
    因此,古人覺得一個人腿細長腳沒有肉撐不起家庭,久而久之,這樣的家庭不可能攢下錢財,甚至有可能因為瘦弱破財。如果放在現代來講,這樣的說法太過於片面,因為現代社會改變了,一些人瘦弱的人完全可以不用幹農活兒養活家庭,像馬雲,他就比較瘦弱,做企業做得多好。這句話只適用於當時那個年代。
  • 俗語:「四十多欲,大勢已去」,老祖宗是說什麼?人過中年要謹記
    在歷史的長河中,農村一直都是被忽略的存在,除了極少數嚮往田園生活的文人雅士外,幾乎所有的人,更喜歡城市中的繁華盛景。和從前比起來,現代的農村人,有了更多的機會進入城市生活。但是漸漸地,我們看慣了城市的燈紅酒綠後,反而更嚮往農村的恬靜生活了。在農村,雖然百姓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但講起故事來,卻總能引人入勝。
  • 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其實,男性的最佳年齡在四十歲之前,到了之後的時間就要注意夫妻生活的節制,不適合沉迷美色,過度的房事智慧讓自己的腎精虧虛,此時需要注意補腎養陽,才能夠養好自己的身體,從而延緩自己的壽命。古人講:「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貴少是非」,這句話有道理嗎?
  • 古人講:「有錢能使鬼推磨」,下半句更耐人尋味,可惜很少人知道
    古人言:「有錢能使鬼推磨」,下半句更耐人尋味,可惜少有人知為了更好地能提醒子孫後代,老祖先會根據平時生活經驗,匯總出一句句耳熟能詳的俗語諺語流傳下來。而這些民間諺語藉助人們的口口相傳,總是會在時間的長河中丟失忘卻。
  • 古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何意?老祖宗預測收成的辦法
    由於春耕和昆蟲活動開始時間差不多,使得農作物播種後可以有一定時間緩衝期,多利於農作物萌芽出苗。反之,若是「二月沒九」的年份,這種情況並不常見,使得驚蟄節氣出現在農曆正月裡,也就是說還沒到仲春季節已迎來回暖春雷、萬物復甦之時,即代表這年春天回暖時間比較早。
  • 古代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不妨一看
    古代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不妨一看當我們給水杯盛水時,都不會將水杯盛滿,會留一部分空間出來,這樣水就不會溢出來,端杯子的時候也不會擔心開水撒在手上燙傷了,而月亮也是如此,當月亮特別圓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月蝕,用一句俗語來概括就是「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說的就是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做到真正的完美的
  • 古人忠告:「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何意?
    無論富貴還是貧窮,每天都擁有二十四小時,不會多一分鐘,也不會少一分鐘。按照成長軌跡,可以把人生分為五個階段,即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晚年。農村有句老話,處於什麼樣的年紀,就要明白自己該做什麼樣的事,否則就屬於不務正業。文聖人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更經典,你聽說過嗎?
    比如古人就曾說過「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就是對於惡人的勸誡,但是還有後半句,很多人不知道。一、舉頭三尺有神明在很多時候,並不是所有的惡人都能受到懲罰,很多惡人做了壞事之後都會掩飾自己,從而躲避懲罰。還有很多人扮演成好人,然後做壞事,甚至在眾人面前,他一直是好人的身份。
  • 俗語:「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啥意思?
    來不及品嘗年輕滋味,已至中年。回首過去,唯唏噓而已。建功立業,須從早做起,到了中年再去談及奮勇拼搏,就會有些力不從心。 如俗語所說:「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古人之勸誡,今人須謹記,別讓自己陷入深淵。 四十多欲,大勢已去 古人常說:「四十而不惑」。
  • 古人說:「勸賭不勸嫖」,殊不知下半句才是經典,道出人性險惡
    對於人們來說,知道上半句的可能多一些,下半句少有人知。如果你真的理解明白了這句話,你會很佩服古人的處世智慧。從字面意思看,我們可以解讀為:在賭博和嫖娼之間,我們最好是勸導別人千萬別賭博,而不要去勸導別人別嫖娼,如果你去勸導別人不嫖娼,那你們可能連朋友都做不成了。具體來說,這句諺語揭示出了如下的人生真諦。
  • 古人講: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過五十莫管二人,中年人值得一看
    古人講: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過五十莫管二人,中年人值得一看人從呱呱落地、牙牙學語、蹣跚起步到後來的豆蔻年華,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切都在變化。一代代如此,從古至今都沒變過,因此古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過五十莫管二人」,中年人不妨看一看,有時候當咱們自己看不清,可以看看真正過去的人是怎麼做的,或許能夠給你一點啟發。
  • 老人言:三十不發,四十不富,後半句更經典,道盡社會現實
    不管是古籍經典還是詩詞歌賦,文化的組成對我們來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接下來,筆者給大家帶來的就是來自《智囊全集》中的俗語,說的是「三十不發,四十不富」,大家知道這句俗語的意思嗎?這裡的發,是發現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為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