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鼠年農曆正月初一為2020年2月23日,正好為「八九」第一天,因而2020年農曆二月包括八九和九九,但是並達不到餓死豬狗的情況。而至於農曆二月是否有數九天,過去農人生活和生產基本都是靠天,會在平時的生活中總結一些經驗,這些經驗可以當作一種依據來參考,儘量避免不利年景出現,並及時採取預防措施。
下面結合這句農諺老話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關於「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裡「九」指冬九,即數九寒天,一共81天,是過去人們計算寒天至春暖花開時間的一種常用方法,一般是從每年冬至節氣開始,推算出81天,到了來年春分前後便九盡春深日暖、桃花開了!
因此,數九天一般處於冬至和春分節氣之間,而農曆二月為仲春,即春季的第二個月,因處在春季中間,一般伴隨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是大地春暖、草長鶯飛、萬物生機盎然之時。
02
不過,因二十四節氣和農曆年紀年方式不同,之間會相差11天,因而農曆月份會通過閏月方式彌補差異,使得二十四節氣更替一輪後,進入下一年節氣更換時會處在不同的農曆時間點上。
由於咱們國家陰陽曆結合方式紀年,使得生活和生產方式上會有一些變化,畢竟驚蟄節氣會出現在數九天期間,會反映春節冷暖早晚。例如「二月有九」,這種情況比較常見,因驚蟄節氣也出現於農曆二月仲春期間,一般代表這時天氣回暖、春雷開始,冬眠的昆蟲也開始活動,同時,此時也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時節,人們會在春暖花開時陸續開展春耕。
由於春耕和昆蟲活動開始時間差不多,使得農作物播種後可以有一定時間緩衝期,多利於農作物萌芽出苗。反之,若是「二月沒九」的年份,這種情況並不常見,使得驚蟄節氣出現在農曆正月裡,也就是說還沒到仲春季節已迎來回暖春雷、萬物復甦之時,即代表這年春天回暖時間比較早。
在農戶春耕前就已出現春暖花開、昆蟲驚醒,這樣等到人們陸續開展春忙時,地裡害蟲經過甦醒期已非常活躍,往往會啃食農戶剛剛播種的農作物種子,使得缺苗、苗弱而糧食收穫難保,以至於人們吃不夠,也沒餘糧再餵豬狗等家畜,自然「餓死豬狗」!
03
另外,遇到「二月沒九」的年份,因初春便迎來天氣回暖,可能這種年份裡春季容易冷暖反覆無常,使得倒春寒影響或將頻繁。例如2018年便是農曆正月二十五出「數九天」,符合「二月沒九」這種情況,並在那年春季氣溫驟降,嚴重抑制了春忙農作物生長,使得那年凍害影響較重,夏收小麥減產特別明顯。
不過,好在現如今的農業生產在氣象預報、溫室大棚、農業預防管理措施和糧食來源多元化方面已有很大進步,使得一季農作物受損並不會造成太大的糧食危機,因此,這句農諺只是過去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寫照,而對於現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只能是一種參考數據,可以儘量提前預防,儘量保障種植效益,這樣就基本影響人們的溫飽問題。
我國的俗語民諺都是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此小編向大家推薦一本《諺語大全》同時還附帶一本《歇後語大全》,想了解更多諺語俗語和歇後語的朋友們可以直接點擊下方橫條進行購買~↓↓↓
04往期精彩文章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觀人智慧
古人講「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下半句更經典,70、80後不妨一看
俗語「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話糙理不糙,做父母不妨一看
俗話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何意?馬上過年了,不妨一看
老話說「娶妻先看口,嫁漢先看手」有什麼深意?現在還適用嗎?
05參考資料
《春夜喜雨》、《諺語大全》、百科資料等
題/古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何意?老祖宗預測收成的辦法文/尋歷史真相-鯨魚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