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雷打秋,一半收」,何意?雷打冬,是何場景?古人預測準嗎

2020-12-14 民俗大文化

自古至今,人們都離不開土地,人們更加熱愛生養自己的大地,常言道「民以食為天」,食物是充裕還是匱乏,都會極大的影響人的生產力,由於古時生產科技落後,面對變化無常的天氣,人們總是措手不及。然而為了能夠讓農耕作物有豐收的年景,人們「吃一塹長一智」,通過長期觀察,在其天氣有所變化之時,通過語言文字慢慢記錄總結天氣的好與壞,以便於後期的農耕種植與收穫。

作為與自然鬥爭抗衡了幾千年的勞動人民,通過自己的智慧,總結出關於天氣的預測方式,被稱之為二十四節氣,並且通過生動直觀的言語表達出來,諸如這句俗語「雷打秋,一半收」,講述的就是天氣變化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那麼這句話是何意?秋天打雷真的會影響收成嗎?聽我道來。

這句話的意思表達得比較直觀,是說秋天打雷,收成會減少一般產量。為什麼這麼說呢?眾所周知,秋季是各種農作物的收穫季節,在其經歷冬眠至春日的萬物復甦,再經歷夏日的陽光滋潤,各種果實農作物都在極大吸收營養瘋狂的生長,經歷整個夏日的雲雨暴曬之下,到了秋季,冷空氣來襲,在自然界中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

而如若在立秋這天打雷下雨,那麼莊稼基本上大大的減產,雷雨的產生一般是對流雲和積雨雲等雲層之間因碰撞產生的大規模的放電現象,從而逼迫積雨雲產生雨水降臨,如果雷雨的出現,說明雨水頻繁,往往形成陰雨連綿天氣。而裝家農作物已經趨於成熟,根本不需多餘的雨水來滋潤,長時間雨水的降臨,植物果實由於雨水太過充足導致「落果」,墜落在地的果實,如大豆,會落在地上腐爛。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空氣中含有氧氣和氮氣,化學反應後會變成二氧化氮,每逢雷雨會變成氨態氮,降臨農作物中,補充了農作物中所缺的氮元素,從而使莊稼根莖葉再次生長,果實發生「反青」現象,果實變得不再飽滿,而是乾癟發青,從而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產量,甚至是延長農作物的收成日期,影響下季的再次深耕時間,所以也就有了「雷打秋,一半收」的來由。

而生活當中遇到雷打秋的現象也是比較少的,就如同「雷打冬」一樣,對於農民來說一樣寓意著不好的年景。為什麼這麼說呢?生活中有句俗語叫做「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從而可以想像這樣的極端天氣帶來的後果,意思是說,如果冬天打雷,多數天氣會變得非常的寒冷,甚至很多牛都會被凍死。從上面可以得知,雷雨天氣的形成多是因為冷暖氣流的交織而形成的,嚴重的時候會形成冰雹降落而下。說起來今年的冬天全國都比較奇怪,都已經進入冬天的三九時段了,天氣還暖的像春天一樣。安徽、河南等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下雪打雷」的極端天氣。而從天氣上可以得知,河南接下來的天氣最低氣溫都將跌破零下二十度,確實是十分寒冷。

總體而言,這句俗語還是有一定的意義的,時至今日「二十四節氣」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文化觀念,雖然現在的天氣狀況不同於古代,受氣候變暖的影響加劇,但是二十四節氣在我們農民心中依舊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以上就是為大家帶來的內容,大家對於這句俗語有什麼看法?你們那裡下雪打雷了嗎?你認為「雷打冬」,會是什麼年景呢?歡迎大家下方留言討論!喜歡的可以點擊關注!轉發!分享!

作為悠久歷史文明古國之一的中華民族,在其經歷五千年風雨磨礪,洗儘自身鉛華後,從而變得低調而不奢華,內斂而不張揚,對外鏗鏘有力,對內張弛有度。

相關焦點

  • 立秋到,「雷打秋,冬半收」,啥意思
    這次的是立秋俗語「雷打秋,冬半收」,老人們都各抒己見,沒有裁判,沒有觀眾,有的是老人們對天氣影響莊稼的看法。一個老人說:「雷打秋」這個好啊,天氣打雷就要下雨啊,下雨了,田地間就能溼潤了莊稼就能喝水,莊稼就能茁壯生長了。
  • 今日立秋,農村俗語「雷打秋冬半收」是啥意思?立秋打雷不好嗎?
    立秋不僅代表著秋季的開始,也意味著收穫季節的到來,所以在農村中關於立秋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和立秋當天的天氣有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雷打秋,冬半收」,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立秋打雷不好嗎?
  • 俗語「鳳凰不入烏鴉陣,牛羊不入狐狸群」,何意?古人處世之道!
    而在過去由於社會生產力之低下,人們在嚴酷的自然環境裡生存,還不能獨立的支配自然力,然而我們古人又是聰明無比的,在長期與自然爭鬥的過程當中,通過自身經歷從而總結出了應用於生活的語言文字,使得後人受用終生,這樣的語言叫做俗語。
  • 古人說:「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何意?老祖宗預測收成的辦法
    我國的俗語民諺都是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此小編向大家推薦一本《諺語大全》同時還附帶一本《歇後語大全》,想了解更多諺語俗語和歇後語的朋友們可以直接點擊下方橫條進行購買~↓↓↓04俗話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何意?
  • 農村俗語:北辰三夜,無雨大怪,古人預測天氣,說得準嗎?
    農村俗語:北辰三夜,無雨大怪,古人預測天氣,說得準嗎?我們都知道,天氣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莫大的影響,幾乎每個人每天都會拿出手機看看當天的天氣預報,根據天氣來決定今天要不要出行遊玩,要不要帶傘出門,或者其他事項。
  • 俗語「寧許人,莫許神」,何意?古人忠告!許人許神不如靠己
    傳統的民族文化習俗當中,總是出現神靈的影子,特別是古代,由於當時生產能力低下,對於未知事物總是一副迷茫狀態,當人的不疾而終、絕望無助、瀕臨死亡、洪水災害等,人們這時不僅會寄希望於親朋好友,更會寄託於「老天爺」,希望「神靈」能夠讓自己和家人能夠脫離苦海,回歸正常,但是「神靈」表現卻不能讓人如願,正如這句俗語
  • 俗語:龜背蛇腰不可交,瞟眼看人不用刀,是何意?古人的識人術
    在古人的眼中,這樣的人心理扭曲,比較陰狠,只懂得考慮自身的利益,不管別人死活。這個詞一般形容男人,很少用在女人身上。當然了,這種情況也不是絕對,很多人老了就駝背很厲害,也並不能說他是別有用心之人。再者,宰相劉羅鍋作為一代名相,他可不是什麼心理扭曲之人。
  • 俗語「眉直如槍人緣差,口大唇薄一生貧」,古代相術到底準不準?
    然而生活當中,結識朋友也尤為重要,在沒有深入交流之前,對方的面貌特徵、言行舉止可以作為一個參考,而古人通過自己人生經驗的積累,總結出了一些通俗易懂識人俗語供後人參考比鑑。就比如俗語「寧交雙腳跳,不交咪咪笑」,意思是說寧願相交性格較為直接的人,也不交面上笑眯眯之人,兩種人,一種給人沒有壞心思,一種給人笑裡藏刀的感覺。
  • 農村俗語:「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是何意?今年會是暖冬嗎?
    農村俗語:「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是何意?今年會是暖冬嗎?時間輾轉,去年過年時的光景恍若隔日,又到了年末,今天就是小寒時節了,老話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在三九、四九的時候是最冷的時間段了,現如今馬上就要進入這麼一段時間了,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句農村俗語:「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你知道其中的含義嗎?今年放假回家,能過上暖冬嗎?
  • 俗語「男對凸有毛,女對凹有膘」,何意?男凸女凹狀態最完美!
    自古以來都講究「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在外忙事業打天下,女人在家相夫教子安夫心,可謂是異常完美,而古時民間流傳有這樣一句俗語叫做「男對凸有毛,女對凹有膘」,非常精準的闡述了男女的生活狀態,那麼這句俗語是何意?有何道理?適用於當代嗎?且聽我一一道來。首先來看前一句話「男對凸有毛」。
  • 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今天驚蟄不妨一看
    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今天驚蟄不妨一看驚蟄,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大家知道它的來龍去脈嗎?作為幹支卯月的起始,正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乃生發之相也。有俗語稱:「雷打驚蟄前,生意莫做忙做田」,可見在驚蟄這一天還有很多講究。近一段時間,我國很多地區因為冷空氣的影響迎來了大範圍的降溫,甚至很多地區好不容易享受到了溫暖的陽光,結果沒幾天又迎來了降雨和降雪。雖然早就過了立春節氣,但從現階段溫度層面來說,依然屬於冬天的範圍。
  • 民間俗語:「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由來半邊收」,啥意思?
    比如俗語「立秋無雨是空秋」,其實還有下半句,那就是「萬物從來僅半收」,意思指的是,立秋期間倘若沒有降雨,那麼,地裡的莊稼會歉收!當然,對於這句俗語的解讀,很多人認為,只要立秋這天有雨,意味著莊稼能豐收! 立秋無雨是空秋 「立秋無雨是空秋」啥意義,立秋下雨不好?
  • 俗語:「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是何意?漲知識了
    俗語就是其中的一種,它不僅通俗易懂,還往往能通過一句簡單的話,就能折射出很多的人生道理。現在的農村就流傳著很多這樣的俗語,比如我們今天所說的「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有什麼道理呢?下面我們就給大家講一下。
  • 古人講:「腿長腳瘦,家財必漏」,啥意思?應該怎麼理解?
    當時想要跟隨孔子學習,孔子看到了他的體態直接否定了他,但是本著有教無類的原則還是收了他。後來,子羽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了自己。出師後,他致力於遊學,到了長江一帶之後,他的弟子就已經有了300多人,備受人們愛戴稱讚。孔子知道了子羽的事跡後,內心頗有感慨,沒想到子羽竟然可以成事,更沒想到自己因為相貌判斷出了錯。
  • 還準嗎?
    說到元宵節,各位朋友們能分辨得出湯圓和元宵嗎?相比於往年,今年應該是這幾年最為「冷清」的一個元宵節了,估計想要吃到元宵也有點困難了。在筆者的家鄉這邊,雖然沒有封村、封路,但是集市是「封禁」了,也就是說不能擺攤賣東西了。又到了一年正月十五元宵節了,在農村裡也有一些和元宵節相關的俗語,比如「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句就流傳很廣,那麼它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還準嗎?
  • 立冬時節電閃雷鳴,俗語「立冬聞雷,天收一半」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立冬時節電閃雷鳴,俗語「立冬聞雷,天收一半」啥意思?有道理嗎?最近天氣真是比較奇怪,昨天我們還是28℃,今天就立馬下降到20℃了,天空還電閃雷鳴,現在在開始下雨了。並且聽我村的文大爺說「立冬聞雷,天收一半」,這說明立冬期間聽到雷聲的話,對於明年的收成不是一個好事啊。立冬聞雷,這是咋回事?雷電天氣是冷暖兩大氣流在空中相遇產生的激烈碰撞造成的,並且是冷空氣與暖空氣勢均力敵才可能正面碰撞產生閃電打雷的自然現象。
  • 正月天氣驟變,俗語「正月雷打雪,大旱一百八」「正月打雷,墳谷堆」啥意思?
    導讀:正月天氣驟變,俗語「正月雷打雪,大旱一百八」「正月打雷,墳谷堆」啥意思?乾旱嗎?現在很多人還沒有起床吧,難得的還在正月過年氣氛中還有很多人沒有外出開工,前天晚上很多地方下雪了,下雨了,關鍵還打雷閃電了,氣溫驟降,很多人還躲在被窩裡不想起床,天冷的心理作用。
  • 俗語「不色者腎絕,不言者氣絕」,古人的經驗,到底可信不可信?
    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過去的人們雖然沒有讀過很多書,但是他們通過生活經驗,總結出了關於天氣、農作、健康等多方面的俗語,「不色者腎絕,不言者氣絕」就是健康方面的一句俗語。人們總結出來的俗語,有的有道理,可以說是精華,有的其實並沒有道理,屬於糟粕,對於俗語,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道理的俗語可以將其傳下去,沒道理的就不要信了,那「不色者腎絕,不言者氣絕」,是什麼意思?是否有道理呢?「不色者腎絕,不言者氣絕」,是何意?
  • 5日迎驚蟄,俗語「驚蟄不下雨,今年要餓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摘要:驚蟄到,俗語「驚蟄不下雨,今年要餓死」有道理嗎?下雨才好嗎?文/農夫也瘋狂進入3月份以後,氣溫也進一步上升了。在三月初還將要迎來今年的第三個節氣——驚蟄。驚蟄節氣就要到了,那大家可有聽過俗語「驚蟄不下雨,今年要餓死」這樣一句老俗語呢?它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在驚蟄節氣下雨才好嗎?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它前面是雨水,後面則是春分節氣。當太陽運行到黃經345°時就迎來了驚蟄。
  • 農村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很高興與您相識——小哥兒與你聊,農村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在一年中,「驚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節點。都說「一年之季在於春」而什麼時候才算得上真正意義上,萬物復甦「春天」的開始呢?我國古人依據經驗告知,這一日即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