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驚蟄到,俗語「驚蟄不下雨,今年要餓死」有道理嗎?下雨才好嗎?
文/農夫也瘋狂
進入3月份以後,氣溫也進一步上升了。在三月初還將要迎來今年的第三個節氣——驚蟄。今年的驚蟄節氣是在3月5日,也就是這周的星期四。驚蟄節氣就要到了,那大家可有聽過俗語「驚蟄不下雨,今年要餓死」這樣一句老俗語呢?它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在驚蟄節氣下雨才好嗎?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它前面是雨水,後面則是春分節氣。當太陽運行到黃經345°時就迎來了驚蟄。對於驚蟄,有些人並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蟄」就是蟄伏、躲藏的意思,而驚蟄的字面意思就是各種蟄伏的蟲子們要開始活動了。引申的意思就是說這個時節天氣開始回暖了,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開始煥發生機了。在驚蟄節氣前後最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開始響春雷了,民間還有「春雷驚百蟲」的說法,其實昆蟲這些是聽不到雷聲的,它們開始活動主要是因為感受到了氣溫的回升。
對於俗語「驚蟄不下雨,今年要餓死」相信筆者不解釋,大家也早已經猜得八九不離十了,說的是在驚蟄節氣的時候如果不下雨,那麼當年就可能會沒有糧食可吃,有人要因此而被餓死。這句俗語在今天看來有點不可思議,但是雖然有點誇張,但是有幾分道理的。
因為在古代的時候農民是靠天吃飯的職業,並且一年收成的好壞,絕大部分就要取決於天氣。並且在當時的糧食種植水平低下,產量也不是太高。遇到風調雨順的年景,就還可能會有收成,不然顆粒無收也是有可能的。而在驚蟄節氣的時候,農民就要開始春耕備耕了,這個時候雨水對於農民來說就太重要了。
老話說「春雨貴如油」,就凸顯了雨水的重要性。而在驚蟄節氣的時候如果還沒有下雨,那就可能會誤農。春天不能及時播種,或者是播種晚了,那到了收穫的季節就可能沒得糧食可吃了。相反如果在驚蟄節氣的時候下雨了,這不但順應了農時,農民可以及時備耕播種,不會錯過農事。同時這個也是一個好兆頭,預示著將會是一個豐收年。類似的俗語還有「驚蟄春雷響,農夫閒轉忙」、「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雷打驚蟄穀米賤」等說法,由此可見在驚蟄節氣的時候如果下雨了對農民是有利的,農民也期盼驚蟄節氣能下雨。
其實在驚蟄節氣相關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通過驚蟄打雷預測收成的俗語:「正與打雷墳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意思是說正月打雷糧食收成不佳,而驚蟄節氣打雷就預示著風調雨順。另外通過接著節氣還能預測後面的天氣,比如「冷驚蟄,暖春分」,又有「驚蟄冷,冷半年」、「驚蟄吹起土,倒冷四十五」等,都是通過驚蟄節氣來預測是否出現倒春寒天氣的。
筆者還特意查看了一下天氣預報,從今日起南方地區將會迎來一輪降雨天氣,而北方地區則會有降雪天氣,由此來看今年將會是一個豐收年。不過就算沒有下雨,也不用擔心,因為這些俗語都是有地域性的,同時現在和過去不一樣了,農民不再像過去那樣是靠天吃飯了。 古人的這些俗語不過是經驗的總結,是古人預測天氣的一個參考依據而已,也不一定就100%準確的。驚蟄節氣就到了,你還知道哪些關於驚蟄節氣相關的俗語呢?歡迎留言補充!(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可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