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迎驚蟄,俗語「驚蟄不下雨,今年要餓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23 農夫也瘋狂

摘要:驚蟄到,俗語「驚蟄不下雨,今年要餓死」有道理嗎?下雨才好嗎?

文/農夫也瘋狂

進入3月份以後,氣溫也進一步上升了。在三月初還將要迎來今年的第三個節氣——驚蟄。今年的驚蟄節氣是在3月5日,也就是這周的星期四。驚蟄節氣就要到了,那大家可有聽過俗語「驚蟄不下雨,今年要餓死」這樣一句老俗語呢?它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在驚蟄節氣下雨才好嗎?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它前面是雨水,後面則是春分節氣。當太陽運行到黃經345°時就迎來了驚蟄。對於驚蟄,有些人並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蟄」就是蟄伏、躲藏的意思,而驚蟄的字面意思就是各種蟄伏的蟲子們要開始活動了。引申的意思就是說這個時節天氣開始回暖了,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開始煥發生機了。在驚蟄節氣前後最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開始響春雷了,民間還有「春雷驚百蟲」的說法,其實昆蟲這些是聽不到雷聲的,它們開始活動主要是因為感受到了氣溫的回升。

對於俗語「驚蟄不下雨,今年要餓死」相信筆者不解釋,大家也早已經猜得八九不離十了,說的是在驚蟄節氣的時候如果不下雨,那麼當年就可能會沒有糧食可吃,有人要因此而被餓死。這句俗語在今天看來有點不可思議,但是雖然有點誇張,但是有幾分道理的。

因為在古代的時候農民是靠天吃飯的職業,並且一年收成的好壞,絕大部分就要取決於天氣。並且在當時的糧食種植水平低下,產量也不是太高。遇到風調雨順的年景,就還可能會有收成,不然顆粒無收也是有可能的。而在驚蟄節氣的時候,農民就要開始春耕備耕了,這個時候雨水對於農民來說就太重要了。

老話說「春雨貴如油」,就凸顯了雨水的重要性。而在驚蟄節氣的時候如果還沒有下雨,那就可能會誤農。春天不能及時播種,或者是播種晚了,那到了收穫的季節就可能沒得糧食可吃了。相反如果在驚蟄節氣的時候下雨了,這不但順應了農時,農民可以及時備耕播種,不會錯過農事。同時這個也是一個好兆頭,預示著將會是一個豐收年。類似的俗語還有「驚蟄春雷響,農夫閒轉忙」、「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雷打驚蟄穀米賤」等說法,由此可見在驚蟄節氣的時候如果下雨了對農民是有利的,農民也期盼驚蟄節氣能下雨。

其實在驚蟄節氣相關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通過驚蟄打雷預測收成的俗語:「正與打雷墳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意思是說正月打雷糧食收成不佳,而驚蟄節氣打雷就預示著風調雨順。另外通過接著節氣還能預測後面的天氣,比如「冷驚蟄,暖春分」,又有「驚蟄冷,冷半年」、「驚蟄吹起土,倒冷四十五」等,都是通過驚蟄節氣來預測是否出現倒春寒天氣的。

筆者還特意查看了一下天氣預報,從今日起南方地區將會迎來一輪降雨天氣,而北方地區則會有降雪天氣,由此來看今年將會是一個豐收年。不過就算沒有下雨,也不用擔心,因為這些俗語都是有地域性的,同時現在和過去不一樣了,農民不再像過去那樣是靠天吃飯了。 古人的這些俗語不過是經驗的總結,是古人預測天氣的一個參考依據而已,也不一定就100%準確的。驚蟄節氣就到了,你還知道哪些關於驚蟄節氣相關的俗語呢?歡迎留言補充!(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可刪除)

相關焦點

  • 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驚蟄前打雷好不好?
    提要: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驚蟄前打雷好不好?關於驚蟄的農村俗語有很多,例如「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這些俗語從字面來說,這是在說氣候反常,農業會失收,糧食會貴,要早作準備,做好田,免得饑荒無糧有難。而今天剛好很多地方出現了打雷降雨現象,讓不少人產生了猜想,驚蟄前打雷到底好不好?對農業生產會有什麼影響?
  • 農村俗語:「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驚蟄下雨好麼?
    千百年來不斷指導著農民要「掌握季節,不違農時」,並且通過對節氣的天氣狀況進行觀察,總結出很多與農業生產豐收情況相關的俗語老話。驚蟄是一個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節氣,驚蟄的時候地球表面溫度升高,南方的大部分地區溫度已經穩定在10度之上,真正地進入了春季。
  • 農村俗語「雷在驚蟄前,生意莫慌忙耕田」這句話啥意思?有啥道理
    今天是2020年2月14裡,農曆的正月二十一,對於在農村來說有著不出正月就是年的說法,可以看出從正月初一春節這天算起,一直到月底也是屬於在春節的時間裡,在農村,正月是一年中最閒的時期,畢竟此時的農活不是很多,所以農民在這個月裡也是很清閒。
  • 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今天驚蟄不妨一看
    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今天驚蟄不妨一看驚蟄,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大家知道它的來龍去脈嗎?作為幹支卯月的起始,正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乃生發之相也。所謂「雷打驚蟄前」,意思是指在驚蟄之前打雷下雨,打雷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不過在冬季卻是很少出現打雷,這是為什麼呢?民間有句老話說:「春花秋開雷打冬,開春蛙鳴六月雪」,春天的花開在秋天,在冬天打雷,剛剛開春就有蛙鳴,六月飛雪,這都是氣候中的反常現象。
  • 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是啥意思?你那裡現在上凍了嗎
    在農村,老人常說「大雪不凍,驚蟄不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難道現在不冷,明年春季就會冷嗎?這樣一來,對農業生產又有什麼影響。「大雪不凍,驚蟄不開」的意思就是說,如果到了大雪節氣,氣候溫度還不是很低,天氣還不是很冷,還不會上凍的話,那麼,來年的倒春寒就會很明顯,甚至立春以後還會有很多雨雪天,就算是到了驚蟄節氣,土地依然還處在上凍的狀態,還看不到萬物復甦的跡象。
  • 「今日大雪」「大雪不凍,驚蟄不開」是啥意思?今年大雪冷嗎?
    當太陽到達黃經255度,交節時間為每年公曆12月6—8日。大雪和小雪、雨水、穀雨、小滿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大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氣溫顯著下降,下雨或下雪增多。今天是12月7日,是我國今年二十四節氣之大雪節氣!
  • 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
    摘要: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不知不覺中,春節就要過完了。在2月4日,也就是正月十一日就要迎來今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了。在過去立春不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而且還是很重要的節日。
  • 明日大雪,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啥意思?準確嗎?
    導讀:明日大雪,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啥意思?準確嗎?在明天的0時10分,將會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大雪。大雪的到來,並非是會下起鵝毛大雪,而是預示著天氣的溫度將會更低。關於大雪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很多都是關於天氣變化的,這也很容易理解,一個好的年景才能有好的收穫,在民以食為天的前提下,還有什麼比一個風調雨順還更好呢?
  • 今日大雪,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關於大雪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俗語是根據大雪節氣的冷暖來判斷未來天氣變化的,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 大雪不凍,驚蟄不開的意思是,如果在大雪節氣時氣溫依然很高,並沒有出現天寒地凍的情況,那麼等到第二年的驚蟄節氣時,土地依然還處於冰凍狀態,農民沒辦法耕作。
  • 農村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說的是啥意思呢
    ,做出一定的預測,這些預測來自多年的經驗積累所產生的:俗語、老話、農諺,很多還是具有一定的道理存在的。在農村的農諺之中,就有一句叫做:雷大驚蟄前,生意莫做忙種田,這句老話說的是啥意思呢?,要把農田打理好,今年才能夠有糧食吃。
  • 農村俗語:冷驚蟄,暖春分,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有道理嗎?
    明天就要驚蟄了,驚蟄一聲雷,驚動所有冬眠的動物爬出洞來覓食,意味著氣溫逐漸變暖。大家在家裡隔離也有這麼久了,專家說氣溫升高有助於疫情早日結束,但是這兩天的氣溫忽冷忽熱,讓人捉摸不透。其實關於驚蟄的氣候特徵,在農村有這樣一句俗語「冷驚蟄,暖春分,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這是古人總結的,現在還是這個道理嗎?為什麼說「冷驚蟄,暖春分」呢?因為驚蟄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三節氣,仍處於寒意料峭的早春,冷是正常現象。拿今年來說,驚蟄到來,卻依然沒有邁出數九寒天的門檻,離著九九盡還有幾天的光景。
  • 農村俗語:「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有道理嗎?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在驚蟄來臨之際,天氣漸暖,萬物復甦,因冷熱空氣反覆「搏殺」,故有春雷漸動,冬眠的動物也開始甦醒。倘若此時能有一場春雨「解渴」,冬小麥會藉助漸漸升高的溫度快速返青,從而為拔節孕穗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可以說,如果驚蟄時節下雨,將非常有利於冬小麥的生長。所以,古人才總結出了「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這句俗語。其實,在民間,關於驚蟄時節的農諺還有許多,譬如,「雷打驚蟄穀米賤,驚蟄聞雷米如泥」;「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等。
  • 明日驚蟄,俗語「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老話在理嗎
    明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節氣,「驚」指的是在驚蟄節氣後,雷雨天氣會增多,「蜇」指的是蟄伏在地下的昆蟲即將開始活動,所以隨著驚蟄驚蟄節氣的到來,氣溫會回升很快,降雨也會增多,農民也要開始新一年的耕作。在農村中關於驚蟄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的意思是如果在驚蟄節氣前後有一場伴有閃雷的降雨的話,那麼今年小麥的收成會特別好,麥秸場中的麥粒堆積起來就像土堆一樣。
  • 農村俗語「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是什麼意思?刮北風不好嗎?
    農村俗語「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是什麼意思?驚蟄刮北風不好嗎?有時候,真是怕啥來啥。這不,昨天在街門口一些老人坐在胡同口講究著今年開春的天氣,說是怕今年春天出現「倒春寒」現象。因為這正月下半月以來,我們這邊的天兒總是不放晴,以陰沉沉的天氣為主。
  • 今日大雪,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啥意思?老話有道理麼?
    而在農村還有一句俗語是關於預測明年收成的,那就是「大雪不凍,驚蟄不開」,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了解下。「大雪不凍,驚蟄不開」這句俗語說的就是大雪節氣的時候如果出現不上凍的情況,那麼明年驚蟄的時候就會出現莊稼不能種的情況。
  • 2月4日立春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啥意思 立春下雨好不好呢?
    2月4日立春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啥意思 立春下雨好不好呢?時間:2020-02-03 21: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月4日立春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啥意思 立春下雨好不好呢? 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 不知不覺中,春節就要過完了。
  • 農村諺語:「驚蟄冷,春分暖,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啥意思?
    今年的驚蟄到來時間是農曆二月十二,還有兩天就是驚蟄節氣了。驚蟄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這一天太陽黃經達到345°,它同時也是我國幹支紀日法中的卯月的起始,人們的都說驚蟄這一天春雷震動,萬物甦醒,到處恢復生機勃勃。
  • 驚蟄至,農諺「驚蟄打雷又打閃,麥場谷糧堆成山」,是什麼意思?
    驚蟄時間驚蟄是在公曆每年03月05日-03月6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34.5°。2020年驚蟄時間:03月05日 10:56:44,農曆庚子鼠年二月(大)十二,黃帝紀元4717年02月12日。譬如「驚蟄打雷又打閃,麥場谷糧堆成山」這句。意思是,如果驚蟄節令這天炸雷轟響,而且伴隨風雨閃電,這年的收成就一定會很好。驚蟄三候驚蟄三候,桃始華,黃鸝鳴,鷹化為鳩。
  • 驚蟄:於詩詞中觀驚蟄之美,於俗語中曉祖宗之鑑;你甦醒了嗎?
    驚蟄到了,萬物復甦,你甦醒了嗎?於詩詞中找尋驚蟄之美,於俗語中通曉祖宗之鑑。枝杈繁多的杏樹又怎麼耐得住寂寞,非要借著春風輕拂院牆!春天的氣息拂過,連胭脂草都潤溼了呢!杏樹枝杈缺處遙望,亭閣下那獨自站立的是佳人麼!這首詞由景到人,畫龍點睛,意境妙極了。如一幅畫,娓娓道來,觀畫的人都看痴了。驚蟄之後,萬物甦醒,鳥兒嘰嘰喳喳,綠柳隨風飄蕩,哪家的姑娘不貪戀這春之美色呢。
  • 農諺「冷驚蟄,暖春分,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有道理嗎?
    而農村民間流傳的這句俗語,就是人們按照「驚蜇」當天的天氣變化,來預測整個春天的天氣變化走勢,來安排春天的農耕生產和生活。那麼,鄉村關中結合本地農民的春耕生產,以及民間的生活現狀,和大家分享如下:第一,「冷驚蟄,暖春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