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驚蟄,俗語「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老話在理嗎

2021-01-09 小馬話三農

明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節氣,「驚」指的是在驚蟄節氣後,雷雨天氣會增多,「蜇」指的是蟄伏在地下的昆蟲即將開始活動,所以隨著驚蟄驚蟄節氣的到來,氣溫會回升很快,降雨也會增多,農民也要開始新一年的耕作。在農村中關於驚蟄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的意思是如果在驚蟄節氣前後有一場伴有閃雷的降雨的話,那麼今年小麥的收成會特別好,麥秸場中的麥粒堆積起來就像土堆一樣。

雖然從雨水節氣後已經迎來了兩場降雨,但是前兩場的降雨量都不是很大,眼看著天氣越來越暖和,農民在急切盼望第三場降雨的到來。雨水節氣雖然預示著降雨會增多,但是對於「雨水貴如油」的北方來說,雨水後的降雨量並不會很大,一直要等到驚蟄節氣前後才可以,所以人們才希望在驚蟄節氣前後會來一場伴有大雷閃電的降雨,因為只要有打雷和閃電,降雨量都會小不了。

之所以老農會盼望在驚蟄節氣前後來一場大雨,這是因為在驚蟄節氣後,地溫已經開始不斷升高,就連蟄伏在地下的昆蟲都已經開始活動,那麼也意味著冬小麥和其他休眠的農作物都已經開始返青發芽開花。對於農作物來說,在早春復甦時,除了需要養分以外,對水分的需求也會加大。在以前農村沒有像現在這麼先進的灌溉設備,農民幾乎靠天吃飯,如果在冬小麥返青時久久沒有降雨,便會影響到冬小麥的返青,冬小麥返青時養分和水分不足,當年的收成也會大大下降。相反如果在冬小麥返青時,雨水充沛,養分充足,那麼冬小麥的長勢就會很好,冬小麥的收成自然少不了。

明天就是驚蟄節氣了,雖然在驚蟄節氣前後一兩天並不會出現降雨,但是別著急,在驚蟄後的3-4天,我國很多地區會迎來新一輪的降雨天氣,大家千萬不要錯過降雨的好時機,抓緊時間春耕。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驚蟄下雨好麼?
    千百年來不斷指導著農民要「掌握季節,不違農時」,並且通過對節氣的天氣狀況進行觀察,總結出很多與農業生產豐收情況相關的俗語老話。驚蟄是一個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節氣,驚蟄的時候地球表面溫度升高,南方的大部分地區溫度已經穩定在10度之上,真正地進入了春季。
  • 農村俗語:「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有道理嗎?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在驚蟄來臨之際,天氣漸暖,萬物復甦,因冷熱空氣反覆「搏殺」,故有春雷漸動,冬眠的動物也開始甦醒。倘若此時能有一場春雨「解渴」,冬小麥會藉助漸漸升高的溫度快速返青,從而為拔節孕穗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可以說,如果驚蟄時節下雨,將非常有利於冬小麥的生長。所以,古人才總結出了「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這句俗語。其實,在民間,關於驚蟄時節的農諺還有許多,譬如,「雷打驚蟄穀米賤,驚蟄聞雷米如泥」;「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等。
  • 俗語為何說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古人有智慧
    3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其實,在漢朝以前,驚蟄被稱為「啟蟄」。漢朝時期編撰的禮制著作《大戴禮記·夏小正》中就記載:「正月啟蟄,言發蟄也。」可是,西漢第六位皇帝漢景帝叫劉啟,為了避諱,人們將「啟蟄」改成了「驚蟄」。
  • 5日迎驚蟄,俗語「驚蟄不下雨,今年要餓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摘要:驚蟄到,俗語「驚蟄不下雨,今年要餓死」有道理嗎?下雨才好嗎?文/農夫也瘋狂進入3月份以後,氣溫也進一步上升了。在三月初還將要迎來今年的第三個節氣——驚蟄。今年的驚蟄節氣是在3月5日,也就是這周的星期四。驚蟄節氣就要到了,那大家可有聽過俗語「驚蟄不下雨,今年要餓死」這樣一句老俗語呢?它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在驚蟄節氣下雨才好嗎?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它前面是雨水,後面則是春分節氣。當太陽運行到黃經345°時就迎來了驚蟄。
  • 「驚蟄聞雷米如泥」,驚蟄打雷有什麼說法,好不好預示著什麼?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春雷響,萬物長」,這是驚蟄節氣獨有的特徵,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這時天氣轉暖,漸有春雷,而中國部分地區也進入春耕季節。驚蟄是否打雷,被看成關乎一年氣象的象徵性標誌。那麼驚蟄打雷有什麼說法,好不好預示著什麼?
  • 今日大雪,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是進入冬季後的第3個節氣。大雪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也會逐漸增多,也就是說,從大雪節氣後,我們就將進入到寒冷的仲冬時節。在農村中關於大雪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俗語是根據大雪節氣的冷暖來判斷未來天氣變化的,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
  • 驚蟄至,農諺「驚蟄打雷又打閃,麥場谷糧堆成山」,是什麼意思?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裡。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也有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說明驚蟄時,天氣轉暖,漸有春雷,藏在泥土中冬眠的蟲子(蟄蟲)驚醒,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 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今天驚蟄不妨一看
    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今天驚蟄不妨一看驚蟄,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大家知道它的來龍去脈嗎?作為幹支卯月的起始,正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乃生發之相也。所以驚蟄這一天陽氣上升,氣溫開始回暖,與之相伴的則是春雷乍動,萬物復甦的景象。有俗語稱:「雷打驚蟄前,生意莫做忙做田」,可見在驚蟄這一天還有很多講究。近一段時間,我國很多地區因為冷空氣的影響迎來了大範圍的降溫,甚至很多地區好不容易享受到了溫暖的陽光,結果沒幾天又迎來了降雨和降雪。
  • 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驚蟄前打雷好不好?
    提要: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驚蟄前打雷好不好?關於驚蟄的農村俗語有很多,例如「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這些俗語從字面來說,這是在說氣候反常,農業會失收,糧食會貴,要早作準備,做好田,免得饑荒無糧有難。而今天剛好很多地方出現了打雷降雨現象,讓不少人產生了猜想,驚蟄前打雷到底好不好?對農業生產會有什麼影響?
  • 農村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說的是啥意思呢
    ,做出一定的預測,這些預測來自多年的經驗積累所產生的:俗語、老話、農諺,很多還是具有一定的道理存在的。在農村的農諺之中,就有一句叫做:雷大驚蟄前,生意莫做忙種田,這句老話說的是啥意思呢?,要把農田打理好,今年才能夠有糧食吃。
  • 明日大雪,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啥意思?準確嗎?
    導讀:明日大雪,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啥意思?準確嗎?在明天的0時10分,將會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大雪。大雪的到來,並非是會下起鵝毛大雪,而是預示著天氣的溫度將會更低。關於大雪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很多都是關於天氣變化的,這也很容易理解,一個好的年景才能有好的收穫,在民以食為天的前提下,還有什麼比一個風調雨順還更好呢?
  • 驚蟄:於詩詞中觀驚蟄之美,於俗語中曉祖宗之鑑;你甦醒了嗎?
    驚蟄到了,萬物復甦,你甦醒了嗎?於詩詞中找尋驚蟄之美,於俗語中通曉祖宗之鑑。詩詞中驚蟄之美《憶秦娥》範成大浮雲集。輕雷隱隱初驚蟄。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如一幅畫,娓娓道來,觀畫的人都看痴了。驚蟄之後,萬物甦醒,鳥兒嘰嘰喳喳,綠柳隨風飄蕩,哪家的姑娘不貪戀這春之美色呢。《擬古》 陶淵明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 28首驚蟄詩詞,大地一聲雷,驚蟄開始了
    古代詩人逢節必賦詩,驚蟄來臨時,詩人們又有怎樣的體會呢?下面28首驚蟄詩詞,一起體會驚蟄時詩人的心情!驚蟄時,雷聲陣陣,帶來了春的氣息。雷是驚蟄給人最大的感受,這一聲春雷,叫醒萬物。輕雷隱隱初驚蟄。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玉爐煙重香羅浥。拂牆濃杏燕支溼。燕支溼。花梢缺處,畫樓人立。驚蟄時,春雷陣陣,驚到了鳩鳥,楊柳隨風拂動,春草溼潤,那花隱處,有一人正憑而立,賞這春日風光。
  • 驚蟄詩詞,大地一聲雷,驚蟄來臨,萬物復甦
    輕雷隱隱初驚蟄。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玉爐煙重香羅浥。拂牆濃杏燕支溼。燕支溼。花梢缺處,畫樓人立。驚蟄時,春雷陣陣,驚到了鳩鳥,楊柳隨風拂動,春草溼潤,那花隱處,有一人正憑而立,賞這春日風光。詞人在末尾點出「花梢缺處,畫樓人立」,頓使景中有人,意境全活。全詞抒情含蓄,幽雅和婉。
  • 驚蟄:「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最美驚蟄詩詞大會!
    在現今的漢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啟蟄」這個名稱。桃花大致都是在驚蟄到清明前後開,正是春光最好時。02、二候,倉庚鳴倉庚就是黃鸝,常見如黑枕黃鸝,俗稱黃鶯,在中國為夏候鳥。《豳風·七月》有雲「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 驚蟄節氣民間傳統習俗文化 農諺諺語是什麼
    >開始到穀雨結束的,而這其中就有驚蟄這個節氣,並且在驚蟄的時候人們也有一些慶祝的活動,那麼驚蟄節氣民間傳統習俗文化是什麼呢?驚蟄農諺諺語是什麼呢?就一起去共同了解吧!  驚蟄節氣民間傳統習俗文化  吃梨  因為驚蟄後天氣明顯變暖,人們容易口乾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這時吃梨,對身體很有滋養作用。
  •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驚蟄時節邂逅十五首最美的驚蟄詩詞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韋應物《觀田家》),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
  • 農村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很高興與您相識——小哥兒與你聊,農村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在一年中,「驚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節點。都說「一年之季在於春」而什麼時候才算得上真正意義上,萬物復甦「春天」的開始呢?我國古人依據經驗告知,這一日即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
  • 農村俗語「雷在驚蟄前,生意莫慌忙耕田」這句話啥意思?有啥道理
    今天是2020年2月14裡,農曆的正月二十一,對於在農村來說有著不出正月就是年的說法,可以看出從正月初一春節這天算起,一直到月底也是屬於在春節的時間裡,在農村,正月是一年中最閒的時期,畢竟此時的農活不是很多,所以農民在這個月裡也是很清閒。
  • 俗話說「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有何依據?老話還在理嗎
    驚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最初古時叫「啟蟄」,而到了西漢,為了規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改名叫驚蟄,引用至今。驚蟄的由來以及都有哪些民諺呢?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蟄」就是「藏」的意思,冬天到了,很多動物躲起來冬眠,叫入蟄;到了第二年大地回春時再鑽出來,叫做出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但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