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有何依據?老話還在理嗎

2020-12-23 中原文化家

驚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最初古時叫「啟蟄」,而到了西漢,為了規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改名叫驚蟄,引用至今。驚蟄的由來以及都有哪些民諺呢?

一、驚蟄的由來

驚蟄意味著春天的即將來臨,驚蟄時節,春雷始鳴,春雨萌動,春回大地,萬物更新;動物們開始出來活動,給人呈現一種萬物復甦的景象。那麼驚蟄是怎麼來的呢?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蟄」就是「藏」的意思,冬天到了,很多動物躲起來冬眠,叫入蟄;到了第二年大地回春時再鑽出來,叫做出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但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在此之前,動物昆蟲們都「潛伏」在土裡,故謂之為「蟄」;到了驚蟄,天上隱隱響起春雷,轟隆隆的雷聲驚醒了冬眠的小蟲們,從蟄居中醒來爬出地面,因而,就有了驚蟄的說法。

「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春雷驚百蟲」的結果可能是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

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二、關於驚蟄的俗語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豔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之後天氣也開始變暖,並會出現連續陰雨的天氣,氣溫變化幅度有點大。

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

雖然在驚蟄節氣氣溫已經開始迅速回升,但是在一早一晚氣溫還很低,只有正午時氣溫才會升高,在驚蟄節氣時,北方依然處於數九寒天中,氣溫並不會升得很。

還有有諺語說:「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因此中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

從驚蟄這天起,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忙碌的春耕時節,農諺「過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就是說農民開始在田間地頭忙活。

另外,古人還有用驚蟄節的風向,用來作預測後期天氣的依據,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等說法。其實,這種說法並無科學根據,也不一定準確。各位看官,您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是什麼意思?刮北風不好嗎?
    農村俗語「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是什麼意思?驚蟄刮北風不好嗎?有時候,真是怕啥來啥。這不,昨天在街門口一些老人坐在胡同口講究著今年開春的天氣,說是怕今年春天出現「倒春寒」現象。因為這正月下半月以來,我們這邊的天兒總是不放晴,以陰沉沉的天氣為主。
  • 農村諺語:「驚蟄冷,春分暖,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啥意思?
    今年的驚蟄到來時間是農曆二月十二,還有兩天就是驚蟄節氣了。驚蟄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這一天太陽黃經達到345°,它同時也是我國幹支紀日法中的卯月的起始,人們的都說驚蟄這一天春雷震動,萬物甦醒,到處恢復生機勃勃。
  • 農諺「冷驚蟄,暖春分,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有道理嗎?
    按照我國傳統曆法,先輩們將一年分為四季二十四節氣,四季就是春夏秋冬,節氣則是立春、立夏、立秋、冬至等,而「驚蟄」就是春季的節氣之一。「驚蟄」時節,意味著春天正式到來,春雷轟鳴,春雨霏霏,春風和煦,春回大地,萬物萌發,春暖花開,動物甦醒,整個大地完全復甦。
  • 農村俗語:冷驚蟄,暖春分,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有道理嗎?
    明天就要驚蟄了,驚蟄一聲雷,驚動所有冬眠的動物爬出洞來覓食,意味著氣溫逐漸變暖。大家在家裡隔離也有這麼久了,專家說氣溫升高有助於疫情早日結束,但是這兩天的氣溫忽冷忽熱,讓人捉摸不透。其實關於驚蟄的氣候特徵,在農村有這樣一句俗語「冷驚蟄,暖春分,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這是古人總結的,現在還是這個道理嗎?為什麼說「冷驚蟄,暖春分」呢?因為驚蟄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三節氣,仍處於寒意料峭的早春,冷是正常現象。拿今年來說,驚蟄到來,卻依然沒有邁出數九寒天的門檻,離著九九盡還有幾天的光景。
  • 農村俗語「冷驚蟄暖春分,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什麼意思?
    馬上就要驚蟄了,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也是比較重要的,一般驚蟄節氣到了春耕就要開始了。農村有句俗語是「冷驚蟄,暖春分,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這句話是根據驚蟄的天氣來推斷這之後,一直到春分節氣的氣候情況。
  • 「驚蟄聞雷米如泥」,驚蟄打雷有什麼說法,好不好預示著什麼?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春雷響,萬物長」,這是驚蟄節氣獨有的特徵,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這時天氣轉暖,漸有春雷,而中國部分地區也進入春耕季節。驚蟄是否打雷,被看成關乎一年氣象的象徵性標誌。那麼驚蟄打雷有什麼說法,好不好預示著什麼?
  • 俗話說「芒種怕雷公,夏至怕北風」什麼意思?芒種打雷有何講究?
    快到中午的時候,天氣有點兒放晴,稍微出了點兒日頭。不過沒有昨天陽光那麼強烈。昨天我去葫蘆地架葫蘆,天氣特別炎熱,看到旁邊鄰居家的麥田開始泛黃,過不了幾天,膠東地區馬上就要到了收割麥子的季節。我記得那時候,我們家也有三四畝的麥子,每到陰曆四月底的時候,我媽就說這個時候真不希望下雨,現在不怕太陽越烈越好。俗話說麥熟一晌。
  • 二十四節氣| 這些驚蟄小知識,你怎麼能不知道?
    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雨水、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華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驚蟄節的風也有用來作預測後期天氣的依據。
  • 今日大雪,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關於大雪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俗語是根據大雪節氣的冷暖來判斷未來天氣變化的,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 大雪不凍,驚蟄不開的意思是,如果在大雪節氣時氣溫依然很高,並沒有出現天寒地凍的情況,那麼等到第二年的驚蟄節氣時,土地依然還處於冰凍狀態,農民沒辦法耕作。
  • 二十四節氣 |驚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 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是啥意思?你那裡現在上凍了嗎
    但是從我們這裡的天氣來看,現在每天的平均氣溫還在7-8℃,最低氣溫也還沒到零下,根本還沒達到上凍的程度。在農村,老人常說「大雪不凍,驚蟄不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難道現在不冷,明年春季就會冷嗎?這樣一來,對農業生產又有什麼影響。
  • 農曆二十四之節氣——驚蟄
    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雨水、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華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為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雷暴開始最晚的地區。
  • 北京大風颳了兩天 什麼時候北風減弱?
    北京大風颳了兩天 什麼時候北風減弱?時間:2018-09-07 23:3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京大風颳了兩天 什麼時候北風減弱? 今晨6時許,持續了一天的大風藍色預警解除。今日北京地區北風仍有3、4級,什麼時候北風減弱? 昨日,北京地區陣風達8級,北風勁,藍天更藍了。
  • 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關於夏至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些俗語是和夏至的天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夏至大晴天,無雨到秋邊」,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老話還在理嗎?夏至大晴天,無雨到秋邊的意思是,如果在夏至節氣前後天氣一直很晴朗不下雨的話,那麼便意味著今年整個夏天的天氣將以晴朗乾旱為主,農民要提早做好抗旱準備。
  • 老話還在理嗎?
    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所居住的房屋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口對小口,家財人財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大口對小口,家財人財散中的大口指的是家中的門,小口則是指家中的窗戶。大口對小口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東西廂房的門和窗戶相對,另一種解釋是同一個房間中的門和窗戶不能相對。
  • 明日大雪,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啥意思?準確嗎?
    導讀:明日大雪,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啥意思?準確嗎?在明天的0時10分,將會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大雪。大雪的到來,並非是會下起鵝毛大雪,而是預示著天氣的溫度將會更低。關於大雪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很多都是關於天氣變化的,這也很容易理解,一個好的年景才能有好的收穫,在民以食為天的前提下,還有什麼比一個風調雨順還更好呢?
  • 明日驚蟄,俗語「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老話在理嗎
    明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節氣,「驚」指的是在驚蟄節氣後,雷雨天氣會增多,「蜇」指的是蟄伏在地下的昆蟲即將開始活動,所以隨著驚蟄驚蟄節氣的到來,氣溫會回升很快,降雨也會增多,農民也要開始新一年的耕作。在農村中關於驚蟄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秸場中如土堆的意思是如果在驚蟄節氣前後有一場伴有閃雷的降雨的話,那麼今年小麥的收成會特別好,麥秸場中的麥粒堆積起來就像土堆一樣。
  • 農村老話清早發東風,出門請郎中是什麼意思,有何依據
    每個年代,都會出現一些有本領有知識的人物,他們專門會去研究一些事情的規律,然後總結出來,幫助到大家。所以這些關於天氣的俗語,就是那些有智慧,善於發現和總結規律的人得出來的結論,非常好的指導了人們的生活。老輩人常說「出門看天氣,進門看臉色」,在今天要想知道近期的天氣,往往打開手機就能隨時隨地進行了解,而且還能預測到近幾個小時的天氣情況。
  • 老話還在理嗎?
    最近這幾年有很多在外務工的年輕人回到家鄉蓋房子,因為房子對人們的重要性,所以人們在蓋房子時的講究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門高於堂,家敗人丁亡」,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大門高於堂,家敗人丁亡:從字面上來解釋這句俗語,意思是,如果蓋房子時,院子大門的高度要高於主屋的高度的話,對家庭運勢會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