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
不知不覺中,春節就要過完了。在2月4日,也就是正月十一日就要迎來今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了。在過去立春不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而且還是很重要的節日。因為在以前春節就是從立春節氣這天開始的,因此立春也叫立春節、正月節、歲節等。立春的立是「開始」的意思,而「春」則代表著溫暖、生長。而且民間還把立春當作是春天的開始,認為立春到了,春天也就到了。也是由於立春的重要性,在民間也有很多和立春節氣相關的預測天氣、農事的俗語和農諺。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立春下雨又哪些說法?
由於「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節氣到了,也表明春季從這一天開始了。古人發現,立春節氣這天的天氣會和後面的天氣有聯繫,並且還可以預測當年的年景好壞。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的意思是說,如果立春節氣這天下雨了,那後面的雨水則會偏多,而且氣溫會偏低,而這樣的天氣在民間就被稱之為「反春」。那麼在立春節氣這天下雨,真的不好嗎?
在很多地方流傳著不少立春節氣相當俗語,其中多數地方認為立春節氣這天下雨確實不好。比如「水淋春牛頭,農夫百日憂」,字面的意思是說在立春節氣這天下雨了,那後面的雨水都會比較多。而立春節氣以後,本來就應該天氣回暖了,農民要開始春耕了。可是天天下雨,這樣農民不能出去幹農活了,就會耽誤耕田和播種,自然農夫就會發愁了。類似的俗語還有「雨淋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
在有些地方還有「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溼溼到清明」的說法,認為立春這天是下雨天,那麼後面的天氣雨水就會偏多,主要以陰雨天氣為主,這樣的天氣會一直持續到清明節。大多數的地方都認為在立春節氣是大晴天才好,比如俗語「立春晴,雨水勻。」它的意思是說,立春節氣這天是晴天,預示著這一年都會是風調雨順的一年。類似的俗語還有「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費力」等等。
古人在長期的農事勞作中還發現了,立春節氣這天是最怕打雷了的,因為民間有著「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的說法,認為立春節氣如果打雷了,那麼後面的雨水很多,要持續到驚蟄節氣的時候才會結束。在有些地方甚至還有「立春打雷,十處豬欄九處空」,認為立春節氣打雷了,表示後面會六畜不安,甚至會出現極冷的天氣。
除此之外,古人還發現了,立春節氣早晚也和當年的雨水有關聯,比如「臘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遲。」認為臘月立春,春雨就來得早,而正月立春,春雨就來得遲。另外民間還有俗語」年逢雙春雨水多,年逢無春好種田。」,說的是雙春年的雨水比較充足,不會出現旱情,而這樣的年份很適合農民耕田,農作物會迎來大豐收。而今年就是雙春年,在年初和年尾都有立春,以此來看今年將會是風調雨順的豐收年。
在民間關於立春的俗語還有很多,而且在各地所流傳的也不一樣。其中有些是比較靈驗的,有些則不然。同時這些俗語和農諺都是有一定的地域性的,可能在這個地方準確,換一個地方就是截然相反的說法了。因此對於這些古人流傳下來的俗語,不能不信,但也不能全信,只能是把它們當作參考。所以不能說立春節氣是天晴才好,下雨就不好了,因為我們不能左右天氣的,並且天氣是變化莫測的。古人這樣說,只是以此來參考而已。遇到立春這天是晴天就是一個好彩頭,而立春下雨就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各位朋友們,2月4日就要迎來立春節氣了,你們還知道哪些立春節氣的俗語呢?歡迎補充!(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可刪除)
往期精彩內容:
俗語「上山甲魚,下山野雞碰不得」啥道理?古人的忠告,還適用嗎
多數企業延遲開工,假期也還沒過完,農民就著急外出打工,為何?
農村1種樹有公母之分,葉子可做飼料,果實10元1斤,如今人見人煩
種了不管也能高產,種1次連續採收多年,網友:春節時比肉受歡迎
「春打五九尾,家家啃豬腿」啥意思?今年五九尾立春,有啥說法嗎
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個讚,轉發,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