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大醫療疏失 臺大爆洗腎接錯管路
臺大醫院爆發洗腎管路接錯事件,波及六名加護病房洗腎患者。 記者杜建重/攝影
臺灣醫界龍頭臺大醫院,五月廿五日爆發罕見的血液透析管路接錯的重大醫療疏失,共有六名加護病房洗腎患者受到影響,其中一人在事件發生後幾天內死亡,院方初步研判,死亡原因與接錯管路之間應無直接因果關係,但已懲處失職人員,並向病人及家屬致歉,深切檢討。
2. 醫界:臺大犯這種錯 難以置信
臺大醫院爆發洗腎管路接錯事件,六名加護病房病患受到影響,其中一人死亡。 記者杜建重/攝影
臺大醫院加護病房洗腎管線錯置,疑致一人死亡,對此,臺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盧國城表示,國內不曾聽聞過洗腎接錯管路疏失,一般洗腎中心管路都是固定的,民眾無須擔心。前理事長、雙和醫院副院長林裕峰則說,裝錯洗腎管路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發生在臺大,更是不太可能,令人難以置信。這可能是臺灣第一次因醫護人員裝錯血液透析管路,導致洗腎患者誤用未經過濾及處理的透析液,疑似引發致死個案的重大醫療疏失。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也表示,初步調查發現,臺大醫院加護病房醫事人員會裝錯管路,確實令人意外與不解,因為該院這套洗腎管路系統已使用多年,兩個出水孔固定在牆上,一個是專供血液透析專用的逆滲透水,另一個為一般水,兩個管線長得不一樣,怎會插錯,令人想不透。
3. 家長團體給總統公開信:給我一個適任的教長
家長團體昨天給蔡英文總統公開信,要求:「 給我們一個適任的教育部長!」 記者羅建旺/攝影
臺灣家長團體聯盟暨多個縣市家長團體昨天給蔡英文總統一封公開信,批評三年來教育空轉,政治惡鬥,連最基本的教育部長都沒有,要求政治力不要幹預,「給我們一個適任的教育部長!」臺灣家長團體聯盟說,希望透過理性溝通,讓政府聽到家長聲音,若不得已,會適當展現家長力量,走上街頭。這封公開信指出,面對臺灣當前經濟困頓、政黨惡鬥、年輕人沒有出路、人才外流,臺灣基礎慢慢流失與掏空,執政黨一圖己利,專注政治追殺,無能、也無意提具良方,在野黨又無力監督及回應當前的施政亂象,就是「執政的無能、在野的無心、小老百姓的我們是無奈」。臺灣家長團體聯盟還提出多項主張,包括保障弱勢族群的就學權益,逐年提升教育經費的預算額度,並呼籲教育部長應該盡速選任,放棄政治任命的想法,回歸教育本質。
4. 拔管案後管中閔首登陸…臺大說免報備
臺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臺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昨天赴陸,準備參加今天在東北財經大學舉辦的計量經濟研討會,預定發表半小時的學術演說。這是臺大自今年一月選出管中閔為新任臺大校長後,管中閔首次接受大陸大學的學術邀請。由於「拔管案」涉及學術自由及大學自主議題,在大陸與東亞地區的學術圈引起廣泛討論,預料管中閔此行受到高度矚目。管中閔助理表示,管中閔行前曾詢問臺大人事室,校方回覆這次赴陸進行演說,不用事先報備或申請。助理說,學術活動的目的是「為學術而學術」,無關政治、經濟與俗世的任何運作;管中閔身為學者、參與世界學術活動,只依循此純粹學術性目的。至於管中閔有無考量此行將可能面臨民進黨政府或泛綠人士的攻擊?管中閔助理表示,這半年來,當權者政治力全面介入校園,對兩岸學術交流大搞麥卡錫主義,臺灣學術圈與大學內部的寒蟬效應,已無所不在。如果管中閔還懼此一步,只會讓統治者更無所忌憚。
5. 中興、文藻審查過關 學雜費最高漲千元
教育部昨審議十六所大專學雜費調漲案,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到教育部前抗議,以行動劇諷刺學校把學生當ATM,學生快被提款機壓垮。 記者曾吉松/攝影
今年有十六所大專申請調漲學雜費,教育部昨召開審查會,決議只讓中興大學及文藻外語大學兩校調漲百分之二,新學期每名學生要多繳四六八到一○三○元。兩校都強調,調漲的學雜費將全用在學生上。教育部邀相關機構、學者專家、學生及家長代表等組成「學雜費審議小組」,昨開會議討論下學年十六校學雜費調漲案,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再度赴教育部抗議,呼籲應凍漲學雜費,並指已向立法院陳情。教育部雖只核准兩校漲學雜費,但聯盟後續仍將向行政院提出訴願並要求監察院調查。
6. 派遣工80.5萬人創新高 專法仍沒著落
派遣人力成現代另類新興行業,但卻面臨低薪又缺乏基本勞動條件保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華電信前陣子推出四九九吃到飽促銷專案,民眾搶訂,最辛苦的門市臨櫃人員,其中不少是派遣工;臺中榮總目前也有超過五百名派遣工。行政院主計處調查結果,去年五月臺灣派遣人力已達八十萬五千人,創歷史新高,派遣人力成現代另類新興行業,但卻面臨低薪又缺乏基本勞動條件保障。蔡英文總統競選時提出六大勞動政策,包括「立法保護非典型勞動」。但針對「非典型勞動」的保護,勞動部至今未提出新草案,僅表示派遣勞工相關勞動條件基本保障,「勞基法」與「勞動派遣權益指導原則」等行政指導已有所規範,會持續辦理相關勞檢作為監督。
7. 拿政績助攻…綠立委輔選 部署網戰
民進黨臺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右)造勢晚會,總統府秘書長陳菊拉著姚文智的手,懇求選民支持。 記者林俊良/攝影
年底選戰逼近,民進黨臺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昨晚舉行首場大型造勢活動,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幫忙站臺輔選,發表壓軸演說。據了解,民進黨已積極籌備選戰事宜,縣市長參選人將在七月十五日全代會同臺亮相,未來也將強化網路作戰及議題攻防,以因應新型態選戰模式。姚文智昨晚舉行「首都大步走 taiw 向前行」造勢晚會,包括多位民進黨立委、北市議員和參選人都現身力挺,晚會焦點是陳菊,這是她從高雄北上後,首度出席大型競選活動。陳菊說,四年前,民進黨與白色力量合作,打敗國民黨,但白色力量愈來愈讓人民失望,大家要團結,才能夠度過難關,保住臺灣自由民主。
8. 會報3千場…藍動員基層 三路備戰
國民黨組織、文宣同時開打,準備在八月底前舉辦三千場的固本會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已在臺北市長展開大型選舉造勢活動,國民黨則是組織、文宣同時開打,準備在八月底前,舉辦三千場的固本會報,並且利用第二階段的公投連署活動,持續累積基層的動員能量。面對民進黨參選人姚文智昨天的造勢晚會,國民黨臺北市長參選人丁守中仍將按既定選戰步調,進行「基層請益之旅」,下階段的攻防重點鎖定在「市政政策」。年底縣市長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完成二十二縣市長的提名後,包括文宣、組織、共同政見、民調、議題攻防等,中央黨部進入全方位的布局及攻防,現階段鞏固組織戰的兩大重心,包括各縣市輔選會報及基層固本會報。
1. 離岸風電 未來20年購電費1.7兆
臺灣離岸風電有七家開發商,圖為國外已完工的離岸風機。 (美聯社)
離岸風電競標制前晚開標,得標價格低於預期,最低僅每度二點二二四五元。不過,競標制開發容量只佔整體五點五GW的百分之卅,減輕財政負擔效果有限。初步試算,如果未來躉購費率降幅未能超過一成,也就是降到每度五點二二元以下,未來廿年離岸風電總購電費用仍會超過一點七兆元。經濟部長沈榮津日前表示,如果不用離岸風電,改用火力發電取代,廿年的發電成本約是七千億至九二○○億元。因此離岸風電雖有環保價值,但仍是較貴的能源。經濟部能源局公告,今年離岸風電躉購費率為每度五點八四元(固定制)。由於今年是價格較高,已有多家開發商爭取今年完成簽署臺電購電合約,才能拿到每度五點八四元。
2. 零售、工業生產統計 明出爐
經濟部統計處明(25)日公布5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統計,以及5月工業生產統計。按經濟部之前預估,零售業營業額年增率約2.5%、批發業營收年增1.5%、餐飲業營收因有母親節檔挹注,年增率可達4%。此外,統計處之前也預估,5月製造業指數年增率約3%。經濟部統計處日前公布,1至4月的零售業營收達1兆3,952億元,為歷年同期新高,年增4.5%,是六年來最大。今年來,挹注內需消費貢獻最高的三大巨頭依序是汽機車零售業、資通訊及家電設備零售業、燃料零售業。
3. 鴻海威州廠28日奠基 傳川普要來
鴻海董事長郭臺銘。 (聯合報系資料庫)
鴻海集團美國威斯康辛州新廠區預計在當地時間6月28日舉行奠基儀式。鴻海董事長郭臺銘也預告,鴻海集團在美國威州的新廠活動他將親自出席,同時在在美國新廠投資也已追加3,000萬美元環保預算,可以說遠超美國環保法規。美國威斯康辛州地方媒體頻傳,因配合美國總統川普以及相關官員、郭臺銘等行程安排下,奠基儀式曾兩度變更時間,不過目前確定有望維持在當地時間6月28日舉行。
1. 兩岸龍舟交流 11勁旅大佳競渡
兩岸四地城市龍舟文化交流賽昨在大佳河濱公園競渡,11支隊伍互相切磋,相當熱鬧。 圖/北市體育局提供
臺北市政府去年和新北市,以及中國大陸上海、南京共同簽訂「兩岸城市龍舟文化交流活動」,預備在4年間由4個城市輪流舉辦城市龍舟文化交流賽。今年輪到北市主辦,昨日11支勁旅在大佳河濱公園競渡,北市體育局長李再立說,盼透過交流,持續精進臺北國際龍舟錦標賽的品質。去年首屆賽事在上海市松江區登場,今年移師臺北,雙北、上海市各派出3支隊伍,南京市則有2支隊伍,共11隊參與500米直道競速比賽,藉此保存發揚傳統端午文化,也透過運動賽事切磋交流。北市今年派出在臺北國際龍舟賽榮獲小型龍舟男子組冠軍的關渡宮龍舟隊,昨也拿下交流賽的第一名,另有小梅時光龍舟隊、大山無價龍舟隊;新北市代表隊則為新北市政府消防局龍舟隊、健身工廠龍舟隊,以及烏來區泰雅青年龍舟隊。
2. 甘肅省委書記林鐸會見吳伯雄 盼深化隴臺交流
甘肅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王嘉毅(左起),甘肅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仁健,前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伉儷,甘肅省委書紀、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林鐸,甘肅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馬廷禮。吳伯雄辦公室/提供
甘肅省委書記林鐸23日下午會見前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時表示,希望藉助吳主席的影響力,加速推動隴臺兩地交流合作能有更好的發展,他強調甘肅發展潛力鉅大,希望有更多的臺資企業能到甘肅投資興業。林鐸在寧臥荘賓舘會見吳伯雄夫婦及訪問團成員,對他們專程前來參加2018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表示歡迎,也體現對此活動的重視。吳伯雄則指出,甘肅位居古絲路重要的地理位置,尤其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動,發展潛力無限,相信十年二十年後必有天翻地覆的變化。
3. 無殼…逾半港女不想生 首超男性
香港生育水平持續下跌,統計處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首次打破規律,高達52.9%女性不願做媽媽,超過男性。而港人拒絕生育,房屋問題及經濟困擾成為兩大主因;至於女性生育意願低落原因,是女性生活重心不再只圍繞家庭,希望擁有自己事業。大公報報導,統計處去年底發表《香港人口趨勢1986-2016》報告,生育率由1986年的每千名女性相對1367名活產新生兒,下跌至去年的1205名。統計處的數據顯示,過去10年,女性首次生育年齡中位數,由29.2歲上升至31.4歲。香港婦聯指出,過去四年的同類調查,均是男性拒絕當爸爸較多,今年首次打破規律,僅47.1%女性願意生育,少於男士的52.9%,即約52.9%女性不願做媽媽。
4. 調控一年 北京二手房價跌15%
北京房市調控,房價重創,投資性需求將很難回溫。 本報系資料庫
北京市自去年3月17日發布房市調控政策以來,對房地產造成重創,成交量創四年來新低,二手房價降幅達15%。官方透過限購、限貸等方式擠壓了投資需求,令市場陷入深度調整。分析師認為,未來北京房價整體將持續穩定,投資性需求很難在今年內死灰復燃。華爾街見聞報導,房地產新政策發布一年多以來,根據中原地產統計,截至6月20日止,北京二手住宅單月簽約9,750戶,與5月的1.1萬戶相比下降12%,是2015年來近四年最低點。
1. 川普放話 歐盟汽車課稅20%
美國總統川普22日揚言,除非歐盟撤除對美國產品施加的進口關稅和其他貿易障礙,否則美國將對進口自歐盟的汽車全面課徵20%的關稅。歐盟也醞釀反擊,這將進一步升高全球貿易戰緊張情勢,歐盟警告可能危及3,000億美元的商務往來。根據彭博資訊取得的歐盟執委會備忘錄,歐盟已醞釀報復。這份文件寫道:「美國一旦實施關稅,受影響的貿易夥伴國將以同等的懲罰措施反制。」
2. 義大利喊話 拒收留難民
歐盟領袖本周稍後將舉行高峰會,而在德國號召下,歐盟約16國領導人將提早於24日先就移民議題舉行非正式會談。但義大利22日重申反移民的強硬立場,堅持不會再多收留「任何一個」難民,並警告移民危機恐使歐洲聯盟的存續岌岌可危。本月稍早,法國非政府組織的救難船「寶瓶座號」(Aquarius)載著約630名移民要在義大利靠岸時,遭到薩維尼拒絕,在歐盟引發軒然大波。
3. 諾魯10多難民赴臺就醫 澳洲政府支付費用
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記者徐偉真/攝影
澳洲媒體報導,澳洲政府去年9月與臺灣簽定秘密協議,讓澳洲將安置在諾魯共和國急需醫療照護的難民送到臺灣,以避免難民接受在地醫院治療後申請居留。外交部表示,基於諾魯與我為邦交,雙邊醫療合作計畫已施行近七個月,臺灣接受10多名諾國收容的難民來臺接受醫療照顧,這些難民的往返機票與全程醫療費用,皆由澳洲政府支付。